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仝小林  赵昱  毕桂芝  陈良  李洪皎  董柳 《中医杂志》2007,48(6):485-486,494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的特异性损害,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由于诸多原因,血糖达标率很低。运用中医“治未病”和“络病”理论,抓住糖尿病络脉瘀阻这一根结,在治糖的同时积极治络,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及科学实验研究证实,积极运用有效的活血通络药物对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早中期进行干预,能够起到较好的微血管保护、防治糖尿病早中期的微血管并发症的作用,研究证实,活血通络药物有独立于降糖药物以外的络脉保护作用,糖尿病病程中微血管的保护贵在早,甚或在发病之前。  相似文献   

2.
微血管性冠心病作为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病位在心。基于中医的络病理论,本病以心络亏虚、络脉瘀阻为核心病机。立足于“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辨治微血管性冠心病,当治以调气活血、滋阴补阳、和脏通腑、化痰散瘀,并灵活运用虫类、藤类活血通络药,可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运用络病学说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证治,提出冲任络脉瘀滞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络病病机,临床辨证当分清冲任络脉瘀阻证的寒热虚实,在审因论治,祛邪通络的同时灵活选用辛香通络、温经通络、藤类通络、化痰通络、虫类通络药物,若病久致虚者可加入补气运络,填精坚络之品。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络病"密切相关,"虚""邪""瘀"三者多相互为证,其常见病因为络脉空虚、寒湿客络、湿毒壅络、痰瘀阻络4种。从"络"辨治类风湿关节炎,随疾病进展将其分为络脉空虚,寒湿入络证;肝肾亏虚,湿毒壅络证;气血亏虚,痰瘀阻络证。扶正祛邪为总体原则,温经通络、利湿清络、补气养络、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病因病机复杂,多与瘀血、水湿、痰浊、气滞相关,各种病理因素相互交结而成积滞状态。眼底血管从其生理结构和功能特点考虑,可归属于眼底络脉的范畴。RVO属眼底络病,符合络病“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三大特点。“随络之性而治”的思想源于《金匮要略》,临床诊治疾病时启发同道,要顺从各脏腑的特性用药。故RVO治疗方面应遵循“络以通为用”,以“通络”为治则,瘀血得除,新血渐生,则气血畅达,目得气血供养以明视。因此,临床治疗RVO应从“络”出发,顺从络脉的特性,随络之性而治。  相似文献   

