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视屏和睡眠状况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保持健康体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  2019年11月借助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参考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指南对京津冀地区4 262名中小学生进行体力活动、睡眠状况、视屏时间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的关联。  结果  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2.03%;其中超重检出率12.01%,肥胖检出率10.02%。男生(26.09%)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1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7,P < 0.01);城市(24.09%)和汉族(22.74%)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乡村(21.05%)和少数民族(17.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0,7.63,P值均 < 0.05)。体力活动时间合格率为24.85%,视屏时间合格率为38.69%,睡眠时间合格率为57.09%。体力活动时间、视屏时间、睡眠时间3项均不合格的比例为21.68%,1项合格和2项合格分别占42.80%和28.77%,3项均合格的仅占6.7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时间合格与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呈负相关(OR=0.72,95%CI=0.52~0.98);与睡眠时间和视屏时间均未合格者相比,2项合格与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OR=0.57,95%CI=0.36~0.87)。  结论  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时间合格率较低,保障睡眠时间将对超重肥胖的发生起到保护作用。应注重睡眠时间和视屏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并在以后的防控和干预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学生睡眠状况及其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为有效控制中学生超重肥胖提供支持。方法 2016年3-4月在乌鲁木齐市20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8 242名中学生进行睡眠状况等方面的调查,并分析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 乌鲁木齐市中学生睡眠质量得分为(4.97±2.48)分;睡眠质量问题检出率为28.44%,男生(26.36%)低于女生(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6,P<0.01)。中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为(8.18±1.16)h/d,睡眠不足的检出率为48.24%。中学生超重肥胖率为15.47%,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乡村,初中高于高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1.04、11.21、44.36,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中学生性别、年龄、睡眠时间与体重指数(BMI)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睡眠时间与BMI呈现负相关关系,年龄与BMI呈现正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中学男生睡眠时间不足是导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1.23, 95%CI:1.04~1.47,P=0.02),未发现睡眠质量问题与超重肥胖存在统计学关联,亦未发现女生睡眠时间和质量问题与超重肥胖存在关联。结论 中学生睡眠时间与BMI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男生睡眠不足可能是导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浙江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超重肥胖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10月对浙江省6个地级市城乡4 577名中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浙江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14.2%,肥胖检出率为8.3%。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χ2=58.31、20.09,P<0.01)。城市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略高于乡村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5、0.713,P>0.05)。初中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略低于小学生,不同学段的超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1.99,P<0.05),但肥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值(95%CI)]为男童[2.001(1.728~2.317)]、小学[1.741(1.314~2.308)]、家庭月收入≥15 000元[3.617(2.498~5.237)]、身体活动频率≤4 d/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青少年体力活动与抑郁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为前瞻性预防青少年抑郁提供参考。方法 在上海、乌鲁木齐、长沙、昆明4座城市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式抽取8 102名青少年,分别采用“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评价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青少年进行体力活动调查和抑郁症状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青少年体力活动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青少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达标比例为37.0%,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5.6%。分学段、性别后,MVPA达标组抑郁症状检出率均低于MVPA未达标组(χ2=7.62~34.54,P值均<0.05)。抑郁症状程度严重青少年具有低强度体力活动(LPA)时间长、高强度体力活动(VPA)时间短的特点,抑郁症状程度较轻或无症状青少年MVPA时长更长。不同抑郁症状程度青少年总体LPA、VPA;男生LPA,女生LPA、VPA;初中生LPA、VPA,高中生LPA、中强度体力活动(MPA)、MV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46.48,10.31,18.06,25.02,29.54,30.25,1...