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AIDS的疗效,进一步证明中医药治疗AIDS的可行性。方法将95例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加服益艾康胶囊作为治疗组,同期120例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IDS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观察,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病死率23.16%,对照组病死率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0.05)。结论长期服用益艾康胶囊,可以降低AIDS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169例HIV感染者CD_4~+/CD_8~+水平及相关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广东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CD4 /CD8 水平,为早期开展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年4月至2008年1月到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咨询的HIV感染者采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CD4 /CD8 ,同时由专人用统一调查表记录一般的人口学和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本次共调查193例HIV感染者,其中广东省籍169例.169例广东籍HIV感染者CD4 计数最少为1个/μL,最多为1 125个/μL,平均202.09个/μL(202.09±197.62),女性的CD4 均数(255.67)明显高于男性的CD4 均数(174.09)(P<0.05);经性途径传播的CD4 均数(225.92)明显高于经吸毒传播的CD4 均数(162.55)(P<0.05);无临床症状和体征者的CD4 均数(290.41)明显高于有临床症状和体征者的CD4 均数(57.19)(P<0.05=.CD8 计数最少为85个/μL,最多为2 000个/μL,平均840.38个/μL(840.38±486.23),不同性别和不同传播途径HIV感染者其CD8 计数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门诊咨询的受测HIV感染者的CD4 水平均较低.建议HIV感染者)尽早进行医学咨询并检测CD4 /CD8 ,以便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3.
三亚市HIV感染者/病人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三亚市可追踪到的HIV感染者/病人进行首次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等的测定,来了解并估计其免疫水平及疾病的进展情况,并为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四色荧光抗体进行标记,采用流式细胞仪(贝克曼库尔特)对131例HIV感染者/病人进行首次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等的检测,并计算CD4+/CD8+的比值,统计分析其测定值,并估计HIV感染者/病人进入艾滋病期的比例。结果 131例HIV感染者/病人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347.73±208.70)个/μl,CD4+/CD8+比值平均为(0.34±0.23),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占22.1%,201~350个/μl的占29.8%,351~500个/μl的占25.2%,﹥500个/μl的占22.9%,CD4+/CD8+比值﹤1的占98.5%;不同性别、感染途径的HIV感染者/病人CD4+T淋巴细胞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的HIV感染者/病人CD4+T淋巴细胞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按照我国发布的《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第2版)中的治疗标准,三亚市可追踪到的HIV感染者/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普遍偏低,已有51.9%的HIV感染者进入了发病期,应进一步加强我市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邗江区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水平,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取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艾滋病综合防治系统HIV感染者及病人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131例131例HIV感染者,男性为主。感染途径主要为同性传播,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均值为(328±241.86)个/μL,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邗江区HIV/AIDS晚发现情况较多,防治工作形势非常严峻,应进一步扩大HIV检测范围,最大程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HIV感染者。并及时对HIV感染者开展抗病毒治疗和随访,从而降低病死率和机会性感染率,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患者免疫系统损坏程度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对艾滋病儿童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影响,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并采取预防性服药的时机。