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71例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按术后营养方式不同分为EEN和延迟肠内营养组(DEN),EEN组在术后24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DEN组在术后1~6d内给予全胃肠外营养,7d后给予肠内营养。比较2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并发症等。结果 EEN组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DEN组(P均〈0.05)。术后第12天,EEN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DEN组(P〈0.05);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低于DEN组(P均〈0.05)。EE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EN组(P〈0.05)。结论 EEN效果优于DEN,可显著改善胃癌胃大部切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度功能性便秘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肠道功能、肝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26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SFC患者,随机分成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及延迟肠内营养组(DEN组),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肝功能白蛋白变化、转氨酶变化、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总结SFC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经验。结果 EEN组术后排气2.53±0.49d,术后排便时间3.13±0.30d,术后住院时间12.53±0.32d,均较DEN组减少(P<0.05);EEN组术后7d白蛋白与DEN组相似(P>0.05),但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DEN组(P<0.05);EEN组谷草转氨酶水平低于DEN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腹泻发生率(71.4%VS 75.0%)及吻合口瘘发生率相似。结论重度功能性便秘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加快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保护肝功能,不增加腹泻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等的影响. 方法 72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为肠癌组,24例肠外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肠癌组又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EN)、延迟肠内营养(DEN)和早期肠外营养(EPN)组.EEN、EPN组于术后第1 d给予肠内、外营养,共8 d;DEN组术后第4 d给予肠内营养,共5 d.术前1 d检测肠癌组和对照组、术后9 d检测EEN、DEN和EPN组营养、免疫和应激指标,观察肠道功能恢复、住院时间、感染性并发症及营养支持费用.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肠癌组术前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F)、CD3、CD4、CD4/CD8、IgA、IgM、IgG均显著降低(P<0.01),CD8和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P<0.01).术后9 d, EEN组的PAB、TF较DEN组显著升高(P<0.05),CD3、 CD4、CD4/CD8较EPN组和DEN组显著升高(P<0.01),CD8显著低于EPN组和DEN组(P<0.01),IgG、IgA、,IgM较DEN、EPN组显著升高(P<0.05,P<0.01);CRP较EPN组和DEN组显著降低(P<0.01).EEN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DEN组和EPN组提前,住院时间缩短(P<0.01),营养支持费用和感染例数少于EPN组. 结论 对于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EEN比EPN和DEN更能维持营养状态,恢复免疫功能,降低全身炎症反应,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及缩短住院时间,且更能减少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及节约营养开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癌手工吻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较延迟肠内营养(delayed enteral nutrition,DEN)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肠道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0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EEN组(n=58)及DEN组(n=48),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一般状况、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EN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恢复及感染指标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围术期一般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EN组相比,EEN组术后早期饥饿感较少、力量恢复评分较高、首次排气时间较短、精神状况评分较高,住院费用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EEN组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高于D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低于DE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EN可有助于改善食管癌手工吻合术后营养状况及肠道功能恢复,并不增加EN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6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EEN及延迟期肠内营养组(DEN),EEN组30例,术后24 h开始给予所需50%肠内营养支持,另50%由肠外营养补充,持续3天,过渡到全肠内营养;DEN组30例,进行全肠外营养,直至肠蠕动恢复,再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观察两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EEN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早于DEN组(P<0.001);住院时间亦显著少于DEN组(P<0.001)。术后两组各种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良好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105例贲门癌患者,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常规肠内营养(REN)组.EEN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REN组在肛门排气后给予肠内营养.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术后9d进行营养指标监测,并记录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EEN组肛门排气时间较短;术后9d营养指标EEN组较REN组改善明显.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王逸娟  刘曼曼  徐淑秀  吴丹  吴炜  彭曦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2):1607-1610,1614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烧伤大鼠回肠黏膜增殖修复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将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烧伤对照组(C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烧伤后6 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和延迟肠内营养组(DEN组,烧伤后24 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观察伤烧前(PBD 0)及烧伤后0.5 d(PBD 0.5)、1 d(PBD 1)、3 d(PBD 3)、7 d(PBD 7)和10 d(PBD 10)大鼠回肠黏膜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3H-尿嘧啶核苷(3H-Uridine)和3H-亮氨酸(3H-Leucine)掺入率、增殖指数及回肠黏膜DNA、RNA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 烧伤后大鼠回肠黏膜3H-TdR、3H-Uridine掺入率各时点均明显低于烧伤前,PBD1~PBD10 EEN组3H-TdR、3H-Uridine、3H-Leucine掺入率均较DEN组增高(P< 0.05~P< 0.01).烧伤后大鼠回肠黏膜增殖指数均低于烧伤前PBD0,EEN组在PBD1~PBD10均高于DEN组(P< 0.05~P< 0.01).大鼠回肠黏膜DNA、RNA和蛋白质含量PBD1~PBD10均显著低于PBD0,PBD3~PBD10 EEN组DNA、RNA和蛋白质含量均较DEN组增高(P< 0.05~P< 0.0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有效地降低了烧伤后肠黏膜增殖受抑程度,促进了肠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8.