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疆伊宁市维吾尔族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伊宁市维吾尔族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方法 以学校为单位,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伊宁市所有小学中随机抽取6所小学的3 416名维吾尔族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试及问卷调查,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疆伊宁市维吾尔族小学生男、女生超重人数比例分别为11.25%、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9,P<0.01);男、女生肥胖比例为分别5.40%、3.0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2.04,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维吾尔族小学男生在不同的父亲文化程度、不同的母亲文化程度、体力活动时、静坐时间等方面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12、10.18、75.26、21.78,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母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和高中)、体力活动时间(<2 h/d)是维吾尔族男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父亲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母亲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是维吾尔族女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伊宁市维吾尔族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低于全国水平,出生时体重、睡眠时间和体力活动时间是导致维吾尔族小学生超重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云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2016—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13个县(市、区)65所中小学3463名6~17岁儿童青少年,其中男生1716名,女生1747名;小学生2098名,初中生762名,高中生603名;城市1368名,农村2095名。问卷调查收集对象基本信息、1周内含糖饮料、甜食、膨化食品、水果、蔬菜、早餐等进食情况,每周日常中等或高等强度活动、校内体育锻炼,每天玩电子游戏和看电视的时间,日常睡眠情况以及户外活动等。测量身高和体重。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云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8.43%(292/3463),肥胖检出率为6.01%(208/3463)。超重检出率:(1)男生为8.45%(145/1716),女生为8.41%(147/17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2)城市为11.99%(164/1368),农村为6.11%(128/2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湖南省中学生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的流行现状、影响因素及关联性,为中学生超重肥胖和血压偏高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省内30 530名中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通过χ2检验、logistic回归控制混杂因素并分析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的影响因素和关联性。结果 2021年湖南省中学生总超重肥胖率27.90%、血压偏高率10.01%。男生超重肥胖率(31.95%)和血压偏高率(10.41%)均显著高于女生(超重肥胖率:23.72%;血压偏高率:9.59%)。不同中学类型(χ2=39.270,P<0.001)、一周内60 min以上中高强度运动天数(χ2=6.427,P=0.040)、BMI等级(χ2=770.706,P<0.001)之间血压偏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I等级与血压偏高具有一定相关性,且随着BMI等级的升高,血压偏高的风险随之增加(R=0.142,P<0.001)。超重、肥胖的中学生血压偏高的风险分别是BMI指数正常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郑州市中学生近视相关因素并探寻超重肥胖与近视之间的关联,为预防中学生近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郑州市二七区、中牟县、荥阳县抽取8所中学3 297名中学生参加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差异性检验采用χ2检验,关联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郑州市中学生近视检出率为80.5%,超重检出率为14.7%,肥胖检出率为10.1%。不同学段间、父母近视情况组间比较,男生、女生及全人群间近视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34,23.55;8.98,26.53;27.46,47.28,P值均<0.01);放学后不同作业时长间比较,男生以及全人群间近视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40,15.25,P值均<0.01);体质量指数(BMI)分类仅在男生人群中近视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P<0.05)。不同性别间的近视程度比较仅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BMI分类的近视程度比较仅高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9.
柏丽丽  朱维维 《职业与健康》2023,(21):2985-2989
目的 了解江苏省中部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0年10—12月,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中部地区1个城区和1个郊县共13所学校4 026名学生,进行网络在线问卷调查和现场体格测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江苏省中部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19.92%,其中男生超重检出率(23.06%)高于女生(1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36,P<0.05)。肥胖检出率21.56%,其中男生肥胖检出率(26.02%)高于女生(1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09,P<0.05)。不同学段之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超重=13.175,χ2肥胖=73.347,均P<0.05)。住校生中超重检出率高于非住校生,而肥胖检出率低于非住校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超重=4.23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肥胖干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9个项目地区抽取56家幼儿园,调查小班和中班学龄前儿童的出生日期、出生体重、父母文化程度、相关因素等内容,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 960名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2.22%和10.38%,男童分别为12.67%和13.61%,女童分别为11.72%和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52,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童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呈现增长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0,P=0.041);长江以南地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检出率高于长江流域地区以及长江以北地区,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24,P<0.001)。男童、巨大儿和剖宫产出生是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危险度分别为1.53(1.40,1.68)、1.92(1.62,2.29)和1.21(1.10,1.34)。结论 调查地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男童、巨大儿和剖宫产出生的儿童易发生超重/肥胖,预防儿童肥胖需要从孕期开始。  相似文献   

11.
