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医“髓”、“肾”、“络”理论探析脑病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筠  鞠大宏  陈彦静 《中医杂志》2012,53(3):205-206,237
从“髓”、“肾”、“络”的理论内涵出发,分别阐释了“髓与脑”、“肾与脑”、“络与脑”的解剖基础和结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脑的生理状态下当是肾精生脑,以髓为充,以络为荣.肾精亏虚,则无以化血以充养脑络,脑络失荣无以滋养脑髓,髓空则痰浊、瘀血上扰.因此肾精虚损既影响脑之形质的髓,又影响脑之荣养的络,形质及功能俱损则易形成髓空以致浊毒上犯脑络的脑病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2.
老年痴呆肾虚髓亏为本,痰浊瘀血为标,与心、肝、脾三脏有密切关系。补肾为主,兼用活血化瘀、祛痰开窍、化湿醒脾等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西医将阿尔茨海默病(AD)分为初期、中期、末期,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辨证为初期是肝肾亏虚、髓海不足,治以补肾养髓;中期为痰浊阻窍、气滞血瘀,治以豁痰开窍、行气活血;末期为脾肾两虚,治以补肾健脾、益气生精。  相似文献   

4.
中风病恢复期病机多属本虚标实,以本虚为主,标实已退居其次。本虚是指各种致病因素损伤脑髓所致的髓海空虚、髓海既虚则致中风病恢复期缠绵难愈。因肾精生髓、液补脑髓,故髓海亏虚者可通过填精补液而补益脑髓,精虚者通过补肾以填精益髓,津液不归正化而成痰饮者通过化痰以归液生髓,化痰法又包括滋阴补阳化痰浊、健运脾胃消痰湿、顺气通络兼相佐,诸法参用使脑髓生化有源。该文基于脑髓生成理论探讨补肾化痰法在中风病恢复期的应用,使脑髓得充、本虚得补或对中风病患者的康复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5.
曹子成主任医师对于"和谐"思想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有深入的研究和重要的发挥,提出"阴阳失和,脏腑失调,痴呆由生"的观点。阴阳不和,髓海空虚为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机之一。曹子成主任医师认为,阴阳和谐,脑髓充盈,则脑的生理功能才能正常发挥,反之,阴阳失和,髓海空虚,神明失司,痴呆由生。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有:肾脏失和,肾精不足,无以化髓,髓海空虚;肾脏失和,无以化髓,髓海空虚;心脏失和,心脏不能主神志;脾脏失和,气血亏虚或痰浊、瘀血蒙蔽脑窍;脾脏失和,脾虚生痰,瘀血阻窍。  相似文献   

6.
曹子成主任医师认为老年痴呆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年老体虚,七情内伤、久病损伤等原因导致的气血运行失常,肾精亏虚,脑髓失养,或者气机阻滞、痰瘀闭塞脑窍所致。他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肾虚、痰浊和血瘀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益气补肾、填精益髓,祛湿健脾、化痰开窍,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是老年痴呆的最基本治法。同时,还应注意肾虚脾弱、痰浊、血瘀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兼挟。本病的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时要从整体上考虑,既应注意补虚,也应注意化痰祛瘀。补虚时要以补肾、填精为主,健脾养心为辅,注意轻重缓急。化痰开窍、活血化瘀时用药勿过于辛温,以免损伤阴精气血,耗伤正气。  相似文献   

