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文 《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889-891
目前我国研究生队伍日渐壮大,研究生毕业后到发达国家继续接受培养和训练的也逐年增加。本文针对中美研究生培养差异,尤其在研究生培养中的科技创新问题,学术诚信,研究生培养经费来源、培养过程及国际化,导师和学术氛围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与国际接轨,创造更好学术环境,以留住和吸引人才。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生管理模式改革的背景下,分析教学医院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认为当前教学医院的研究生创新意识薄弱,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亟需改革,提出通过鼓励研究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重视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积极创新研究生党团活动载体等多种措施来不断完善教育改革新形式下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体制,从而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某医科大学一年级~三年级研究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生对导师培养的满意度,导师在思想道德、学位论文、专业知识上对研究生的影响,导师现行培养方式与研究生期望的培养方式的比较等.结果 研究生对导师在思想道德、专业知识、论文写作、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上的培养基本是很满意或满意;而导师在思想道德、学位论文与专业知识上对研究生的影响是全方位、多维度的;对于导师现行的培养方式与研究生期望培养方式的比较,在专业知识方面相一致,但在科学研究、指导类型和指导频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是多维度、全方位的,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充分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提高研究生各方面的能力,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部实施研究生创新计划中的重要部分,本文介绍了推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些具体举措: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加强研究生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建设,积极开展各类研究生实践与科研创新课题研究,通过研究生创新论坛、研究生学术论坛、研究生暑期学校等形式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加强导师的培养和要求,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激发研究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借鉴国内外情报学研究生培养的成功经验和医学科研机构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创新能力在医学科研机构情报学研究生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并从改革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创新环境、提供实践平台和研究生自我教育方面提出改革医学科研机构培养情报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适应目前神经外科临床研究生培养的形势,医学院校需在现有培养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作者从倡导多元化导师制培养模式、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并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基础知识和临床能力训练、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严把学位论文关等临床研究生培养的几个关键环节阐述了加强临床研究生管理,提高临床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临床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出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生是飞速发展的神经外科学和新的医学模式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为例,讨论了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方面,包括医院研究生管理、教学硬件设施、导师和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医院研究生培养的相关变化说明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可以促进医院健全研究生管理体制、改善教学基础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从而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推进医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新性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如何保证和提高医学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课题.根据医学研究生的特点,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通过对目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分析,从课程设置、导师职责、科研平台建设和学术交流等方面的论证,初步探索培养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对高等院校二级学院研究生培养及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探讨.加强高等院校二级学院研究生培养及管理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二级学院研究生培养的管理制度;加强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现代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提高管理质量及效率;加强高等院校二级学院在研究生管理中的作用及地位,提高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规范性及有效性;为高等院校二级学院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课程教学阶段是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基础性环节,是培养研究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技术知识的主要手段,它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笔者在研究生的免疫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强化研讨式教学、双语教学等方法,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区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疾病负担加重。