叶盛  杨月  刘辉  刘黎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7):1015-1018
  目的  了解南京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现况,探讨视屏时间、睡眠时间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抑郁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选取南京市城区5所中学、郊县3所中学共2 010名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中学生视屏时间和睡眠时间,应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评价抑郁症状。  结果  27.71%(557名)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状(CES-D≥16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屏时间>2 h/d(OR=1.90,95%CI=1.53~2.37)、睡眠时间 < 7 h/d(OR=2.54,95%CI=1.88~3.42)与抑郁症状发生风险增加有关。按视屏时间分层分析发现,睡眠时间 < 7 h/d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在视屏时间>2 h/d组(OR=2.46,95%CI=1.64~3.71)高于视屏时间≤2 h/d组(OR=2.35,95%CI=1.51~3.65)。  结论  南京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视屏时间长、睡眠时间少与抑郁症状风险增加相关。应重点关注视屏行为和睡眠不足联合暴露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刘焱  谭思洁  邹国防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0):1556-1560
  目的   探讨以中学生身体活动、屏幕时间、睡眠时间构成的日常行为与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开展中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天津市12所中学1 614名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和日常行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中学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屏幕时间和睡眠时间状况;参考《加拿大24小时活动指南》将受试者的行为划分为“全达标组”“达标2项组”“达标1项组”和“未达标组”4组;体质健康风险相关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仅有5.2%的男生、4.2%的女生3项行为全达标,16.4%的男生、16.3%的女生3项行为均未达标;达标2项组和全达标组体质健康综合评价优良率分别占比77.7%,71.8%。中学生身体活动不足的体质健康风险是达标者的1.76倍,屏幕时间过长体质健康风险是达标者的1.34倍,睡眠时间不足体质健康风险是达标者的2.86倍、超重肥胖风险是达标者的1.49倍(P值均 < 0.05);与全达标的中学生相比,未达标组体质健康风险是其3.63倍,仅达标1项组是其2.10倍(P值均 < 0.01)。   结论   中学生身体活动、屏幕时间和睡眠时间2项以上达标者更容易获得较高的体质健康水平并降低超重肥胖风险,中学生应积极从事体育活动,尽可能增加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减少屏幕时间,保持健康睡眠习惯,以获得更好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睡眠行为及其变化对中小学生体重变化的影响,为制定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来自“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浙江省3座城市中同时参与2017和2019年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的中小学生,形成605人的追踪调查数据,分析睡眠时长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联。  结果  2017—2019年,男、女生BMI Z评分分别升高了0.24和0.13,9~12岁学生的BMI Z评分升高了0.29,城市和乡村学生BMI Z评分分别升高了0.11和0.25(P值均<0.05);同期睡眠不足总体检出率由37.0%增加到41.8%(χ2=3.68,P=0.06)。在调整混杂因素后,睡眠不足学生的BMI Z评分较睡眠充足学生高0.20(P < 0.01);与睡眠始终充足的学生相比,2017—2019年睡眠时长由充足变为不足、睡眠始终不足的学生BMI Z评分均增加了0.23(P值均<0.05)。  结论  睡眠不足是肥胖的危险因素,睡眠时长缩短的学生体重增长明显,增加睡眠时长可能降低学生远期肥胖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天津市中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脊柱弯曲异常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天津市62所中学(初中35所,高中27所)21 679名中学生,开展脊柱侧弯筛查并完成相关调查问卷。结果 天津市中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为4.00%,女生(5.13%)高于男生(2.94%),职业高中(5.96%)高于普通高中(4.98%)和初中学生(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56,71.46,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片区、学段、每周体育课节数、每天白天户外活动时长、过去1周≥60 min中高强度运动天数与脊柱侧弯的检出率有关(OR=0.12~1.95,P值均<0.05)。结论 天津市中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在性别、片区、学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需要多关注女生、高中生和经济中等片区学校学生;脊柱侧弯的预防应考虑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运动方式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中国7~18岁在校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视屏行为和睡眠组合达标情况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为促进学校超重肥胖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使用2015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依据《加拿大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指南》对946名7~18岁在校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视屏行为和睡眠时间的达标情况进行分类,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行为达标情况及行为组合达标情况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  结果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为21.56%;身体活动、视屏行为和睡眠达标率分别为24.84%,38.69%和57.08%,3类行为组合达标率为6.77%。