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零食的消费状况,为我国学生营养改善及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零食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等3种供餐模式,各抽取2所小学和初中;从小学三年级以上及初中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1~2个班,采用“学生调查表”收集所调查29 317名学生的零食消费品种、频率等情况.结果 79.7%的学生每天吃1次以上的零食,选择零食前3位依次为蔬菜水果(54.3%)、饼干面包(45.5%)和方便面(41.7%).30.9%的学生每天花2块钱及以上买零食,初中生(42.8%)高于小学生(22.0%),吃学校食堂供餐学生(34.7%)高于吃企业供餐学生(24.7%),寄宿生(46.0%)高于走读生(3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贫困地区学生零食消费现象普遍且不合理,应加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营养改善对策研究,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引导学生合理消费零食.  相似文献   

2.
探讨2016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生饮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鼓励学生饮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覆盖的中西部22个省50个重点监测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3种供餐模式,每个县各随机抽取2所小学和初中,再从小学三年级及以上和初中各年级随机抽取1~2个班,采用调查表收集25 948名学生的相关信息,分析饮奶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 每周饮奶1~3包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最高(45.4%),每周饮奶≥4包的学生仅占29.1%.每周饮奶≥4包小学三至四年级学生的比例(35.7%)高于小学五至六年级学生(31.8%)和初中生(22.5%),男生(30.7%)高于女生(27.5%)(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小学三至四年级或五至六年级、非住宿生、父母均未外出打工或父亲在外打工或母亲在外打工、每天就餐次数多、每天都吃早餐、每天吃零食≥1次、每天喝饮料≥1次、每天饮用白开水≥4杯的学生每周饮奶≥4包的可能性更大(P值均<0.05).结论 中国贫困农村地区学生饮奶不足,建议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鼓励农村学生足量饮奶.  相似文献   

3.
分析重庆市部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贫困农村地区2017年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及发生规律,为制定下一步营养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重庆市奉节县和武隆区2个区县各抽取3所小学和3所初中,每所学校每个年级各抽取1~2个班,共监测学生2 214名,监测指标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全血血红蛋白含量、身高和体重.结果 监测学生贫血率为21.64%,武隆区(31.64%)高于奉节县(12.41%);女生(23.63%)高于男生(19.75%);小学一~三年级(28.63%)最高,其次为初中一~三年级(20.45%),小学四~六年级最低(16.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小学一~三年级和武隆区学生更容易发生贫血;超重人群较体重正常人群更不容易患贫血(P值均<0.05).结论 重庆市贫困农村地区学生贫血状况不乐观.应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改善措施,重点关注低年级学生和女学生.  相似文献   

4.
分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情况,为我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选取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每县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等3种供餐模式,每种模式各随机抽取2所小学和2所初中学校,从小学三年级以上及初中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1~2个班,达到每个年级40人左右,男女基本各半,共29 317名学生.采用“学生调查表”收集学生基本信息和常见病发生情况.结果 过去1 a发生过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学生占65.3%,初中生(71.2%)高于小学生(60.9%) (x2 =582.98,P<0.01),食堂供餐学生(67.1%)和企业供餐学生(66.3%)高于混合供餐学生(58.3%)(x2=138.91,P<0.01).过去1 a发生过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学生占79.9%,女生(80.7%)高于男生(78.9%),初中生(85.6%)高于小学生(75.5%),食堂供餐学生(81.6%)和企业供餐学生(79.1%)高于混合供餐学生(76.0%)(x2值分别为22.31,823.43,60.41,P值均<0.01).结论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频率较高,小学生及混合供餐学校学生情况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了解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状况,为我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每县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等3种供餐模式,每种模式各随机抽取2所小学和初中学校,从小学三年级以上及初中每个年级中各随机抽取1~2个班.达到每个年级40人左右,男、女生基本各半,共29 317名.采用自填“学生调查表”,收集学生基本信息和营养知识相关信息.结果 学生营养知识平均(3.6±1.7)分,初中生(3.9±1.7)高于小学生(3.3±1.7))(t值分别为-4.69,-29.37,P值均<0.01),乡镇学校学生(3.6±1.7)及县城学校学生(3.6±1.6)高于农村学校学生(3.3±1.7)(t=48.57,P值均<0.01).各知识点知晓率为21.5%~51.4%.以对健康的理解(59.5%)和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来源(59.5%)的知晓率较高,对促进长个子的营养素知晓率最低(21.5%),初中生知晓率要高于小学生.学生营养知识来源途径以课本(56.7%)和校园宣传或课堂教学(54.9%)为主.结论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生营养知识水平较低,营养知识来源途径仍以学校传播为主.应积极利用校园资源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营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6.
