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MCA区采用TCD检查了解其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探讨其代偿方式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通过对7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行TCD检查,分别测双侧ACA、P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进行侧支循环分级评估。结果:三组侧支循环分级显示PCA代偿组侧支循环等级主要为I级,ACA+PCA代偿组侧支循环等级以Ⅲ级为多,ACA代偿组侧支循环等级以Ⅱ级为主,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检查对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梗死区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估,针对其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状况。方法:用TCD检测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颅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病例组的MCA、ACA、PCA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d)和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表现为血流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慢性闭塞颅内血流动力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单侧MCA慢性闭塞患者65例为闭塞组,分为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和无体征组。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峰流速,计算其比值(RVACA、RVPCA),并与健康组进行比较。闭塞组根据NIHSS分组,分析RVACA、RVPCA与NIHS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闭塞组ACA、PCA流速及RVACA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无体征组、TIA组RVPCA较健康组高(P〈0.05);闭塞组RVACA、RVPCA与NIHSS呈负相关(P〈0.01)。结论皮质软脑膜侧支吻合血管开放是MCA闭塞代偿的重要途径,其代偿程度与脑缺血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侧支代偿能力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证实的单侧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41例,依据DSA侧支分级分为完全代偿组和不完全代偿组,计算患侧大脑中动脉(MCA)与健侧MCA峰值流速的比值(dVMCA/nVMCA,及患侧MCA与健侧MCA搏动指数的比值(dPIMCA/PIMCA),比较代偿是否完全时,峰值流速比值和搏动指数比值的不同,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TCD评估标准。并分析TCD血流指标与侧支类别、数量的关系。结果TCD与DSA比较,评价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代偿较完全,dVMCA/nVMCA〉0.65时,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75%,dPIMCA/PIMCA〉0.60时.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60%。dVMCA/nVMCA、dPIMCA/PIMCA与侧支开放的数目无关。结论TCD能够通过血液动力学参数评价侧支血流代偿的程度,能够反映半球的灌注情况,评价侧支血流的多少比评价开放侧支的数量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血流速度变化与大脑中动脉病变后侧支循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血管造影(DSA)确诊的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病人,计算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得的病侧大脑前动脉(dACA)与健侧大脑中动脉(nMCA)的峰值流速(Vp)比值及双侧大脑后动脉流速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上述指标与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结果病例组的dVACA/nVMCA(1.117±0.29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801±0.147),P=0.027;病例组dVPCA/nVPCA(1.097±0.322)与正常组(1.022±0.2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DSA证实有大脑后动脉代偿供血的17例病人(1.353±0.442)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狭窄率和dVACA/nVMCA是预测MCA病变后ACA参与代偿的2个独立的相关因素。结论TCD提供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部分反映MCA病变后的侧支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D-TOF MRA评价大脑中动脉闭塞后脑部侧枝循环的作用,并研究3D-TOF MRA所评估的侧枝循环状况与脑梗死大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大脑中动脉闭塞组与36例健康对照组的3D-TOF MRA和MRI(T1WI、T2WI).统计大脑中动脉闭塞组来自病变同侧大脑后动脉(PCA)和大脑前动脉(ACA)软脑膜血管吻合(LMA)代偿的间接征象,即病变同侧PCA、ACA偏利现象(与对侧相比血管增粗,分支增多、延长)的出现频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记录34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PCA、ACA偏利现象的评分及脑梗死的大小,对脑梗死大小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病例组病变同侧PCA、ACA偏利现象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脑梗死灶大小组间PCA、ACA偏利现象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A,P〈0.01;ACA,P〈0.01或P〈0.05),梗死灶由小到大其偏利现象的评分依次降低.