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95年 4月~ 1998年 12月 ,我们采用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 18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 ,男 15例 ,女 3例 ,年龄 2 3~ 5 5岁。交通事故伤 13例 ,重物砸伤 3例 ,高处坠落伤 2例 ,合并胫骨平台骨折 5例 ,并内侧副韧带损伤 4例。前抽屉试验均呈阳性。1.2 治疗及结果  18例均采用骨—骨腱—骨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 ,合并胫骨平台骨折者均行复位内固定 ;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者均行韧带修复 ,术后随访 1~ 3年。膝关节稳定 ,能恢复正常工作 ,前抽屉试验阴性 ,Lachman氏征阴性 ,膝关节活动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冠状位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该类骨折形态、手术入路及内固定选择。方法笔者自2010-03—2013-01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12例胫骨平台后侧冠状位骨折。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合并第5跖骨骨折1例,跟骨骨折1例,半月板损伤2例。无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损伤,无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12~30个月,平均23.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愈合,无钢板、螺钉断裂,神经、血管损伤。术后复查X线片、CT未见复位丢失。末次随访Rasmussen放射评分为15.0~18.0分,平均16.8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9~100分,平均93.6分。结论胫骨平台后侧冠状位骨折较少见,由于其独特的形态特点,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可在直视下复位关节面,桡骨远端钢板能满足固定需要,是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内髁劈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采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髁劈裂骨折获得随访的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8~68岁,平均36.9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4例,高处坠落伤7例。合并伤: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15例,均为胫骨平台止点撕脱;合并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14例。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定方法评定疗效。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7.3个月。无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骨不愈合,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骨折再移位。术后后内髁骨折均达解剖复位,1例术后小腿内下方感觉麻木。术后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2例,良7例,可2例。结论:膝关节后内侧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髁劈裂骨折,有利于平台后内髁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具有暴露清楚、内固定安放方便、创伤小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分期手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10—2016-11采用关节镜辅助分期手术治疗的9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一期手术在关节镜下行胫骨平台骨折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半月板撕裂成形、软骨修复、侧副韧带修复,3~5个月后二期手术进行前交叉韧带和(或)后交叉韧带重建。结果 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7(22~58)个月。术后所有患者胫骨平台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仅1例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呈弱阳性。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90.6±2.6)分,较术前(51.3±4.0)分明显提高。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为(91.2±3.0)分,较术前(50.1±3.7)分明显提高。结论关节镜辅助分期手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肯定,具有关节面解剖复位满意、胫骨平台骨折固定可靠、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胫骨外侧平台外后侧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堃  李忠  庄岩  彭慧 《临床骨科杂志》2004,7(3):272-274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的诊断、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0例胫骨外侧平台外后侧骨折,常规行正侧位、左右斜位X线片、CT检查.采用膝外侧"S"形切口,开窗法显露骨折端,复位、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明确合并韧带、半月板损伤的程度,并做相应处理,早期被动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30例均手术随访,平均18个月,优26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3.3%.结论对胫骨外侧平台外后侧骨折可采用开窗法显露骨折端,钢板、螺钉联合固定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顶撬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压缩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胫骨平台压缩骨折采用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目前尚有争议。我院1996年4月~1999年10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53例,其中27例胫骨平台压缩骨折采用顶撬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获得较满意的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7例,男20例,女7例。年龄21~70岁。致伤因素:交通伤15例,高处坠落伤4例,砸伤8例。合并伤:内侧副韧带损伤5例,外侧副韧带损伤2例,半月板损伤2例,后交叉韧带损伤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1例,多发性骨折3例。骨折分型:按AO分型〔1〕,B2型16例,B3型11例。1.2 手术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仰卧位。依据骨折塌陷的部位,选择外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膝关节后内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3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采用经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显露骨折,行锁定接骨板固定.对2例合并严重前外侧平台骨折者加用前外侧入路予以复位固定;对关节面塌陷者予以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早期膝关节康复锻炼.结果 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术后并发腘静脉血栓,予以抗血栓治疗后治愈.无其它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后12个月根据膝关节HSS评分标准评定:优17例,良4例,可2例.结论 对胫骨平台后侧骨折采用后内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疗效满意.手术入路的正确选择、关节面骨折的解剖复位、坚强有效的内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前、后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经膝关节前、后侧联合入路暴露骨折后直视下复位并植骨,前、后侧支持钢板固定。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程度和手术效果满意度定期随访。结果 25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1年时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3例,良8例,中4例。手术效果满意度评分:非常满意9例,满意13例,一般3例。结论前、后侧联合入路能够充分暴露胫骨平台的各骨折块,骨折容易达到解剖复位,支持钢板固定稳定可靠,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多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粉碎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复杂粉碎胫骨平台骨折选择前外侧、内侧、后外侧、后内侧及后正中纵形切口,通过关节镜监测进行胫骨平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同时修复关节内韧带损伤。结果术后45例均获得随访16-51(25±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4-26(16±4)周。末次随访时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9例,良2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3.3%。结论关节镜下多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粉碎胫骨平台骨折可准确评估骨折移位程度,进行良好的植骨及复位并坚强内固定。  相似文献   

10.