目的 分析2010-2018年杭州市居民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空腹血糖增高、总胆固醇增高的患病率、新发率、转归率变化情况,为保障居民健康、实现慢性病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杭州市闸弄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数据库中,获取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杭州市闸弄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免费体检的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体检资料(包括物理检查、病史询问、特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运用Excel软件计算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居民总体、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50~59岁、60~69岁、70~79岁、80~89岁)居民“三高”患病率、新发率及转归率。结果 杭州市闸弄口街道2018年50~90岁人群的总体人数和分布与2018年体检人群的总体人数和分布相近,因此,本次体检人群能代表该社区中老年人群。2010、2012、2014、2016、2018年参与体检的人数依次为9 609人、19 727人、13 610人、13 941人、10 801人,其中2010年、2012年均参与体检人数为5 578人,2012年、2014年均参与体检人数为7 185人,2014年、2016年均参与体检人数为10 968人,2016年、2018年均参与体检人数为8 580人。2012-2018年,偶数年居民血压正常高值患病率依次为39.95%、38.81%、36.96%、34.33%,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7.04%、41.45%、42.94%、38.85%;2010-2018年,偶数年居民空腹血糖增高患病率依次为22.65%、22.40%、26.99%、23.74%、29.01%,总胆固醇增高患病率依次为7.96%、13.76%、4.90%、9.64%、16.05%。2014-2018年,偶数年居民血压正常高值新发率依次为37.78%、36.19%、10.47%,高血压新发率依次为29.72%、26.94%、23.71%;2012-2018年,偶数年居民空腹血糖增高新发率依次为10.84%、13.64%、8.42%、13.82%,总胆固醇增高新发率依次为13.22%、12.27%、17.34%、11.57%。2014-2018年,偶数年居民血压正常高值转归率依次为13.32%、17.83%、21.69%,高血压转归率依次为31.25%、31.51%、38.90%;2012-2018年,偶数年居民空腹血糖增高转归率依次为32.87%、26.36%、32.44%、19.05%,总胆固醇增高转归率依次为39.86%、34.61%、39.33%、36.91%。2014年、2018年男性血压正常高值新发率高于女性(P<0.05);2014年、2016年、2018年男性高血压新发率高于女性(P<0.05);2014年、2016年、2018年男性空腹血糖增高新发率高于女性(P<0.05);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男性总胆固醇增高新发率低于女性(P<0.05)。2014-2018年,偶数年50~59岁、60~69岁年龄段居民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新发率逐年上升,而70~79岁、80~89岁年龄段居民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新发率逐年下降。2012-2018年,偶数年50~59岁年龄段居民空腹血糖增高新发率由6.33%增长到19.22%,而80~89岁年龄段居民空腹血糖增高新发率由21.77%下降到8.21%,其余各年龄段变化不大。2012-2018年,偶数年50~59岁年龄段居民总胆固醇增高新发率由6.82%增长到19.18%,而70~79岁年龄段居民总胆固醇增高新发率由20.34%下降到11.62%,其余各年龄段变化不大。结论 2010-2018年居民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空腹血糖增高、总胆固醇增高患病情况不容乐观,总体呈上升趋势,虽然新发率降低,转归率增高,但仍需加强对“三高”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徐学河  周亚东 《中医学报》2020,35(3):504-507
中医学注重从整体上把握人的生命活动,讲求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的有机协调,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内部的动态平衡,致力于恢复人体最本然的状态,与生态学的整体性、有机性、动态性、绿色性等观念息息相关。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以人为本"的认识论认为,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应当顺应自然发展变化规律,在诊疗疾病以及预防养生中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体现了整体性生态学属性;五行学说把人体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划分为有机配合的五个系统,同时还将这五个系统与五方、五季、五时、五气、五谷等联系起来以说明人体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有机性生态学属性;气血学说与阴阳平衡观念认为,一旦人体的气血阻塞不通或阴阳的动态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机体发生异常,体现了动态性生态学属性;中医师通过四诊合参的方式确定患者的辨证分型,再运用天然药物、针灸等为患者治疗疾病,体现了绿色性生态学属性。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五脏藏神之神、魂、魄而论,梦的产生以心神敛藏为前提,魂魄不宁为主要原因,其中魂扰不安为梦形成的关键。在梦境形成的过程中,人体外部气候、时间变化及人体脏腑、气血、阴阳、情志等因素均可对魂造成影响,其与魂在后天习得的日常所见、所感,如思维、技能、记忆等相结合,从而产生相应之梦境。因神、魂、魄扰动程度不同,梦之轻重多寡表现亦不同。故从神、魂、魄治疗梦诸证,当着重从肝、从心论治,以敛魂、安神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门诊疾病诊断数据,了解目前疾病诊断名称不规范现状,探索疾病诊断名称规范化的解决方案。方法从2018年上半年北京市部分医院上报的200万余条门诊疾病诊断数据中清洗出78万余条非规范化疾病诊断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特征分析;其次对原始数据进行切词,并对疾病诊断的核心词汇和副词汇进行统计分析;最后通过计算机相似度匹配的方法进行归一化。结果特征分析显示疾病诊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修饰语位置和书写形式差异、疾病简写和英文缩写的影响、错别字的影响、诊断颗粒度不一等形式;对疾病的核心词汇和副词汇统计分析发现,核心词汇中慢性病占比最高,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分别占比为21.71%、16.82%、14.48%,在副词汇中前3位术后、慢性、型的占比分别为12.02%、11.91%、11.32%。结论慢性病相关诊断和术后等术语是疾病诊断名称规范化的主要方面,重点消除修饰语、中英文简写、错别字和颗粒度等因素的影响,建立统一、规范的疾病术语库。  相似文献   

15.