方法对12例用HAART治疗4~16个月的艾滋病儿童,进行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并对其免疫缺损及治疗效果进行初步评估。结果本次共调查12例HIV艾滋病儿童。其中HIV感染者CD4+计数最少为24个/μL,最多为684个/μL,平均266.58个/μL。治疗前男女CD4值没有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5 24,P>0.5)。治疗后,药物对男女CD4值没有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8 54,P>0.5)。经HAART治疗4~1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值平均升高(248.42±101.73)个/mm3。男女性治疗后CD4+细胞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7 00,P<0.01)平均增长48.24%。结论该人群在感染HIV-1后,处于免疫缺陷期,免疫缺陷早、中晚期的比例分别为16.70%、16.70%、16.70%及50.00%。HAART治疗对艾滋病儿童的治疗效果较能降低各种机会性感染,延长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重建和维护免疫功能。建议HIV感染者尽早进行CD4+T淋巴细胞的检测,以便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渝东北片区新发现HIV感染者CD4+和CD8+水平及相关情况,为早期对艾滋病(AIDS)患者开展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采集的抗凝全血标本进行CD4+和CD8+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3年能随访到的741例新发现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均数为(302.86±216.99)个/μL,不同年度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3,P=0.59>0.05),不同年龄组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0,P=0.000001<0.01),且随年龄组增大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均值有下降趋势。结论 1/3的HIV感染者发现时已经进入AIDS期。今后应加强宣传,早发现、早干预、早管理,以提高HIV感染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豫东南某县农村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CD4、CD8 T淋巴细胞水平,以便选择治疗方案,及时进行治疗。[方法]2005年4月,采用流式细胞仪(FCS)对豫东南某县农村658名HIV感染者进行CD4、CD8 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检测。[结果]HIV感染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318.03±196.39)个/μl,<500个/μl的占83.59%,<200个/μl的占29.94%;CD8T淋巴细胞计数为(966.51±437.50)个/μl;CD4/CD8比值为(0.38±0.28);不同性别、不同年龄HIV感染者的CD4、CD8和CD4/CD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HIV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损害,大部分人已进入艾滋病的中、晚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确认的艾滋病病人抗病毒药物治疗成年人的临床资料分析,了解艾滋病病人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前后CD4 T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探讨抗病毒药物对治疗艾滋病的效果。方法选择鹿寨县抗病毒治疗点的54例CD4 T细胞数低于300且目前仍然存活的病人作为观察对象,将其抗病毒药物治疗前与治疗后3~4个月的CD4 T细胞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4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病人中,有53例的CD4 T细胞出现了明显的上升,治疗前后艾滋病病人的CD4 T细胞计数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按方案规范地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成年人艾滋病是安全、有效的,明显延缓了疾病进程,提高了病人的CD4 水平,降低了机会性感染和病死率,明显提高了艾滋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清远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以下简称"艾滋病病例")细胞免疫状况,为该人群开展抗病毒治疗的时机选择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 Calibur)对364例HIV/AIDS人群外周血进行CD4+T、CD8+T细胞绝对值检测及计算CD4+T/CD8+T,比较不同感染途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364例HIV感染者的CD4+T细胞中位数为277.50(177.00~1 446.00)个/μl,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占35.16%(128/364),201~350个/μl的占29.67%(108/364),351~500个/μl的占22.80%(83/364),500个/μL的12.36%(45/364);CD8+T细胞中位数899.00(44~4 547)个/μl,其中500个/μl的占65.22%(240/368),≥500个/μl的占12.23%(45/368)。结论清远市目前的艾滋病病例主要是由性途径感染引起,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普遍偏低,大部分感染者已进入艾滋病中、晚期。  相似文献   

10.