7.
李炳禄 《北京中医》2002,21(1):10-1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期痴呆症的疗效。方法:根据“形不足者湿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以味”等论点,针对老年人脾肾功能虚衰的特点,中药以补肾健脑,活血化瘀、升清除浊为原则组方,按长谷川痴呆量表统计评分,结果:显效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达90%,结论:本方药组成合理,疗效可靠,体现了中医肾精生,脑髓养,痰瘀化,清窍复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赵鑫 《陕西中医》2013,34(8):1021-1022
作为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之一,老年痴呆症目前尚缺乏可靠、确切的诊疗手段,中医认为该病属本虚标实之症,脾肾亏虚、痰浊瘀血为其基本病机.肾虚则精髓不足、脾虚则脑髓失养,加之痰浊瘀血阻滞经络,脑络不通,以致清窍失灵.故此治宜益气健脾,补肾填髓,化痰活血,醒神开窍.益气健脾可生养气血,化痰去湿,补肾填髓则髓海充足,化痰则窍开而神明,活血则脑络通畅.本文从中医角度探讨了该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痰瘀同治治疗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痰瘀同治治疗血管性痴呆,探究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理为痰瘀互阻于脑窍,髓海不足,痰瘀互阻证,以补肾益髓、化痰通络为法;痰浊瘀血,阻滞脑窍证,以豁痰祛瘀、通络开窍为法;脾肾阳虚,痰瘀阻窍证,以温补脾肾、开窍豁痰通络为法,并配合针灸、康复、心理、护理等治疗。  相似文献   

10.
冯庆章 《国医论坛》2002,17(2):14-15
考诸历代医家论著 ,一般认为 ,痴呆症的病因病机与脏腑阴阳气血等功能失调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由此 ,笔者从肾、脑及髓的生理和病理机制方面探讨痴呆症发生的病因及病机。1 肾的生理机制肾为先天之根 ,封藏之本 ,藏精生髓 ,髓乃肾精所化。诚如《灵枢·经脉》篇所云 :“人始生 ,先成精 ,精成而脑髓生。”脑髓由肾精而生。“人之精与志 ,皆藏于肾”,肾为作强之官 ,又具有主管细微、精巧活动的功能 ,如脑的思维活动等。因而在五脏中 ,肾对于生命的生、长、壮、老、已变化 ,又具有相对突出的作用。故《内经》有很多养生以保精护肾的论述。如“…  相似文献   

11.
肖云  陶文强 《河南中医》2021,41(4):523-526
脊髓病包括十种脊髓病和重症肌无力等疾病,病理机制为痰瘀互结,病机证素有痰浊、痰热、瘀血、瘀热。结合阎洪臣教授从肾论治,以补肾为大法治疗脊髓病的益髓诸方,完善了滋养肾精以养脑脊髓之阴体,温阳益气复用以彰脑脊髓之阳用的遣方思想,为“体阴用阳治脑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病机-证素-药串”学说解析其用药组方规律,总结得出以益精填髓、温补阳气为基础,兼治痰浊瘀血的治法。  相似文献   

12.
论从肾治疗老年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士珍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11):500-501
老年脑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老年性痴呆、脑萎缩、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高血压脑病等。下面仅就老年脑病从肾治疗四法浅析如下:1 补肾益髓、填精补脑法肾乃先天之本,肾主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脑为髓海。《灵枢·经脉篇》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精充足,则脑髓充满,人体精力充沛,耳聪目明。人到老年,肾中阴阳渐虚,精髓不足,则髓海空虚,脑失所养,常出现精神、意识思维的病理变化。故《灵枢·海伦》说:“髓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如脑萎缩、老年痴呆症等病,常有记忆力减退、眩晕耳鸣、…  相似文献   

13.
高洁  徐涛 《陕西中医》2000,21(9):409-410
<正> 徐涛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载,精研医典,学识渊博。临床注重辨病辨证相结合,对老年病治验颇丰,遣方用药,独具匠心。认为老年病多以肾虚血瘀为主要病机,从而提出益肾活血是治疗老年病的基本大法。现将随师应诊经验介绍如下。 1 益肾活血治中风 中风的发生病因病机虽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虚、火、风、痰、气、血六端,其中以肝肾阴虚为其根本。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如《灵枢·脉经》所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精充足则脑髓充盈。中老年肾精渐衰,生髓不足,脑髓空虚,虚风内动,又肾精不足,无源化气,气为血帅,气助血行,气虚血行不  相似文献   

