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肽能神经和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肽能神经在成人睾丸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成年男性睾丸标本4例,将其制成5μm厚冰冻切片,运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睾丸组织中PGP9.5与NPY肽能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PGP9.5肽能神经纤维主要分布于睾丸间质中.其与曲细精管及Leydig细胞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NPY肽能神经纤维主要分布于睾丸血管周嗣,生精小管管周也可见部分分布,NPY神经纤维分布密度低于PGP9.5神经纤维.结论:人睾丸组织内分布着PGP9.5和NPY肽能神经纤维,精索神经通过这些神经纤维实现其对精子发生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在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微波消融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分析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微波消融术治疗疗效评估中MRI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变化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140例,选择同期35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肝泡型包虫病组术前、术后病灶边缘和对照组ADC值、病灶最大直径变化。结果肝泡型包虫病组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ADC值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ADC值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实性部分ADC值中术后3个月、6个月、1年低于手术前(P0.05)。术前和术后3个月之间病灶最大直径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6个月、1年病灶最大直径低于手术前(P0.05)。结论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微波消融术治疗疗效评估中,应用MRI可以充分地了解病灶,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ADC值,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腹泻与肠神经系统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因2型糖尿病性腹泻而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4例为糖尿病腹泻组,以其他原因进行结肠镜检查而结肠正常的非糖尿病患者10例为对照组。电镜下观察肠黏膜神经丛超微结构的变化,并结合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肠神经丛形态、结构改变。结果电镜检查显示,糖尿病腹泻组结肠黏膜层神经纤维束轴索腔空化、雪旺细胞胞质基质呈低电子密度、无髓神经纤维外基膜增厚等改变;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应用PGP9.5标记结肠黏膜层神经纤维后,糖尿病组肠黏膜PGP9.5阳性面积占上皮间质总面积的平均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4.13±1.12)%vs(2.18±1.01)%,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腹泻可能与肠黏膜神经丛超微结构的变化有关;肠黏膜神经丛内肠神经纤维数量的改变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腹泻症状的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泡型包虫病在低场强MR的影像学表现及特征,探讨低场MR在肝泡型包虫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泡型包虫病MRI影像资料。13例患者均行0.35TMR常规扫描,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13例均行超声检查、CT检查5例,13例均行包虫3项试验(免疫对流试验、间接血凝试验、Casoni试验)。结果:13例病灶在0.35TMR检查中,病灶实质部分于T1WI、T2WI均呈特征性低信号;13例病灶内均见小囊泡影;11例病灶呈不规则"地图"样分布;10例中心见不规则状液化坏死区;4例局限于肝右叶;9例呈多发,肝左右叶均侵及者9例;侵犯肝门者2例(其中黄疸2例)。结论:肝泡型包虫病行低场MRI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对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具有独特优势,依据MR典型表现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蛋白表达水平与盆腔疼痛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全切除的患者51例,根据疼痛情况分为无痛组(无盆腔疼痛)15例,疼痛组36例;选取同期子宫肌瘤及行子宫切除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32例为对照组。无痛组和疼痛组术中取子宫腺肌病病灶,对照组取子宫内膜;免疫组化检测NGF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蛋白基因产物(protein gene product,PGP)9.5阳性神经纤维数。结果:疼痛组NGF蛋白表达明显强于无痛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组PGP 9.5阳性神经纤维密度明显高于无痛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腺肌病盆腔重度疼痛者NGF蛋白表达强于轻中度痛和无痛者,PGP 9.5阳性神经密度明显高于轻中度痛和无痛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NGF蛋白表达水平提升参与盆腔疼痛的发生机制,促进病灶内膜神经纤维植入为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李栋  朱海宏  陈敏  杨效 《西部医学》2022,34(4):525-529
目的 探讨p38、TGF-β1、BMP-7在泡型肝包虫病患者中不同纤维化程度肝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9月~2018年11月青海省人民医院包虫病区确诊的40位泡型肝包虫病患者术后切除肝组织,采集部位为距病灶边缘、距病灶2 cm内、距病灶>2 cm的肝脏组织.根据HE染色及Masson染色结果,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肝泡型包虫病早期诊断与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84例疑为肝包虫病患者,所有患者入院行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患者术后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手段测量的各疾病病灶估测体积;对比两种检查手段肝占位性病变患者检出情况.结果:常规超声在肝泡型包虫病和原发性肝癌病灶体积估测低于超声造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手段在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增生结节、肝脓肿和肝血管瘤病灶估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在肝泡型包虫病的检出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手段在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增生结节、肝脓肿和肝血管瘤病灶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能提高肝泡型包虫病诊断率,且在测量病灶形态学信息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蔡瑶瑶  徐欣欣  吴雪清 《浙江医学》2017,39(21):1872-1876
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病患者宫骶韧带及输卵管峡部神经损伤情况及血清IL-10水平,为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因子宫腺肌病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的33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因子宫颈上皮内肿瘤III级及子宫肌瘤行相同手术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拍摄并记录两组患者腹腔镜下宫骶韧带形态学改变,测定宫骶韧带及输卵管峡部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表达情况,并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宫骶韧带在腹腔镜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损伤及中断,输卵管峡部黏膜层和肌层PGP9.5表达的阳性率及神经纤维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两组患者输卵管浆膜层PGP9.5表达的阳性率及神经纤维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宫骶韧带PGP9.5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血管壁周围可见异常增生的神经纤维和血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实验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宫骶韧带神经、输卵管近端黏膜层及肌层处神经即宫骶韧带上行的神经通路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且血清IL-10水平明显升高,盆腔神经损伤与炎症相互作用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9.
