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云南楚雄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对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自编调查问卷于2018年10月—12月对云南楚雄地区某医院200名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较低,为45.5%,其中高危因素知晓率排列前三位的是对高血压、高钠饮食和肥胖的认知,分别为87.0%、84.5%和71.5%;对脑卒中早期症状知晓排列第1和第2位的分别是对偏侧肢体发麻(97.0%)和口角歪斜(80.5%)的认知;对脑卒中处理方法中立即拨打"120"和使患者就地平卧的知晓率最高,分别为99.0%和65.5%;对脑卒中预防方法中合理饮食、控制血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适量坚持运动的知晓率最高,分别为98.0%、94.0%和93.0%、92.0%。影响脑卒中高危人群对高危因素的认知因素有职业、文化程度和体育锻炼,影响早期症状认知因素的有文化程度和职业;影响预防方法的认知因素有文化程度、体育锻炼和合理饮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楚雄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对高危因素、早期症状、预防方法总体认知率不高,应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相应健康教育,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提高人群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冠心病高危人群疾病知识认知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冠心病一级预防知识调查表对553例社区冠心病高危人群进行调查,并对疾病知识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3.2%的冠心病高危人群通过非专业人员获取疾病知识;冠心病知识总得分指标为40.3%;问卷中冠心病首发临床症状、主要危害和主要危险因素3个维度的平均得分指标分别为37.5%、34.5%、28.9%;对疾病知识认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职业状况、家族史、经济水平、血脂异常及文化程度。结论:冠心病高危人群对疾病知识认知水平低,对冠心病的危害认知不够,对冠心病危险因素感知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脑卒中高危人群对脑卒中的防护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探索需要干预的人群特点,为开展脑卒中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11月1~20日,在医院门诊和社区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和居民106人进行调查。调查采用自设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脑卒中患病危险评价及脑卒中预防相关知识、态度与行为状况评分。结果106例脑卒中高危人群卒中预防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为(46.96-10.07)分,态度的平均得分为(70.71+12.37)分,行为平均得分为(64.29-16.23)分。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预防的知识、态度、行为与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有显著关联,与性别、脑卒中患病危险评价得分无显著关联。结论文化程度低、年龄60岁以下、郊区以及缺乏脑卒中防护知识的人群是脑卒中一级预防需要重点干预的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脑卒中预防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的就医决策延迟现状,并探讨希望水平、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首发AIS患者就医决策延迟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社会支持量表、Herth希望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首发AI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四者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43例患者,就医决策时间为(125.09±6.78)min。社会支持及各维度和希望水平及各维度及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与就医决策延迟时间呈负相关,消极应对与就医决策延迟时间正相关。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在希望水平和就医决策延迟时间上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91%。结论临床护士及社区卫生保健人员应多关注脑卒中高危人群,积极为其争取来自家庭、社会的支持,指导其主动采取就医行为,切实缩短就医决策延迟时间。  相似文献   

5.
宋佳  梅乐荣  李珊  陈美芬   《护理与康复》2021,20(11):1-6
目的 分析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655例,按照是否首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国际体力活动问卷、一般键康问卷、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对两组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膳食纤维(OR=0.333,95%CI=0.232~0.647)、胆固醇摄入(OR=3.535,95%CI=2.965~11.012)、体力活动(OR=0.100,95%CI=0.012~0.818)、服药依从性(OR=0.250,95%CI=0.102~0.337)和自我效能(OR=0.731,95%CI=0.604~0.884)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自我效能与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医护人员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健康宣教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了解中青年首发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和就医延迟意向现状,并探讨健康素养对就医延迟意向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健康素养调查表和脑卒中就医延迟意向测评量表(SPDBI)对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07名中青年首发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青年首发脑卒中患者的SPDBI得分为(94.72±14.35)分,总分及各维度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健康素养得分为(123.86±25.47)分,总分及基本保健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患者的健康素养得分与SPDBI得分及其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素养中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信念和健康技能是就医延迟意向的单独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青年首发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不足是就医延迟意向的重要原因,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以引导患者及时就医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城乡不同类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就医行为。方法采用Bou-YoungRhi精神分裂症就医行为问卷对1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并进行城乡、就诊年龄、就诊时间、首发精神症状进行比较。结果农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到精神科就诊的平均年龄、就诊时间、首发精神症状与城市患者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偏执型和单纯型患者就医时间较晚,与其它类型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结论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次就诊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对院前脑卒中发病症状处理知识掌握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院前脑卒中发病症状处理知识问卷,调查哈尔滨市6个社区脑卒中高危者及其照顾者共574例。结果 :脑卒中高危者及其照顾者的院前脑卒中症状处理知识问卷得分为(59.45±16.16)分,呈中等偏下水平,问卷的三个部分按照标准化得分高低排序依次为典型症状伴抽搐的处理、典型症状的处理、典型症状伴呕吐的处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高危者及其照顾者的院前脑卒中症状处理知识水平受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文化程度、体检情况、脑卒中知晓情况的影响(P0.05)。结论 :哈尔滨市6个社区居民院前脑卒中症状处理的知识呈中等偏下水平,受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文化程度、体检情况、脑卒中知晓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血脂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对不同文化程度及性别的血脂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1次预防高血脂的健康教育,观察他们的生活方式,了解他们对预防高血脂健康教育的接受情况。结果:通过健康教育,使住入我科的中老年人预防高血脂方面的卫生知识、自我保健能力和疾病预防与治疗知识明显提高。结论:文化程度、性别影响着对血脂高危人群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在做健康教育时必须因人施教。