6.
在"防重于治"学术思想的启发下,抓住慢性病"久病入络"、"络脉瘀阻"这一病理特点,提出养血活血通络法治络以防治慢性皮肤病复发的工作假说,采用养血活血通络法的代表方当归饮子加减方干预慢性荨麻疹前期、早期,即"潜病未病态",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对近年来糖尿病肾病从络病论治的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和讨论,发现目前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络病治疗以补虚通络法为主要原则,基础研究显示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改善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障碍和血管内皮损伤及减轻肾脏损伤有关。中医络病理论可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更多思路,也在临床运用中显示出一定优势。但目前补虚通络法的临床运用以补虚药物与化瘀药物的联合使用为主,而血瘀证与络病虽有重叠但并非同一范畴,因此当前糖尿病肾病的络病辨治未能结合络脉自身病变与主要致病因素及继发病机变化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分期辨治,未能充分重视辛味药、藤类药及虫类药等经典络药的对证使用。此外,糖尿病肾病治络方药的基础研究缺乏与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指标的关联分析。据此,倡导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更具体系的糖尿病肾病研究,进一步探索糖尿病肾病的络病实质,强调络药和微观辨证在糖尿病肾病靶药筛选过程中的重要性,探索糖尿病肾病中络药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以期为进一步推动络病理论和治络方药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属难治性疾病。基于“络病”理论分析可知,本病基本病机为气血失调致耳内络脉血行瘀阻、窍络壅塞。临证应遵“络以通为用”之理,治疗以化瘀通络贯穿始终,并根据病证之不同分而治之:因外感邪气致聋多为络脉损伤,其病机为风热灼络、络损致聋,治宜祛风清热、活血通络;因脏气逆乱致聋多为络脉郁滞,其病机为气机郁阻、瘀滞窍络,治宜顺气开郁、化瘀畅络;因久病脏衰致聋多为络脉空虚,其病机为气血耗伤、络虚不荣,治宜益气补虚、养血充络。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中医辨证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医学络病理论,基于络脉内联脏腑、外充皮毛的生理特性和雄激素性脱发久病入络的病程演变特点,总结雄激素性脱发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治则治法及组方用药等内容,提出雄激素性脱发从络论治的思路。“络脉不通”是雄激素性脱发的核心病机,湿热内蕴痰瘀阻滞络脉、血虚风燥邪气损伤络脉、脏腑亏虚络脉萎废不用皆可导致头皮失养发根不固,伴有油腻黏着或干燥瘙痒,最终造成毛发凋落。治疗将“络以通为用”作为基本治疗原则,内服以化浊通络、养脉和络、通补荣络,配合外用活血通络,内外合治使络脉荣顺,毛发得以再生。对构建基于络病理论的皮肤病基础理论起到推进作用,为临床治疗雄激素性脱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脉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形成及发展中的动态变化,认为络脉参与IBS-D的发病过程且在病程中处于动态演变状态,并将本病分为络气阻滞、络脉血瘀以及络脉拘急3个病程阶段。治疗上,以治络为核心,运用不同程度的通络药物,分别从宣通络脉气机、祛除络脉血瘀、缓解络脉拘急的角度入手,并推荐运用适合调理络脉的中医药特色疗法,恢复络脉气血运行,从根本上治愈本病。  相似文献   

11.
三叉神经痛可从络病论治,络脉病变的实质是虚、瘀、毒互结,痹阻络脉,络脉瘀阻为络病形成的病理基础,急性发作期当急则治其标,胡志强根据络病之特点提出辛温活血、通络止痛为主,兼以清热解毒的治法,以石膏细辛汤治疗。  相似文献   

12.
口疮,多为火热为病。心脾积热、络热肉腐者,宜清心泻脾、凉润通络;肺胃热壅、热毒滞络者,宜清胃泻肺、解毒通络;阴虚络热、虚火上炎者,宜滋阴降火、凉润和络;又有阳虚寒凝、络脉瘀阻者,宜温阳散寒、活血通络。凡从络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介绍高彦彬教授从络病论治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ORG)的临床经验。高教授认为ORG属中医“络病”范畴,病性本虚标实,治疗应辨证论治结合分期论治:早期(肾络瘀滞)分为脾虚湿盛、湿热内蕴、肝郁胃热证,治以祛邪为主,运用健脾化湿通络、清化湿热通络、疏肝清热通络法;中期(肾络瘀阻)分为肺脾气虚兼湿邪内蕴、肝肾阴虚兼湿热下注证,治以扶正祛邪,运用益气化湿通络、补肝肾清湿热法;晚期(肾体劳衰)分为气阴两虚兼湿热蕴毒、脾肾阳虚兼痰瘀互结证,治以扶正为主,运用益气养阴兼利湿解毒、温补脾肾兼化痰活血通络法。  相似文献   

