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糖尿病性肝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可引起全身多个脏器损害,包括肝脏。各种肝病在糖尿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如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 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包括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及脂肪性肝硬化,糖尿病时有病毒性肝炎感染的高危性  相似文献   

2.
<正>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来源于出生前胚胎发育阶段的中胚叶和外胚层,存在于多种组织器官,如骨髓、脂肪组织、肌肉组织、肺、肝脏、胰腺和滑膜等。MSCs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和旁分泌作用。MSCs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包括生长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等,并通过这些因子调节细胞外环境、诱导细胞归巢等。目前发现,在体内或体外合适的环境中,经过某种微环境和细胞因  相似文献   

3.
汪国运 《人民军医》1998,41(9):536-538
肝纤维化是肝脏内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包括胶原、蛋白、糖蛋白和蛋白多糖)沉积增加。其机制大致为肝细胞损伤、细胞因子改变和细胞间质代谢异常三个阶段。去除原发刺激因素是治疗肝纤维化的根本所在。如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血吸虫性肝病的抗蠕虫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终止饮酒等,都是治疗和预防肝纤维化的有效方法。但目前病毒性肝炎尚缺乏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因此,只能根据肝纤维化发生的环节,采取相应的对抗和阻断措施,抑制其ECM合成,促进现存ECM降解,减少其沉积,维持肝小叶结构的稳定,并取得一些进展。1 控制炎症  胶原沉积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脂肪肝的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系指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光镜下每单位面积内含脂滴的肝实质细胞超过30%.临床上根据患者有无饮酒史分为酒精性脂肪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toholic fatty livet disease,NAFLD).NAFLD习惯性被视为一系列肝脏脂肪变化的总称,组织学方面包括单纯性脂肪变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后者也可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NAFLD在我国现已成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肝活检虽然是目前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它的创伤性及抽样误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在临床的应用.因此寻找无创便捷、安全可靠的检测方法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TNF-α、TGF-β1和Leptin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在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9例不同病变程度NASH穿刺肝组织中TNF-α、TGF-β1和Leptin的表达,分析其与NASH病变以及肝星状细胞(HSC)、库普弗细胞(KC)活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NASH肝组织中,TNF-α表达于肝脂肪变区及炎症活动区的肝窦壁细胞及炎细胞中,其阳性表达随肝脏炎症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增加(P〈0.05);TGF-β1主要表达于纤维化较明显区域的肝窦壁细胞,其阳性表达与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均密切相关(P〈0.05),分布及表达量与HSC的免疫组化改变大致平行;Leptin主要于NASH肝组织脂肪变区及纤维化区的单个核细胞、KC和HSC内表达,与NASH肝脂肪变及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Leptin表达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呈递增趋势,与TGF-β1的变化呈大致平行关系。结论TNF-α可能是NASH炎症过程中的关键性炎症因子,而TGF-β1和Leptin可能与NASH纤维化的启动及进展关系密切,上两者间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由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因素刺激肝细胞,引起肝窦毛细血管化以及胶原、蛋白多糖等大分子在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增多,从而导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1].肝纤维化发生的早期阶段是可控、可逆的,晚期阶段不仅逆转的可能性极低,而且与门脉高压和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2].  相似文献   

7.
陈彪  高毅  邬曼君 《人民军医》2009,(8):543-544
1研究概况 肝纤维化在国际疾病分类中可作为一种病名,但主要是一种组织病理学概念,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或炎症刺激时,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肝炎病毒、乙醇、药物与毒物、血吸虫、代谢和遗传、胆汁淤积、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多种损伤因素均可引起肝纤维化。20世纪60-80年代,肝纤维化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在慢性肝病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较明确的阐述,但多被认为是一种被动的不可逆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patients,NAFLD)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选定区域MR氢质子波谱(1 H-MR spectroscopy,1 H-MRS)定量检测肝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NAFLD(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5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45例)及50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扫描及1 H-MRS检查,所有入选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四个肝纤维化指标。MR扫描包括T1WI、T2WI及1 H-MRS。感兴趣区选择右前叶及左内叶少血管及胆管区域,扫描不应用水饱和技术,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MRS可见明显高耸的水峰及低平或无脂质峰,脂肪肝组可见明显水峰及脂质峰。脂肪肝组脂质峰下面积普遍较正常组高,有统计学意义;脂肪肝组水峰下面积较正常组低,无统计学意义。