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AMT)联合角膜缘移植(Limbal autograflt ransplantation,LAT)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50例(54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一期实施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9.82月表明,羊膜片无一例排斥反应,翼状胬肉有2例复发。结论羊膜移植联合角膜缘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同侧带结膜的自体角膜缘移植术治疗24例24眼翼状胬肉,其中复发性翼状胬肉6例6眼,术后严密追踪观察角膜上皮化及植片愈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2个月,无一例复发。术后供、受区角膜缘及结膜愈合良好,角膜上皮状态稳定,未发现术眼出现角膜缘细胞功能不全表现。结论此术式是治疗翼状胬肉简化、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对62例(67只眼)初发和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进行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62例(67只眼)中,55例(58只眼)上皮愈合稳定,角膜恢复正常光滑,透明,无异常翼状胬肉样组织生长。7例(9只眼)失访。结论: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可为病变区角膜及结膜提供新的干细胞来源,是治疗初发和发性翼状胬肉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徐辉  楚艳玲 《光明中医》2014,(5):1033-1035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组对比研究,将120例(126眼)翼状胬肉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中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58例(60眼),对照组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62例(66眼),对比观察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复发率。结果治疗组角膜上皮愈合平均时间比对照组缩短(P〈0.05),随访观察治愈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短、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39例(48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随访0.5~2 a。结果角膜创面上皮平均愈合时间为4.57 d;2眼复发,复发率为4%。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对25例25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采用胬肉切除加带有角膜缘组织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结果随访3~6个月,术后仅1眼复发。结论带角膜缘组织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防止术后胬肉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 4 2例 5 6眼。结果 术后随访 3~ 15个月 ,有 1眼复发 ,复发率 2 %。结论 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明显降低了胬肉术后复发率 ,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66例73眼翼状胬肉分组采用不同术式治疗,术后随访20到24月,平均22.4月,比较其复发率。其中,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组3l眼接受单纯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42眼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结果:术后复发率,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组为35.5%,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为4.7%,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P〈O.01)。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效果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原因,以指导围手术期处置。方法回顾我院68例(72只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皮愈合稳定、角膜恢复正常光滑透明、无翼状胬肉样组织生长为治愈;角巩膜缘有新生血管或翼状胬肉样组织长入视为复发。观察患者术后翼状胬肉复发情况、并分析复发相关因素,指导术中及围手术期相关治疗。结果 68例(72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病例中,原发性翼状胬肉58例(61眼),假性胬肉4例(4眼),复发性胬肉6例(7眼);68例患者中有高原地区患者3例(4眼)。术后6个月内复发6例7眼(9.8%),其中1个月内复发1眼,1~3个月2眼,3~6个月4眼。复发病例中假性胬肉者复发1眼,高原患者1眼,睑板腺功能障碍1眼,干眼2眼,缝线刺激因素1眼,复发性胬肉者术后再次复发1眼。结论翼状胬肉术后复发与胬肉性质、环境因素、眼部环境及缝线刺激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2例(65只眼)翼状胬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34只眼),对照组20例(31只眼),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加结膜瓣转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为2.9%,对照组为19.3%,观察组角膜元翳发生率为5.9%,对照组为25.8%,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及角膜云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显著,其具有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势,可使患者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用自体球结膜加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加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术后随访观察1年以上。结果:112例126只眼随访期间无复发。病程达30年以上7只眼翼状胬肉下的角膜基质层混浊。其余119只眼角膜透明,视力提高。结论:自体球结膜加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反应轻,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平阳霉素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 将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75例(80只眼)随机分为2组.A组37例(40只眼),实施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B组38例(40只眼),先予胬肉体部注射平阳霉素,每周1次,共2次,再实施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其余处理相同.随访1年,比较2组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1年时,A组复发11只眼(31%),B组复发4只眼(11%).