周超  吴国辉  冯连贵  周颖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394-5395,5401
目的 了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死率,分析治疗病例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时机选择提供建议.方法 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导出治疗病人基本数据库,数据库核查后导入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市累计治疗死亡病例215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42.8±11.5)岁,男性占72.1%,女性占27.9%;治疗病死率为10.5%,开始治疗时CD4≤50个/μl病人病死率为28.7%,CD4在51~200个/μl病人病死率为11.7%,CD4> 200个/μl病人病死率为2.2%;在治疗3个月内死亡的占54.4%,12个月内死亡的占80.5%.结论 过晚抗病毒治疗不利于减少艾滋病死亡,建议加强对感染者早期治疗的宣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克拉玛依市艾滋病病人的病毒载量(VL)和CD4~+T淋巴细胞水平,了解本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患者(AIDS)的治疗现状和病情进展情况。方法采用淋巴细胞计数仪和病毒载量检测仪对患者的静脉血进行CD4~+T淋巴细胞和VL检测。结果随治疗时间的延长,290例AIDS患者CD4~+细胞<200个/μL的构成比越低(χ~2=5.11,P=0.078),CD4~+细胞>350个/μL的构成比越高(χ~2=11.55,P=0.003),VL<20 copy/mL的构成比越高(χ~2=66.33,P<0.001),VL≥105 copy/mL的构成比越低(χ~2=13.37,P=0.001),且VL值随CD4~+细胞计数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表现为负相关;新发未治疗100例HIV感染者首次CD4~+细胞平均计数为355.89±197.29个/μL,其中有18.00%的HIV感染者CD4~+细胞<200个/μL,未能及时开展治疗。结论 AIDS患者通过一定时间的抗病毒治疗后体内的免疫功能增强,病毒的抑制效果较好,但该地区还存在少部分HIV患者,未能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应做到早发现、早检测,确保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苏州市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ART)的效果。方法收集苏州市2012年前纳入治疗的576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的临床随访资料,分析评价其病毒学和免疫学应答情况。结果 576例接受ART者中,治疗后HIV完全抑制率为84.2%,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病毒完全抑制率上升(χ2趋势=10.331,P=0.001)。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中位数为220/μL(QR:213/μL),免疫学失败率为10.2%,治疗时间越长,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增加数越大(F=48.475,P0.01)。治疗6个月后,79.3%的HIV/AIDS病毒学和免疫学均应答,5.4%的均失败。结论苏州市接受ART的HIV/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应重视失访和死亡者的分析和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铜仁地区HIV感染者/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的免疫水平,为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 Calibar)对559例HIV感染者/病人进行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结果:559例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303.46±212.90个/μl,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占33.09%,201~350个/μl的占30.23%,351~500个/μl的占21.47%,>500个/μl的占15.21%。不同性别、感染途径的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的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铜仁地区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感染者已进入艾滋病中、晚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参与治疗以后的CD3~+、CD4~+、CD8~+淋巴细胞绝对数及CD4/CD3、CD8/CD3的恢复情况。方法采用BD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对76名经3年治疗的HIV感染者和127名未治疗的HIV感染者血液标本中的CD3~+、CD4~+、CD8~+淋巴细胞绝对数以及CD4/CD3、CD8/CD3的比值检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相比,治疗组的CD4~+和CD4/CD3升高,CD3~+、CD8/CD3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D8~+的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1年度参与治疗的感染者产生的免疫反应明显好于未治疗组,所以扩大艾滋病感染者的服药面,加强艾滋病患者的服药管理是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HIV-1感染者免疫学及血清学指标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感染者体内免疫学、血清学指标变化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实验(w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61例HIV感染者和56例艾滋病(AIDS)患者外周静脉血中的抗体、吸光度A值、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CD 4(P<0.0001)、CD 4/CD 8(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IDS患者组中CD 4与CD 8(P=0.0051,r=0.369)呈正相关关系.HIV感染者CD 4与CD 8(P=0.239,r=0.153)无相关关系.结论 不同病期的HIV感染者抗体、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明显不同,该项指标检测可为HIV感染者的临床分期、判断预后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原静安区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成功率及所需时间,探索影响治疗结局和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原静安区管理并开展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及抗病毒治疗信息,计算治疗成功率,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治疗的危险因素。结果 239例HIV感染者纳入研究,其中有50.21%治疗成功,成功率为19.45/100人年。基线CD4结果为200个、200~350个和350个/μL的患者5年治疗成功率分别为39%、79%和9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传播模式为同性传播(HR=0.556,95%CI:0.371~0.835)、基线CD4200个/μL(HR=0.029,95%CI:0.015~0.056)和基线CD4为200~350个/μL(HR=0.162,95%CI:0.099~0.265)的患者治疗失败的风险更高。