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科于2002年2月~2004年6月,采用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掌指骨骨折46例58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6例58指,男32例41指,女14例17指;年龄18~45岁,平均29.7岁.骨折部位:掌骨骨折41指,指骨骨折17指.骨折类型:闭合性骨折18指,开放性骨折30指.受伤到治疗时间1~8天,平均4h.……  相似文献   

2.
小儿并非小的成人,在使用药物时,这种观念尤为切实。本文作者将年龄分为如下几种情况:新生儿指0至6周;婴幼儿指6周至2岁;小儿指2至10岁;青春期指10至17岁;成人指大于17岁。现将吸入麻醉药物、静脉麻醉药及肌肉松弛药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一些问题,分别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带掌长肌腱的动脉化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8年12月,应用带掌长肌腱的动脉化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23例23指,男17例17指,女6例6指,年龄23~53(平均37.2)岁。致伤原因:绞伤15例,电刨伤5例,热...  相似文献   

4.
针头挑拨治疗手部狭窄性腱鞘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从2001年8月~2003年7月,采用针头挑拨法治疗手部狭窄性腱鞘炎,取得较好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30指,男性12例(13指),女性15例(17指);年龄4~62岁,平均48岁。指别:拇指17例,示指5例,中指7例,环指1例。发病时间:3个月~2年。就诊时均有明显的屈伸指弹响或指间关  相似文献   

5.
1989年以来,我们应用手术修复伸指肌腱加术后垂直钢针固定的方法治疗锤状指17例18指。随访3~8个月,成功13指,改善4指,失败1指。详细介绍了固定方法,并对锤状指的分型和治疗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司徒朴等(1986)创造并推广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后,我院自1993年12月开始应用下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管,修复手指皮肤套脱伤17手19指。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5例,年龄2~29岁,平均14.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6.5小时,均为机械绞挫伤。共17手19指,其中拇指3例、示指5例、中指7例,示中指和中环指同时受伤各1例。  相似文献   