闫瑞玲  罗新   《中国医学工程》2013,(6):18-19,2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功能层和基底层神经纤维分布在EMs疼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手术子宫切除患者37例,其中EMs组15例,非EMs组22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在位EMs子宫内膜组织中神经纤维的分布,分别用抗神经丝蛋白(NF)抗体与抗蛋白基因产物9.5(PGP 9.5)抗体检测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神经纤维标志物PGP 9.5在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功能层、基底层均有表达,而正常子宫内膜功能层不表达,基底层仅有少量表达;神经纤维标志物NF在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功能层无表达,基底层少量表达,而在正常子宫内膜功能层、基底层均无表达。结论 EMs患者子宫内膜神经解剖学改变可能是引起EMs疼痛的重要机制,预测PGP 9.5有望成为诊断EMs的生物学标志物,为EMs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T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肝泡型包虫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肝泡型包虫病的患者61例,其中22例行CT平扫,39例行CT平扫加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并分析患者CT平扫加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结果CT平扫加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诊断准确率89.74%明显较CT平扫准确率68.18%高(P0.05)。肝左右叶多发包囊虫(泡状棘球蚴或细粒棘球蚴)CT平扫可见肝左(右)叶散在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囊性占位,囊内可见更低密度影,病变内部不均,部分可探及强回声结节,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可见小结节或环状钙化;泡型肝包虫病CT平扫可见圆形、椭圆形囊性包块,不规则低密度影,密度均匀,病灶占位效应明显,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可见斑块状、沙粒状钙化,肝实质斑片状异常强化,胆道受侵,门静脉受压推移;肝包虫并感染CT平扫可见内部有囊性暗区的不规则囊性包块,可见更低密度,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可见凝固性液化坏死囊变,有钙化组织深入,呈"小泡征"(小囊肿)。结论 CT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在肝泡型包虫病中诊断价值较高,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率,且影像表现特征更明显,对临床诊断具有增强信息的作用,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肝泡型包虫病的螺旋CT征象,印证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经临床或(和)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肝泡型包虫病均行螺旋CT扫描,其中5例同时行增强扫描,1例脑转移,1例肺转移.结果 CT表现为病灶呈地图状浸润性低密度或混杂密度灶,形态不规则,界限不清,无明显包膜,几乎不强化,均见不同形态之钙化等.结论 螺旋CT结合临床资料,能为临床诊断及鉴别此病、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较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食管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E-NED)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标志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低分化食管癌37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其中无NED(E-NNED)349例, E-NED 29例,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9例E-NED以及随机选取20例E-NNED患者肿瘤组织中突触素(Syn)、嗜铬蛋白A(Cg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促泌素(SCGN)、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的表达。结果 E-NED与E-NNED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长度等临床病理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TTF-1外, E-NED患者的Syn、CgA、NSE、CD56、PGP9.5及SCGN表达均高于E-NNED患者(P<0.05)。在联合检测中, Syn分别与CD56、PGP9.5或SCGN构成的3种组合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诊断正确率均高于Syn+CgA组合(P<0.05)。E-NED与E-NNED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ED与E-NNED可能是不同的食管癌病理类型, PGP9.5、SCGN均可作为E-NED的诊断标志物, Syn与CD56、PGP9.5或SCGN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和正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 9.5)、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S)在位内膜功能层和腺肌病灶中的表达及其与痛经的关系,探讨神经纤维及其生长因子在子宫腺肌病痛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DS在位内膜功能层和病灶组织,对照组在位内膜功能层、肌层组织中PGP 9.5、NGF的表达;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对ADS痛经程度评分,并分析其与上述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PGP 9.5在ADS在位子宫内膜功能层中呈特异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GP 9.5、NGF的表达在ADS在位内膜功能层和病灶中明显增高(P<0.05);ADS在位内膜功能层和ADS腺肌病灶中PGP 9.5、NGF的表达与痛经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分别为0.520和0.688,0.543和0.503。