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8 毫秒
1.
目的总结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管减压复位联合椎间自体骨植骨融合器椎体间融合并横突间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腰椎滑脱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将滑脱椎体提拉复位,椎管减压,椎间自体骨植骨融合器椎体间融合,横突间自体骨植骨的手术治疗方法评定,术中常规C型臂X线机监控下置钉和植入椎间融合器。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4个月。其中优21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0.6%。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管减压复位,椎间融合并自体骨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复位融合率高,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采用RF -Ⅱ型系统将滑椎复位固定后 ,以双柱状自体骨块椎体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 腰椎滑脱病例 1 1例 ,手术将椎管及神经根管扩大 ,摘除病变节段的髓核及软骨板 ,应用RF -Ⅱ型系统将滑椎复位固定 ,将两骨块并行植入椎间隙。结果 所有病例均恢复正常椎间高度 ,平均随访 1 7个月 ,椎体间植骨均骨性模糊或融合 ,植骨块无后移。结论 RF -Ⅱ型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及双柱状自体骨块椎体间植骨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保留棘突韧带椎板减压和内固定复位加植骨在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疗效。方法:用Ⅲ型脊柱内固定器为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根据需要作彻底神经减压,滑脱椎体复位和足量的植骨融合。结果:本组随诊28例,随诊时间1.0~4.5年,平均4年2个月,滑脱椎体复位理想:14例I度全部恢复正常;10例Ⅱ度中6例恢复正常,4例恢复到0~Ⅰ度;4例Ⅲ度中有1例恢复正常,3例恢复到0~Ⅰ度。患者满意和手术优良者共24例(85.7%)。全部植骨融合成功。结论:Ⅲ型脊柱内固定器加植骨治疗腰椎滑脱操作简单、易于安装,并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椎体滑脱及椎间隙的高度,加上植骨能很好地融合椎体,保留棘突韧带为脊柱的稳定、结构重建和神经功能恢复提供了一个坚强而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应用RF与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体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19例腰椎滑脱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Ⅰ度滑脱3例、Ⅱ度10例、Ⅲ度6例.均为峡部裂性滑脱,伴有神经症状,严格保守治疗无效.采用后路减压、RF系统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方法.结果所有患者滑脱椎体得到复位并融合,神经症状消失.平均随访8个月(3~12个月),优14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9.5%.结论RF系统可使椎体完全复位,增加了融合面积,恢复了脊柱生物力学功能,同时解除神经的受压;椎体间植骨接触面大可达到较高的融合率.  相似文献   

5.
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海  曾强  谢小平  赵勉 《西部医学》2010,22(8):1406-1407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32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观察复位、融合、客观疗效评价及并发症等。结果随访时间3~27个月,X片示全部患者滑脱椎体复位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可取得良好复位和固定,植骨融合良好,有利于恢复腰椎的正常解剖结构,减少并发症发生,能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钛笼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7月-2010年11月,本院对29例单节段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行后侧入路椎管减压并椎间钛笼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随访时间12-24个月。观察伤椎椎体高度、脊柱生理曲度、椎管容积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伤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至正常高度的96%;脊柱生理曲度恢复,椎管容积术后压迫完全解除,椎弓根螺钉固定牢固。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分级自术前至末次随访时提高1-3级。结论后侧入路椎管减压并椎间钛笼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可以提供有效固定和椎管内充分的减压,增加神经恢复的可能性,临床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腰椎弓狭部裂是腰椎滑脱的常见病因,RF—Ⅱ系统加椎体间植骨治疗恢复了腰椎稳定性解除了椎管及椎间孔的狭窄。保持脊柱稳定性和动力学恢复是护理的突出要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的前路减压与植骨固定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路减压椎间植骨椎体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手术前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获得平均1.4年随访者29例,骨折对位良好,钢板内固定牢固,植骨愈合,除6例胸椎骨折完全性截瘫术后神经功能无改善外.余23例均有Frankel一级以上恢复。结论 胸腰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椎体钢板内固定术能直接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管扩大成形、钉棒系统固定、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对87例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患者应用椎管扩大成形、钉棒系统固定、Cage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定期随访并行X线片检查。结果 68例获得随访,随访12~32个月,63例滑脱椎体完全复位,2例Ⅱ度滑脱和3例Ⅲ度滑脱复位达90.00%,解剖复位率为92.64%,钉棒系统及Cage位置满意,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平均26.4分,平均改善率为76.92%,临床疗效综合评价优良率为95.58%。结论椎管扩大成形、钉棒系统固定、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消除了椎管狭窄、保持脊柱骨性三柱结构,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柱后侧"H"型植骨融合治疗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 采用后正中入路切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椎板间开窗黄韧带切除椎管减压、失稳节段小关节间植骨、后侧"H"型植骨块植骨治疗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27例.