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胃大部切除术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手术治疗的主要术式,在行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时因感染、局部缺血、手术技术差异等因素都会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严重者可因并发胰腺炎、败血症而死亡,是胃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由于其处理复杂,病死率较高,是外科手术处理的重点.造成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原因较多,目前十二指肠溃疡切除术和溃疡旷置术对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的影响仍存在争议[1-2].  相似文献   

2.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近端胃癌临床疗效。2014年3月—2016年2月对30例近端胃癌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常规淋巴结清扫,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胃食管、胃十二指肠并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手工缝合吻合口共同开口。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60~250 min,岀血200~400 mL,清扫淋巴结11~30枚。术后无出血、无吻合口狭窄及十二指肠残端漏,2例发生吻合口瘘,保守治疗痊愈。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近端胃癌,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行消化道重建,手工缝合吻合口共同开口,可减小腹部辅助切口,减轻患者痛苦,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胃切除术后漏和梗阻是令人畏惧的并发症。作者回顾调查美国肯塔基州一医疗中心10年间施行的312例胃切除术。其中最多见为十二胃肠溃疡、胃溃疡和胃癌。手术吻合方式,193例为Billroth Ⅱ式,114例为Billroth Ⅰ式及食道空肠吻合术5例。胃切除术后并发漏19例,梗阻12例。术后漏:19例漏(6%),其中14例发生于Billroth Ⅱ式手术(十二指肠残端漏),3例发生于Billroth Ⅰ式手术,食道空肠吻合术后2例。胃癌术后漏4例(14%),良性病例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漏13例(7%),十二指肠正常者2例(1.6%)。良性病例选择性手术漏6例(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BillrothⅡ式)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防治体会。方法确诊后行十二指肠残端瘘口及瘘口附近置管引流,营养支持等,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治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11例,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是降低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发生率和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对十二指肠残端关闭不良患者采取主动造瘘术可有效预防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残端的处理是胃癌根治术及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的关键步骤之一,十二指肠残端瘘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6%[1]。十二指肠残端瘘多发生于术后2~5 d,发病急、病情蕈、处理复杂、  相似文献   

6.
张文祥  潘生华 《腹部外科》2014,27(5):350-350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4年2月间发生十二指肠残端漏1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十二指肠残端漏的12例病人,经二次进腹手术行十二指肠残端内置管减压、引流,并给予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术后8周左右拔除残端内引流管,术后均治愈。结论全胃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漏及早诊断、及时手术处理均会达到治愈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复发性胃癌采取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病人的存活率。残胃复发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可以达到50%。复发性胃癌或残胃癌手术多采取全残胃切除术,全残胃切除术后最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是Roux-en-Y(RY)术式。RY+空肠贮袋也是备选方法之一,小贮袋(7~15 cm)具有更明显的临床优势。间置空肠作为全残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推荐术式仅适用于Billroth I式重建后,且残胃复发于非吻合口残胃并获得R0切除的病例。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8.
28例残胃癌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1月共收治残胃癌28例,占同期胃癌病例的1.8%,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8例,术前均经胃镜检查并取活检确诊。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35~80岁,平均62.3岁。原发疾病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溃疡14例,胃癌4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BillrothⅠ式8例,BillrothⅡ式20例。残胃癌的发生距首次手术时间12~34年,平均20.5年。发生部位位于吻合口16例,胃底贲门部8例,全残胃4例。2.治疗:所有病例均接受了手术,其中根治性切除14例,姑息性切除8例,6例因为腹腔广泛转移仅作剖腹探查或短路、造口等手术。根治性切…  相似文献   

9.
胃癌居于全球肿瘤引起死亡的第2位,于术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是惟一可能治愈的方法[1].十二指肠残端瘘是胃癌切除术后毕Ⅱ式和Roux-en-y消化道重建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往十二指肠残端关闭多采用十二指肠残端直线切割闭合器关闭+浆肌层于工缝合或者十二指肠残端全层+浆肌层手工缝合[2].文献报道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率为1%~6%,多发生于术后2~5 d,病情危重、处理复杂、病死率高是其主要特点[3].2003年以来,我们采用荷包包埋法处理十二指肠残端,至今已开展465例,无1例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胃切除术后,不论首次手术胃疾病的性质、切除范围、重建方式,残胃内又发生的癌,包含可能是残胃再发癌,称为残胃癌[1],发生率为0.8%~8.9%[2].我院自1990 年至2008 年共行胃癌手术 416例,其中因良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术后发生的残胃癌2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远端胃癌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可以选择Billroth Ⅰ(BⅠ)式、Billroth Ⅱ(BⅡ)式、Roux-en-Y(RY)吻合、双通路法以及空肠间置重建.BⅠ式是临床最常用的术式,其主要优点是保持了食物正常的十二指肠通路.与RY吻合比较,BⅡ式最主要的缺点是可能发生倾倒综合征.与BⅠ式比较,RY吻合虽然可以显著降低返流性残胃炎、食管炎的发生,但是在保持体重及改善营养状态方面并不具备优势.双通路法在具备了减少返流性残胃炎、食管炎的优点的同时又保留了食物正常十二指肠通路空肠间置克服了上述吻合的几乎所有缺点,但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术后可能发生吻合口溃疡.  相似文献   

