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分析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择期非心脏手术全麻病人267例,于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采用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为PD组,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为NPD组。同时记录年龄,性别,文化程度,ASA分级,既往史,心电图,肝功能,术前用药,术中用药,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心动过速、高血压等情况,进行相关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OCD与年龄,ASA分级,吸烟史,东莨菪碱,阿托品,手术时间,输血,出血量,术中低血压,术后高血压,术后VAS评分差异等因素有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手术时长,低血压及VAS评分是POCD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手术时长,低血压及VAS评分是POC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5年1月1128例急症LC术和中转开腹36例患者临床资料,对中转开腹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胆囊炎发作时间、上腹部手术史、合并糖尿病、BMI、胆囊壁厚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急性发病次数、并发症、术前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均为LC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胆囊壁厚度、合并糖尿病、胆囊炎发作时间为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表明,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胆囊壁厚度、胆囊炎发作时间、合并糖尿病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脊柱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收集2014-05-2016-05在我科接受脊柱手术治疗后出现LEDVT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LEDVT组)及同期在我科接受脊柱手术治疗后未出现LEDVT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非LEDVT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术前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婚姻史、文化程度、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血小板计数、高血压史、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脑血栓史、D-二聚体、冠心病、静脉曲张、恶性肿瘤史、手术时间、麻醉方法、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出现LEDVT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吸烟、高血压史、HbA1c、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脑血栓史、D-二聚体、冠心病、静脉曲张、手术时间、麻醉方法、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与LEDVT的发生相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吸烟、高血压、HbA1c、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D-二聚体、静脉曲张、手术时间是LEDVT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是LEDVT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BMI、吸烟、高血压、HbA1c、低密度脂蛋白、D-二聚体、静脉曲张、手术时间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脊柱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则是保护性因素,临床需给予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1月于滨州市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代入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独立危险因素检验,筛选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合并糖尿病人数、合并高血压人数、中心静脉置管人数、输血人数、手术方式、凝血酶原时间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血栓弹力图R值、K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合并糖尿病、手术方式、中心静脉置管、超敏C反应蛋白(≥50 mg/L)为乳腺癌术后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手术方式、中心静脉置管、超敏C反应蛋白(≥50 mg/L)是乳腺癌术后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者在评估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时应纳入对上述危险因素的考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腹部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利津县中医院接受急诊腹部外科手术的4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与否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体质指数、吸烟史例数、合并高血压例数、合并冠心病例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麻醉方式、输血例数、再次手术例数、留置引流管例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例数、手术时长、术后卧床时间、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女)、合并糖尿病、白细胞计数≥10×109/L、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30 s、超敏C反应蛋白≥5 mg/L、腹腔镜手术、术后卧床时间≥48 h、胃肠手术、手术时长≥3 h为急诊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合并糖尿病、白细胞计数≥10×109/L、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30 s、超敏C反应蛋白≥5mg/L、腹腔镜手术、术后卧床时间≥48 h、胃肠手术、手术时长≥3 h为急诊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此类患者术后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术后胃瘫综合征(PSG)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12月~2022年6月我院和武汉协和医院肿瘤医院收治右半结肠癌病人1070例,均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完整结肠系膜切除。依据是否发生术后胃瘫分为胃瘫组和无胃瘫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发生PSG的危险因素。结果 1070例病人中,发生胃瘫2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围手术期血糖水平、手术切除范围、手术路径与PGS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围手术期血糖水平高、尾侧入路+联合入路及手术切除范围大是PG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围手术期血糖水平高、尾侧入路+联合入路及手术切除范围大是PGS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危险因素。方法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85例(腹腔镜组),开腹胃肠手术患者80例(开腹组),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第7天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术后第1天POCD的发生率分别为24.71%和27.50%,第7天分别为18.82%和21.25%,两组在两个时间点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中,年龄、气腹时间、麻醉时间与POCD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腹腔镜和开腹胃肠手术后POC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年龄、气腹时间以及麻醉时间是腹腔镜患者术后POC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根治手术的229例直肠癌患者,收集临床相关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腹直肌萎缩将患者分为萎缩组(n=47)与对照组(n=182)。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构建直肠癌腹腔镜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术后长期卧床、预防性造口、术后化疗、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是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危险因素(P<0.05),高白蛋白水平是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预测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0.817~0.90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11%与87.91%。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符合度(χ2=3.251,P>0.05)。结论:年龄较大、术后长期卧床、预...  相似文献   

9.
