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从乌梅丸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影响来探讨该方寒热配伍作用机制及配伍意义。方法将SD雄性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乌梅丸组、寒热并用组、温热组、寒凉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苦寒药物灌胃加TNBS乙醇灌肠的方法,诱导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各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检测大鼠结肠组织IL-1、IL-10、TNF-α、PGE2、MPO含量变化及血清白细胞计数;HE染色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TNF-α、IL-1、MPO、PGE2、血清白细胞计数含量显著升高,IL-10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乌梅丸组、寒热并用组、温热组TNF-α、IL-1、MPO、PGE2、血清白细胞计数均降低,IL-10水平升高,而寒凉组TNF-α、IL-1、MPO、血清白细胞计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乌梅丸组比较,寒热并用组、温热组和寒凉组TNF-α、IL-1较高,而IL-10较低,温热组和寒凉组MPO较高,寒凉组PGE2较高,温热组白细胞计数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寒热并用组比较,温热组和寒凉组TNF-α、IL-1较高,温热组MPO、IL-10、白细胞计数较高,寒凉组IL-10较低、PGE2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温热组比较,寒凉组TNF-α、IL-1、MPO、IL-10、白细胞计数降低,PGE2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热组药物在升高IL-10和降低PGE2水平方面作用突出;寒凉组药物在降低IL-1、TNF-α、MPO含量和血清白细胞计数,对抗体温升高方面作用突出;乌梅丸通过寒热配伍既能消除单用寒凉药或温热药的不利作用,又有协同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乌梅丸及其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从分子层面探讨乌梅丸及其拆方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承气汤灌胃+TNBS灌肠诱导UC形成,通过乌梅丸拆方给药,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TLR4、MYD88和NF-κBmRNA的表达.结果 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TLR4、MYD88、NF-κB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和寒热并用组表达降低(P<0.01),温热组和寒凉组表达降低(P<0.05);与乌梅丸全方组比较,寒热并用组、温热组和寒凉组无差异(P>0.05)结论 乌梅丸全方,寒热并用组、温热组和寒凉组药物均通过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对UC起治疗作用,寒热配伍是乌梅丸中的重要配伍形式,寒热配伍后表现出协同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姚茹冰  邱明义  蔡辉  胡兵 《中医杂志》2002,43(12):935-937
目的:探讨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学机理。方法:采用免疫加局部刺激的方法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胃法给药,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病变结肠粘膜局部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了α(TNF-α)、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10(IL-10)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乌梅丸组TNF-α、IL-8含量低于模型组(前者P<0.01)。IL-10含量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中药复方乌梅丸可以通过升高抑炎因子IL-10的含量及降低促炎因子TNF-α的含量抑制肠道炎症反应的扩大与加剧,提示此为该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子免疫学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黄丸汤剂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病变结肠组织TNF-α、IL-6、IL-8的影响,研究三黄丸治疗UC的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免疫加醋酸局部灌肠法建立大鼠UC模型,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TNF-α、IL-6、IL-8值。结果:三黄丸汤剂能显著降低大鼠UC模型TNF-α、IL-6、IL-8含量。结论:三黄丸汤剂能抑制结肠粘膜促炎因子的释放可能是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乌梅丸及其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RT-PCR法检测结肠粘膜组织IL-6、JAK、STAT3 mRNA表达水平,并观察结肠粘膜组织病理。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柳氮磺吡啶组(0.3 g/kg)、乌梅丸组(10.9 g/kg)和乌梅丸辛开苦降组(5.4 g/kg)IL-6、JAK、STAT3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且对模型大鼠结肠粘膜炎症浸润及修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乌梅丸可能通过抑制结肠粘膜组织IL-6/JAK/STAT3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辛开苦降、寒温并施的配伍方式可能是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芍药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究其对UC大鼠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TNBS诱导制作UC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芍药汤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7 d。观察大鼠一般状况、体质量、结肠组织大体形态、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含量,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IL-1β、TNF-α、IL-4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CMDI评分、血清和结肠组织IL-1β、TNF-α含量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IL-4含量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芍药汤组和美沙拉嗪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升高(P0.05),结肠组织一般形态和病理变化显著改善,CMDI评分、血清和结肠组织IL-1β、TNF-α含量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IL-4含量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芍药汤能有效改善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一般状况及病理变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L-1β、TNF-α及IL-4等细胞因子的含量和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乌梅丸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上皮细胞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揭示方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治法和药物。