肝炎组随着肝纤维化指标的升高,肝内脂肪含量减低(P0.05);脂肪肝组与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HA、LN、PCⅢ、CⅣ的值明显增大(P0.05);脂肪肝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较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增高(P0.05)。结论 1 H-MRS技术定量检测脂肪肝是可行、无创定量评估肝内脂肪含量的方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肝纤维化趋势,肝内脂肪含量与肝纤维化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正摘要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肝脏疾病,目前尚无筛查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炎(NASH)进展的成本效益的研究。方法在一般人群和筛选出的肥胖或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由第三方付款,运用无创性筛查策略进行年度的成本-效益分析。筛选使用成熟的研究技术,包括NAFLD纤维化评分、瞬时弹性成像(TE)和声学辐射冲击(ARFI)成像检测纤维化的进展(≥F3),以及通过血浆细胞角蛋白(CK)-18的检测来发现NAFLD。对比肝活检和MR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AMPK蛋白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脂肪肝模型组(C组)和运动组(E组),N组喂食基础饲料,C组和E组均喂食高脂饲料,E组大鼠进行12周游泳训练。12周末取材比较各组大鼠体重、肝脏湿重及摄入总热量。观察肝组织切片,并对其炎症活动度评分。检测比较各组大鼠肝组织中TC、TG、FFA含量和血清TC、TG、ALT、AST、FFA含量变化;肝组织AMPK蛋白的活化水平。结果:12周实验结束后,C组大鼠和E组大鼠摄入总热量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N组。C组大鼠体重及肝脏湿重显著高于N组和E组。肝组织切片显示,N组大鼠肝组织学特征正常,细胞形态正常,肝板排列整齐,没有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症浸润;C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肝板排列不整齐,肝小叶内炎症细胞浸润,出现汇管区炎症;E组大鼠肝细胞形态基本正常,肝板排列较整齐,肝小叶内及汇管区少见炎症细胞浸润。C组大鼠肝脏炎症活动度评分显著高于N组和E组。C组大鼠肝组织TC、TG、FFA水平显著高于N组和E组。C组大鼠血清TC、TG、FFA、ALT、AST水平均显著高于N组和E组。C组大鼠肝组织p-AMPK和p-AMPK/AMPK水平显著低于N组和E组。结论:有氧运动通过激活并提高肝组织p-AMPK蛋白表达水平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脂质代谢,从而发挥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AMPK是有氧运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评估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共60只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通过喂以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建立正常和不同阶段NAFLD兔模型。采用SWE测量肝脏弹性模量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解剖取肝组织用于病理评估。光镜下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并根据NAFLD活动性评分(NAS),将兔分为正常组(NAS=0)、单纯性脂肪肝(SS)组(NAS=1,2)、交界组(NAS=3,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组(NAS≥5)。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评估NAFLD不同分组及肝纤维化不同分期间肝脏SWE弹性模量值的差异,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WE对不同程度NAFLD及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结果实验结束后共54只兔存活。其中,正常组11只、SS组8只、交界组19只、NASH组16只。肝纤维化分期中,S_0期32只、S_1期7只、S_2期9只、S_3期6只。以弹性模量平均值≥6.42 kPa诊断NAFLD,以弹性模量平均值≥8.64 kPa区分SS组与NASH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9、0.969,敏感度分别为60.5%、93.8%,特异度分别为100%、87.5%。以弹性模量平均值≥6.53 kPa、≥8.30 kPa、≥12.38 kPa分别诊断≥S_1期、≥S_2期、S_3期肝纤维化,AUC分别为0.910、0.961、0.974,敏感度分别为90.9%、100%、100%,特异度分别为84.4%、82.1%、89.6%。结论 SWE对评估NAFLD及含有NAFLD的肝纤维化程度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蛋白)在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中的价值. 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11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层粘蛋白(LN);采取肝穿刺活检对肝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判断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析HA、PCⅢ、CⅣ和LN变化与患者病情及肝脏病变程度的关系. 结果:HA、PCⅢ和CⅣ异常率随肝炎发病程度及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而显著升高,呈显著正相关;LN异常率与肝炎发病程度及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无显著关系.双向有序列连表统计提示,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判断中具有显著意义(χ2=14.277,P=0.002),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异常数量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为正相关(r=0.499,P=0.001). 结论:血清HA、PCⅢ、CⅣ联合检测可用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背向散射积分(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超声组织定位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定量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HP5500彩色超声仪,分别检测3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64例正常人的肝脏近场、中场、远场的IBS值。结果: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的IBS值分别为:近场31.2±3.4 dB,中场36.9±3.5 dB,远场32.3±2.6 dB,正常对照组肝组织的IBS值分别为近场24.1±4.3 dB,中场20.9±5.0 dB,远场14.8±3.5 dB,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与病理诊断对比,IBS值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大,轻、中、重度肝纤维化之间对比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背向散射积分值能反映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程度,对慢性肝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是继发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因后出现的肝组织自身病理性修复,是发展成为肝硬化的必经之路。