兰永平  李红晨  李丽 《浙江医学》2011,33(3):355-357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的的临床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将122例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延迟肠内营养(D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通过检测3组术前和术后的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消化道症状的表现、并发症、住院费用等,对三种营养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EEN组患者术后第7天时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均较DEN组、PN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EN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PN组缩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住院费用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直肠癌术后的患者予EEN支持疗法较DEN、PN对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洪庆  王艳秋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5):40-43+47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早期营养组(早期组)与中晚期营养组(中晚期组)各50例。早期营养组在入院24~48 h内进行肠内营养,中晚期营养组患者在48 h且5 d内给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静息时能量消耗,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开始肠内营养的第1天、第3天及第7天能量入量,入院时、第6天及第12天TSH、FT3、FT4、皮质醇,男性患者睾酮水平。结果早期组感染并发症显著低于中晚期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短于中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第3天及第7天能量入量显著高于中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天及第12天早期组TSH、FT3以及FT4水平均显著高于中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天及第12天早期组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中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感染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能量入量,稳定内分泌功能,减弱TSH、FT3、FT4、皮质醇波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的营养方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免疫功能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118例,根据不同营养方式分为肠外营养组(PN)38例,早期肠内营养组(EEN)41例,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组(PEEN)39例,营养支持治疗时间>14 d,记录3组患者的感染状况及免疫指标。比较3组患者的感染部位、痰培养细菌种类、预后情况、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天数和两周机械通气撤机率。结果:营养治疗后14 d,PEEN组患者的白细胞水平低于EEN组及PN组(P<0.05);营养治疗第7、14天PEEN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低于EEN组及PN组(P<0.05);3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各时相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营养治疗第14天PEEN组,EEN组患者Ig A,Ig G,Ig M水平高于PN组(P<0.05);且PEEN组患者较EEN组患者更显著(P<0.05);营养第7、14天,PN组患者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EEN组及PEEN组组患者(P<0.05);EEN组及PEEN组患者总感染率低于PN组;三组患者痰培养细菌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益生菌的肠内营养对机械通气患者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机械通气患者感染发生率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血清炎症介质(IL-8及TNF-α)的影响以及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5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肠内营养组(EEN组,n=25) 和肠外营养组(TPN组,n=27), 两组患者入院确诊后除营养支持不同外,给予同样的抗生素、抑酸及抑制胰腺外分泌等处理.治疗前1天 、治疗后7天和14天检测血清IL-8和TNF-α水平,同时,观察血淀粉酶、血白细胞及预后变化.结果 EEN组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血清IL-8 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同时,血淀粉酶及白细胞总数EEN组较TPN组降低明显(P<0.01),患者感染并发症及上消化道出血以EEN组为低,但两组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明显降低血中炎性介质的量,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其机制可能与肠内营养维护肠道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增强肠道及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徐文涛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8):1320-1321
目的:探讨麦滋林-S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125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41例、麦滋林-S联合早期肠内营养(MEEN)组42例、延迟肠内营养(DEN)组42例,对患者的胃液及粪便进行隐血情况监测,弗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DEN维、EEN组、MEEN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分别为18/42、8/41和4/42例,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麦滋林-S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有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支持的效果。方法:对64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EEN组)于术后24 h经鼻营养管注入要素饮食,并与同期56例术后按传统肠外营养(PN组)支持进行比较;观察2组患者前1天及术后第6天的血清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水平,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发生相关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2组患者ALB、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6天ALB、PA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但PN组的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EEN组(P0.01)。E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1);E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4%,明显低于PN组的34.2%(P0.01)。结论:上消化道肿瘤术后行EEN支持是安全、可靠的,促进患者术后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保护肠黏膜正常吸收、消化功能,减少术后患者输液负荷。  相似文献   

14.