分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饮料消费状况,为引导学生合理消费饮料和促进学生营养改善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等3种供餐模式,各随机抽取2所小学和初中,从小学三年级以上及初中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1~2个班,采用“学生调查表”收集所调查29 317名学生的饮料消费种类、频率等.结果 小学生、初中生选择饮料种类前3位依次为碳酸饮料(42.9%)、含乳饮料(36.7%)、茶饮料(36.0%).48.9%的学生每天喝1杯以上的饮料,小学生和初中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天喝1杯及以上饮料的比例在学校食堂供餐(51.1%)和混合供餐的学生(51.7%)中高于企业供餐学生(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1.2,P<0.01);寄宿生每天喝1杯及以上饮料的比例(48.2%)低于非寄宿生(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P<0.01).结论 贫困地区学生的饮料消费普遍.应加强对学生的营养健康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合理消费饮料.  相似文献   

7.
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生血清维生素A营养状况,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的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0个重点监测县,每县随机抽取小学和初中各2所,再从各年级抽取1~2个班的学生,达到每个年级40人左右.采集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血清维生素A(视黄醇).结果 共测定6~19岁学生11 245名,血清维生素A平均水平为(36.6±12.7)μg /L.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0.7 μmol/L)为3.2%,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率(0.7~ 1.05 μmol/L)为29.7%,合计为32.9%.小学生维生素A缺乏率(3.9%)高于初中生(1.8%) (x2=39.16,P<0.01),西部(3.7%)高于中部(2.4%) x2="14.83,P=0.00),而男生(3.2%)与女生(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P">0.05).结论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生依然存在一定的维生素A缺乏及亚临床缺乏.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学生维生素A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分析2012-2017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农村学生身高变化情况,为了解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实施效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选取"营养改善计划"699个国家试点县,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3种供餐模式,每种供餐模式抽取10%的小学和初中,每个县达到10所以上.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每个年级抽取1~2个班,每个年级学生40名左右,男、女各半.2012年测量1 655 793名学生,2017年1 419 281名.采用立柱式身高测定仪测定清晨空腹身高,测量值精确到0.1 cm.结果 2017年与2012年相比,6~15岁同年龄同性别男、女生身高平均增长1.9和2.0 cm;其中男生在13岁、女生在12岁身高增加值最大,分别为3.0和2.8 cm;中、西部男生平均增加值分别为2.1和2.2 cm,女生平均增加值均为2.2 cm.2017年与2012年比,男生P5,P50,P95身高平均增加值分别为1.7,2.0,2.1 cm,女生分别为2.1,2.0,2.2 cm.西部地区P5,P95平均增加值均高于中部地区.结论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覆盖地区农村学生的平均身高增加,但发展程度仍不均衡.需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策略来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分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在校就餐满意度,为促进学生营养改善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50个重点监测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3种供餐模式,各抽取2所小学和初中;从小学三年级以上及初中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1~2个班,达到每个年级40人左右,男、女生各半,共29 317名.采用“‘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学生调查表”对学校提供食物的喜爱程度、口感、质量、营养等问题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小学生“非常喜欢”吃学校提供食物的比例(25.7%)高于初中生(8.6%),西部地区学生(20.7%)高于中部地区学生(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 364.9,205.9,P值均<0.01);小学生(26.6%)每次都能吃完学校提供食物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学生(19.6%),西部地区学生(26.0%)高于中部地区学生(19.9%).学生吃不完学校提供食物的原因前3位依次为不想总吃同样的、给的太多吃不完和不喜欢吃.15.1%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食物更有营养,小学生(18.1%)高于初中生(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对混合供餐和企业供餐模式的满意度较高,学校食堂供餐模式满意度较低.结论 学生对学校提供食物的就餐满意度较低.学校、供餐企业和社会应合力打造学生营养餐,并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进行膳食指导和营养宣教.  相似文献   

10.
