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文强  李昌平 《西南军医》2012,14(1):107-10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沉积为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NAFLD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S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SH相关肝纤维化和肝硬化。NAFLD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氧化应激与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发病的中心环节。本文主要综述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抵抗素在非酒精性肝病中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在评价消脂护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空腹血糖或血脂升高,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患者150例,分别行肝脏CT检查及超声检查,获得肝、脾CT值比值及声触诊组织定量(VTQ)值,记录2种检查方法检出轻、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例数,计算并比较2种方法对不同程度脂肪肝的检出率。其中经ARFI检出者采用消脂护肝胶囊治疗3个月后,再次对轻、中、重脂肪肝3组行声触诊组织定量(VTQ)值测定,对比每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TQ值。结果:ARFI与肝脏CT检查对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采用消脂护肝胶囊治疗前后VTQ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RFI可用于量化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评价消脂护肝胶囊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郭睿  李昌平 《西南军医》2008,10(6):124-12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MD)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情况和特点。方法选择T2MD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0例(A组),非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0例(B组)和健康人群50例(C组),观察分析三组人员的相关临床检测指标。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健康组(P<0.05);A组患者的FBG、TC、TG、LDL-C指标方面均显著高于B组,HDL-C、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指标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糖尿病会加剧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情,为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应改变饮食结构、控制体质量,加强锻炼,并做到定期体检,做到及早发现,及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摘要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肝脏疾病,目前尚无筛查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炎(NASH)进展的成本效益的研究。方法在一般人群和筛选出的肥胖或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由第三方付款,运用无创性筛查策略进行年度的成本-效益分析。筛选使用成熟的研究技术,包括NAFLD纤维化评分、瞬时弹性成像(TE)和声学辐射冲击(ARFI)成像检测纤维化的进展(≥F3),以及通过血浆细胞角蛋白(CK)-18的检测来发现NAFLD。对比肝活检和MR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军队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977名军队飞行人员,分析血尿酸、血脂、肝功及肝脏彩超结果.结果 军队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9.2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为15.25%,2014年5月—2019年5月高尿酸血症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均较2009年5月—2014年5月显著增高(P<0.05).高尿酸血症的军队飞行人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较无高尿酸血症高(P<0.0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军队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P<0.0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军队飞行人员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三酰甘油、高尿酸、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是军队飞行人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军队飞行人员血尿酸水平与谷丙转氨酶、谷氨酰氨转移酶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近年来军队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增高,且二者关系密切,降尿酸治疗能使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军队飞行人员受益.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在非酒精滥用的人群,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脂肪性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最终可以进展为终末期的肝脏疾病。随着MR各种技术的不断推出以及对肝脏脂肪堆积机制研究的深入,非介入性影像技术对人类活体肝脏脂肪浸润的定性定量评价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就MR技术对非酒精性肝脏脂肪浸润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在非酒精滥用的人群,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脂肪性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最终可以进展为终末期的肝脏疾病.随着MR 各种技术的不断推出以及对肝脏脂肪堆积机制研究的深入,非介入性影像技术对人类活体肝脏脂肪浸润的定性定量评价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就MR 技术对非酒精性肝脏脂肪浸润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FLD)的特点及其与血尿酸水平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住院患者268例,年龄69~88(78.5±10.2)岁,分为非脂肪肝组和脂肪肝组。分析其脂肪肝的特点及与血尿酸水平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患者以非酒精性轻中度脂肪肝为主要特点,脂肪肝组的血尿酸、谷丙转氨酶、血糖、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均高于非脂肪肝组;血红蛋白低于非脂肪肝组;脂肪肝组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的发病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脑卒中、吸烟、GPT高、尿酸高、血红蛋白低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均呈正相关(均P<0.05)。其他指标未进入方程。结论 老年患者以非酒精性轻中度脂肪肝为主要特点,脂肪肝患者的尿酸、血脂、体质量指数高,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的发病率高,血红蛋白低。对老年患者除控制冠心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外,还应重视脂肪肝、高尿酸血症、低血红蛋白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老年人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超声检查结合病史将研究对象划分为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和老年正常肝脏组,检查收缩压、舒张压、空腹抽血化验包括空腹血糖(GLU)、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结果: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非脂肪肝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在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弹性成像对发现早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诊断准确性[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材料与方法符合HIPAA并无需病人知情同意,回顾分析了58例NAFLD  相似文献   

12.