方法:以三硝基甲苯磺酸/乙醇灌肠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8组:空白组(生理盐水10 m L·kg-1),模型组(生理盐水10 m L·kg-1),乌梅丸全方组(53.2 g·kg-1),寒热并用组(36.0 g·kg-1),温热药物组(21.32 g·kg-1),寒凉药物组(14.68 g·kg-1),补益药物组(6.68 g·kg-1),收敛药物组(10.68 g·kg-1),造模8 h后各组大鼠按剂量灌胃给药,给药10 d。取结肠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法检测结肠上皮细胞Notch-1,Hes-1,Math-1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Notch-1,Hes-1 mRNA表达显著增强,Math-1 mRNA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乌梅丸及各拆方给药后,乌梅丸组,寒热并用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Notch-1,Hes-1 mRNA表达明显降低,Math-1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乌梅丸方中对Notch信号通路有调节作用的主要是寒热并用组药物,寒热并用法是该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天枢穴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各20只,其中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TNBS溶液灌肠造模,造模后电针组给予针刺双侧天枢穴电针,空白组和模型组动物每天同一时间放置笼中固定。通过光镜下观察大鼠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记录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qRT-PCR法检测肠粘膜NF-κB p65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损伤指数明显升高(P0.01),血清IL-1、IL-6、TNF-α明显升高(P0.05),NF-κB p65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损伤指数明显降低(P0.05),血清IL-1、IL-6、TNF-α明显降低(P0.05),NF-κB p65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天枢穴可以抑制肠道炎症反应,降低NF-κB的表达,从而达到改善UC炎症状态及免疫应答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上皮细胞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揭示该方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TNBS/乙醇灌肠诱导UC形成,通过乌梅丸灌胃给药,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Notch-1、Hes-1、Math-1m 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Notch-1、Hes-1m RNA表达显著增强,Math-1m 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乌梅丸方给药后,大、中、小剂量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Notch-1、Hes-1m RNA表达明显降低,Math-1m 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乌梅丸可通过Notch信号通路调节结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溃疡性结肠炎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久泻灵颗粒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建立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和久泻灵颗粒7、14、21 d组,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FN-γ)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含量均降低(P0.05),其中久泻灵颗粒21 d组作用最明显(P0.05)。结论久泻灵颗粒通过调节脾肾阳虚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IL-1、IL-6、TNF-α及IFN-γ的分泌达到抑制炎症发生,从而保护结肠黏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方法:SPF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UC模型组、氧化苦参碱+ UC模型组(ig给予氧化苦参碱180 mg·kg-1)、柳氮磺胺吡啶+UC模型组(ig给予柳氮磺胺吡啶600 mg·kg-1).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症,莲续给药21 d.实验结束后,剖取结肠病灶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动物结肠组织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抑制蛋白(IκB-α)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同时测定每组动物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 1β( IL-1β),IL-6,IL-8细胞因子表达.并对每只动物结肠病理切片做显微镜检查.结果:氧化苦参碱组动物结肠黏膜细胞中IκB-o阳性细胞表达率21.8%±5.0%,显著低于模型组(25.6%±2.9%)(P<0.01);结肠细胞中TNF-α( 66.23±2.64)pg· mg-1,IL-1β( 149.42±64.69) pg·mg-1,IL-6(668.83±98.11)pg·mg-1和IL-8(91.83±23.14) pg·mg-14种细胞因子的表达率较模型组相比也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显微镜检查,治疗组动物结肠细胞炎症、淋巴细胞浸润、黏膜损伤修复率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氧化苦参碱通过干预IκB-ακ蛋白表达,进而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症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产生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化浊清解愈溃煎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p38MAPK、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的影响。方法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空白组8只,其余大鼠均为造模组。采用TNBS/乙醇联合造模法构建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混悬液0.42 g/kg)及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予化浊清解愈溃煎中药混悬液,剂量分别为22、11、5.5 g/(kg·d),每日灌胃1次,疗程14 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内p38MAPK的蛋白表达量。