结论 ADS在位内膜功能层中PGP 9.5的特异性表达,可能为ADS诊断提供新的途径;ADS中PGP 9.5、NGF的高表达与其痛经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肝包虫病的标准化分型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建立一种肝包虫病标准化分型体系对包虫病的诊断。社区普查及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体系是极其重要的。方法:根据医院总计4827例包虫病资料统计中,肝包虫病3154例(65.34%),其中肝泡型包虫病97例(3.08%),分析了肝包虫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并且与WTO/IWGE协作组推荐的标准化分型特点进行了对比。结果:从临床和影像学专业角度提出关于囊型包虫病的TD^-C分型和泡型包虫病的PJVA分型。结论:TD^-C和PJVM分型能更多地反映出两种包虫病的病灶范围,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以及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分析IL-17及IL-27在泡型肝包虫病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随机抽选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予以手术治疗的30例泡型肝包虫病患者手术标本,采用常规病理检验方法,分别对患者病灶边缘0.5cm的边缘组织中的IL-17及IL-27与距离病灶边缘5cm的正常肝组织中IL-17及IL-27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边缘带肝组织中的IL-17及IL-27蛋白表达阳性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边缘带肝组织中高表达的IL-17及IL-27蛋白可能与泡型肝包虫病病情发展具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6.
肝泡性包虫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Xu M  Ge X  Kong C  Zhang L  Yu L  Wang L  Ma L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4):249-252
目的 探讨肝泡性包虫病在B超、CT和磁3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检查中的图像特征,以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 收集1984年1月至2000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46例肝泡性包虫病患者的术前影像学检查资料(均行B超和CT检查,12例行MRI检查),对照手术病理所见进行分析。结果 基于泡球蚴的基本病理形态、组织结构与病程发展演变的特殊影像学征象,可归纳为病灶浸润(41例,89.1%)、钙化(39例,84.8%)、液化空洞(37例,80.4%)3种类型,这3种类型可以并存。在3处类型中共发现9项具有特异性诊断意义的图像特征,即晕带征、钙化征、年轮征、内陷征、空腔征、岩洞征、半岛征、小泡征与地图征。结论 肝泡性包虫病具有特异性影像学征象,在9项具有特异性诊断意义的图像特征中,只要确认其中1项,即可确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泡型包虫病的超声影像图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定性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12年4月该院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和血清学检查证实的肝泡型包虫病53例的声像图资料.结果 浸润增殖型7例,纤维钙化型19例,液化坏死型27例.结论超声对肝泡型包虫病的定性诊断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荧光定量PCR法(SYBR Green Ⅰ)检测PGP9.5在34例NSCLC及癌旁组织和7例肺良性病变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肺癌临床病例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PGP9.5阳性表达率(64.71%)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32.35%)及肺良性病变肺组织(14.2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P9.5 mRNA的表达与肺癌T分期及吸烟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参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PGP9.5的异常表达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科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蛋白基因产物9.5( 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意义及其与神经内分泌分化标记物神经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突触素(sy...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fn2、miRNA-101通过TGF-β1调控肝泡型包虫病肝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方法 收集2020年7月-2020年10月青海省人民医院确诊的20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术后切除的肝组织,采集距肝脏病灶边缘2 cm以外正常肝组织、距肝脏病灶边缘2 cm以内肝组织。行HE、Masson染色,将不同标本纤维化分级,通过免疫组化、RT-qPCR检测Mfn2、TGF-β1、α-SMA、miRNA-101在不同级别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Mfn2、TGF-β1、α-SMA、miRNA-101在不同级别纤维化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fn2与TGF-β1、α-SMA表达量均呈负相关(P<0.05),miRNA-101与TGF-β1、α-SMA表达量均呈负相关(P<0.05),TGF-β1与α-SMA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Mfn2与miRNA-101表达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fn2、miRNA-101可能抑制肝泡型包虫病肝纤维化,并且可能通过抑制TGF-β1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