结论 胬肉切除术前应用平阳霉素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效果较好,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初、复发翼状胬肉组织块分泌的相关因子并作为观察指标,了解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翼状胬肉病变的作用。方法收集初、复发翼状胬肉和正常球结膜组织块进行体外培养,并将初、复发翼状胬肉组织各分为无药组和药物干预组,后者加10-5 mol.L-1的Tet作用48 h。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结果 (1)初发翼状胬肉无药组的组织上清夜VEGF含量较初发翼状胬肉药物干预组及正常结膜组高(P〈0.05),而初发翼状胬肉药物干预组与正常结膜组的VEGF含量相当(P〉0.05)。复发翼状胬肉组织无药组的VEGF含量低于正常结膜组织。(2)初、复发翼状胬肉无药组上清液中IL-1β的含量与正常结膜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t对初发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的分泌有抑制作用,而VEGF可能与初发翼状胬肉血管的形成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VEGF在复发翼状胬肉中的作用及IL-1β在翼状胬肉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110只患眼)翼状胬肉患者:2004年2月—2006年3月,对50例(60只患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2006年6月—2008年3月,对38例(50只患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观察6~18个月,翼状胬肉单纯切除组有19只患眼复发(31.7%),角膜上皮恢复时间为3~7d,平均4.8d;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有2只患眼复发(4.0%),角膜上皮恢复时间为1~3 d。平均2.1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能促进术区角膜上皮修复,减少翼状胬肉复发,是治疗翼状胬肉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化胬抑复冲剂降低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的作用.方法 以初发的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施行单纯切除手术.实验组87例94只眼术后予常规处理并口服化胬抑复冲剂;对照组89例96只眼术后仅作常规处理.所有病例随访期1年以上.结果 术后6个月和1年时实验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06%和4.26%,而对照组则分别是4.17%和11.63%,2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服用化胬抑复冲剂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手术切除联合口服中药蝉花散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82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42只眼)和对照组36例(40只眼),2组均采用撕拉式并钝性分离联合丝裂霉素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施行手术的基础上于术前1周至术后2周口服中药蝉花散。随访12个月,比较2组病例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39只眼,再次复发3只眼;对照组治愈31只眼,再次复发9只眼,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c2=3.868,P=0.049)。结论手术切除联合口服蝉花散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疗效满意,能有效降低再次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自体骨髓移植配合骨疏康内服的作用,将32例骨折延迟愈合的病例根据病人自愿分成治疗组22例,对照组10例,分别行自体骨髓移植后,治疗组给予中药骨疏康口服,对照组给予钙剂治疗,定期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检测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2—9个月,平均4个月,对照组4—12个月,平均6个月。两组比较骨代谢生化指标治疗后均有所下降,其中治疗组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下降明显,统计学处理治疗组(P〈0.01)与对照组(P〈0.05)有明显差异,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均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P〈0.05)无明显差异。表明骨疏康口服应用于自体骨髓移植后的骨折病人有促进骨再生的作用。骨疏康口服配舍自体骨髓移植是治疗骨延迟愈合的有效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的可行性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翼状胬肉患者56例61眼、广泛眼睑球粘连患者16例18眼、急性化学伤碱烧伤患者5例9眼、结膜乳头状瘤患者3例6眼共80例94眼,分别进行羊膜移植术。术后观察患者视力,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修复情况,观察羊膜成活情况及新生血管长入情况。随访观察3~24个月。结果94眼均未发生新鲜羊膜植片的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现象。急性严重化学伤患者5例均抢救成功,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睑球粘连患者16例18眼均恢复了眼球运动并提高了视力;56例61眼胬肉患者有4眼复发,复发率为7%。结论新鲜羊膜移植治疗胬肉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治疗化学伤能减轻炎症、减少新生血管形成,减少并发症,为眼表重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RhoC和Ki-67蛋白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探讨RhoC及Ki-67作为标记物评估翼状胬肉生物学特性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45例原发性翼状胬肉及16例正常球结膜组织中的RhoC及Ki-67蛋白进行检测,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 RhoC及Ki-67蛋白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结膜组(P均0.05)。静止期和进展期翼状胬肉中RhoC及Ki-67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检测RhoC及Ki-67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可有效判断患者翼状胬肉的发病及复发情况,便于早期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VEGF与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翼状胬肉组织和30例正常结膜中VEGF与PCNA的表达。结果 30例翼状胬肉中VEGF和PCNA的阳性表达IHS分别为4.70±1.74,6.23±1.43;30例正常结膜中VEGF和PCNA的阳性表达IHS分别为1.90±0.71,2.13±0.82。VEGF、PCNA阳性表达在翼状胬肉与正常结膜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EGF、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高表达,提示翼状胬肉组织血管活性、增殖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