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背景:急性脑血管病(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ACVD)常致记忆功能损害,但其亚型、病灶部位与记忆障碍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仍是不清楚的。目的:研究ACVD的记忆障碍的临床特征。设计:以诊断为依据,设立对照和标准对照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地点为本院神经内科心理检测室。大坪医院神经内科1997-01/2000-06收治的57例住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女19例,男38例。年龄37-91岁,平均60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0年。方法:用“韦氏记忆量表”测定ACVD患者的瞬间、短时、长时记忆和记忆商,检查者为第一作者。主要观察指标:韦氏记忆量表瞬间、短时、长时记忆分量表的量表分和记忆商。结果:各疾病组记忆总量表、短时和长时记忆量表分以及记忆商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出血组与缺血组,左、右大脑半球和双半球,单灶腔隙、单灶非腔隙和多灶腔隙梗死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单灶非腔隙梗死组、出血组、右半球和双半球组以中重度损害为主。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引起明显记忆损害,且主要是短时和长时记忆损害,对瞬间记忆影响相对较小。病变部位对记忆损伤程度无明显影响,缺血性卒中病灶数和面积对记忆功能损害影响也无明显差异,但单灶非腔隙性梗死的记忆损害更重。  相似文献   

2.
王琳  高唱  周红杰 《中国临床康复》2003,7(7):1081-1083
目的 研究急化脑血管病(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ACVD)患的职业、家庭经济收入对其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检测120例ACVD患的记忆功能。结果 ACVD患的WMS各量表组分。量表分和MQ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工人、农民的WMS各量表组分、量表分和MQ值明显低于干部和科技工作,其异常率则明显高于干部和科技:厂作人员;家庭人均收入与WMS组分、量表分和MQ呈明显正相关(r=0.21-0.51),大多数量安分、总量表分和MQ均表现为小于或等于500-799元组明显低于大于500-799元组。阳性率则仅小于:300元组明显高于800-1199元组。结论ACVD患瞬时、短时、长时记亿均明显损害;工人、农民的3种记亿损害均较干部、科技工作重;家庭人均收入少于和等于500-799元各项记忆损害亦大于500-799元;干部、科技工作职业、较高家庭收入对记忆功能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改善老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效果。方法:采用损伤穹隆—海马伞的方法造成胆碱能系统损害学习记忆障碍痴呆模型。记录大鼠从迷宫起点游到终点所需要的时间和途中进入盲端的错误次数,作为衡量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选取百会、涌泉穴位等进行电针治疗。结果:发现穹隆—海马损伤后严重影响到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经电针治疗后,电针组大鼠的平均终点游出时间与平均错误次数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呈极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刺激能有效改善老年痴呆的智力障碍,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4.
早期高血压病主动脉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探讨早期高血压病患升主动脉功能改变的情况。方法:研究对象包括早期高血压(BHP)患50例和正常健康人30例,对所有受检查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量升主动脉舒张期和收缩期内径(Dd和Ds),计算血管扩张性(D)和僵硬度指数(β)。结果:早期高血压病患升主动脉扩张性降低,僵硬度指数增加。结论:早期高血压病患升主动脉弹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长期经口铝摄入对大鼠记忆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林巧  曹云鹏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5):3446-3447
目的:观察长期经口摄入铝对大鼠记忆行为的影响及吡拉西坦(商品名:脑复康)的预防作用。方法: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Ⅰ组为对照组。每天自由进食及饮水,同时以2mL生理盐水灌胃;Ⅱ组自由进食但饮水中含硫酸铝25g/L(含铝2g/L),同时以2mL生理盐水灌胃。Ⅲ组进食及饮水同Ⅱ组,但每天以50mg吡拉西坦溶于2mL生理盐水中灌胃。3个月后停止生理盐水及吡拉西坦灌胃,继续喂养,应用被动回避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记忆消退的时间。结果:单纯用硫酸铝大鼠试验后第3周出现记忆消退,3,4,5,6周记忆消失百分效分别为20%,30%,80%,100%;应用吡拉西坦大鼠第3周出现记忆消退,3,4,5,6,7,8,9周记忆消失百分数分别为10%,10%,10%,10%,20%。’70%,100%;对照组第7周出现记忆消失,第8周记忆消失百分散达90%,第9周达100%。结论:长期经口摄入铝对大鼠记忆行为有损害作用,吡拉西坦可预防其行为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铝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文章结合学习记忆的神经机制回顾了铝对学习记忆损害及可能途径,以阐明铝对学习记忆的毒性机制,进而寻求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减少铝中毒的发病率。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0-01/2004—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aluminum”和“memory,LTP,PKC,Ca^2 ,GABA,acetylcholine”,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0-01/2004—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铝,学习记忆,长时程增强,钙,蛋白激酶C,GABA,乙酰胆碱”,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上述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然后筛除非随机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3篇关于铝对学习记忆影响及对长时程增强影响的试验,9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4篇。