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伤寒论》首创六经辨证的独特辨证理论体系,其中将头痛列为关键症状进行辨证治疗,分为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少阴头痛、厥阴头痛,但未见明确的太阴头痛条文。按六经论述头痛的具体症状及治疗方药,其性质涉及表、里、寒、热、虚、实、水饮之不同,对后世头痛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更有效地发挥经方对头痛病证辨证治疗的指导作用,本文将《伤寒论》中辨治六经头痛的条文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2.
<正>头痛的辨证治疗可以根据痛疼的部位及经络所属,选用相应经脉之腧穴以治之。阳明经头痛多为前额或眉棱骨疼痛,从经络辨证的角度选用足阳明胃经解溪穴和足三里穴为主治疗往往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1临床资料36例辨证为足阳明胃经头痛患者全部来自我院针灸科门诊,其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最大76  相似文献   

3.
陈宝贵教授对脑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认为外感头痛多为起居不慎,风邪所致,以祛风为主。内伤头痛多为精血不足,脑窍空虚而致痛,以补益精血为主。根据不同病机分别选用祛风清热法、祛风平肝法、益气养阴法和补肾养血法治疗头痛,获得良效。并可以从中看出其辨证用药思路,充分体现了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4.
紧张性头痛属于原发性头痛,在临床中通过脉诊发现,心理紊乱为导致紧张性头痛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以"系统辨证脉学"为手段,通过紧张性头痛患者的脉象特征来判断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探讨其与疾病发生的病机关联,以指导疾病的辨证与诊治,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蔡亚仙  魏丹 《河南中医》2020,40(1):47-50
针灸治疗偏头痛以经络辨证为核心,在十二经脉中根据经脉循行部位的不同将头痛分为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太阳头痛、厥阴头痛等,经络辨证选穴依据主要有本经配穴、同名经配穴、表里经配穴、辨证配穴以及根据病变部位上下左右配穴,而偏头痛的发病部位有明显经脉循行的特点。从经脉论,偏头痛属少阳头痛,与足少阳胆经及手少阳三焦经关系更为密切,循经取穴是治疗偏头痛的核心。从络病论,偏头痛符合脑络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病变特点,治疗上宜通络止痛、气血同治,以尽快促进脑络功能恢复,防治脑络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6.
有人问秦伯未说:“头痛该吃什么药”?伯未瞠目结舌无言以答。莫非他不得治头痛之法吗?否!原因是这种不谙医理的提问,对方无法回答。藁本、石膏、细辛,吴茱萸、川芎均治头痛,问者不言证侯体征,谁知该吃什么药?这就明显的说明一个问题,中医治病并非头痛规定用某药,肚痛印定用某方,而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体征,加以全面的分析和综合,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侯,然后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这就叫做辨证施治。祖国医学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的治疗,都是以辨证为前提的。诸如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这一系列辨证方法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祖国医学的辨证体系,而其中  相似文献   

7.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大类。为了研究方药治疗头痛的疗效,以仲景之方随症加减治疗头痛,通过对患者进行分析,采用辨证施治,中医方药加减治疗头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慢性头痛,中医辨证多属气滞血瘀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疗效显著。慢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以血管性头痛和神经性头痛为主。患者表现为头痛缠绵难愈,病势时轻时重,平时头痛隐隐,重时头痛如裂,多伴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纳差,笔者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头痛4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张彦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85-2285
目的:讨论运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头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头痛患者46例,以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镇静止痛为治疗原则,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推拿手法和穴位,治疗头痛.结果:痊愈为41例,好转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48%.结论:中医推拿辨证治疗治疗头痛的疗效确切,无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结合耳穴压豆治疗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0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结合耳穴压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结合耳穴压豆治疗头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体针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眼针配合体针治疗,单纯眼针治疗和单纯体针治疗,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给予评价。[结果]眼针配合体针治疗组30例,眼针治疗组30例,体针治疗组30例,有效率分别为96.7%,83.3%,90%。[结论]眼针配合体针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比单纯应用眼针或体针的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对比针灸和针灸联合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门诊收治的11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三组,针灸组、针灸加维生素B12组以及针灸加阿霉素以及维生素组;结果:针灸组和针灸加维生素B12组治疗效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灸组和针灸加阿霉素以及维生素组治疗效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联合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比单纯使用针灸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车戬  朴龙华 《中国针灸》2007,27(8):609-611
全国名医,针灸专家田维柱教授针术精湛,理论素养深厚,临证时擅长应用眼针,经验丰富。田维柱教授治疗中风病主张阴阳两经结合,眼针体针并施的处方原则;规范针刺操作,强调针刺效应的治疗理念;强调偏瘫的分期治疗,重视痉挛期的针刺调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热敏灸联合针刺、热敏灸、针刺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联合针刺组、热敏灸组、针刺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热敏灸联合针刺、热敏灸、针刺治疗。每日治疗1次,10次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隔1 d。治疗后予以数字评定量表(NR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组治疗后NRS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热敏灸联合针刺组与热敏灸组、针刺组NRS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73、3%、70.0%,热敏灸联合针刺组与热敏灸组、针刺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热敏灸、针刺治疗,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头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珮 《辽宁中医杂志》2012,(6):1137-1139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54例和头针组56例,常规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头针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应用头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评级标准进行评定。做两组治疗先后House-Brackmann分级比较及临床有效率的比较。结论:头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本病对面神经功能恢复及其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唐强  张慧敏  王艳  李晶 《针刺研究》2002,27(4):302-307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针灸结合康复疗法在脑卒中临床治疗中的进展 ,并探讨了传统针灸与现代康复的结合机制 ,及在脑卒中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在其结合方式上以头针结合康复、体针结合康复、头体针并用结合康复多见 ;而在疗效上 ,尤以头针结合康复为显著。结合机制研究表明 ,现代康复对传统针灸具有重要的意义 ,反过来 ,针灸对康复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言语训练配合太极针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失语患者共90例,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康复针刺组、单纯康复对照组、单纯针刺对照组,每组30例,在基础治疗上,单纯康复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单纯针刺对照组实施针刺治疗,针刺康复组用言语康复训练配合太极针法。结果:治疗后10 d,康复针刺组及单纯针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康复对照组,波士顿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BDAE)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分优于单纯康复对照组(P0.05),康复针刺组及单纯针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0 d,康复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BDAE严重程度优于其他2组(P0.05),单纯针刺组总有效率、BDAE严重程度优于单纯康复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的康复训练、针刺、言语训练配合太极针三种不同的方法均可有效促进中风后失语患者的康复,言语训练配合太极针治疗方法效果更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毫钝针针刺治疗在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患者进行研究,按照1∶1比例随机分组,毫钝针刺组采用毫钝针针刺激痛点治疗,普通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常规穴位治疗.每2天治疗1次,每个疗程治疗6次,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完毕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和Roland-M...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针灸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测评并对其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腰椎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分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针灸配合推拿手法对腰椎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纯针灸治疗,两组治疗后评分均与其疗效评分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针灸治疗效果较好,且疗程短,病人易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龙虎交战针法配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龙虎交战针法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针法治疗,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观察患者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虎交战针法配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