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大肠早期癌变息肉的内镜诊治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详细的病理学检查,从4000例内镜切除的息肉病人中发现121例病人为早期癌变息肉。根据癌组织侵润的深度和切缘是否有癌细胞残留决定行内科保守治疗或补做外科根治术,所有病人每年一次内镜检查。结果显示:33例m癌病人、27例切缘无癌细胞残留而且未做手术的sm1癌病人和38例补做根治术的sm2癌病人均未出现复发,1例切缘有癌细胞残留的sm1癌和3例sm2癌因未做根治术出现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检查和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及技术特点。 方法 :对 10 3例大肠息肉患者的 15 1枚息肉行内镜下电切除术。镜下采用混合电凝、电切法 ,息肉过大者采用分次套切法 ,无蒂息肉先进行粘膜下注射生理盐水 ,使息肉隆起后再分块电切。息肉离断残基无活动出血后退镜。 结果 :15 1枚息肉中 5 3枚 (35 % )完整切除 ,术后 1年复查未发现残留癌组织。 98枚 (6 4 .9% )分块切除 ,有 1例术后 1年复查发现有残留癌组织。随访中发现9例患者有新生腺瘤。 结论 :经内镜检查切除大肠息肉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武成   《中国医学工程》2013,(2):125-125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行电子肠镜检查发现的116例患者的124枚大肠巨大息肉进行内镜下治疗,将切除病变取出送病理检查,术后电子肠镜随访。结果本组116例病例共124枚息肉,带蒂息肉84例,其中62例经圈套器直接套扎切除,22例经圈套器分次套扎切除,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后发现癌变者4例,后追加行根治术。无蒂息肉32例,其中有25例经圈套器直接套扎切除,另7例使用注射针在息肉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后切除,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后发现癌变者2例,后追加行根治术。本组病例术后复查电子肠镜,4例复发或出现新生息肉予以再次电切,未发现癌变病例。本组病例术中出血者8例,经电凝术或喷洒注射止血药后止血成功,无术后迟发型出血者。术后病理诊断腺瘤样息肉恶变者6枚,癌变率为4.8%。结论内镜下治疗大肠巨大息肉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雨静  齐玲芝  苑坤  刘泳  刘聪  孙巍 《吉林医学》2009,30(13):1219-1221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大肠无蒂大息肉和平坦型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结肠镜下大肠黏膜切除术治疗72例92个大肠病变。采用病灶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一次圈套切除(EMR)、分次圈套切除(EPMR)和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法(Cap-EMR)切除病变,回收全部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结肠镜随访。结果:72例患者一次性成功切除病变89个,3例患者各残留1个病变,其中2例再次行EMR,1例行APC氩气凝固灼除。12个月后复查未发现复发病例。术后病理结果:腺瘤71个,其中伴有上皮内瘤变的29个,增生性息肉13个,直肠类癌3个,黏膜内癌变5个,其中2例为SM2癌,行外科手术治疗。12个月后复查未发现复发病例。术中、术后无穿孔病例,术后出血5例。结论:EMR是治疗大肠癌前病变和黏膜内癌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向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内镜介导下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9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肠息肉的临床特征及内镜下治疗可行性。方法:对内镜介导下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病人共119个息肉成功行内镜下高频电切除,其中4例出现迟发性出血,1例并发周边灼伤,1例原位复发。92例病人中有2人2个息肉术后病理示部分恶变。结论:大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是大肠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恶变机会,必须给予积极治疗,内镜下高频电切除以其安全、简便、经济、效佳以及能取得病理组织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胃癌手术切缘残留癌的主要原因和预防附属医院胃肠外科黄中晶自1975年1月~1992年12月,我院共进行了850例胃癌切除术,病理检查发现切缘残留癌细胞者84例,本文结合这些病例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1临床资料1.1切缘残留癌细胞发生率8...  相似文献   

7.
色素内镜对食管癌手术切除范围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能否通过色素内镜检查,降低残端癌的发生率。方法69例食管癌病人,其中36例进行术前色素内镜检查,并对病变范围做墨汁标记,以示手术切除部位,术后切除的病灶做病理检查,另33例病人按常规做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做病理检查。结果36例色素内镜检查病人,残癌发生率为0。33例未经色素内镜检查病人,有4例发生残端癌,占12.1%(4/33)。结论说明术前做色素内镜检查,可降低残端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癌发生的相关因素,确立减少切缘癌发生的策略和方法。方法:对198例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的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T分期,临床分期,肿瘤解剖位置,手术方式,支气管闭合方式,以及是否术中行支气管下切缘术中冷冻病理检查等因素与切缘阳性率间的关系。结果:198例病人中有21例出现癌残留,阳性率10.6%。小细胞癌的支气管切缘癌残留发生率高于非小细胞癌(P〈0.05);发生在右肺的肺癌支气管切缘癌残留发生率高于左肺(P〈0.05)。结论:对于有手术适应症的小细胞肺癌宜常规术中行切缘快速冷冻病理检查,对于右肺肺癌的适应症及术式选择应更严格。  相似文献   

9.
目的:降低贲门癌治愈性切除术切缘癌残留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贲门癌手术后切缘癌残留28例临床资料.结果:贲门癌切除术切缘癌残留率为10.94%.上切缘癌残留22例,下切缘癌残留5例,上下切缘均癌残留1例,上、下切缘癌残留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且当食管侧切除长度>5 cm时,切缘癌残留率明显下降.经胸、经胸腹联合手术切缘癌残留率为7.57%;而经腹手术切缘癌残留率为19.7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切缘癌残留与手术径路、食管侧切除长度、组织病理学类型有关.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适的切口选择、推广规范的贲门癌根治术和术中切缘冷冻切片有助于减少贲门癌手术切缘癌残留率.  相似文献   

