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丹明目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视网膜微血管的影响。方法 取SPF级雄性SD大鼠72只,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12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给予羟苯磺酸钙(等效给药浓度为5.8 mg·kg-1),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双丹明目胶囊(22.4 g·kg-1、11.2 g·kg-1、5.6 g·kg-1),分别是临床等效剂量的2.0倍、1.0倍、0.5倍,各组均按10 mL·kg-1剂量灌胃。每周观察大鼠一次,连续12周,检测或量化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对各个时期SD大鼠眼底图片通过海德堡共聚焦激光造影仪自带软件进行分析,对大鼠眼底视网膜动脉、静脉血管管径和视网膜微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进行量化。结果 连续灌胃12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和高剂量组大鼠WBV、PV、ESR、HCT、FIB均降低(均为P<0.05),中剂量组HCT也降低(P<0.01);与高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大鼠WBV、PV、ESR、HCT、FIB均升高,中剂量组大鼠除HCT外,各项指标亦均升高(均为P<0.01)。造模成功后,与正常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视网膜动脉血管管径均变细,静脉血管管径均增粗(均为P<0.05)。干预12周后,高剂量组大鼠视网膜动脉血管管径接近正常组,静脉血管管径仍然变粗(均为P<0.05);其他各组大鼠视网膜动脉血管管径普遍变细,静脉血管管径迂曲扩张(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减小(均为P<0.01);与对照组和高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均增大(均为P<0.01)。结论 双丹明目胶囊可以改善DR大鼠血液流变学状态,扩张视网膜动脉,改善视网膜血供,减少视网膜微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双丹明目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SD大鼠经一次性尾静脉注射STZ(50 mg/kg)诱导DR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双丹明目胶囊高、中、低组,导升明组,同时以正常大鼠为对照。连续干预30 d后,生化法检测大鼠血糖、血脂水平,全自动血液流变快测仪检测大鼠全血粘度(WBV)、血浆粘度(PV)、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IB)等血液流变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下降(P0.01),WBV、PV、ESR、HCT、FI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双丹明目胶囊干预后,模型大鼠血糖、TC、TG、LDL-C水平均下降(P0.05),HDL-C上升(P0.05),WBV、PV、ESR、HCT、FIB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双丹明目胶囊治疗DR的机制可能与有效改善DR大鼠血糖血脂紊乱、血液流变异常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改良内斜视矫正术治疗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以[(裸眼视近-裸眼视远)+(戴镜视近-戴镜视远)]×1/2之所得三棱镜度设计行内斜矫正术,术后平均观察2年。结果术后2年,斜视治愈率高达94.23%;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单视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1/2×[(裸眼视近-裸眼视远)+(戴镜视近-戴镜视远)]的斜视角来设计手术,对矫正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效果较好,但要注意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老年消化性溃疡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发症及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我单位2001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36例老年(年龄大于60周岁)消化性溃疡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29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痊愈,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0.6%.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是老年常见病,应早诊断、早治疗,首选内科治疗,适当延长疗程,同时治疗并发症和并存病;对穿孔、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等治疗应积极;对内科治疗疗效并或疑有癌变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Ⅱ号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非颞动脉炎型)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确诊为AION(非颞动脉炎型)的患者38例38眼,随机将其分为A组(常规用药组):采用高压氧;口服醋氮酰胺片、维生素B1,B12、复方丹参片;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mL。B组为(复方樟柳碱Ⅱ号联合苦碟子组):除高压氧;口服醋氮酰胺片、维生素B1,B12、复方丹参片,另加用复方樟柳碱Ⅱ号,在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联合静脉滴注苦碟子注射液20mL。均以10d为一疗程。每天观察视力,眼底情况,治疗前后予以视野、FFA检查对比。结果:B组视力提高程度、时间均明显优于A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视力视野、FFA检查均明显优于A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Ⅱ号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AION(非颞动脉炎型)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组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可以分化成神经细胞,以及其来源丰富、取材时组织创伤性较小、低免疫排斥反应、不存在伦理道德以及法律上的限制等优势。BMSCs有望成为神经细胞移植的种子细胞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8.
叶酸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浓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叶酸对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最佳浓度.方法 MSCs由正常成年人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加贴壁离心获得,取第5代MSCs以1 mmol/L二巯基乙醇(BME)预诱导24 h后,用羟基茴香醚(BHA)、2%二甲基亚砜(DMSO)和3种不同浓度的叶酸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MTT(四唑盐比色)法检测不同时间段对BMSCs增殖的影响.结果 不同剂量叶酸组分化为NSE阳性神经元样细胞的百分率都较对照组高(P<0.01) ,但以40 mg/L中等浓度的叶酸神经细胞最多,且神经元比例高于其他组.结论 叶酸诱导BMSCs向神经元分化以40 mg/L浓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类青光眼的远期疗效进行临床研究,并评估此术式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1990运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类青光眼118例(156眼),其中闭角型青光眼128眼,开角型青光眼11眼,继发性青光眼9眼,先天性青光眼8眼,并自拟定Ⅰ-Ⅳ级疗效标准。结果经7~10a的随访观察,术后1、2、3、5、10a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2.3%、90.1%、87.3%、80.4%、78.3%。远期并发症:并发白内障10眼(6.4%),瘢痕粘连眼压升高20眼(12.8%)。结论长期随访观察及临床研究显示改良小梁切除术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易于推行。  相似文献   
10.
LASIK手术两种冲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经过10余年的临床观察,目前被公认为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矫正近视的新方法。但角膜瓣层问冲洗选用何种冲洗方法较为理想,是广大眼科医生仍在探讨的新课题。我们对在我院接受LASIK手术的798例近视患者进行观察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