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内TNF-α、IL-4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一般情况较差,血清中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IL-4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p38MAPK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各剂量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改善明显,血清中TNF-α含量下降,IL-4含量明显升高,尤以中药高剂量组和西药组疗效显著(P<0.05)。结论化浊清解愈溃煎高、中剂量可改善UC大鼠一般生存状况,并通过调节血清中IL-4含量,下调TNF-α表达水平和结肠组织中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而达到保护结肠黏膜和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大鼠血清IL-8和TNF-α含量的影响,从炎症因子角度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寒热因素与消炎痛腹腔注射相结合,建立大鼠胃溃疡寒、热证动物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受试大鼠血清中IL-8、TNF-α的含量。结果除单寒组TNF-α外,其他各模型组大鼠血清IL-8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大黄黄连泻心汤可显著降低热性溃疡组大鼠血清IL-8和TNF-α含量,理中丸可显著降低寒性溃疡组大鼠血清IL-8含量(P<0.05或P<0.01)。结论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可通过降低IL-8和TNF-α含量,分别实现对热性和寒性模型大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是"方证相应"规律的体现,肯定了该实验所采用的胃溃疡"病证结合"造模方法确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葛根芩连五炭汤内外合治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五炭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探讨葛根芩连五炭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给予葛根芩连五炭汤口服灌肠,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3 g·d-1,分3次服.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更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的水平.结论:葛根芩连五炭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可能通过调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因子而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细辛、干姜配伍对COPD寒饮蕴肺证大鼠体温、肺功能、IL-2、IL-8、TNF-а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PD寒饮蕴肺证模型组、细辛组、干姜组、细辛干姜配伍组,每组各10只,采用烟熏加气管内滴入脂多糖联合冷冻等因素复制COPD寒饮蕴肺证动物模型。实验结束后,对各组大鼠体温、肺功能及血清IL-2、IL-8、TNF-а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温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可改善大鼠体温(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功能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可改善大鼠肺功能(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NF-а、IL-8含量明显升高、IL-2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TNF-а、IL-8含量明显下降;IL-2明显升高(P0.05)。结论:细辛、干姜配伍能降低COPD寒饮蕴肺证大鼠TNF-а、IL-8,升高IL-2含量,改善肺功能,减轻COPD气道炎症,延缓或打断COPD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乌梅丸及其拆方的镇痛作用。 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全方组、寒热并用组、温热组、寒凉组、补益组、收敛组,各组给药依照拆方原则分别给予乌梅丸方13.3 g·kg-1,寒热并用方9.0 g·kg-1,温热方5.33 g·kg-1,苦寒方3.67 g·kg-1,收敛方2.67 g·kg-1,补益方1.67 g·kg-1水煎剂灌胃,空白组、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1。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乌梅丸及其拆方对小鼠的镇痛作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酶联免疫法检测结肠黏膜前列腺素E2(PGE2)含量。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乌梅丸全方组、寒热并用组和温热组药物能有效延长小鼠痛阈,降低小鼠扭体次数,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PGE2含量(P<0.05),且3组间无差异;补益组药物也表现出部分抑制疼痛的作用,但效果要弱于全方组(P<0.05)。 结论: 乌梅丸方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温热组药物为其镇痛的主要药物,补益组药物有部分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荜茇根提取物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模型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及与血清胃泌素(GAS)和胃黏膜PGE2、TNF-α、IL-8含量的关系。方法:自制返流液给大鼠灌胃制作胆汁返流性胃炎大鼠模型;放射免疫法测定GAS、PGE2、TNF-α、IL-8含量。以多潘立酮为对照,观察荜茇根提取物对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和GAS、PGE2、TNF-α、IL-8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出现明显损伤,有大量炎细胞浸润,部分大鼠见不典型增生和粘膜肠上皮样化生,同时血清GAS、粘膜PGE2含量降低(P<0.01)和黏膜TNF-α、TL-8含量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荜茇根提取物可明显减轻模型大鼠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并提升血清GAS、黏膜PGE2含量,降低黏膜TNF-α、TL-8的含量(均P<0.05或P<0.01)。结论:荜茇根提取物对模型大鼠胃黏膜有显著保护作用,作用的发生与升高血清GAS、胃黏膜PGE2,降低胃黏膜TNF-α、IL-8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风药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一氧化氮(N0)含量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病证结合复合法复制肝郁脾虚型UC大鼠后,分别给予痛泻要方加风药、痛泻要方、痛泻要方去防风灌胃治疗,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4周后处死大鼠,分离其结肠组织,用生化法检测结肠组织NO含量和iNOS的活性,并评价结肠组织损伤。结果: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OS活性和NO含量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痛泻要方加风药、痛泻要方和痛泻要方去防风组iNOS和NO水平下降,其中痛泻要方加风药和痛泻要方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风药可通过降低结肠组织NO含量和iNOS活性,来达到对UC大鼠结肠黏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