了解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生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贫困农村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的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0个重点监测县中,每县随机抽取小学和初中各2所,再从各年级抽取1~2个班的学生,每个年级抽取40名学生左右.2013年9-11月,共对10 760名5~19岁学生采集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测定血清25(OH)D[含25(OH) D3和25(OH) D2].结果 学生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20.7±11.0) μg/L,维生素D缺乏率[25(OH)D <10 μg/L]为12.3%,女生(14.3%)高于男生(10.2%) (x2=34.37,P<0.01),初中生(16.5%)高于小学生(10.0%) (x2=47.71,P<0.01).维生素D不足率[25(OH)D为10~20 μg/L]为42.0%,女生(44.8%)高于男生(39.2%) (x2=41.70,P<0.01),初中生(46.5%)高于小学生(39.6%) (x2=95.48,P<0.01).结论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生维生素D营养状况较差,应采取合理措施改善维生素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中小学生生长迟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我国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的1 550 969名6~15岁中小学生,男女生比例基本均衡,测量身高,依据《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9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47 297名6~17岁中小学生。依据2011年WHO贫血诊断标准,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地区中小学生的血红蛋白水平和贫血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成都市MSM对3种类型HIV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的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依靠成都同乐健康咨询服务中心招募793名研究对象。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最近6个月性行为发生情况、PrEP污名、HIV预期污名、MSM内化污名和3种类型PrEP的使用意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3种类型PrEP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793名研究对象中,按需口服药物的使用意愿较高(68.3%)。较高文化程度和多性伴均会促进口服类PrEP的使用意愿,较高文化程度[与初中及以下相比,高中/中专(aOR=2.43,95%CI:1.13~5.21)、大专(aOR=2.67,95%CI:1.27~5.61)、大学本科(aOR=3.21,95%CI:1.52~6.74)、硕士研究生及以上(aOR=3.77,95%CI:1.54~9.26)]、多性伴(aOR=1.54,95%CI:1.12~2.11)均与每天口服1粒药物呈正相关。较高的HIV预期污名对3种类型PrEP使用意愿均呈正相关:每天口服1粒药物(aOR=1.07,95%CI:1.02~1.12)、按需口服药物(aOR=1.09,95%CI:1.03~1.15)、每隔8周注射1次药物(aOR=1.06,95%CI:1.01~1.11)。结论 成都市MSM的PrEP整体使用意愿较高,推广PrEP有较高的可行性。未来应加强对该人群HIV和PrEP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认知水平,引导MSM树立正确的PrEP使用动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7-2019年北京市经报告机构转介的HIV/AIDS抗病毒治疗(ART)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2017-2019年北京市4 917例HIV/AIDS报告卡数据及ART机构数据,无ART记录者记为ART转介失败,确证报告至启动ART的日期间隔>15 d记为ART延迟,分析ART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4 917例HIV/AIDS中,16.53%(813/4 917)未成功接受ART;接受ART的4 104例HIV/AIDS中,30.63%(1 257/4 104)发生ART延迟,启动时间中位数为27(P25~P75:19~42)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由综合性医院报告(相比于ART机构,OR=1.65,95% CI:1.30~2.08)、病程阶段为HIV(相比于AIDS,OR=1.68,95% CI:1.34~2.1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相比于大专及以上,OR=1.42,95% CI:1.13~1.79)、无业(相比于干部职员,OR=1.32,95% CI:1.02~1.70)、异性性传播(相比于同性性传播,OR=1.40,95% CI:1.15~1.72)、来源于专题调查和无偿献血(相比于检测咨询,OR=1.87,95% CI:1.34~2.60;OR=3.52,95% CI:1.79~6.92)者ART转介失败比例较高;由CDC(相比于ART机构,OR=1.43,95% CI:1.07~1.92)或综合性医院报告(相比于ART机构,OR=1.62,95% CI:1.32~1.98)、报告机构在郊区(相比于城区,OR=1.24,95% CI:1.01~1.52)、病程阶段为HIV(相比于AIDS,OR=1.42,95% CI:1.19~1.70)、外省户籍(相比于北京市户籍,OR=1.26,95% CI:1.07~1.48)、来源于无偿献血(相比于性病门诊,OR=2.74,95% CI:1.21~6.22)者延迟比例较高。