12.
<正>残胃癌目前多定义为胃良恶性病变手术后残胃新发的恶性肿瘤,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腹腔镜根治性残胃切除术已成为残胃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1]。十二指肠残端瘘是腹腔镜胃癌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发生在接受毕Ⅱ式与Roux-en-Y重建的患者中,死亡率高达20%[2]。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因身体各器官功能低下,加之常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发生风险较高[3]。  相似文献   

13.
远端胃切除术后存在着残端癌的问题,其发生与Billroth Ⅰ或Ⅱ术式关系也尚有争论。Langhans等声称凡导致大量十二指肠液反流的手术和在不使用致癌源的情况下,实验鼠最后可以发生残胃癌,作者进一步研究胃切除术式与癌发生之间的关系。取Wistar雄  相似文献   

14.
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子卫  韩文妙 《腹部外科》2001,14(5):267-269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根治性切除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5年来收治的 14例残胃癌。结果 残胃癌多见于男性 (13∶1) ;初次手术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 12例 ;初次手术距残胃癌的诊断时间平均为 15 .5年 ;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饱胀、腹痛、吞咽困难、上消化道出血等。残胃病变有 7例在吻合口。11例施行手术 ,其中 2例行根治性残胃全切除术 ,7例行捷径手术及造瘘手术。病理检查有 8例为印戒细胞癌或低分化腺癌。结论 残胃癌多发生于初次胃部分切除术后 10年以上 ,多发生于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 ,病变主要位于吻合口附近 ,男性多于女性。当胃切除术后 10年以上 ,出现胃痛症状 ,上腹不适、饱胀、消瘦 ,或不明原因的贫血、上消化道出血 ,以及出现不明原因的呕吐等 ,应考虑到残胃癌的可能。争取早期诊断 ,早期施行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对48例Billroth吻合方法加以改进,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16例,胃癌32例。胃癌常规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在常规游离胃后,残胃胃大弯侧剥除浆肌层,使黏膜延长2-3cm,宽度略大于小肠腔口径,胃黏膜与小肠全层吻合,然后浆肌层包埋。本组术后无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经X线及胃镜观察,24例Billroth 1式吻合中仅3例有少量胆汁反流,提示胃肠吻合口具有明显抗反流功能。说明胃大部切除后采用胃黏膜与小肠全层吻合系一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毕Ⅱ式胃切除术后胆总管十二指肠残端吻合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改良后的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在胆肠吻合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与胆总管进行吻合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术后疗效的随访观察。结果:本组15例经8个月至14年(平均随访8年)的远期随访,无1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及胆道逆行感染。随访中3例因症状复发而再次手术,但术后证实无1例症状是由吻合口狭窄或逆行感染引起。结论: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将排外的十二指肠与胆总管吻合,可克服胆肠返流、胆道逆行感染、吻合口慢性牵拉造成狭窄等缺点,具有手术安全性大、术后并发症少、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病情危重、且有多次上腹部手术史的病人。但产生盲端综合征的问题可能依旧存在,值得以后在吻合术式的选择中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Treitz韧带在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中的解剖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扩张与Treitz韧带的关系。方法 吸取 1例的经验教训后 ,在 12 5例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中 ,注意观察Trietz韧带的位置、长度、肥厚性、张力、起止及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位置 ,选择输入空肠襻是对胃大弯侧吻合 ,还是对胃小弯侧吻合。结果 无 1例发生输入襻梗阻、十二指肠扩张和十指二肠残端瘘。结论 Treitz韧带和十二指肠空肠曲在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中有一定的解剖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胃切除后Roux-en-Y与Billroth重建术式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常用胃肠重建术式的优劣.方法:回厩性分析117例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患者的资料.结果:45例Roux-en-Y胃肠重建者无反流性胃炎,无十二指肠残端瘘,预防远期残胃癌极其关键;仅有2例出现滞留综合征.72例Billroth胃肠重建术后反流所致的胃黏膜损害和碱性反流性胃炎,远期残胃癌及其他并发症至今尚无可靠而有效的预防方法.结论: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如不能进行Billroth-I式,Roux-en-Y方式应是另一较好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残胃癌诊治水平。方法对32例经手术治疗的残胃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确诊残胃癌距首次手术时间平均为26.5年,首次手术BillrothⅡ式25例,占78.1%。残胃癌发生在吻合口占46.9%,残胃小旁侧43.8%,胃底贲门部9.3%,根治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2%、42.4%、31.9%。结论胃良性疾病行手术治疗时,应以BillrothⅠ式为首选;定期胃镜检查残胃癌高危人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残胃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腹腔乳糜漏二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乳糜漏临床不多见 ,我院收治 2例 ,现报告如下。病例摘要例 1,男性 ,72岁。因胃窦部未分化腺癌、食管裂孔疝于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 (Billroth Ⅱ式结肠前吻合 )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术后第 7d出现腰背部疼痛 ,发热 ,腹部B型超声检查提示腹腔肝前区积液 ,X线胸片提示右膈肌抬高。考虑为胃癌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或吻合口漏 ,再次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膈下约 10 0 0ml乳黄色液 ,探查胰包膜无异常发现 ,十二指肠残端及胃空肠吻合口无破漏。膈下及腹腔液检查乳糜定性阳性 ,拟诊为胃癌术后腹腔乳摩漏。术中于右膈下、十二指肠残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