7.
1997年 2月~ 1998年 12月 ,应用改良 Kessler缝合法修复手屈指肌腱损伤 32例。男 2 9例 ,女 3例。年龄 16~ 48岁 ,平均 33.5岁。均为刀、玻璃砍、割伤。共损伤 36指 ,其中拇指 6指 ,食指 14指 ,中指 9指 ,环指 4指 ,小指 3指。损伤位于 区 17指 , 区 12指 , 区 4指 , 区 3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术中电生理检测,在臂丛神经中找到指总伸肌支配神经的相对集中区,为神经移位重建伸指功能新术式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年2月-2009年10月,17例臂丛神经撕脱伤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应用Keypoint型肌电图仪,术中分别对上、中、下三干后股进行电刺激,在指总伸肌及肱三头肌长头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结果指总伸肌记录到的CMAP最大波幅有76.5%(13/17)为电刺激下干后股,17.6%(3/17)为电刺激中干后股,5.9%(1/17)为电刺激上干后股。电刺激上、中、下三干后股在指总伸肌记录到的CMAP波幅平均值分别为:0.75±1.16mV,1.64±1.54mV,5.32±4.58mV。在肱三头肌长头记录到的最大CMAP波幅有53%(9/17)为电刺激中干后股,47%(8/17)为电刺激下干后股。电刺激中干及下干后股在肱三头肌长头记录到的CMAP平均波幅分别为4.57±3.84mV,5.98±8.43mV。结论支配指总伸肌的神经纤维来自下千后股比C7后股的多,而下干后股亦是肱三头肌长头的主要支配神经。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采用手指侧方皮支血管链皮瓣一期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的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17指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者,应用指侧方皮支血管链皮瓣一期修复。皮瓣面积:1.5cm×1.5cm-3.1cm×3.6cm。结果17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年,伤指外形与正常指相近,皮瓣弹性、色泽良好。指腹饱满而不臃肿.质地柔软,有排汗功能,两点辨别觉达5-9mm。结论指侧方皮支血管链皮瓣一期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疗程短,效果好,是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此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等优点.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指皮肤脱套再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对收治的17例具有再植条件的手指皮肤脱套伤患者,根据患者伤指情况选取再植手术方案,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18指再植指体中存活17指,再植存活率94.4%;患者对再植指体术后外观及功能满意,两点辨别觉6~10 mm;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良率为88.9%。结论对于脱套指体软组织完整、挫伤不重患者行再植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静脉动脉化在手指末节离断伤再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手指末节离断伤患者采用静脉动脉化重建再植指体血运。观察血运延迟恢复时间、术后患指成活率、感觉恢复情况、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指甲生长情况以及外形。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术后出现血运恢复延迟11指,发生率11/17,其中5~60 min恢复血运7例,61~120 min恢复血运4例。15指成活,2指坏死,成活率15/17。末次随访时,成活15指的痛、温觉恢复,两点辨别觉3. 9~7. 7(6. 1±1. 3) 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56°~65°(61°±3°),指甲生长良好,外形满意。结论 手指末节离断伤应用静脉动脉化的方法可以有效恢复再植指体血运,提高成活率,且成活患指感觉、活动度、指甲生长及外形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我院从1986年~1987年10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了19例21指断指再植手术,17指成活,失败4指,成活率81%,其中年龄最大61岁,最小18岁,完全离断11指,不完全离断10指,挤压砸伤6指,5指成活,电刨指伤7指,4指成活,铁丝勒伤3指全部成活,切割伤5指全部成活。损伤手指,拇指4指,食指8指,中指3指,环指3指,小指3指。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17岁.因右手拇指多指并指畸形17年人院.患者出生时即发现右手拇指多指并指畸形,但一直未做治疗,且否认有类似疾患的家族史.入院后查体:右手拇指多指并指畸形,尺侧为优势指;右手拇指自腕掌关节至指尖呈菱形样畸形,其远端融合,中间为"蝙蝠翼"样皮肤连接;尺侧指掌指关节向桡侧成角畸形,掌骨与指骨成角约100°,外展约20°:畸形指背伸受限,屈掌及对掌尚可,腕掌关节及掌指、指问关节活动良好,外展受限;神经功能检查无异常,末梢血运感觉良好.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9年以来,共收治毁损性手指离断17例,均进行了再植,使伤指恢复了部分功能,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报告于下。 临床资料 本组17例28指,男14例23指,女3例5指,年龄9岁~49岁。受伤原因:机器齿轮轧伤7例,电锯伤5例,重物压砸伤3例,钢丝绳绞伤2例。最短缺血时间8小时,最长缺血时间26小时。离断平面:掌指关节4指,近节10指,近指间关节7指,中节4指,末节3指。再植25指,全部成活。骨骼缩短长度:最短1cm,最长2.2cm,平均1.6cm。术后随访,最短5个月,最长6年,再植指外形及活动好,指甲生长正常,疼温触觉恢复,指腹两点辨别觉7.5mm~12.5mm,平均9m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第1掌骨背侧带神经动脉化静脉皮瓣在拇、手指指腹缺损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2021年12月-2022年8月, 四川现代医院手外科收治17例拇、手指指腹缺损患者, 均为急诊。拇指3指, 示指4指, 中指6指, 环指1指, 小指3指。急诊清创后, 取拇指第1掌骨背侧带桡神经浅支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通过门诊、电话、微信方式随访, 评估手指及皮瓣成活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有7例皮瓣发生水疱, 经换药后逐渐消退、结痂愈合。其余10例皮瓣顺利成活, 所有皮瓣均未发生血管危象。17例17指获得3~15个月随访, 平均8个月。拇、手指指腹外观好, 手指感觉按照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 感觉恢复至S1~S3+级;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17例均为优。结论第1掌骨背侧带神经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指腹缺损, 功能、外形恢复好, 皮瓣切取简单, 感觉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碾转暴力作用下撕脱性断指的临床特点和手术要点.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对16例17指的碾转暴力作用下撕脱性断指,在10 ~15倍显微镜下进行断指再植术.其中拇指2指,示指7指,中指4指,环指1指,小指3指.3指为远节离断,5指为近节离断,9指为中节离断.结果 17指断指成活16指,成活率为94.1%.术后随访3个月到1年,除2例指背局部少许皮肤坏死外,其余外形功能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9指,良6指,差2指,优良率为88.2%. 结论 碾转撕脱性断指的损伤特点有别于旋转撕脱性断指,采用移植修复动脉,并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静脉吻合,加强对神经功能的修复,可获得良好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残存指异位再植重建拇指,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对17例拇、手指毁损伤并皮肤缺损者,将残存指异位再植至拇指位置,同时行皮瓣移植修复虎口及皮肤缺损创面,重建拇指功能.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锻炼.结果 17例异位再植指全部存活.术后随访1~5年,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82.4%.结论 利用残存指异位再植的方法重建拇指功能,术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残存指异位再植重建拇指,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对17例拇、手指毁损伤并皮肤缺损者,将残存指异位再植至拇指位置,同时行皮瓣移植修复虎口及皮肤缺损创面,重建拇指功能.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锻炼.结果 17例异位再植指全部存活.术后随访1~5年,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82.4%.结论 利用残存指异位再植的方法重建拇指功能,术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残存指异位再植重建拇指,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对17例拇、手指毁损伤并皮肤缺损者,将残存指异位再植至拇指位置,同时行皮瓣移植修复虎口及皮肤缺损创面,重建拇指功能.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锻炼.结果 17例异位再植指全部存活.术后随访1~5年,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82.4%.结论 利用残存指异位再植的方法重建拇指功能,术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2002年3月-2004年5月,我院应用克氏针及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17例22指不稳定性指骨干骨折,术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