胆石症手术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石症手术病人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44例因胆石症住院并接受剖腹(非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与发生PPC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得出24个因素与PPC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发生PPC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围手术期经呼吸道雾化吸入治疗(OR=5.906)、术后抑酸剂使用时间(OR=1.145)、手术时间(OR=1.011)、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OR=0.689)、术后镇痛(OR=0.059)。得出Logistic回归预测方程为:P(1)=1/[1+e-(- 9.803+1.776×A+0.135×B+0.011×C-0.372×D-2.835×E)]。结论围手术期经呼吸道雾化吸入治疗、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后抑酸剂使用时间、术后镇痛与否是胆石症手术病人发生PPC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颈椎病颈前路手术后气道阻塞发生情况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8年1月行前路手术治疗的528例颈椎病患者,记录术后气道阻塞再插管情况,将25例术后发生气道阻塞者设为阻塞组,其余患者设为非阻塞组,调查两组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术后气道阻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发生气道阻塞的25例中,发生于术后48 h内20例,迟发性气道阻塞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节段数、吸烟史、合并高血压、手术方式、术后肺部感染、年龄、手术史、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术中出血量、疾病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节段≥3个(OR=2.876)、吸烟史(OR=2.214)、合并高血压(OR=2.178)、ACCF手术(OR=2.087)、术后肺部感染(OR=2.021)是颈椎病颈前路手术后气道阻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节段≥3个、吸烟史、合并高血压、ACCF手术、术后肺部感染,均是引起颈椎病颈前路手术后气道阻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原发性肝癌腹腔镜同期联合手术并发症危险因素,为完善围手术期并发症预防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105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手术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68.57%。肺部感染、门静脉血栓和胸水发生率分别为25.71%、33.33%和28.57%。术前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血红蛋白、术后卧床时间和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是总体手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均P<0.05)。吸烟、术前MELD评分、术前腹水、手术方式、术后卧床时间和胃管留置时间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术前Child-Pugh分级、血小板、术前腹水和手术方式是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均P<0.05)。年龄和术前MELD评分是术后胸水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原发性肝癌腹腔镜同期联合手术面临较高的手术并发症风险,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专科护理,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降低经皮肾取石术后脓毒症的有效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经皮肾取石术的9332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93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有无尿路感染以及经皮肾手术时间等一系列因素与脓毒症发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女性患者(P<0.05)、结石>20 mm(P<0.05)、有糖尿病史(P<0.05)、术前未使用抗生素(P<0.05)与经皮肾取石术后脓毒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女性患者(P<0.05)、有糖尿病史(P<0.05)为经皮肾取石术后脓毒症的危险因素;经过积极治疗之后,有82例患者最终均痊愈出院,11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全身多个器官发生功能衰竭。结论〓女性和有糖尿病史为经皮肾取石术后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对高危患者在手术之前进行抗感染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经皮肾取石术后脓毒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老年患者脊柱手术术后谵妄危险因素分析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脊柱手术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老年脊柱手术病例436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术前白细胞计数,术前红细胞比容,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心功能分级,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芬太尼、异丙酚和地佐辛的用量,术后白细胞计数,术后红细胞比容,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电解质(钠离子、钾离子),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后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纳入436例中112例老年患者术后出现谵妄,发生率25.68%。谵妄组与非谵妄组在年龄、术前白细胞计数、术前红细胞比容、术后红细胞比容、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钠离子浓度、麻醉时间、ASA评分、心功能评分、术中失血量、术后地佐辛使用量、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SA评分、术后地佐辛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是老年患者脊柱手术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高龄72岁、ASA评分2分、地佐辛镇痛药物的使用以及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是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腰椎滑脱症术后伤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春  钱志刚  孙启才 《中国骨伤》2019,32(10):882-885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腰椎滑脱症行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29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伤口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29例,男13例,女16例,平均年龄(67.03±1.01)岁;非感染组267例,男91例,女176例,平均年龄(52.32±16.08)岁。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肥胖体重指数(BMI)、吸烟史、糖尿病史、激素药物使用史、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ASA评分)、围手术期输血、引流管时间等,对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采用SPSS决策树模型确定连续性变量的分层界点,进一步明确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96例患者中术后共有29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约9.8%(29/296)。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BMI、年龄、糖尿病史、引流管时间、激素药物使用史、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后结果显示:肥胖、年龄、糖尿病史、激素药物使用史、手术时间、引流管时间可能为腰椎滑脱症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将上述可能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激素药物使用史、引流管时间是术后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史、激素药物使用史、引流管时间是术后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4岁、引流管留置时间超过48 h、合并糖尿病、激素药物使用是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To analyse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ho developed incisional complications and those who did not develop incisional complications after lumbar internal fixation, and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for incisional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after lumbar internal fixation with posterior midline incision. A standardised data