14.
从肾论治小儿智力低下研究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辨证分型论治、专病专方论治、实验研究对小儿智力低下(MR)研究进展作了综述.认为MR见症复杂,而肾精亏损是直接原因,故多从肾论治.补肾填精,充髓益智,或心肾、肝肾、脾肾、心肝肾、心脾肾兼顾,是治其本.在补虚的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理气消滞、化浊开窍、消水减压、开窍豁痰、通络醒神,是治其标.指出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故补肾应避刚烈而选柔剂滋养温补,或加轻灵流动上行之品,或重药轻投,这是MR从肾论治辨证用药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7,(2):145-147
介绍马融教授治疗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经验。根据小儿"肾常虚"的生理特点、肾-精-气-水的密切相关性,提出脑性瘫痪合并癫痫属虚痫,病位在肾,常涉及心肝,病机关键在于肾精不足、肾气不充、髓海空虚、痰浊留着、蒙蔽清窍、外闭经络,运用"少火生气法"治则,使用补肾助阳、豁痰开窍、熄风止痉治法,方用河车八味丸化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在病证结合的思想指导下,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证候要素为基本研究单位,以《神经病学》第6版《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标准》为诊断标准,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348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组合规律、中医证候分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肝豆状核变性常见证候要素为肝、脑髓、脾、肾、痰浊、血瘀、血虚、湿热。中医证候分型出现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覆盖全部病例的94.5%。肝豆状核变性证素组合形式7种,单证形式前3位的为肝、脑髓、痰浊,两证组合形态前3位的为肝、脑髓,痰浊、瘀血和瘀血、肝;三证组合形态前3位的为痰浊、肝、脑髓,痰浊、瘀血、肝和痰浊、瘀血、脑髓;而四证组合以痰浊、瘀血、脑髓、肝和内湿、内热、脑髓、肝最多见。结论:肝豆状核变性的核心病位为肝、脑髓,与脾、肾、胆关系密切,而痰浊、瘀血是该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与内湿、内热关系密切,血虚、气郁等因素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7.
从肾论治小儿智力低下研究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辨证分型论治,专病专方论治,实验研究对小儿智力低下(MR)研究进展作了综述,认为,MR见症复杂,而肾精亏损是直接原因,故多从肾论治,补肾填精,充髓益智,或心肾,肝肾,脾肾,心肝肾,心脾肾兼顾,是治其本,在补虚的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理气消滞,化浊开窍,消水减压,开窍豁痰,通络醒神,是治其标,指出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故补肾应避刚烈而选择剂滋养温补,或加轻灵流动上行之品,或重药轻投,这是MR从肾论治辨证用药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期痴呆症的疗效。方法根据“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等论点,针对老年人脾肾功能虚衰的特点,中药以补肾健脑、活血化瘀、升清降浊为原则组方,按长谷川痴呆量表统计评分。结果显效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达90%。结论 本方药组成合理,疗效可靠,体现了中医肾精生,脑髓养,痰瘀化、清窍复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郭汝宝  苏云放 《光明中医》2008,23(7):924-925
肾属五脏,位于下焦,藏精、主骨生髓,脑属奇恒之腑,位置最高,为诸阳之会,主认识,一属阴,一属阳,上下升降互济,肾精肾水上滋脑髓,脑固摄升提肾气,相互作用,互生互长。肾亏则脑髓失养,神明清窍失灵,脑神不清,则肾不气化,以至百病从生。正确认识肾脑的升降互济关系,在临床治疗脑病时,可以通过补肾精的方法以达到健脑养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根据慢性脑损伤的发病与临床损害特征,提出其中医病名为"脑损神敝病",并初步总结出"脑损神敝病"的诊断标准。本病病位在脑,肾虚邪结、脑髓受损、元神伤败为其病机关键;同时,脏腑亏虚、血脉受损、脉不通血不流也是其常见病机;虚处留邪,痰浊瘀血留滞,邪滞脑髓,痹阻清窍,则是邪实的主要所在。本病发病机制虽然复杂,但以肾虚精亏、髓减脑空为本,临床可分为6种证型,总体治则是补肾填精生髓固本,化痰活血、祛瘀通脉治标,兼以生髓充脑怡神。用药以补肾强技为主,兼顾养阴、化痰、潜阳、息风、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