结论基线CD4结果和感染途径对治疗效果和所需时间影响较大,推广"医务人员主动提供HIV检测咨询服务(Provider-InitiatedHIV Test and Counseling,PITC)"和"确诊后立即治疗"两项策略有助于提高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微量营养素对HIV感染者体内免疫细胞及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5~49岁的HIV感染者,试验组服用复合微量营养素片,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试验开始及结束时分别进行体格测量、免疫细胞及微量元素水平的测定.结果 试验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身高、体重和微量营养素摄入、免疫细胞及微量元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试验组免疫细胞(CD4+、CD8+、CD3+T淋巴细胞)分别为(2078±108)个/mm3、(582±75)个/mm3、(1287±97)+/mm3,高于对照组的(1436±105)个/mm3、(472±61)个/mm3、(998±84)个/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锌、钙、镁、铁分别为(144.89±9.78)μmol/L、(1.89±0.19)μmol/L、(1.68±0.12)μmol/L、(152.61±8.94)μmol/L,高于对照组(102.67±5.45)μmol/L、(1.13±0.07)μmol/L、(0.85±0.05)μmol/L、(89.24±3.9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充微量营养素能提高HIV感染者体内锌、钙、镁、铁的水平,并能增进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河南省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及影响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 利用国家成年人DataFax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2003-2009年全省抗病毒治疗者的生存、死亡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生存时问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24 669例有效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信息,其中存活18 683例,死亡5986例.艾滋病患者总病死率从2003年的20.1/100人年降到2008年的5.1/100人年.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不同、合并机会性感染情况不同的感染者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是:基线CD4+T淋巴细胞<50 cells/μl(HR=4.4)、CD4+T淋巴细胞在50 ~ 199 cells/μl(HR=2.0)、血红蛋白<90 g/L的中度贫血(HR=1.8)、基线合并机会性感染症状数多者死亡风险高(HR=1.7).其他影响艾滋病治疗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男性、未婚或离异、谷丙转氨酶值较高、性传播或注射毒品传播(HR值分别为2.2、1.6、1.5、1.3、1.2).影响艾滋病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开始抗病毒时间较早(HR=0.8)和抗病毒治疗前配偶也是HIV感染者(HR=0.8).结论 河南省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降低了艾滋病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需要进一步监测艾滋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及机会性感染情况,及时开展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传播途径和发现时间对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绝对计数法,对江苏省部分地区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检测,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正态性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分析。结果 212例HIV感染者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371.50(271.25,517.75)/μL;527例AIDS患者中,治疗前中位数为165.00(68.00,229.00)/μL;治疗后中位数为278.00(176.00,386.00)/μ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171,P0.05)。不同发现时间AIDS患者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2,P0.05),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1,P0.05);不同发现时间HIV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77,P0.05)。不同传播途径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65,P0.05);HIV感染者中经同性传播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经异性传播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8,P0.05)。结论应加强AIDS抗病毒治疗者的免疫学监测,及对同性传播人群的关注和有效干预,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镇平县农村地区艾滋病患者接受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前后服药依从性、毒副反应、免疫重建效果和身体状况恢复情况等。方法采用简单随即抽样的方法,抽取2006年7月1日后镇平县新加入治疗的175例病人,分析治疗前后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情况的变化情况,从毒副反应、服药依从性、体重和CD4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等方面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前,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74.0个±146.4个/μL;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治疗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分别上升49.7、65.1和127.8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类情况来看,CD4T100个/μL的比例从基线的33.14%降低为治疗24个月时6.98%,(100~199)个/μL的比例从基线的36.57%降低为治疗24个月时18.60%;(200~349)个/μL的比例从基线的20.00%升高为治疗24个月时53.49%,CD4T350个/μL的比例从基线的10.29%升高为治疗24个月时20.93%。(3)病人体重平均水平从治疗前(58.3 kg±7.7 kg)到治疗18个月(60.6 kg±7.3 kg)和24个月(60.8 kg±8.1 kg)时,体重平均增加2.3 kg和2.5 kg,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病毒治疗对H IV/AIDS具有较好的免疫重建效果,可以使病人恶病质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