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脑保护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浙江省荣军医院收治的符合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指征的老年患者72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麻醉诱导前,观察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0.6 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之后2组均静注0.3 mg长托宁、0.05 mg/kg咪达唑仑、3μg/kg芬太尼、1.0~1.5 mg/kg丙泊酚、0.15 mg/kg苯磺酸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术中均泵注4~8 mg/(kg·h)丙泊酚及间断静注0.05 mg芬太尼、5 mg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于40~60之间。记录2组患者入室后、诱导后、气管插管后、手术1 h、手术结束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于入室后、手术结束、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T2、T3时刻MAP及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T2、T3时刻MAP及HR水平均低于T0时刻(P<0.05),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观察组给予帕瑞昔布钠后,T1、T2、T3、T4时刻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2组T1、T2、T3、T4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均高于T0水平(均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帕瑞昔布钠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且脑保护作用佳,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纳布啡注射液在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烧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4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烧伤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均接受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观察组在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纳布啡,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术后麻醉苏醒期各项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改良面部表情评分(FLACC)。比较两组苏醒期(苏醒后1、2、3、4 h)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评分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时的MAP、HR低于对照组,SaO2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其他时点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T4时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后1、2、4 h PAE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应用了新辅助化疗后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普外科90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新辅助化疗,术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45),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中医药治疗。于术前(T1)、术后24 h(T2)、术后1周(T3)、术后4周(T4)、术后9周(T5)采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淋巴亚群CD4+、CD8+和NK细胞水平,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炎症因子IL-6、IL-10、TNF-α水平。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处理数据。 结果 与T1比较,2组T2~3时点CD8+,T3~5时点IgG及IgM水平升高;对照组T2~3时点CD4+,NK细胞以及T2~5的CD4+/CD8+下降;观察组T2时点CD4+,NK细胞以及T2~3的CD4+/CD8+下降;对照组T3~5时点和观察组T2~3时点IL-6及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3~5时点CD4+、CD4+/CD8+、NK细胞、IgG及IgM上升,CD8+下降;T4~5时点IL-6及TNF-α水平下降,IL-10水平升高(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提高新辅助化疗后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免疫力,减少炎症反应,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全麻下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实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术中调整七氟烷和瑞芬太尼用量,维持BIS值40~59.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调整七氟烷和瑞芬太尼用量.记录七氟烷、瑞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测定患者手术前1 d(T0)、手术结束时(T1)、手术后第1天(T2)和手术后第3天(T3)血浆S100β浓度,并在T0、T2、T3时点完成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记录POCD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七氟烷和瑞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毕S100β水平高于其他时点(P<0.05),观察组术毕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在BIS监测下实施麻醉,可降低血清S100β水平,减少POCD和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扬慧娟  胡壮文 《浙江医学》2023,45(8):855-858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PB)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其中采用全麻(对照组)和SPB阻滞(研究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24、48 h数字疼痛评分(NRS)评分,术后恢复情况(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不同时点[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5 min(T1)、手术30 min(T2)和术毕(T3)]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术前和术后48 h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变化;术中瑞芬太尼用量。结果 研究组术后3、24、48 h 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T1、T2和T3时点HR和MAP较T0时点均降低(均P<0.05);研究组T1、T<...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对中青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记忆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S100β蛋白(S100-β)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或卵巢囊肿剥除术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每组各30例。术前1天(T0)和术后3天(T3)采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3版)(RBMT-Ⅲ)对患者的记忆功能进行评分,术后1周及1个月进行电话随访。麻醉前(T1)、入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后30min(T2)及术后3天(T3)静脉采血,检测血清中IL-6、S100B及BDNF水平。记录生命体征、麻醉时长、气腹时长、苏醒时长及不良反应。结果 记忆功能:A、B两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手术病人疼痛介质与术后早期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全身麻醉(全麻)下腹腔镜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S组和C组,各30例。S组病人在全麻诱导后静脉缓慢注射艾司氯胺酮0.2 mg/kg,随后以0.1 mg·kg-1·h-1速度泵注,直至术毕前20 min停药;C组以同样方法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记录并比较2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情况,麻醉苏醒即刻(T1)、术后6 h(T2)、术后24 h(T3)视觉模拟评分(VAS),麻醉前(T0)、T1、T2、T3时血清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和β-内啡肽(β-EP)水平,T0及术后72 h(T4)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分。结果:2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病人T1、T<...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全身麻醉对患者胃肠激素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探讨TEAS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杭州市中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A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处理,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TEAS处理。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中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胃肠激素水平、中枢神经特异性(S100β)蛋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POCD发生情况。  结果  B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低于A组(P < 0.05)。B组中心静脉压(CVP)水平明显高于A组(P < 0.05)。2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 < 0.05),且B组明显高于A组(P < 0.05)。机体S100β蛋白水平先升高后降低(P < 0.05)、BDNF水平及MMSE评分先降低后升高(均P < 0.05),且B组术后1、3、7 d时S100β蛋白水平均低于A组(均P < 0.05),BDNF水平及MMSE评分均高于A组(均P < 0.05)。术后1、3 d,B组POCD发生率低于A组(37.78% vs. 68.89%,24.44% vs. 51.11%,均P < 0.05)。  结论  TEAS联合全身麻醉可减轻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手术及麻醉对胃肠激素分泌的抑制作用,保护中枢神经系统,改善认知功能,减少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麻醉镇痛效果观察。方法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经本院收治且确立可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78例肺癌患者开展研究,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设对照组和观察组,予以对照组全身麻醉,观察组则施以ESPB联合全身麻醉,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作镇痛补救,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血流动力学水平、麻醉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两组T1、T2、T3时MAP、HR水平波动幅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且在T2时,观察组MAP、H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更高(P<0.05);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剂量及术后PCIA使用次数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T4、T5、T6时静息或运动VAS评分变化幅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且于T4、T5、T6时,观察组静息或运动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均未出现气胸、硬膜外损伤及心动过速等严重并发症,而不良反应状况中,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26%,相较于对照组(38.46%)更低(P<0.05)。结论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ESPB联合全身麻醉,拔管时间提前,住院时长有所缩短,血流动力学表现平稳,具有良好麻醉镇痛效果,不良反应较为轻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全身麻醉在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16例行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麻醉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利多卡因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支气管镜检查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不同时间点[麻醉前(T0)、麻醉后1 min(T1)、支气管镜进入声门时(T2)、取活检组织时(T3)、麻醉苏醒时(T4)]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水平,麻醉前、检查后应激反应指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丙二醛(MDA)]水平,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4.83%(55/58),高于对照组82.76%(4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气管镜检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喉罩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APB复合喉罩全身麻醉,两组均于术后采用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后5 min(T1)、切皮时(T2)、胆囊切除时(T3)、术毕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麻醉苏醒后6 h(T5)、12 h(T6)、24 h(T7)、48 h(T8)时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及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2、T3、T4的HR均较T1加快,MAP均较T  相似文献   

12.