结论 不同特征HIV/AIDS的ART转介失败及延迟比例不同,需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ART工作,减少ART转介失败及延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5年我国≥ 35岁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及高血压治疗控制情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项目收集的问卷调查及体格测量等信息,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以上级别医疗卫生机构医生诊断为高血压的≥ 35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其一般特征、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情况及高血压治疗控制情况。结果 共纳入高血压患者23 974名,经复杂加权后,我国≥ 35岁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率为54.10%(95%CI:51.02%~57.17%),社区规范管理率为45.72%(95%CI:42.93%~48.51%);高血压治疗率为88.16%(95%CI:87.00%~89.31%),控制率为22.67%(95%CI:21.25%~24.09%),治疗控制率为27.76%(95%CI:26.09%~29.4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年龄≥ 65岁(OR=1.40,95%CI:1.05~1.87;OR=3.11,95%CI:2.22~4.36)、按医嘱服药(OR=2.15,95%CI:1.46~3.15;OR=1.35,95%CI:1.13~1.62)、进行血压监测(OR=2.34,95%CI:1.88~2.90;OR=3.10,95%CI:2.72~3.53)的高血压患者更愿意接受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0.51,95%CI:0.39~0.66)、适量饮酒(OR=0.69,95%CI:0.57~0.84)或过量饮酒(OR=0.73,95%CI:0.58~0.92)的城市高血压患者接受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情况不佳。城市和农村超重(OR=0.74,95%CI:0.61~0.91;OR=0.83,95%CI:0.71~0.98)、肥胖(OR=0.54,95%CI:0.45~0.65;OR=0.67,95%CI:0.54~0.83)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差,按医嘱服药(OR=4.58,95%CI:3.16~6.63;OR=2.84,95%CI:2.18~3.69)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状况较好。地处中部(OR=0.74,95%CI:0.61~0.89)、过量饮酒(OR=0.72,95%CI:0.54~0.97)的城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差,合并其他慢性疾病(OR=1.22,95%CI:1.04~1.44)、参加高血压社区规范管理(OR=1.29,95%CI:1.06~1.58)的城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好;地处中、西部地区(OR=0.71,95%CI:0.58~0.87;OR=0.62,95%CI:0.47~0.80)、适量饮酒(OR=0.81,95%CI:0.67~0.98)、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6 g (OR=0.80,95%CI:0.69~0.93)的农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差,进行血压监测(OR=1.38,95%CI:1.18~1.61)的农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好。结论 我国≥ 35岁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情况较之前有所改善,但是高血压控制情况距离相关政策指标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陕西省新生儿体表先天畸形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2010-2013年陕西省孕满28周且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的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体表先天畸形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OR=21.76,95%CI:4.46~106.25)、不良孕产史(OR=11.88,95%CI:9.14~15.45)、家族出生缺陷史(OR=6.15,95%CI:2.66~14.23)、双胎(OR=5.74,95%CI:3.34~9.86)、母亲为工人(与其他职业比,OR=2.47,95%CI:1.30~4.68)或农民(与其他职业比,OR=1.91,95%CI:1.14~3.20)、产检<4次(与产检>7次者比,OR=1.84,95%CI:1.28~2.64)、职业危险暴露(OR=1.74,95%CI:1.26~2.42)、母亲来自关中地区(与陕北地区者比,OR=1.65,95%CI:1.20~2.28)、母亲居住农村(OR=1.75,95%CI:1.13~2.71)、围孕期使用药物(OR=1.64,95%CI:1.26~2.13)是体表先天畸形的危险因素,而母亲围孕期服用铁剂(OR=0.46,95%CI:0.21~0.99)是体表先天畸形的保护因素。结论 母亲来自关中地区、农村、农民或工人、不良孕产史、家族出生缺陷史、双胎、产检<4次、职业危险暴露、使用药物、妊娠期患肝内胆汁淤积症可能增加新生儿体表先天畸形的罹患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国8个长寿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子队列-"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2017年8个长寿地区数据,共纳入2180名≥65岁老年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慢性病患病情况、功能状况、亲友和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状的影响。