另收集到5篇铝对Ca^2 影响的试验、3篇铝对蛋白激酶C影响的试验、12篇对神经递质影响的试验,其中11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9篇。资料综合:9个试验干预措施均选用了慢性给铝(或长期接触铝)和急性给铝两种方法,观测指标主要包括动物的学习记忆行为的改变及观测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现象的改变。铝对学习记忆和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的影响进行了对照研究及相关性分析。结论:铝能损害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长期接触铝的人或慢性给铝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急性给铝动物的长时间增强也明显的受到抑制。铝对学习记忆的损害与改变细胞内的钙稳态、降低蛋白激酶C的活性有关以及与改变与学习记忆相关的某些神经递质如谷氨酸、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塞对大鼠记忆与再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入同种血栓造成大鼠单侧、双侧、复发性多梗塞性痴呆,观察其记忆、再记忆功能的损害情况,并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实验模型组记忆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实验组(单侧、双侧、复发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以复发组损害最明显。结论:多发性脑梗塞可造成记忆与再记忆功能障碍,智能损害程度与多发性脑梗塞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的遵医行为。方法:采用自编高血压患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对164例患进行调查。结果:53.0%患能遵医坚持运动治疗,58.5%患能遵医坚持合理饮食,51.6%患能遵医戒除烟酒,82.3%患能遵医坚持定期复查,64.6%患能遵医坚持药物治疗。结论:高血压病患遵医行为较差,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高血压病患的健康教育工作,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高血压病患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记忆障碍的特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记忆障碍特征及LA对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用临床记忆量表对60例LA患者,3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记忆功能测查,同时对LA患者进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测查。结果:LA组记忆商(MQ)(72&;#177;1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7&;#177;18)(t=6.32,P&;lt;0.01),各项记忆量表分也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其中图像自由回忆[(11&;#177;5)比(24&;#177;5)](t=11.63),人像特点联系回忆[(14&;#177;5)比(24&;#177;5)](t=8.94)下降最明显;单纯LA组(77&;#177;1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Q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686,P&;lt;0.01),各项记忆量表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1),LA合并脑梗死组(CI)与单纯LA组比较,各项记忆量表分及MQ显著降低(P&;lt;0.01或0.05),以指向记忆下降最明显[(11&;#177;7)比(16&;#177;6)](t=2.90,P&;lt;0.01);LA组各项记忆量表分及MQ随病损程度加重而降低,指向记忆(t=2.36,P&;lt;0.05)、无意义图形再认(t=2.57,P&;lt;0.05)差异显著,余各项差异不显著(P&;gt;0.05);LA组中MQ≤69者17例,其中MMSE符合痴呆者5例,MQ为70~79者30例,MMSE符合痴呆者1例,MQ为70~79者痴呆发生率低于MQ≤69者(x^2=4.49,P&;lt;0.05)。结论:LA患者有明显的记忆障碍,LA的记忆损害既有主动回忆困难也有再认障碍,合并脑梗死加重记忆障碍,增加痴呆发生率,且记忆损害越重,痴呆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背景急性脑血管病(acute cerebrovasculardisease,ACVD)常致记忆功能损害,但其亚型、病灶部位与记忆障碍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仍是不清楚的.目的研究ACVD的记忆障碍的临床特征.设计以诊断为依据,设立对照和标准对照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地点为本院神经内科心理检测室.大坪医院神经内科1997-01/2000-06收治的57例住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女19例,男38例.年龄37~91岁,平均60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9年.方法用"韦氏记忆量表"测定ACVD患者的瞬间、短时、长时记忆和记忆商,检查者为第一作者.主要观察指标韦氏记忆量表瞬间、短时、长时记忆分量表的量表分和记忆商.结果各疾病组记忆总量表、短时和长时记忆量表分以及记忆商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出血组与缺血组,左、右大脑半球和双半球,单灶腔隙、单灶非腔隙和多灶腔隙梗死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单灶非腔隙梗死组、出血组、右半球和双半球组以中重度损害为主.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引起明显记忆损害,且主要是短时和长时记忆损害,对瞬间记忆影响相对较小.病变部位对记忆损伤程度无明显影响,缺血性卒中病灶数和面积对记忆功能损害影响也无明显差异,但单灶非腔隙性梗死的记忆损害更重.  相似文献   

11.