刘远征 《河南医学研究》2023,(21):3956-3960
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与单纯静脉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1月至2022年12月南阳中心医院收治的206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103例)和观察组(103例),对照组接受单纯静脉麻醉,观察组接受静吸复合麻醉,均观察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苏醒指标及手术指标,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术前、术后72 h血清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术后72 h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0~T3两组患者心率(HR)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平均动脉压(MAP)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中心静脉压(CVP)则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两组VAS评分、血清NSE、IL-6、TNF-α及S100β水平与术前比较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MMSE评分降低,但观察...  相似文献   

13.
李心雨  何永冠 《陕西医学杂志》2023,(11):1567-1570+1582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复合丙泊酚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血流动力学、全麻苏醒期躁动(EA)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TURP的患者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8)、对照组(n=48)。对照组行丙泊酚麻醉,试验组行Dex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两组麻醉前(T0)、麻醉完成时(T1)、病灶切除时(T2)、完成手术时(T3)、置入输尿管时(T4)、苏醒时(T5)等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15 min时(T6)疼痛、镇静情况,苏醒时EA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 d认知功能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苏醒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0时两组MAP、H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T1时两组HR比较无统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围术期优化麻醉策略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全身麻醉下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优化麻醉组(P组)和常规全麻组(R组),每组30例。P组患者进行优化麻醉管理,R组则采用传统的经验式麻醉管理。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及术后48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测量术前(T0)、术后1h、24h、48h(T1-3)时静脉血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及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浓度;计算T0-3时SII,随访术后1年内乳腺癌复发情况。结果 与R组比较,P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P组在T1、T2、T3时点INF-γ及INF-γ/IL-4比值升高,SII下降(P<0.05);与T0比较,R组及P组在T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瑞马唑仑对肝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需行肝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丙泊酚、芬太尼、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观察组静脉注射苯磺酸瑞马唑仑、芬太尼、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泵注苯磺酸瑞马唑仑、瑞芬太尼麻醉维持。比较两组不同时刻生命体征、苏醒质量指标、术后认知功能,并测定血浆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T1)、切皮时(T2)、手术1 h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除气管导管时(T5)、出恢复室(T6)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以及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血浆S100β、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麻醉在肺叶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行肺叶切除术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超声引导下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TPVB麻醉(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入室后(T0)、切皮前(T1)、切皮后即刻(T2)、切片后1 h(T3)、切皮后2 h(T4)时刻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和麻醉苏醒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术后48 h舒芬太尼消耗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T0比较,观察组T1~T4时刻HR降低,MAP升高,且同时刻观察组HR、M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清IL-6、TNF-α、Cor、NE水平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血清IL-6、TNF...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POCD )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该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患者分为常规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观察组),每组30例。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S‐100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两组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中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中丙泊酚用量和麻醉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 MMSE评分两组均出现显著的减低(P<0.05),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为36.7%和23.3%,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0.0%和13.3%( P<0.05)。术后1、3 d S‐100β蛋白表达水平两组均出现显著的升高( P<0.05),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可显著降低POCD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老年髋关节置换术10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分别于术前1 d(T1)、术后第1天(T2)和第5天(T3)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认知情况进行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和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水平变化,依据T2时有无POCD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Aβ、Tau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全身麻醉组T2时点MMSE评分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OCD发生率高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血清Aβ、Tau蛋白水平高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观察组T2时点血清Aβ、Tau蛋白水平高与对照组。结论:全身麻醉患者POCD的发生率高于硬膜外麻醉患者,血清Ap、Tau蛋白浓度异常升高可能是POCD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胸外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2例老年胸外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2 h早期认知功能评分、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即刻(T2)、拔管即刻(T3)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72 h,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观察组MAP和HR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胸外手术患者,可提高认知功能评分,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改善MAP和HR水平,其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喉罩插管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在胸外科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行胸科日间手术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喉罩插管全麻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方案。监测患者入室时(T0)、插管时(T1)、手术开始5min(T2)及拔管时(T3)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水平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麻醉苏醒后疼痛情况,记录麻醉苏醒时间和镇痛补救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SpO2、MAP、HR相对稳定,且T1~T2段SpO2相对升高,MAP、HR明显降低(P<0.05);麻醉苏醒时间缩短,术后12h、24h患者VAS评分降低,镇痛药使用比例减少(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且呛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