病理学结果显示肝纤维化的肝脏组织中,细胞外基质(ECM)大量沉积。在正常肝组织内,合成细胞外基质最主要的细胞为肝星状细胞。当肝脏受到损伤时,肝星状细胞可被激活成为肌成纤维细胞,一方面导致细胞外基质大量分泌;另一方面,其降解机制受到影响,导致过量产生的细胞外基质难以降解。最终发展成为肝纤维化。研究表明,多条信号通路共同参与了肝星状细胞的激活。针对与肝纤维化相关的信号通路进行预防,对于阻止肝纤维化的进程,进而防治肝硬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现就参与肝纤维化的相关通路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PPARγ靶向性激动剂罗格列酮对营养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表达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阻止脂肪性肝纤维化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 给予小鼠高脂、蛋氨酸一胆碱缺乏(MCD)饮食8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列入模型组(MCD组,n=10);将蛋氨酸-胆碱充足饮食小鼠列入对照组(MCD1组,n=10);将接受MCD饮食加罗格列酮干预的小鼠列入干预组(MCD-+R组,n=10).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肝脂肪变、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MP-2、MMP-9、TIMP-1、TIMP-2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MCD1组动物肝组织学未见明显异常.MCD组动物肝组织学呈现重度肝细胞脂肪变,伴有点状和灶状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及窦周纤维化;MMP-2、MMP-9 mRNA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弱(P<0.05),而TIMP-1、TIMP-2mRNA及蛋白表达则显著增强(P<0.05);MCD+R组动物肝组织学改变与MCD-组比较均明显改善,MMP-2、MMP-9 mRNA及蛋白表达较MCD-组明显上调(P<0.05);TIMP-1、TIMP-2 mRNA及蛋白表达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高脂、MCD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中,罗格列酮可通过激活PPARγ而上调MMPI、抑制TIMP的表达,从而延缓或阻止脂肪性肝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16.
正摘要目的利用个体数据汇总分析评价MR弹性成像(MRE)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肝纤维化分级准确性。方法通过系统性文献检索,检索出利用MRE(60~62.5 Hz)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分级并有肝组织活检作为金标准的研究,同时联系研究作者取得个体数据。通过汇总分析,计  相似文献   

17.
正摘要目的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参考标准,探讨MR弹性成像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病人肝纤维化分级的诊断能力,并评估坏死性炎症对肝脏硬度的影响。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连续动态观察氧应激、脂质过氧化及凋亡肝细胞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情况,从而揭示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生及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几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取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10只,给予基础饲料;造模组3O只,给予88%基础饲料+1O%猪油+2%胆固醇,均正常饮水。对照组大鼠于8周后处死。造模组分别于8,12,16周处死,取肝组织标本,制备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一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苦味酸染色观察肝脏纤维化程度;测定各组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氧应激、脂质过氧化及肝细胞凋亡在NAFLD中的作用及几者的相关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随造模时间延长,造模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炎症程度逐渐加重,后期出现少数纤维化表现(P〈0.05);(2)造模组大鼠血清SOD活性逐渐降低,MDA含量逐渐升高,且SOD活性与肝组织脂变、炎症程度呈负相关(r=-0.726,-0.828;P〈0.01),而MDA含量与肝组织脂变、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程度呈正相关(r=0.876,0.931,0.420;P〈0.01);(3)实验大鼠肝细胞凋亡程度与肝组织脂变、炎症程度呈正相关,与纤维化程度相关(r=0.843,0.922,0.662;P〈0.01);(4)氧应激、脂质过氧化程度与肝细胞凋亡程度亦存在明显相关性(r=-0.700,0.885;P〈0.01)。结论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中,氧应激、脂质过氧化及肝细胞凋亡程度与肝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而且氧应激、脂质过氧化与肝细胞凋亡之间联系紧密且相关,氧应激、脂质过氧化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诱导肝细胞凋亡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磁共振弹性成像(MRE)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1月—2020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72例接受MRE扫描的NAFLD患者.通过MRE弹力图测量肝脏弹力值,肝脏活检确定肝纤维化分期(F0为无纤维化组,F≥1为轻度纤维化组,F≥2为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改善情况。方法将39只健康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4)和肝纤维化模型组(n=25)。对照组给予普通食水喂养;肝纤维化模型组给予四氯化碳液体橄榄油混合液皮下注射及乙醇喂养,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移植组(每组各9只)。取健康SD大鼠骨髓,利用全骨髓贴壁的方法原代培养骨髓MSCs,然后将MSCs通过大鼠尾静脉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进行移植。移植后4周,检测血清白蛋白、转氨酶、胆红素、Ⅳ型胶原;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结果 MSCs移植后4周,移植组和模型组大鼠肝的纤维组织增生较对照组大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移植组大鼠肝的纤维组织增生较模型组大鼠显著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移植组的肝功能较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大鼠血清白蛋白显著增高,胆红素、转氨酶、Ⅳ型胶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模型大鼠骨髓MSCs移植4周后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