结果 随访8~24个月,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优22例,良4例,可1例;植骨融合率为100%,无螺钉断裂、松动及其它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使滑脱椎体复位,相邻椎体稳定,后侧"H"型植骨块植骨融合稳定,同时避免术后瘢痕组织填塞椎管狭窄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柱后侧"H"型植骨融合治疗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采用后正中入路切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椎板间开窗黄韧带切除椎管减压、失稳节段小关节间植骨、后侧"H"型植骨块植骨治疗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27例。结果随访8~24个月,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优22例,良4例,可1例;植骨融合率为100%,无螺钉断裂、松动及其它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下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使滑脱椎体复位,相邻椎体稳定,后侧"H"型植骨块植骨融合稳定,同时避免术后瘢痕组织填塞椎管狭窄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间及椎体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对 2 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 ,采用全椎板减压或椎板切开后移悬吊减压 ,RF- II或 MIMAMI脊柱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 ,椎间植骨融合或椎体间融合器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 6~ 68个月 ,平均 2 4个月 ,所有患者均获得了椎体间骨性融合 ,临床疗效优良率 92 .8% ,有效率 1 0 0 % ,骨融合率 1 0 0 %。结论 :腰椎滑脱症治疗中彻底减压、植骨融合、坚强内固定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庞彤  宁金沛  黄声乐  梁柱德  谭叙强 《广西医学》2010,32(12):1548-1550
目的总结后路复位内固定前路椎间盘减压、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经验。方法 23例腰椎滑脱患者均行后路复位内固定前路椎间盘减压、椎间植骨术,对术后畸形矫正的情况和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23例获随访18个月,骨融合时间8~20周,全部骨融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后路复位内固定前路椎间盘减压、椎间植骨术是治疗腰椎滑脱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浅谈AF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从2000年2月~2011年2月对7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采用椎管减压,AF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有脊髓损伤症状8例;无脊髓损伤症状的28例;对继发性椎管狭窄者9例等行椎管减压和椎板间植骨;仅行椎板间植骨而未行椎管减压19例.结果本组72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恢复椎体高度达90%,椎管内移位骨块复位率达90%,脊髓损伤改善率达100%.结论AF在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解除脊髓压迫症状,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疗效满意.解除脊髓受压,损伤小,恢复好.可以有效地恢复椎体高度和椎管容积,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手术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RF-Ⅱ椎弓根系统复位内固定、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27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RF-Ⅱ椎弓根系统进行复位内固定、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联合手术治疗,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组优17例,良8例。可2例。本组椎体间植骨均融合良好,复位无丢失,内固定未见松动、断裂。结论:采用RF-Ⅱ椎弓根系统复位内固定、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植骨融合率高,是一种治疗腰椎滑脱症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技术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经椎弓根复位固定结合椎间加压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患者35例,术后对患者进行8~36个月随访,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3 dX线片均显示椎间高度不同程度恢复,Ⅰ度滑脱基本达到完全复位11例,Ⅱ度滑脱20例均能恢复到Ⅰ度以上,Ⅲ度滑脱4例能恢复到Ⅱ度以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优25例,良8例,中2例,优良率94.28%。结论经椎弓根复位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技术能使滑脱椎体与牢固的椎体之间保持稳定,椎体间加压固定又有利于植骨的愈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26例腰椎滑脱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腰椎滑脱的手术方式问题,方法26例患者采用椎板减压,滑脱椎体复位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病人原有症状均获改善。本组随访12 ̄42个月,平均14.5个月,优良率84.6%,融合率92.4%。结论 对于腰椎滑脱的病人,最基本的目的是恢复脊柱的生物力学功能,解除对神经牵拉和压迫,恢复正常矢状面曲线,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采用椎弓根内固定及椎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方法。方法 对腰椎滑脱症6例患者,采用SF及Steffee椎弓根内固定器,同时行椎间融合器(Cage)椎体融合治疗。其中,采用SF内固定器同时行Cage椎体后路融合4例,采用Steffee内固定器同时行Cage椎体后路融合2例。结果 本组6例患者随诊6~24个月,平均15个月。全部达解剖复位及椎体间达骨性融合,无再滑脱现象。结论 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的基础上采用椎体融合器(Cage)植入椎间隙实行椎体界面间固定,使椎间隙无塌陷,无植骨吸收,能增大和维持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间接扩大侧隐窝和恢复脊柱生理曲度,有利于植骨融合,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SF椎弓根螺钉系统与自体髂骨块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方法。方法 对 15例腰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患者的椎管及神经根管行彻底减压 ,应用SF系统对滑脱椎体行复位固定 ,自髂嵴后部取带三面皮质髂骨块嵌入椎间植骨融合。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随诊 6~ 18个月 ,平均 14个月 ;滑脱复位 90 %~ 10 0 % ;4个月后均达骨性愈合 ,无固定螺钉松动、拔出、断裂及复位椎体再滑移现象。结论 SF椎弓根螺钉系统对滑脱椎体复位完全 ,固定牢靠 ,带三面皮质髂骨块行椎间植骨支撑力强 ,融合率高 ,是治疗腰椎滑脱有效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了25例胸腰椎结核并截瘫病人用椎管侧、前方减压,椎体次全切除并行脊柱后路固定手术的初步临床体会。指出此类病人的治疗应本着①病灶的彻底清除;②椎管的完全、彻底减压,恢复病椎椎管的最大容积;③植骨块的稳定、可靠、并有健康骨床,以利于植骨早期融合、防止塌陷、防止脊柱畸形纠正的丢失;④后路固定,减小脊柱各方向剪力,使脊柱稳定性得以保证,创造了植骨块稳定环境等,同时强调局部、全身治疗兼顾,是获得良好疗效与否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