结论 大脑中动脉闭塞后,3D-TOF MRA可以通过观察病变同侧PCA、ACA的偏利现象间接评价来自PCA、ACA 的LMA侧枝循环状况.3D-TOF MRA所评估的LMA代偿状况与脑梗死大小有密切相关性.3D-TOF MRA对临床诊治及预后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闭塞诊断及侧支循环观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75例单侧MCA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存在大脑前动脉(ACA)软脑膜支代偿的患者,单纯ACA代偿组和ACA+大脑后动脉(PCA)共同代偿组,dPSVACA/nPSVMCA和dPSVACA/nPSVACA比值均显著高于无脑膜支代偿组和单纯PCA代偿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单纯ACA代偿组与ACA+PCA共同代偿组间,dPSVACA/nPSVMCA和dPSVACA/nPSVACA的比值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PCA代偿组以及ACA+PCA共同代偿组的存在PCA软脑膜支代偿的患者在dPSVPCA/nPSVPCA比值方面均显著高于无脑膜支代偿组和单纯ACA代偿组患者,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单纯PCA代偿组与ACA+PCA共同代偿组在dPSVPCA/nPSVPCA比值方面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大脑中动脉闭塞诊断以及侧支循环观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对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 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针刺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梁丘、血海、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悬钟、丘墟、三阴交、太冲、百会、四神聪,1次/d,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Simplified 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Modified Barthel指数比较2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肢体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 结果 ①2组患者治疗后患侧(i)ACA与健侧(c)MCA收缩期峰值流速(Vs)比值均有显著性增高(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增高更为明显(P<0.01);而2组患者治疗后iVPCA/cVMCA均无明显变化(P>0.05);②2组患者治疗后简化Fugl-Meyer评分均显著增加,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③2组患者治疗后BI评分均显著增加,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针刺可加强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代偿能力,促进肢体功能康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针刺对不同部位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的脑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改变特点,PI与痴呆严重程度相关性及对VD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对患者进行智能评定,并对36例VD患者和32例对照组病人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将PI与MMSE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D组患者中左右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和椎动脉(VA)PI异常例数均明显增加(P〈0.05)。左右侧MCA、ACA、PCA、VA和基底动脉(BA)的PI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超出正常值范围,且VD组MMSE评分与左侧MCA(r=-0.784,P〈0.05)、ACA(r=-0.747,P〈0.05)、PCA(r=-0.692,P〈0.05)之PI呈负相关,与右侧MCA(r=-0.704,P〈0.01)、ACA(r=-0.793,P〈0.05)、PCA(r=-0.688,P〈0.05)之PI也呈负相关。结论:VD患者脑血管PI值增高,超出正常范围,通过TCD检测MCA、ACA、PCA的PI可有效反映VD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有助于对VD早期作出诊断,判定痴呆发展趋势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和慢性进展性闭塞的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侧支代偿途径的差异.方法:选取本院59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核磁血管造影(MRA)证实为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其中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为慢性进展性闭塞者34例,考虑急性闭塞者25例.采用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分析其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慢性进展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者,患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41±9) cm/s,患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健侧(P=0.011),患侧大脑后动脉血管搏动指数(PI)低于健侧,其主要侧支代偿为同侧大脑前动脉和/或同侧大脑后动脉的软脑膜吻合支;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者,患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20±3 cm/s,与慢性进展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00),患侧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及血管搏动指数与健侧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CD对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与慢性进展性闭塞的颅内血流动力学差异的判断为患者的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了有价值的血流动力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
田莉  杨瑞棋  汪楚文 《西部医学》2014,26(9):1216-1218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紧张性头痛患者发作期和间歇期的平均血流速度(MFV)以及特征性改变。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临床诊断的8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分别在其发作期和间歇期观察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以及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同时选择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①紧张性头痛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快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比较有先兆紧张性头痛(MwA)和无先兆紧张性头痛(Mw0)患者的差异,MW0患者发作期时PCA、MCA的MFV均比MwA的速度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WA在间歇期时ACA、MCA的MFV均比Mw0的速度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类型的紧张性头痛患者在间歇期和发作期MFV的变化有所不同;TCD检查结果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建民  周竹娟  郑健 《西部医学》2009,21(10):1702-1704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卒中患者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探讨其改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检测经颅多谱勒。