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传统认识、现代研究及应用等多方面对当归及其不同入药部位补血活血的功用进行综述,分析阐释当归及其不同入药部位体现补血活血相关功用和古今认识的趋同性,为合理发挥当归补血活血功用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妇科圣药——当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归入药,历史悠久,在中医临床中是一味极为常用的药物,由於其药性平和,应用广泛,故有“十方九归”之说。当归不仅具有活血化瘀的功能,而且具有补血生新的作用,是其他活血药及补血药不能代替的。由於女性在患妇科疾病时常常是贫血与瘀血同时存在,而当归又同时具有补血、活血双重功效,因此,当归被广泛地应用於治疗多种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贫血、产後血虚、经闭以及产後血瘀腹痛、恶露不止等。所以,当归又有着“妇科圣药”的美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当归补血活血功效的本草文献考证,探析其在妊娠期妇女中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分析历代医家对于当归功效认识的演变过程。结果当归补血功效是建立在其温通经络、活血祛瘀的基础之上,故对妊娠期妇女使用不可将其一味当作补血药,仍需"斟酌其宜"。结论探析当归补血活血功效,有助于全面理解当归之效,以保证妊娠期妇女使用该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 Diels的干燥根。当归人肝、心、脾经,药性甘、辛、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等功效,为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之一。  相似文献   

5.
研究通过梳理古代医学典籍中含旋覆花经典名方的应用情况,考证旋覆花升降浮沉药性及其降气,消痰,行水,止呕功效,主治病证在古代经典名方中的应用情况,确认不同时期医家对旋覆花升降浮沉药性的认识,比较分析其认识差异的内涵和形成根源,为深化旋覆花升降浮沉药性的理解,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奠定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性与功效关联性的研究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中药药性理论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中药药性可以概括归纳为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内容.根据药性不同,药物具有各自的功效作用和特性.性效关联性即研究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联,一方面说明了性效之间存在何种关联;另一方面提出了性效关联的研究方向主要应从具有特征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深入系统地进行分析.基于临床病证的前提,按照中医"辨证用药"的原则,阐明药性与功效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揭示中药药性本质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当归是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的功效。通过查阅文献整理与当归配伍常用药对的应用,为当归在临床上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归在月经病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和润肠的功效,自古以来被称为妇科要药,广泛用于妇科疾病之中.本文从"妇人以血为基本"出发,专门探讨当归在妇科月经病中的临床应用,及应用禁忌.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茬口土地上的当归育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归为伞形科二至三年生草本植物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其干燥根入药,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1].  相似文献   

10.
当归入药,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就已将当归列入草部上品。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各科,有"十方九归"、"药王"之誉,特别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当归更是功效卓著,素有"妇科圣药"和"血家百病此药通"之说。而对其止咳平喘作用,则为大多医家所忽视。虽然《神农本草经》上就有记载:当归“主咳逆上气”,但历来医家对当归的阐述及临床应用,多重于治血,而疏于治气。  相似文献   