染色体复杂易位是累及3条以上染色体,有3个以上断裂点的染色体结构异常,这种异常非常罕见。染色体畸变携带者一般个体表型正常,但是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平衡易位的染色体及其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交换,生成配子时发生遗传物质变化,这类配子受精后形成的胚胎遗传物质严重不平衡,往往表现出不育、不孕、流产、死胎或者胎儿畸形等不良后果的发生,本文就1例复杂染色体易位伴男性不育患者进行病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首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海南省首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访谈,调查病例发病史、感染途径、感染来源;利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检验方法,对15份病例血液培养菌,生猪肉、猪鼻拭子、内脏及血液进行检测。结果 病例男性,41岁,泥水工,2017年1月28日发病,临床表现及特征主要为发热、畏寒、气促,腹泻、呼吸不畅,面色潮红、四肢紫绀、全身疼痛、四肢无力等。病情重、进展快、病程短,因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于2月8日抢救无效死亡。病例发病前屠宰生猪时手指切割受伤。在病例的血液,屠宰生猪肉,以及所屠宰生猪同圈其他生猪的鼻拭子中均培养出猪链球菌。结论 该病例为海南省首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例;感染途径为被感染猪链球菌的生猪肉通过伤口感染。建议医疗机构发现休克、败血症病例,应尽快开展血病原菌培养,详细询问猪接触史和尽快控制中毒性休克,可以降低死亡率;防控策略主要是加强病例监测,加大畜牧检疫,从严查处私宰行为,广泛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人民群众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区不同时期疟疾流行状况和防治历程,总结闵行区消除疟疾工作,为维持消除疟疾状态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闵行区1950—2019年疟疾防治疫情相关报表、工作计划总结、防治文件和策略等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闵行区疟疾流行特征与防治措施,总结评估闵行区消除疟疾历程。结果 疟疾曾是闵行区危害最大的传染病,1954年和1961年先后发生过2次暴发流行,年发病率最高达7 824.98/10万,以间日疟为主,中华按蚊为唯一传播媒介。经过综合防治,1980年疟疾发病率逐步降低至10/10万,1985年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2010年启动闵行区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实施以清除传染源、阻断传播为重点的综合技术措施,至2015年连续5年无本地感染病例,达到了消除疟疾考核标准;2016年后进入消除疟疾维持阶段。闵行区根据不同时期疟疾流行特点采取了针对性防控措施,经历疟疾流行、控制、监测、消除和消除后维持的不同阶段。2013年后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以中青年流动人口为主,感染虫种和病例发病时间无明显特征,防控重点是及时发现和处置疟疾病例,防止引起续发传播。结论 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后,维持疟疾监测网络和监测能力,防止输入性病例再传播风险成为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8.
王文凯  张贺  王慧  曹霞  裴丽  刘景亮 《中医学报》2020,35(5):1126-1130
我国古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的认识经历了由外风论到内因论,再到内外因相杂的发展过程;因而对本病的治疗也给出了一系列治疗方法,由以疏散外风、扶助正气为主,到从火热、痰湿、内虚风动等脏腑经络的辨证施治,最后以注重气血双补、平肝熄风、滋阴潜阳等与补益脑神经益气养血、通经活络为主的治疗原则,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时至今日,现代医学对于半身不遂疾病依然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半身不遂具有独特的方法与疗效,尤其在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治疗方面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极端高温高湿环境暴露对SD大鼠生存、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对主要脏器的伤害.方法 26只SD大鼠分为常温常湿组和极端高温高湿组.观察SD大鼠在极端高温高湿环境中的死亡情况并于半数致死时间点捕杀动物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和心、肺、肾、脑、肌肉和小肠6种组织的病理检测.结果 极端高温高湿环境暴露可导致SD大鼠死亡,半数致死时间为48 h;极端高温高湿组与常温常湿组相比,SD大鼠血清肌酐(Scr)显著性升高(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缺血修饰性清蛋白(IM A)明显下降(P<0.05),其他生化指标无显著性改变;极端高温高湿组SD大鼠心、肺、肾、小肠组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脑和肌肉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结论 极端高温高湿环境暴露对SD大鼠有明显伤害,可引起某些血液生化指标异常和心、肺、肾、小肠组织的炎性改变,甚至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20.
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和微穿孔技术,观察了切断大鼠腹部迷走神经腹干和刺激其向中端对杏仁核、下丘脑和胃的生长抑素含量的影响。切断迷走神经,杏仁核生长抑素含量无明显改变,外侧视前区、下丘脑腹内侧核和室旁核的生长抑素含量下降,胃窦与胃体的粘膜和肌层的生长抑素含量也下降,表明腹部迷走神经冲动对下丘脑和胃的生长抑素有紧张性影响。刺激腹部迷走神经向中端,杏仁的内侧核、外侧核和中央核的生长抑素含量减少,外侧视前区、下丘脑腹内侧核和室旁核的生长抑素含量增加,胃窦部粘膜和肌层的生长抑素含量也增加,提示了杏仁核和下丘脑一些核团的生长抑素可能在内脏传入信息的中枢整合活动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