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总结临床经验。方法2000年6月~2005年6月,对29例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行手术重建。男18例,女11例;年龄19~43岁,平均31.6岁。交通事故伤17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2例。受伤至就诊时间2.5个月~2年,平均9.7个月。伤后行保守治疗石膏外固定8例;手术治疗21例,其中多枚螺钉固定11例,解剖型钢板、高尔夫钢板或异型钢板固定共8例,外固定支架固定2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4例,后交叉韧带损伤2例,半月板损伤6例,1例同时合并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手术重新复位固定19例,行胫骨高位截骨术7例,行单侧平台干骺端截骨术3例。结果28例获随访8个月~3年,平均13.6个月。根据Hohl膝关节功能评价方法,按疼痛、主动活动能力及活动范围、稳定性及患者自我评价等5个项目进行综合评分,优8例,良1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2.1%。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的重建手术,只有严格掌握适应证,并选择合适的术式,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全膝关节置换术只适用于老年患者,对于年轻的患者应尽可能行重建手术。  相似文献   

11.
2009年2月~2011年6月,我科对10例伴有前、后交叉韧带止点部撕脱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取得满意效果。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0~60岁。车祸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均为闭合伤。SchatzkerⅡ~Ⅴ型患者4例,后侧平台骨折患者6例。患者均伴有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部撕脱骨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和C臂X线机辅助下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共治疗20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撕裂13例,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1例,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1例,部分断裂1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手术在关节镜和C臂X线机辅助下,首先对合并伤进行相应处理,然后对骨折进行解剖复位,通过松质骨螺钉或支持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创口或关节感染、皮肤坏死、创口不愈合或骨筋膜室综合征出现。所有患者随访4~20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关节僵硬、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表现。根据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6例,良4例。结论在治疗Schatzker~型胫骨平台骨折时,采用在关节镜和C臂X线机辅助下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具有创伤小、可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伤、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以获得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好的近期疗效,值得有条件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关节镜监视下骨折撬拨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与体会. 方法 本院自2010年6月开始采用关节镜监视下骨折撬拨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男14例,女7例,均为新鲜骨折,2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SchatzkerⅡ型骨折8例,Ⅲ型骨折13例. 结果 术后12个月复查,行功能检查和X线检查,所有胫骨平台骨折都已骨性愈合.除1例患者出现屈膝20°受限外,其余患者伸屈活动满意.按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本组优11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达95.2%. 结论 关节镜监视下骨折撬拨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符合现代微创手术的治疗原则,适合于治疗SchatzkerⅡ、Ⅲ型骨折病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早期在关节镜下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笔者自2005年6月~2006年7月,收治此类病人14例,均早期行关节镜下微创骨折复位内固定,同时行前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术。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3年,平均17个月,未发生感染和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骨折均于术后12周骨性愈合。Lysholan膝关节评分:≥85分者11例,达78.6%;14例均≥75分。结论关节镜下微创一期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和固定胫骨平台骨折,能够在最小的创伤下最大程度地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稳定关节以及正常的下肢力线,避免了二次手术,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5.
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屈曲及旋转活动的主要稳定结构,损伤后易引起膝关节失稳及载荷传导紊乱进而膝关节功能丧失。自1 999年3月我科采用国产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5 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 8例,男35例,女2 3例;年龄1 4~6 3岁,平均2 9岁。左膝2 4例,右膝34例,其中后交叉韧带断裂2 0例,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区撕脱骨折1 5例,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2 3例。本组5 8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有明确的外伤史。伤后1周内手术者38例,伤后2~4周手术者1 3例,伤后4周以上手术者7例。1 2 膝…  相似文献   

16.