莫瑞祥  杨威  张慧明  廖文胜  胡虞乾 《广西医学》2012,34(10):1362-136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放置液囊空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23例作为实验组(EEN组),并与同期住院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SAP患者24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入院2周时,EEN组APACHEⅡ评分较TPN组更为下降显著(P<0.05).EEN组ALB、PA、SF、IgG、CRP水平均高于TPN组(P<0.05).EEN组的体温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TPN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SAP治疗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论,探讨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将6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n=31)和肠外营养组(PN组,n=31)。EEN组术前7 d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PN组术前不干预,术后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7 d、术前1 d和术后7 d的营养指标、炎性指标、免疫指标和术后患者排气排便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1 d,EEN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白介素?6、CD8+、CD4+/CD8+指标趋势皆优于PN组(P < 0.05);术后7 d,EEN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D3+、CD4+、CD8+、CD4+/ CD8+指标趋势皆优于PN组(P < 0.05),并且EEN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短于PN组(P < 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抑制炎症、提高免疫功能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是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及优越性。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和早期完全肠外营养(TPN)组,在摄入同等热量、同等氮量的条件下,观察两组营养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入院后第14 d,EEN组的各项营养相关指标均优于TPN组(P<0.05);TPN组感染率、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EEN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可提高胃肠道耐受性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持续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及精氨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18例)和EEN联合谷氨酰胺及精氨酸组(肠内免疫营养组,14例).EEN组患者在内环境稳定情况下,于发病后的72 h内给予等氮源、等热量的EEN,肠内免疫营养组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及精氨酸.第1、7、14天行急性病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并检测血清淀粉酶,二胺氧化酶(DAO),C反应蛋白(CRP),血浆内毒素,尿乳果糖与甘露醇的比值.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和住院时间、费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均耐受EEN,在第1、7、14天2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AO、CRP和血浆内毒素均呈递减趋势;在第7天,肠内免疫营养组血浆内毒素及尿乳果糖与甘露醇的比值分别为(10.0±3.8)EU/ml和0.29±0.15,而EEN组为(7.9±2.8)EU/ml和0.16±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时间、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AP患者实施EEN安全可行,EEN联合谷氨酰胺及精氨酸可降低SAP患者病程早期肠道通透性,减少内毒素的易位,对SAP患者肠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大鼠烧伤后最佳的肠内营养(EN)实施时机,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对烧伤后肠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将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伤对照组(C组)8只,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于伤后6 h开始实施EN)和延迟肠内营养组(DEN组,于伤后24 h开始实施EN)各40只(每时相点8只)。检测伤前和烧伤后0.5、1、3、7和10 d大鼠肠黏膜跨膜电位差(PD)、肠黏膜血流量(IMBF)、肠黏膜内pH(pHi)值、血浆内毒素(LPS)含量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并计算肠黏膜损伤指数。结果:EEN组和DEN组大鼠烧伤后天数(PBD)0.5~10肠黏膜PD、IMBF和空肠pHi值均低于C组(PBD 0)(P<0.01),而血浆LPS含量、DAO活性及肠黏膜损伤指数均高于C组(P<0.05~P<0.01)。EEN组大鼠PBD 1~10肠黏膜PD、IMBF和PBD 1、PBD 3、PBD 10空肠pHi值均高于DEN组(P<0.05~P<0.01),而PBD 3~10 LPS及PBD 3血浆DAO活性均低于DEN组(P<0.01)。EEN组与DEN组比较,未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未见呕吐、腹胀与腹泻。结论:较早给予EN能改善烧伤后肠黏膜血供,减轻肠道受损程度,维护肠黏膜结构与功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袁杨 《广西医学》2009,31(3):397-398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颅内肿瘤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8例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30例、肠外营养(TPN)组28例。EEN组经鼻胃管持续滴注能全力;TPN组静脉输注肠外营养液。观察两组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变化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营养状况在1、7、14d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并发症明显少于TPN组(P〈0.05)。结论鼻胃管持续滴注喂养方法对颅内肿瘤术后病人有良好的耐受性,EEN支持可减少颅内肿瘤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联合早期肠内营养(EEN)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48例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EN组和EEN+新斯的明组,每组24例。两组均予以等热量、等氮量的肠内营养(EN)支持,EEN+新斯的明组同时行双侧足三里穴注射新斯的明。分别于EN支持前及EN支持开始后第7、14天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LB)、血红蛋白(Hb)、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氮平衡(NB);记录EN使用期间达完全肠内营养(TEN)时间、血气指标、脱机成功率、EN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相关预后指标。结果 EN治疗后各营养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EEN+新斯的明组7 d时PALB、NB以及14 d时PALB、TSF、NB改善均明显优于EEN组(P0.05);EEN+新斯的明组较单纯EEN组脱机成功率有所提高(62.50%vs 41.67%,P0.05),EN耐受性显著增强[(5.8±0.7)d vs(7.7±1.3)d,P0.05],且EN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EEN+新斯的明组较单纯EEN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缩短(P0.05)。结论 EEN支持联合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能改善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增强患者对EN耐受、降低EN相关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提高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