collection form was used to collect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and underwent lumbar internal fix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8 to July 2021. Patients who experienced any one of the incisional complications, such as incision exudates, swelling, blisters, bruising, superficial/deep incisional infections, poor healing and scarring, after surgery were included in the incisional complication group, and patients who did not develop the above-mentioned incisional complications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first performed to identify potential risk factors, significant factors from univariate analysis were then included in 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o identify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incisional complications after lumbar spine surgery. Among 455 patients included in the study, postoperative incision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82 patients, with an incidence rate of 18.02%.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identified seve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incisional complications: age, body mass index, preoperative albumin level, 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litus, operation time and local anaesthetic infiltration at the incision site after surgery. Our findings documented that age, body mass index, preoperative albumin level, 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litus, oper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local anaesthetic infiltration at the incision site were risk factors for incisional complications after lumbar internal fixation with posterior median incision. Awareness of these risk factors can enable surgeons to develop a more appropriate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plan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lumbar internal fixation, thus helping them recover faste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发生肺栓塞(PE)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8年12月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的1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肺动脉造影CT检查结果分为PE组与非PE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出术后发生PE的危险因素。结果:163例患者术后20例发生PE,总发生率为12.3%。呼吸困难(65.0%)、咳嗽(60.0%)、发热(50.0%)是常见的临床表现。PE组年龄≥65岁、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梗死史、术前休克、手术时间≥240 min、术后卧床时间≥3 d的比例高于非PE组,体质指数(BMI)≥20 kg/m2的比例低于非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PE的发生与患者疾病史、年龄、术后卧床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年龄≥65岁、糖尿病史、脑梗死史、手术时间≥240 min是术后P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筛选非心脏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 择期围术期有可疑危险因素的非心脏手术患者480例,年龄18~92岁,根据术后3 d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术后谵妄组和非术后谵妄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组间比较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79例术后发生谵妄,发生率为16.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龄、全身麻醉、手术时间≥3 h、术后Price-Henry疼痛评分为4分、合并肺气肿、饮酒≥3次/周是发生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对危险度依次为1.924、0.188、2.251、1.752、18.954、1.779.结论 老龄、全身麻醉、长时间手术、术后剧烈疼痛、合并肺气肿、长期饮酒是非心脏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后发生腹腔脓肿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研究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561例行L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性别、阑尾病理分型、有无糖尿病、是否腹腔冲洗及腹腔引流分组,比较术后腹腔脓肿的发生率。对发生腹腔脓肿者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进一步明确术后腹腔脓肿的危险因素。结果:561例患者中508例纳入本研究,其中14例(2.76%)术后发生腹腔脓肿,腹腔冲洗组术后脓肿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冲洗组(9.02%vs.0.53%,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腹腔脓肿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P=0.001)、手术时间(P=0.031)、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P=0.000)、术中腹腔冲洗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腹腔冲洗是引起LA术后腹腔脓肿的唯一危险因素(P=0.001),发生腹腔脓肿者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显著延长。结论:术中腹腔冲洗是LA术后发生腹腔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避免不必要的术中腹腔冲洗有助于预防LA术后腹腔脓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LC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可借鉴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783例行LC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筛选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47%(35/783),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专科手术经验、手术时间、胆囊壁厚度、胆囊与周围粘连、Calot三角粘连、胆囊颈结石、解剖变异、放置引流、合并基础疾病等10个因素与并发症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包括专科手术经验(OR=2.954)、胆囊壁厚度(OR=2.496)、胆囊与周围粘连(OR=3.286)、Calot三角粘连(OR=4.212)、放置引流(OR=0.321)、合并基础疾病(OR=4.532)。结论:老年患者行LC的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提高防范意识,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筛选全麻病人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8月至2008年9月全麻下行口腔、耳鼻喉、食管、肺部、骨科、普通外科、妇科手术的病人,年龄>15岁、ASA Ⅰ~Ⅲ级,收集病人和手术等有关因素,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PONV的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的危险因素数量和危险因素及其相关系数(多元回归)分别构建两种PONV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 共纳入350例全麻病人,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6.6%和22.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PONV史、晕动史、偏头痛史和妇科或腹腔镜手术是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危险因素数量建立的预测模型的AUC为0.749±0.027,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的AUC为0.755±0.027.结论 女性、PONV史、晕动史、偏头痛史、妇科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是全麻病人PONV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数量可初步筛选PONV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