膝关节不稳治疗方法的探讨:附3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自1994年1月~1996年1月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外伤性膝关节不稳34例。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16~60岁,平均32.5岁。其中,单纯内侧副韧带损伤28例;内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伤4例;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伤1例;内侧副韧带+后交叉韧带伤1例。合并长骨干骨折4例;胫骨平台骨折2例,半月板损伤3例(内侧1例,外侧2例)。新鲜损伤27例,陈旧损伤7例。内侧副韧带损伤除5例修补,髂胫束和真皮条重建各2例外,其余均行半腱肌肌腱移位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者,2例髂胫束,1例膑腱中1/3,1例真皮条重建。后交叉违带损伤1例真皮条重建。长骨干骨折在处理韧带损伤之前先行坚强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力求解剖复位,并用加压钉或骨栓内固定,并在麻醉下进一步检查确诊韧带损伤类型和程度,半月板损伤者尽可能地予以保留,必须切除者也应尽量保留其周边部位。韧带损伤行延期重建,手术时机以伤后4~8周,平均7~8周为宜,以膝关节疼痛消失或减轻,急性炎症消退,肿胀消失,全范围膝关节活动和肌力恢复正常为指征。以防早期手术后膝关节纤维粘连,僵直和股四头肌肌力削弱的发生。术后经半年~2年平均1年2月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后外侧和后内侧切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平台后髁骨折主要为膝关节屈曲位受到轴向暴力造成胫骨平台后髁在冠状面上的劈裂,严重者伴随着前交叉韧带的损伤,此类骨折临床上较为少见,而手术治疗时由于胫骨上段后外侧腓骨头的阻挡,显露与复位均较困难,治疗效果欠佳。笔者自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11例此种骨折患者.均采用后内和后外侧人路直视下复位内固定治疗.获得满意的复位和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比较特殊,主要累及胫骨内、外侧髁的后1/3.其中较多患者常合并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骨折.笔者自2004年5月~2007年5月,收治7例此种骨折,均采用后侧入路直视下复位内固定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胫骨平台骨折后漏诊的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胫骨平台骨折伴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认识,从而降低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4年12月手术治疗的12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伴膝关节韧带损伤的15例患者。通过术后随访、临床表现、手术和MRI检查,明确是否伴有膝关节韧带损伤及膝关节明显不稳。证实存在膝关节韧带损伤者行手术治疗,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行修补或“鹅足”转移成形术,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行Jones改良骨-韧带-骨重建术,后交叉韧带(PCL)损伤患者行Augustine术。结果术后患者获6~14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1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伴有膝关节韧带损伤,行相应手术治疗后功能满意者12例,3例出现上、下楼梯困难,并且退变加重。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常伴膝关节韧带损伤,术前认识不足、术中探查不力、术后随访不到位是漏诊并遗留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徐亦鹏  李冕  闫石  杨洋  张官锋  冯青 《骨科》2020,11(3):229-233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与胫骨平台后侧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2010年10月至2017年10月行膝关节MRI的门诊或住院病人581例,年龄为(45.72±11.38)岁(20~79岁);男362例,女219例。分析所有病人的膝关节MRI影像学资料,记录病人ACL损伤程度(轻度损伤/断裂/撕脱骨折)、胫骨平台后侧骨损伤程度(骨挫伤/骨折),以及股骨损伤、半月板和侧副韧带损伤情况,并分析其致伤原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病人ACL损伤与胫骨平台骨损伤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可能的损伤机制。结果581例病人中,ACL轻度损伤440例(75.73%),ACL断裂122例(21.00%),ACL撕脱骨折19例(3.27%)。202例出现胫骨平台后侧骨挫伤,47例出现胫骨平台后侧骨折;152例(61.04%)发生在外侧平台,59例(23.69%)发生在内侧平台,38例(15.26%)发生在双侧平台。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CL损伤程度与胫骨平台后侧骨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344,P<0.0001)。结论随着ACL损伤程度增加,胫骨平台后侧骨损伤越重,且以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损伤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