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文化程度住院脑卒中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家医院脑卒中患者320例,设计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引起脑卒中的相关疾病及治疗的认知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对脑卒中相关知识认知较差,尤以低、中等学历患者为甚,因此需普及疾病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思维导图在脑卒中患者介入溶栓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9月贵州省人民医院介入科收治的112例脑卒中溶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对照组由护士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结合思维导图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服药依从性及住院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于脑卒中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及住院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思维导图开展脑卒中介入溶栓术后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对提高健康宣教的有效性及患者遵医行为和住院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六步标准沟通流程”在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1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基于“六步标准沟通流程”的健康教育。采用自制量表评价2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康复积极性。结果观察组在疾病医学知识、康复训练知识、用药知识等健康知识方面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对康复教育中的需求程度、配合程度、依从程度等方面的康复积极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六步标准沟通流程”的实践,增加了脑梗死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复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刘文帅 《临床荟萃》2014,29(11):1233-123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1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是否合并肺炎分为肺部感染组(n =126)与非肺部感染组(n =384),分别观察两组病例的慢性肺疾病史、吸烟史、卧床时间、糖尿病史;意识水平、吞咽功能,脑卒中部位、性质、面积;入院时及入院4周分别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院内病死率等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部感染组有吸烟史、肺部慢性疾病史、糖尿病、长时间卧床、大面积脑梗死、大量脑出血、吞咽功能障碍及意识障碍者较非肺部感染组明显增多(P <0.05);肺部感染组四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非肺感染组(P <0.05);肺部感染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 <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吸烟史、肺部慢性疾病史、糖尿病、长时间卧床、大面积脑梗死、大量脑出血、吞咽功能障碍、伴有意识障碍;脑卒中肺部感染患者的近期神经功能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对2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总分为(182.36±29.08)分,处于中等水平。患者心理弹性得分为(59.16±9.41)分,低于国内常模。患者生存质量总分、各维度得分与心理弹性均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脑卒中次数、心理弹性是患者生存质量独立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54.0%。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生活自理能力、脑卒中次数、心理弹性,应根据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制订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发挥心理弹性对疾病的缓冲作用,提高患者心理弹性和生存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患者对健康教育施教者需求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对健康教育施教者的需求。方法 对住院的101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为25项入院、住院、出院健康教育内容的施教人员的需求选择。结果 多数患者认为医生护士均可作为人院健康教育内容的施教者,而疾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如脑梗死的定义、病因、常见并发症、病情、治疗预防等)的施教者选择程度最高的是医生。结论 加强护士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是提高患者对护士健康教育信任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研究及其对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水平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对护理健康宣教的启示。方法选取脑血管病患者92例,其中急性脑梗死30例,急性脑出血31例,脑梗死后遗症31例,另外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清瘦素和血脂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急性脑出血、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组脑血管病患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1,3组高密度脂蛋白则低于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急性脑出血的血清瘦素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31,r=-0.39,P<0.01)。结论血清瘦素水平在急性脑血管病中起重要作用,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应通过健康宣教进行积极干预,有效防治急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阶段式康复宣教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效果。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的健康宣教方法(入院评估→入院宣教→健康教育指导→出院指导),研究组采用阶段式康复宣教方法(卧床期→坐位期→离床期→步行期→恢复期),分别在入院时和出院前调查两组患者疾病知识及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疾病知识及预防跌倒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及预防跌倒知识得分均较入院时明显提高(P〈0.01),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阶段式康复宣教能使患者及家属更好地掌握预防脑卒中偏瘫后跌倒的方法,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跌倒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描述脑卒中患者的疾病防治知识与健康行为水平,分析其相关性,为提高和改善其健康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便利抽取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脑卒中患者106例,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评估患者的一般资料,应用脑卒中患者疾病防治知识问卷评估患者的疾病防治知识,应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II(HPLPII)评估患者的健康行为。结果脑卒中患者疾病防治知识得分为(23.25±3.15)分,总正确率77.51%,处于中等水平,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总体得分(131.57±19.71)分,脑卒中患者疾病防治知识得分和健康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41,P<0.05)。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应重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疾病防治知识,有效地提高其健康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移动iPad对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患者自身相关因素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为不同人群特征的冠心病住院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选取该院门诊随机收治于心内科一病区(对照组)和二病区(观察组)的成年冠心病患者各97例;两组患者的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一致,对照组发放纸质健康教育资料,观察组将健康教育内容制作成iPad视频播放列表由患者自主选择学习。在患者出院时,使用冠心病相关知识问卷(PKS-CHD)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探讨影响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程度的自身相关因素。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在冠心病知识得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心功能分级是影响患者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越高,心功能分级越高的患者知识掌握程度越高。结论应用iPad健康宣教比纸质健康教育资料更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文化程度越高、心功能分级越高的患者对iPad健康宣教方式的接受度越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JCI标准下开展对于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以更好实施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在病人入院急性期,住院稳定期和康复出院期实行健康教育“三个一”套餐,对病人的不同疾病期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结果: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从89.1%上升至96.2%;健康教育满意度从90.1%上升至98.2%,出院患者护理满意度从92.9%上升至97.2%;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施三一套餐式健康教育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