14.
马卉 《光明中医》2011,(10):2110-2112
摘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络病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凡久病、久痛诸症,多因络脉瘀滞而引起.始于《黄帝内经》,发展于《伤寒杂病论》,集大成于叶天士.络病在中医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临床辨证,应用治疗络病的药物,能有效地延缓并发症的发展,改善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络病是指在糖尿病基础上由于长期持续性高血糖引起络脉损伤而导致的一类疾患,其以络脉瘀阻为核心病机,本质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发展到后期的特异性损害,严重时可致残或致死,通常预后较差。临床上,现代医学多使用降糖类西药调控血糖以治疗糖尿病,但其用于糖尿病后期各种慢性并发症时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药善于调治各种慢性疾病,临床上医者们在精准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遣方用药治疗糖尿病时疗效颇佳,但糖尿病发展到后期通常病机复杂交错,不易准确辨别。糖尿病络病对应现代医学上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治疗宜以保护微血管为主。中医上糖尿病络病的共同病机为糖尿病日久,久病入络,络脉瘀阻损伤,其治疗以养络护络为核心。如何更有效地保护络脉,延缓和减轻糖尿病络病对人体微血管的损伤,成为糖尿病络病临床治疗的难点。故从中西医角度综合认识糖尿病络病发病机制或更有利于其临床防治。文章通过整理和分析糖尿病络病理论及其相关文献,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病变对应的糖尿病肾脏、视网膜、心脏、脑血管、神经及足部病变方面,对糖尿病络病中西医发病机制进行归纳与总结,以期为糖尿病络病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仝小林教授认为,糖尿病早期即存在络脉瘀滞的现象,其发病多在糖尿病虚态、损态的病理阶段,其发展经历了由气及血,由络滞、络瘀到络闭、络损的病理变化。在中医"治未病"和"络病"理论的指导下,以活血化瘀通络作为总原则,根据"态靶因果"的证治策略构建处方,寻找态靶结合的药物,治疗分清络寒与络热,使用辛香药物、藤类药物以及虫类药物,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分而治之。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医气血相关理论,络病理论提出脑之气络与脉络相偕而行,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唇齿相依”,为脑主神明功能的重要基础;提出络气虚滞/郁滞、脉络瘀阻、神识失用为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病机,有别于现代医学重点关注神经元的研究策略;提出从神经元保护——清除β-淀粉样蛋白、磷酸化tau蛋白等病理产物和脑微血管保护——脑微血管结构与功能保护、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增加脑血流2个方面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必要性。在“络以通为用”治疗原则指导下研制的通络代表药物通心络胶囊具有微血管保护优势,可发挥血管保护介导的神经保护作用,临床研究证实其可有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及认知障碍相关疾病,可为从神经-血管保护全面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络病学说”作为重要的中医基础病机之一,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类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其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等机制研究与治疗均有理论指导意义。“络病”在形态与功能上与现代医学中的肿瘤微血管、微循环概念相似;瘀阻络脉与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类似,故运用“通络法”抗肿瘤具有充足的理论依据。虫类药是动物药的别称,作为通络药的代表,善于搜刮剔络,在肿瘤的防治中起到了活血化瘀通络、攻毒散结通络、搜风解毒通络以及补益培本通络等作用。通过梳理“络病学说”的起源、发展与成熟阶段的主要思想内涵,整理并总结现代肿瘤治疗中“络病学说”的相关研究与应用,并分析虫类药在通络法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开展中医络病防治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小儿肺常不足,易受外邪侵袭,经鼻袭肺,邪循肺络而入里.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关键病机为络脉绌急,肺络阻滞,以通为用是治疗此病的大法,目的是达到络脉畅通、通达.初期以风邪袭肺表证为主,为疾病初期阶段,治以疏风解表、宣肺畅络;急性发作期以邪盛为主,络脉绌急,肺络阻滞,治以肃肺降浊,解痉通络;疾病后期表现为余邪留络、肺络不合之象,故予以清逐余邪,调和肺络.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以畅络、通络、和络之法,从络病学之肺络角度探寻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防治规律.  相似文献   

20.
络脉理论与老年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络脉理论是《黄帝内经》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分析认为,阳气不足、络脉空虚是老年冠心病发病的基础,络脉阻滞是老年冠心病的基本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心络瘀阻和心络绌急两个方面。冠心病心绞痛之病位在心之络脉,多为久病入络或久痛入络的络虚证,故通络是治疗大法,临床上常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