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 “浅刺多穴”法又称“浅刺多针”法,是包括刺法和选穴法在内的一种方法。“浅刺”就是用毫针刺入穴位,深度较浅,一般仅有二、三分深,并根据病情虚实,行以补法或泻法;“多穴”或“多针”是指治疗时选穴较多,或在病变部位投针较多。临床应用时把二者结合起来,称之为“浅刺多穴”法或“浅刺多针”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是由于感受风邪或风寒,阻于经络,气血过行不畅,面部肌肉、筋脉失于濡  相似文献   

2.
古代浅刺针法在临床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刺针法是指在毫针刺法中 ,将针体刺入穴位内组织较浅部位的一类针刺方法。它是针刺手法的基本要素 ,正如《素问·刺要论》中说 :“病有浮沉 ,刺有浅深 ,各至其理 ,无过其道。”就是说不同部位、组织的疾病对针刺的深度而需要不同的浅深刺法。旱在《灵枢·官针》篇中就有关于“浅内而疾发针 ,无针良肉 ,如拔毛状 ,以取皮气”的半刺法 :“刺浮痹于皮肤”的毛刺法 ;“傍入而浮之”的浮刺法 ;“刺小络之血脉也”的络刺法 ;“引皮乃刺之”的直针刺法 ;“正内一 ,傍内四而浮之”的扬刺法等浅刺法的详细记载 ,为后世医家在临床中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围针浅刺法配合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围针浅刺疱疹区及配合常规针刺疱疹区同侧相应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结果:32例患者中,治愈25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96.8%.结论:围针浅刺法合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可以疏通经络、清热利湿、解毒止痛,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青春医院和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等单位采用针灸“半刺法”治疗年龄1月~3岁的婴幼儿腹泻704例,治愈率在88%以上,而且治疗方法简便,疗程短,一天一次,一般2~3次即可止泻,效果显著。所谓“半刺法”,是指快速刺入,迅速出针,刺得较浅(0.85毫米),不深入肌层,似乎仅刺了一半,故名“半刺”。由于手法轻快,无副作用和痛苦,很适合于儿科病人。“半刺法”分头穴、体穴两种,头穴取  相似文献   

5.
合谷刺法的临床应用冷际琴1张玲2(1日照市人民医院2768002附属医院)合谷刺法出自《素问·五刺应五脏论》:“……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刺法:将针进到分肉间,向周围刺3~4针。针刺时不可过浅或过深,“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浅刺多捻法”结合耳穴揿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40例采用“浅刺多捻法”结合耳穴揿针治疗, 急性期每日1次,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毫针刺法,急性期不予针刺;急性期后两组均隔天1次,10次为1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采用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House—Brackmann)来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7.50%(p<0.05);采用改良的面神经功能评分标准Portmann评分对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浅刺多捻法”结合耳穴揿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确切,且优于常规毫针刺法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2分)l、恢刺:古刺法名,十二节刺之一,恢指复廓通畅,《灵枢·官针》: “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指在疼痛拘急的筋肉附近斜刺针刺入,提插针以缓解拘急挛痹痛。2、巨刺:古刺法九刺之一,《灵枢·官针》:“巨刺者,左取右,右取主。”以刺经为主。3、原穴: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叫原穴。4、四关穴:指双侧的合谷、太冲穴位。5、寒则留之:指阴气偏虚,寒邪较盛,脏腑经络之气凝滞,其证多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经验,强调治疗时注重针刺手法,发病早期引邪外出、疏调纠偏,采用“多针、浅刺、轻刺”;相对静止期病证结合、祛邪纠偏,治以随症配穴;恢复期调和气血、通络纠偏,强调远端取穴及背俞穴的辨证运用;后遗症期养经柔筋、扶正纠偏,重视经筋刺法,结合“局部微雕”,施以“弹琴刺激”等手法。因人分期配合中药、推拿,重视心理疏导,强调生活调摄,临床应用屡显佳效。  相似文献   

9.
针刺的深浅属于针灸学的刺法范畴,它是直接影响针刺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针刺深浅的问题上,有强调深刺的,也有强调浅刺的,那么,究竟是深刺效果好,还是浅刺效果好,我们认为在决定针刺的深浅时,一方面要看病情的适应,另一方面要按局部穴位的解剖特征而定,如与体质、年龄、形体、季节等有着密切关系。正如《灵枢·它针》篇所载“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外浅、病气不泻,反为大脓”,“分刺者,刺分肉之闻也”,“毛利者,刺浮痹皮肤也”,“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及半刺、短刺、浮利等刺法,都是直接对针刺…  相似文献   

10.
《内经》“扬刺”临床应用举隅南京市中医院(210001)徐立群【关键词】刺灸法《内经》临床应用《灵枢·官针》云:“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此法是正入一针,旁入四针且浅刺的一种刺法,以治疗寒气稽留面积较大而浅的病症。张景岳...  相似文献   