运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的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存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病程的进展而表现不一,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肝硬化三个阶段。病变过程不同,其流行病学特点和预后也有所不同[1]。NAFL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成为美国成年人肝功能异常的最常见原因[2]。近年来,有关NAFL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但有关NAFL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甚至概念本身的准确性仍然处于探讨阶段。本文就近年来有关NAFL的病因…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非酒精脂肪肝的特殊发病形式,主要由于肝中脂肪的积累造成,与酒精的过度饮用关系不大,脂肪肝较为常见发病率比较高,非肥胖人群中占20%,肥胖人群占60%。脂肪肝通常并没有什么症状,当时随着纤维化的发生,最终会演进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圣地亚哥大学医学院教授Rohit Loomba博士说:"脂肪肝到脂肪性肝炎是一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patients,NAFLD)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选定区域MR氢质子波谱(1 H-MR spectroscopy,1 H-MRS)定量检测肝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NAFLD(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5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45例)及50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扫描及1 H-MRS检查,所有入选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四个肝纤维化指标。MR扫描包括T1WI、T2WI及1 H-MRS。感兴趣区选择右前叶及左内叶少血管及胆管区域,扫描不应用水饱和技术,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MRS可见明显高耸的水峰及低平或无脂质峰,脂肪肝组可见明显水峰及脂质峰。脂肪肝组脂质峰下面积普遍较正常组高,有统计学意义;脂肪肝组水峰下面积较正常组低,无统计学意义。肝炎组随着肝纤维化指标的升高,肝内脂肪含量减低(P0.05);脂肪肝组与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HA、LN、PCⅢ、CⅣ的值明显增大(P0.05);脂肪肝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较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增高(P0.05)。结论 1 H-MRS技术定量检测脂肪肝是可行、无创定量评估肝内脂肪含量的方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肝纤维化趋势,肝内脂肪含量与肝纤维化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脂肪肝的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系指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光镜下每单位面积内含脂滴的肝实质细胞超过30%.临床上根据患者有无饮酒史分为酒精性脂肪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toholic fatty livet disease,NAFLD).NAFLD习惯性被视为一系列肝脏脂肪变化的总称,组织学方面包括单纯性脂肪变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后者也可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NAFLD在我国现已成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肝活检虽然是目前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它的创伤性及抽样误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在临床的应用.因此寻找无创便捷、安全可靠的检测方法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某部官兵脂肪肝的发病情况及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标准参照2003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对某部1 882名官兵进行脂肪肝诊断,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相关因素对患病率的影响.结果 抽样调查官兵1 882名,脂肪肝总患病人数350例,患病率18.60%...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是由饮酒、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胆汁淤积肝脏疾病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肝损伤,上述因素对肝脏的共同影响是产生慢性炎症,导致异常的肝脏炎症、坏死、再生、修复过程。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能够植入靶组织并分泌多种因子,从而改变或改善受损组织的功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潜能分化及低免疫原性等优点,因此MSCs的分化潜力及旁分泌特性使其成为组织修复的重要选择。本文主要就MSCs及其修饰体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MR mDixon-Quant技术在精确测量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脂肪含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98例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组(患有2型糖尿病)男33例,女16例,对照组(无2型糖尿病)男33例,女1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肝脏3.0T MR mDixon-Quant检查,并测量肝脏脂肪含量(%)。以脂肪含量>5%作为脂肪肝的诊断标准。比较两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检出率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组肝脏脂肪含量中位数为5.5%(25分位值3.8%,75分位值11.0%),对照组肝脏脂肪含量中位数为3.7%(25分位值2.5%,75分位值5.7%)。糖尿病组脂肪肝总检出率为59.2%,对照组为28.6%。在男性研究对象中,糖尿病组脂肪肝检出率为63.6%(21/33),高于对照组 (30.3%,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女性研究对象中,糖尿病组脂肪肝检出率为50.0%(8/16),高于对照组(25.0%,4/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 mDixon-Quant技术可简便、精确测量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可为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NAFLD患者70例(轻度脂肪肝及中度脂肪肝患者各25例,重度脂肪肝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者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19+。结果随着脂肪肝程度加重,CD8+呈逐渐下降趋势,CD19+、CD4+/CD8+比值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随着病情进展,免疫紊乱进一步加重,主要表现为CD8+T细胞数量减少,CD19+细胞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袁瑜  崔莉  何兴祥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140-214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01~2009-12我院162例脂肪肝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的比例少,肝酶学改变不明显,其发病与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密切相关。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与机体代谢紊乱相关,属于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