校正年龄、性别、城乡和民族后,睡眠达标及睡眠与视屏行为组合达标分别与超重肥胖风险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73,0.58,P值均 < 0.05),但其他行为及行为组合与超重肥胖率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达标率较低,充足睡眠或有助于降低超重肥胖风险。今后研究需注意睡眠和视屏行为的潜在联合作用以及两类行为在儿童超重肥胖防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潜在类别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联,为识别抑郁症状高风险群体和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16个区的8 175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抑郁症状和健康危险行为。使用Mplus 8.3软件进行健康危险行为的潜在类别分析,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  结果  天津市初中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7.8%,城区(19.4%)高于郊区(16.5%)(χ2=11.62),女生(20.2%)高于男生(15.5%)(χ2=30.58)(P值均<0.01)。经潜在类别分析,将天津市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分为健康组(84.0%)、不良饮食组(3.8%)和多种风险行为组(12.2%)3个潜在类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地区、年级、性别、家庭类型后,与健康组相比,不良饮食组和多种风险行为组的初中生检出抑郁症状的风险更高[OR值(95%CI)分别为2.82(2.17~3.66),4.31(3.67~5.05),P值均<0.01)]。  结论  天津市初中生抑郁症状问题较为严峻,健康危险行为潜在类别与抑郁症状间存在关联。应根据各潜在类别的特征早期识别抑郁高风险初中生,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方案,使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厦门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与身体功能和体能指标之间的关联,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2019年10—11月,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厦门市2 752名6~18岁汉族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利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偏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厦门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8.4%(231名),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4.2%(667名),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31.4%)高于女生(17.0%),营养状况在不同年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在肺活量体重指数上,男、女生均表现为超重肥胖组低于体重正常组,体重正常组低于营养不良组(χ2值分别为14.2,5.6;17.2,11.6,P值均<0.01);男、女生握力体重指数、50 m跑及体能指数(PFI)均表现为正常体重组均优于超重肥胖组(χ2值分别为99.5,6.6,10.4;8.18,5.16,7.13,P值均<0.05)。  方法  厦门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形势严峻,超重肥胖均会导致身体功能和体能素质下降。应重视营养状况的改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MVPA)、视屏时间(screen time, ST)及抑郁症状现状及其关系, 为制定青少年抑郁防控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广州市1个城区(5所中学)和1个郊区(3所中学)共2 140名学生进行MVPA、ST及抑郁症状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MVPA时间、ST以及两者组合对抑郁症状的影响。  结果  89.72%的中学生MVPA时间未达标, 女生(95.52%)高于男生(84.38%); 67.38%的中学生ST未达标, 男生(69.75%)高于女生(64.81%); 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7.01%, 女生(31.58%)高于男生(22.80%); MVPA、ST未达标率和抑郁症状检出率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均高于初中(χ2值分别为6.40, 121.71, 27.37, 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MVPA时间与ST对抑郁症状的交互项无统计学意义, 过去7 d MVPA时间达到1 h天数 < 7 d、每天ST>2 h单独对抑郁症状检出率的OR值分别为1.19(P=0.35)和1.93(P < 0.01);将MVPA时间与ST进行组合后发现, 过去7 d MVPA时间达到1 h天数 < 7 d且每天ST>2 h对抑郁症状的OR值最高(OR=2.03, P < 0.05)。  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MVPA时间严重不足, ST普遍过长, 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MVPA时间不足且ST过长的中学生更易产生抑郁症状。应针对不同类型青少年及其家长开展身体活动和视屏行为健康宣教, 以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陈咏梅  范明明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520-1523
  目的  分析开封市中学生抑郁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的抑郁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9—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开封市随机抽取4 058名初、高中学生,使用抑郁量表(CES-D)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开封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4.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年级学生患抑郁风险高于低年级学生(OR=1.47),因病请假、因病休学、受到严重伤害、受到校园欺凌、有打架行为、遭受家庭暴力、吸烟和网络成瘾均与抑郁症状呈相正关(OR值分别是1.37,1.67,1.91,2.69,1.65,2.29,1.47,2.58,P值均 < 0.05)。此外,打架行为和吸烟的交互作用对中学生抑郁症检出存在影响。  结论  中学生抑郁与年级、家庭和校园环境均密切相关。应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改善不良的校园环境,减少生活中的不良事件,从而减少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