11.
太阳穴刺法心得李学武(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系北京100029)关键词:太阳穴,直刺,斜刺,深刺,沿皮透刺,放血法太阳穴为临床上最常用的经外奇穴之一,别名“前关”,见于宋代的医著中,如《圣惠方》中记载:“前关两穴,在目后半寸是穴,亦名太阳之穴”,《银海精...  相似文献   

12.
芒针深刺中脘穴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芒针深刺中脘穴为主治疗和普通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差异,[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深刺组34例和浅刺组30例,深刺组采用芒针深刺中脘穴配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双);浅刺组采用普通毫针刺法针中脘穴,其余同深刺组,观察两组的临床总疗效和治疗前后的便秘症状评分。[结果]深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5.29%,浅刺组的56.67%(P<0.05);两组治疗后的便秘症状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便秘症状评分中排便费力程度、排便时间、腹痛、排便不尽感、肛门梗阻感、排气不畅感深刺组改善较浅刺刺组更明显(P<0.05,P<0.01)[结论]芒针深刺中脘穴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短刺、输刺最早见于《灵枢.官针》,“短”指接近骨骼,“输”指直进针,直出针,深刺至骨骼的刺法,两者都是深刺靠近骨骼,与肾气相通,是治疗骨痹特效针刺方法;非特异性肋软骨炎是一种非化脓性肋软骨肿大,多位于第2~4肋软骨,属中医“胸痹”范畴,针刺有显著的行气活血作用,可改善炎症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4.
浅刺法作用于皮部,可激发循行于皮肤之中的卫气,运行气血,抵御外邪。根据《黄帝内经》关于九针、九刺、十二刺、五刺的描述,浅刺法可分为浅刺取气法和浅刺取血法两大类。镵针、毫针、毛刺、扬刺、直针刺、浮刺、半刺用于浅刺取气法,现今的皮肤针及皮内针属于此范畴,常用于皮肤性疾病、周围神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锋针、络刺、赞刺用于浅刺取血法,现今由锋针发展而来的三棱针多用于热性炎症性疾病、慢性疾病等。《黄帝内经》浅刺法因四时、胖瘦、少长、病位、病性等因素而有异,浅刺治则可总结为三因制宜,即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病制宜。  相似文献   

15.
透穴针法的临床应用体会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韩煜透穴针法即一针透数穴,或一针可透多经穴位,使数穴同时产生针感,加强了经脉之间的联系,提高了针刺效应的针法。在临床上使透穴针法针刺腧穴,我们体会如下。要先使穴下气至,待得气后再行透刺法.透刺方法我采用4种不同...  相似文献   

16.
耳背刺血疗法临床应用进展李英,屈留新,周运峰(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耳针疗法,放血疗法,综述刺血疗法古称“刺络”,是以三棱针等针具刺破人体某些肋穴,病灶处,病理反应点或浅表小静脉,放出少量血液,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的一种特殊外治疗法。耳背刺...  相似文献   

17.
刘卫仁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506-1506,1476
目的探讨多针透刺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一穴多针透刺法治疗肩周炎64例,同时与传统的普通针刺法43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5.1%,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和治愈所需疗程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一穴多针透刺法治疗肩周炎在提高治愈率和缩短疗程方面明显优于普通针刺法。  相似文献   

18.
禁针穴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证了禁针穴的提出到历代发展的源流,论述了禁针穴提出的5点依据,并将历代禁针穴归为传统禁针穴,禁针深穴,小儿禁针穴,妇女禁针穴,刺不可多出血的穴位,刺不久留的部位等6个类别。此外,还重点讨论了禁针穴所在位置与周围组织器官结构,如重要脏器,大血管,周围神经,中枢神经等的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19.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所引起的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中医“顿咳”、“痉咳”等范畴。本病易致传染流行,迁延难愈,对小儿身体健康大为不利,各地医务工作者在防治实践中,采用中医中药特别是针刺、推拿等多法并举,收效较好,现述要如下: 1、毫针针刺 王氏[1]以风门、肺俞、定喘、天突为主穴,鼻衄或痰中带血加鱼际和点刺少商穴,痰多加丰隆,发热加曲池。一般速刺进针后左右捻针7—8次出针,背部穴位直斜刺,儿童刺2—4分,每日或隔日1次,4  相似文献   

20.
中风病为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临证治疗中风病倡导分期辨证论治,力推醒脑开窍针刺法;急性期、亚急性期倡导醒脑开窍针刺法,巧合头、耳、体针施治。稳定期、恢复期阴阳两经结合,体针电针醒脑开窍针刺法并施。在恢复期中,临床上多有肢体痉挛症状明显者,又称为痉挛期。此期以“关刺法”及“轻刺法”、“缓刺法”为主,配合耳针、醒脑开窍针法。后遗症期醒脑开窍针法,体针并用电针,配合背俞穴铺灸。规范针刺操作,强调针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