11.
李静  魏玉海  秦雪梅  李震宇 《中草药》2017,48(7):1409-1415
目的拟对当归Angelica sinensis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方法运用核磁代谢组学技术对当归的不同部位进行了代谢组学化学成分比较。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单变量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当归不同部位的代谢产物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核磁图谱共指认出包括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共36种。多种统计分析发现,当归头部量较高的成分包括缬氨酸、异亮氨酸等;主要分布于尾部的成分包括Z-丁烯基苯肽、cis-Z,Z′-3α,7α′,7α,3α′-dihydroxyligustilide等;主要分布于身部的成分包括色氨酸、阿魏酸松柏酯;在头部和尾部量均较高的成分包括天冬氨酸、Z-藁本内酯等;在3个部分无明显差异的成分包括丙氨酸、精氨酸等。结论采用的核磁共振指纹可同时表征当归中的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当归不同部位功效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UPLC-Q-TOF/MS的五味子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中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为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合理应用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信息进行采集,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手段对所采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发现并鉴定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差异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从五味子不同部位的色谱图中共鉴定了29个化合物,其中23个为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经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分析,通过保留时间与质谱信息进行比对,共识别14个特征差异性化合物。结论五味子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主要集中分布于种子(种仁和种皮)中,为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药效成分群-活性-功效关联作用筛选当归质量标志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基于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概念,通过构建当归的药效成分群-生物活性关联网络,确定影响当归药材质量的Q-Marker,建立当归药材的整体质控方法。方法以当归药材表征成分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对15批次不同产地当归药材差异显著的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将初步选定的差异成分作为当归质控的药效成分群。基于关联规则,建立体外、体内活性成分筛选评价模型,通过挖掘组分间关系,以此确定当归药材的Q-Marker,并建立了Q-Marker同时定量的测定方法。结果经UPLC-TOF/MS技术及药动学参数预测,找到当归中11个具有潜在药效活性的药效成分群。经药效成分群-生物活性关联网络分析,将阿魏酸、Z-藁本内酯和欧当归内酯A作为当归质控的Q-Marker,其方法学结果显示,3种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r0.990,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范围为99.18%~100.25%。结论基于药效成分群-生物活性关联概念,采用多元统计结合液质联用分析技术的当归药材Q-Marker辨析方法,可以初步明确与当归药效紧密联系的化学成分来源,为当归的整体质量控制提供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当归不同炮制品中大肠埃希菌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方法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当归不同炮制品、不同产地、不同收集企业、不同储藏时间的大肠埃希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不同炮制品中大肠埃希菌数量变化为生当归土炒当归酒当归;在不同产地的当归中以甘肃岷县地区所含的大肠埃希菌的数量最少;与零售企业相比,生产销售企业的当归和酒当归中大肠埃希菌的数量较少;不同储藏时间对当归和酒当归中大肠埃希菌数量有一定影响,随储藏时间的增加,大肠埃希菌的数量也在增加。对部分代表性样品进行平板计数法与荧光定量PCR法比较时发现,平板计数法结果多呈阴性,荧光定量PCR结果均呈阳性。结论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法特异性、灵敏度、可靠性以及报告周期均优于平板计数法,可为当归不同炮制品中大肠埃希菌的快速、准确定量检测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杨英来  胡芳  刘小花  郭龙  杨涛  李应东  封士兰 《中草药》2013,44(23):3346-3351
目的 探讨当归补气活性部位HPLC特征图谱与其补气功效的相关性。方法 用控食和疲劳的方法建立小鼠气虚模型;比较当归不同提取部位对气虚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免疫器官等的影响,筛选当归补气药效部位。用灰色关联统计方法将补气作用较佳的各批当归药材70%乙醇提取部位(醇提物)HPLC特征图谱各共有峰的峰面积与补气药效数据相关联,研究谱效相关性。结果 当归醇提物对气虚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根据关联度大小确定当归醇提物中各成分对补气作用贡献大小的顺序(按特征峰编号)为18>5>7>12>17>4>19>2>20>6>8>3>14>1>16>11>9>13>15>10,其中7、10、11、13、17、18和20号峰分别为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丁烯基苯酞和欧当归内酯A。结论 当归醇提物具有较强的补气作用,HPLC特征图谱与补气作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预测当归挥发油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方法采用GC-MS检测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网络药理学构建成分-靶点网络、蛋白-蛋白互作网络、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靶点-组织分布网络预测当归挥发油Q-Marker,分子对接验证Q-Marker生物活性,查阅文献佐证Q-Marker有效性。结果 18批次当归挥发油GC-MS分析获得了5个共有成分,以共有成分为Q-Marker候选成分做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藁本内酯与丁烯基酞内酯为当归挥发油Q-Marker,Q-Marker作用于核心靶点PIK3R1、CHRM1、CHRM2、SRC、CREBBP,通过重要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分布于大脑皮层、胆囊、平滑肌、前列腺、膀胱、扁桃体、基底神经节及海马中发挥药理作用;分子对接中藁本内酯、丁烯基酞内酯与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能力,体现当归挥发油Q-Marker较好的生物活性,文献佐证了Q-Marker有效性。结论预测的Q-Marker为当归挥发油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当归挥发油质量评价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分析不同采集时期北青龙衣有效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用Marker View软件对6个采集时期18批样品测定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差异性化合物通过Peakview 2.0/Masterview1.0软件,依据精确质量数和同位素峰度比确定分子式,再通过对照品及数据库的二级谱图比对、裂解规律分析,结合已有文献报道,确定结构式。结果表明不同采集期萘醌类有效成分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鉴定或推断了北青龙衣中38个萘醌类化合物结构,随着采收时间的变化大部分萘醌类成分含量逐渐下降。该方法快速、准确,为北青龙衣的化学成分鉴定与分析提供一种新的策略,为揭示不同生长期北青龙衣有效成分动态变化规律及确定其药材合理采收期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分析瓜馥木中的挥发性成分,比较根、茎、叶和虫瘿中所含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联用技术分析瓜馥木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XCMS-ONLINE的组学方法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包括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正交校正的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辅以保留指数(RI)完成各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共定性出4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根含24种成分,茎含38种成分,叶含35种成分,虫瘿含25种成分,各部位的共有成分19种。结论 瓜馥木挥发性成分主要是烯烃类和脂肪烃衍生物类,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将为该药材的质量标准科学制定和民间使用提供依据和借鉴,并为进一步的药效评价、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当归水提物多成分体内代谢动态变化过程,筛选当归的质控成分,寻找中药质量评价新方法。方法采用肠系膜静脉和腹主动脉取血的方法,运用HPLC对比分析当归经肠代谢和肝代谢的化学成分特征谱,推断当归水提物中多成分的代谢变化过程。结果分析的15种成分在消化液中均基本稳定,其中有4种成分可能被肠道代谢,7种成分被肝脏代谢。并发现1种新成分是肝代谢产物,7种新成分是肠代谢产物,但其中5种肠代谢产物经肝脏又被代谢转化,未能吸收入血。最终确定了当归水提物中的4种原型成分和3种肠肝代谢产物能吸收入血。结论综合分析当归各成分的代谢轮廓,初步筛选出包括洋川芎内酯I在内的4种原型成分作为质控成分,建立了"质代关联"的中药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