并与2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CS)评分。结果各型脑卒中患者经颅多谱勒测定的平均血流速度(Vm)表现明显异常。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后5~12d时Vm显著增高(P〈O.01)。脑出血患者发病后12d内,病灶侧和健侧Vm均显著降低(P〈O.01)。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d内,病灶侧Vm显著降低(P〈O.01),健侧Vm与正常对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发病后5~12d,两侧Vm均显著增高(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d内Vm值与CSS评分呈负相关(P〈O.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经颅多谱勒改变与病变性质有关,反映不同性质病变引起的脑血管阻力和脑血流改变,经颅多谱勒监测对于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CD检测头晕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62例头晕患者,应用TCD探测双侧MCA、ACA、VA及BA。结果:262例中,142例(54.20%)血流速度增快,70例(26.72%)血流速度减低,50例(19.08%)血流速度正常,血流速度异常主要表现在椎基底动脉系统,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2.7500,P0.05)。结论:头晕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女性)或减低(男性),部分患者伴有前循环动脉血流速度增高或减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改变。方法选取72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行TCD检查,分别经颞窗、枕窗常规检测两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结果72例患者中TCD正常5例(6.9%),异常67例(93.1%)。主要为颅内大动脉血流速度加快、减慢、血管杂音、血管音频消失。结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TCD检查发现脑血流有显著改变,对脑梗死治疗及预防脑梗死复发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大面积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5月在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及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大面积脑梗死40例(A组)、腔隙性脑梗死40例(B组),选择同期正常(C组)36例作为对照。应用TCD进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A组脑血流异常率为95%(38/40);B组脑血流异常率为75%(30/40);c组脑血流异常率为33%(12/36):A组血流异常率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流异常率明显高于C组(P〈0.05)、A、B、C组脑血管狭窄患者分别为2l、17、2例,A组、B组血管狭窄率较C组明显增多(P〈0.05)。A组、B组流速减慢发生率较C组增多(P〈0.05)。A组脑梗死病灶侧/CA、ICA、ACA的PI、RI较B、C组明显增大(P〈0.05),结论:应用TCD有助了解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情况,为治疗、判断病情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作为常规的脑血管病的排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大脑中动脉患者的侧枝循环状况,进一步探讨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患者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的单侧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其为责任血管)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评估侧枝循环,分为侧枝循环开放组及未开放组各30例,对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及NIH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枝循环开放组与未开放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侧枝循环开放情况与冠心病、年龄、糖尿病、吸烟、饮酒无相关性(P>0.05),而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性别有相关性(OR =0.145、0.226、6.507、4.164,P<0.05).结论 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侧枝循环的建立与开放及多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和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120例ACI患者为ACI组;ACI组根据ACA阳性与否分为ACA阳性组和ACA阴性组;ACI组再根据脑梗死是否复发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测定各组血清中ACA、D-二聚体含量.结果:ACI组ACA阳性率为46.7%,高于对照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D-二聚体水平(0.92±0.38) mg/L,高于对照组(0.38±0.21)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中ACA阳性组D-二聚体水平(1.35±0.31) mg/L,高于ACA阴性组(0.56±0.2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复发组ACA阳性率为45.7%,高于初发组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ACA可能是脑梗死发生及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后循环慢性脑缺血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2012年在本院神经内科拟诊为后循环缺血患者60例,使用EMS-9EB×2P(双通道四深度)TCD仪分别评价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的血流情况,使用Siemens 16排CT对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平扫,选取以环池层面为中心的感兴趣区进行灌注扫描,应用Siemens自带PCT专用软件包进行后处理,测定灌注参数CBF、CBV、MTT、TTP。结果:TCD:观察组30例患者基底动脉(BA)异常17例,大脑后动脉(PCA)异常3例、椎动脉(VA)异常12例,各条动脉Vm、P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全部CT平扫未见与临床症状相关的病灶;CT灌注成像观察组中28例显示后循环共32处低灌注区,灌注参数rCBF、rCBV、MTT、TTP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简便快捷而又经济无创的TCD和多层螺旋CT设备,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慢性PCI患者的定位、定性和定量诊断依据,以此提高慢性PCI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便于尽早给予针对性治疗,预防缺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和脑梗死的发生,减少患者功能障碍和残疾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