背景:地西泮可导致患者短时记忆缺损,特别是老年人在长期连续用药后不仅认知功能受到损伤,药物催眠的疗效减弱甚至消失。吡拉西坦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学习记忆,目前两者合用对地西泮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吡拉西坦与地西泮合用对地西泮的记忆缺损副作用和镇静催眠治疗作用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地点和材料:实验在温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完成,所需的材料有415只昆明种小鼠、地西泮(Dia)、吡拉西坦(Pir)、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方法:在避暗法和自发活动中,小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Dia组、Pir组和Dja Pir组;在跳台法中,在上述分组的基础上两个Pir组再各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Y电迷宫法中,小鼠分成生理盐水组,Glu组、GABA组、GABA Glu组、Dia Glu组、Pir GABA、Dia组、Dia Pir组。主要观察指标:小鼠学习和测验的错误次数、潜伏期、自发活动及空间辨别学习能力。结果:地西泮对小鼠记忆获得和空间辨别学习能力有明显地损害作用,而吡拉西坦和对地西泮造成的记忆损害有明显地改善作用;吡拉西坦对地西泮的中枢抑制作用无显著影响。结论:吡拉西坦能纠正地西泮的致健忘作用,但不影响地西泮的中枢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脑损伤后颅内血肿患者记忆障碍及其恢复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脑损伤后颅内血肿患者的记忆障碍特征,并进行随访研究。方法:82例脑损伤后颅内血肿患者发病后1,6个月分别接受修订后的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 memory scale,WMS)评估,并与79例正常人对照。结果:脑损伤颅内血肿患者发病后1个月时的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的各项分测验评分以及记忆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055~4.275,P&;lt;0.01~0.05)。脑损伤颅内血肿患者发病6个月时的WMS测评中,顺数10.9&;#177;2.6,倒数12.5&;#177;34,累加10.8&;#177;2.7,再认11.0&;#177;2.5,视觉再生10.2&;#177;2.8,联想学习10.7&;#177;2.4,触觉记忆9.6&;#177;2.0,逻辑记忆10.2&;#177;2.8,背数10.5&;#177;2.5等分测验和记忆商值106.4&;#177;24.7均明显优于发病1个月时各项测评值(t=2.073~3.468,P&;lt;0.05~0.01)。脑损伤颅内血肿患者一般情况和临床特征分与记忆商值比较中,男性、≥55岁、昏迷≥1h、血肿体积≥20mL、多个血肿、硬膜下和急性硬膜下血肿各组的记忆商值均明显低于女性、&;lt;55岁、昏迷&;lt;1h、血肿体积&;lt;20mL、单个血肿、硬膜外和慢性硬膜下血肿(t=2.137~3.421,P&;lt;0.01—0.05)。结论:脑损伤颅内血肿患者的记忆功能受到明显损害,但在发病后6个月时可得到显著改善。记忆功能损害与年龄、性别、昏迷时间、血肿体积、位置、个数以及形成速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患者行为记忆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行为记忆能力的测查,为了解脑卒中患者记忆能力障碍提供客观依据,同时探讨病变部位及病程对其行为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用Rivermead行为记忆检查对38例脑卒中患者及38例正常人进行测查。结果:(1)脑卒中患者的行为记忆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障碍(P<0.01)。(2)无论病灶是在皮层还是在皮层下,均可引起患者行为记忆障碍,而皮层损伤者其障碍较皮层下更明显(P<0.05)。(3)病程对脑卒中患者的行为记忆能力有影响,病程超过1年者其行为记忆能力低下更明显(P<0.01)。(4)脑卒中患者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行为记忆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Rivermead行为记忆检查可作为脑卒中患者行为记忆障碍的客观指标,脑卒中患者行为记忆能力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4.