10.
黄小荣 《嘉兴医学》2001,17(4):201-202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治疗结直肠大息肉(直径≥2c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术前一天常规服用电解质溶液清洁肠道,手术采用结肠镜下直接分块套切除(有蒂息肉)或先用内镜注射针在息肉基底部粘膜下注射肾上腺素溶液(1:10000),使局部粘膜肿胀,降起后,再将息肉分块切除(无蒂息肉)。结果:共治疗息肉32例,息肉直径2.0-4.5cm,17例有蒂息肉,5例亚蒂息肉及6例无蒂息肉除手术均一次性分数切除。另有4例无蒂息肉除手术分二次完成,前后间隔二周。所有患均无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示管状腺瘤13例,绒毛状腺瘤11例,绒毛管状腺瘤5例,管状腺瘤合并早癌2例,绒毛管状腺瘤合并早癌1例。3例合并早癌的息肉基底部均未发现癌细胞,故未侵犯粘膜下,得到根治。结论:内镜下高频电治疗结直肠大息肉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肠粘膜内癌内镜下局部治疗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对近5年发现的42例大肠粘膜内癌采用活检钳咬除、肛镜下枪式套扎器套扎、圈套高频电切一种或几种方法相互结合进行局部治疗,术后1月~3年用电子结肠镜复查.结果:(1)18例用活检钳全部摘除,3例枪式套扎器套扎,16例圈套高频电切,5例采用多种方法相互结合.(2)有5例同时合并另一进展期癌肿,除1例拒绝手术,1例病期太晚失去手术时机,3例作了扩大根治切除;其余37例中,有7例追加外科手术治疗,切除的肠标本上未发现癌残留.(3)33例(其中未追加手术30例)随访1月~5年,未发现癌复发.(4)随访病例中,14例癌伴多发性腺瘤在术后1~3年新生腺瘤发生率57.1%(8/14);而单发早期癌同期新生腺瘤发生率15.8%(3/19).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大肠粘膜内癌经内镜局部切除是可以达到治愈的,而且安全和微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诊治孤立性肺部小结节的价值。方法 2004年2月~2010年7月,对62例肺孤立性小结节(直径〈3cm)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行肺小结节病灶切除,术中快速冷冻切片,对恶性病变按恶性肿瘤手术原则进一步手术,良性病变则结束手术。结果诊断恶性病变38例,其中32例原发性肺癌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2例双侧肺癌和4例肺转移癌行胸腔镜病灶切除术;24例术中病理诊断为肺良性病变,仅行病灶切除术。良性病变随访3~12个月,平均7.5个月,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诊治肺部小结节,创伤小,诊断准确,具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青年人胃癌患的发病情况、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53例35岁以下青年人胃癌患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青年人胃癌患全部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率为56.6%,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结果中3a、5a生存率分别为2.1.3%和4.3%。结论青年人胃癌患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肿瘤恶性程度高,误诊率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术后内镜随访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内镜随访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我院1993年10月-2003年10月间, 486例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纤维或电子结肠镜随访检查资料。结果异时癌28例,同时癌5例,86例共检出腺瘤120枚, 其中腺瘤癌变6例。结论结肠镜是大肠癌术后定期随访检查的重要工具,对发现多原发大肠癌、早期发现并处理大肠腺瘤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指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及其对判断手术指征的意义。方法对244例经手术切除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息肉235例(96.31%);恶性息肉9例(3.69%),恶性息肉直径多大于1.0 cm且多为单发。结论单发、直径>1.0 cm、年龄>50岁、合并胆囊结石等为恶性病变的高危因素,宜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64-66
目的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行TCRP术后的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者75例,均在院内接受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TCRP)术,术后随访12~24个月,分析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结果术后12个月内自然妊娠者15例,其中正常分娩者10例(66.67%),流产1例(6.67%),早产4例(26.67%);术后24个月内自然妊娠者33例,其中正常分娩者26例(78.79%),流产2例(6.06%),早产5例(15.15%);术后24个月自然妊娠率及正常分娩率均高于术后12个月(P均0.01);患者年龄、子宫息肉直径、个数、部位、糖尿病、不孕类型以及BMI值与术后妊娠情况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采取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年龄、子宫息肉直径、个数、部位、糖尿病、不孕类型以及BMI值与术后妊娠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指征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polypoid lesion of the gallbladder (PLG) for making decisions for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and imaging data of 244 cases of PLG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235 benign polyps (96.31%) and 9 malignant polyps (3.69%) in all these cases, and most of the malignant polyps had a diameter greater than 1.0 cm, which often appeared as a single lesion in the cases. CONCLUSION: Surgical removal is indicated when the polyp appears as a single lesion with a diameter over 1.0 cm in patients older than 50 years, who may also ha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cholecysolithiasis or are exposed to other high-risk factors.  相似文献   

19.
程刚  罗加  吕志祥 《重庆医学》2011,40(8):776-777
目的 观察外科手术方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131I首次残余甲状腺组织的清除或去除治疗(清甲)结果 的影响.方法 将38例DTC患者依据清甲效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 ,手术方式主要以甲状腺床区摄131I率和B超测量残余甲状腺体积进行评价.结果 手术方式在两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 成功组24 h甲状腺床区摄...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分析4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在针型胸腔镜下完成肺楔形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为良性病变,23例为肺癌。手术时间平均为98min,平均出血量82ml,平均住院时间9.9d。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说明该手术在鉴别孤立性肺结节性质及治疗方面安全有效,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