结果中国8个长寿地区≥65岁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5.0%,其中男、女性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1.5%和1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锻炼身体(OR=0.44,95%CI:0.26~0.74)、经常吃鱼类(OR=0.57,95%CI:0.39~0.83)、参加文娱活动(OR=0.65,95%CI:0.44~0.96)、参加社会活动(OR=0.28,95%CI:0.11~0.73)和能够享受社区服务(OR=0.68,95%CI:0.50~0.93)的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较低。睡眠不足(OR=2.04,95%CI:1.49~2.80)、视力障碍(OR=1.54,95%CI:1.08~2.18)、患胃肠溃疡(OR=2.97,95%CI:1.53~5.77)、患关节炎(OR=2.63,95%CI:1.61~4.32)、家庭支出大于收入(OR=1.80,95%CI:1.17~2.78)和自评经济条件差(OR=4.58,95%CI:2.48~8.47)的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结论老年人是否锻炼身体、饮食有鱼类、参加文娱和社会活动、享受社区服务、睡眠时长、视力情况、是否有胃肠溃疡和关节炎与抑郁症状的检出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两地抗病毒治疗(ART)门诊注射吸毒HIV感染者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入组美沙酮维持治疗(MMT)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云南省两地艾滋病疫情数据库进行关联,在ART门诊筛选出由注射吸毒感染HIV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一组是正在参加MMT,另一组是从未入组MMT。提取这些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相关疾病史、高危行为等信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进行描述,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635例研究对象中,247例(38.9%)正在参加MMT,388例(61.1%)从未入组MMT;男性536例(84.4%),女性99例(15.6%);年龄M=40.33岁;确证感染HIV时间的M=6.08年。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40,95%CI:1.00~5.74)、初中文化程度(OR=3.28,95%CI:1.75~6.14)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7.10,95%CI:1.90~26.62)、确证感染时间≥6年(OR=3.84,95%CI:2.11~6.98)、患有丙型肝炎(OR=6.21,95%CI:3.06~12.58)是入组MMT的促进因素;已婚(OR=0.38,95%CI:0.20~0.72)、有职业(OR=0.01,95%CI:0.00~0.02)是入组MMT的限制因素。结论 两地ART门诊的注射吸毒人群入组MMT的比例不高,为加强这类人群转介入组MMT,需要对具有不同特征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医院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数据库(VIP)中建库至2019年3月发表的有关医院感染SMA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2名研究员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3篇为英文,7篇为中文。Meta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APCHE-II评分20分(OR=3.69,95%CI:1.58~8.59)、ICU时间7 d(OR=2.14,95%CI:1.55~2.95)、住院时间(MD=7.54,95%CI:6.22~8.86)、使用糖皮质激素(OR=2.40,95%CI:1.57~3.68)、合并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OR=2.31,95%CI:1.64~3.25)、机械通气(OR=7.59,95%CI:3.40~11.97)、气管插管(OR=4.98,95%CI:3.21~7.73)、气管切开(OR=4.31,95%CI:2.80~6.64)、中心静脉置管(OR=1.68,95%CI:1.19~2.38)、留置鼻胃管(OR=3.10,95%CI:1.83~5.26)、使用碳青霉烯类(OR=2.81,95%CI:2.24~3.54)、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OR=3.52,95%CI:1.71~7.24)、使用氨基糖苷类(OR=1.93,95%CI:1.37~2.73)、使用糖肽类(OR=3.42,95%CI:1.13~10.32)和使用抗菌药物≥3种(OR=2.70,95%CI:1.75~4.16)是医院感染SMA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医院感染SMA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其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青海省从高海拔牧区搬迁定居城镇的藏族牧民中MS的流行状况及相关因素,尤其是膳食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920名藏族成年人(男性419名,女性501名),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膳食频率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测。问卷调查包括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和食物消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鉴定膳食模式,采用logist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