SAS病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前后记忆和情绪改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玉涛  康宏 《现代康复》2000,4(6):840-841
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治疗前后记忆功能和情绪障碍的变化。方法:SAS252例,纯鼾症12例,以标准的记忆和情绪测试量表评分。SAS患中12例接受持续正压气道通气治疗,治疗后复查评分。结果:SAS组记忆功能评分显低于对照组,25例SAS中12例以抑郁和焦虑为主的情绪变化,12例SAS经CPAP治疗后评分明显改善。结论:SAS病人有记忆功能的损害和情绪变化,并与低氧血症和睡眠结构有关,CPAP  相似文献   

15.
植物性雌激素三羟异黄酮对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植物性雌激素三羟异黄酮(GST)对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雌性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后,皮下注射三羟异黄酮治疗,10天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2个月后,用水迷宫法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并取海马组织作超薄切片电镜分析。结果:①水迷宫测试结果:GST组与去卯巢对照组比较,游完全程的时间明显缩短,错误反应次数明显减少。②形态学观察:去卵巢对照组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有明显损害,而GST组能明显改善海马神经元的损伤。结论:GST通过对脑缺血动物脑神经元保护作用,提高卯巢去势大鼠学习记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出血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对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杨  刘凌  张磊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430-2431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的危险因素,探讨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为脑卒中后记忆功能的康复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同期住院16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继发性脑出血分为HI组(48例)、非HI组(1602例),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原发性高血压史、糖尿病病史、心房纤颤病史、梗死部位、梗死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选择HI组配合检测的患者36例,采用《临床记忆量表》甲式进行测查,对测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HI的危险因素:HI与大面积脑梗死、梗死部位、心房纤颤病史及患者年龄相关(X^2分别为41.20,35.60,54.18,12.50,P&;lt;0,05);HI与患者性别、原发性高血压史、糖尿病病史无关(X^2分别为0.08,1.10,2.34,P&;gt;0.05)。②左侧脑梗死[(73.12&;#177;11.88)分]与右侧脑梗死[(74.56&;#177;10.96)分】记忆商(MQ)均明显下降,但两者无明显相关性(t=0.344,P&;gt;0.05);有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者记忆障碍明显,MQ分别为(69.01&;#177;41.22),(71.05&;#177;16.15)分,与无糖尿者(90.03&;#177;16.01)分和无原发性高血压者(92.02&;#177;17.83)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分别为4.11,3.70,P&;lt;0.001);而心脏病与记忆下降无明显相关性(t=0.11,P&;gt;0.05)。结论:对于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疑为脑栓塞或皮质梗死患者应密切动态观察,注意梗死后出血的可能,及时复查头CT以指导临床治疗;对于皮质梗死、多灶脑梗死或伴高血压、糖尿病者应注意记忆障碍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Morris水迷宫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进行分析评价,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及记忆障碍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04在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干细胞移植实验室及安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完成。①筛选:制作帕金森病模型之前淘汰有记忆障碍的大鼠及有旋转行为的大鼠。②模型制备: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6-羟多巴诱发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③检测指标: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模型1个月时及3个月时大鼠寻找平台潜伏期、游泳距离、游泳速度、120s内在各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 结果:共纳入实验大鼠74只,①淘汰了有记忆障碍、游泳时原地转圈及不成功模型共33只。最后纳入实验41只大鼠。帕金森病模型1个月组15只,帕金森病模型3个月组16只,对照组10只。②对照组大鼠与帕金森病模型1个月组大鼠游泳速度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帕金森病模型1个月组与3个月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③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游泳距离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④对照组平台象限的距离与其他象限比较差异显著(P〈0.05)。帕金森病模型1,3个月组各象限的游泳距离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表现出渐进的空间记忆能力和搜索策略的损害.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表现的工作记忆损害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记忆力改变。方法采用《临床记忆量表》对216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检查,得5项分测验结果及记忆商(MQ)。结果高血压病患者5项分测验及记忆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高血压病可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而且这种损害是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19.
记忆障碍的康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韶华 《中国康复》2004,19(1):53-55
记忆是人脑的重要高级功能之一,与学习关系密切,前后相承,均为智力构成的重要因素。记忆障碍是临床上器质性脑损害患者的常见主诉,影响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水平.甚至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所以对记忆障碍的康复非常重要。本文从记忆的分类、机制和记忆障碍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丘脑出血患者的记忆测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丘脑出血患者记忆障碍的特点。方法对丘脑出血患者20例进行记忆测验。结果:丘脑出血患者的记忆商数MQ(47.65&;#177;18.64),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2.45&;#177;14.23)(P<0.01)。结论:丘脑出血记忆障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可能与患者出血范围较大,累及多数与记忆有关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