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资料 患者女,23岁。因左侧持续性鼻塞2个月,于2013年01月16日入我院耳鼻喉科。入院查体:外鼻无畸形,鼻中隔居中,双下鼻甲略大,左侧鼻腔总鼻道可见粉红色肿物,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双侧鼻腔黏膜充血,各副鼻窦区无压痛。辅助检查:鼻窦CT:左侧鼻腔内软组织密度影,双侧上颌窦、左侧筛窦、额窦炎症。脑部CT,颈部CT,胸部CT,腹部彩超及全身骨显像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鼻腔肿物。2013年01月19日于全麻鼻内镜下行左侧鼻腔肿物切除术,左侧上颌窦开放,左侧中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切除术、右下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上颌窦炎的临床作用。方法分析我院1998年9月 ̄2004年6月期间,行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组)与单纯中鼻道开窗术(对照组)治疗上颌窦炎的病例术后开窗口的开放和上颌窦黏膜炎症的转归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治疗组上颌窦窦口开放率86.2%,上颌窦炎治愈率79.3%,下鼻道开窗口开放率48.3%;对照组上颌窦窦口开放率85.7%,上颌窦炎治愈率76.2%。结论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对上颌窦炎症的转归和上颌窦窦口开放较单纯中鼻道开窗术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PESS)中对病变中鼻用的处理。方法:在5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FESS中,对病变中鼻甲适当处理,并术后观察中鼻甲,筛窦术腔及上颌窦口开放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中鼻甲恢复正常112例,发生粘连8例;上颌窦开放46例,狭窄4例,病变中鼻甲大多恢复正常。结论:在FESS中,适当处理病变中鼻甲,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鼻内镜下上颌窦中鼻道开窗术及中、下鼻道上颌窦联合开窗术治疗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的80例被确诊为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鼻内镜下中、下鼻道上颌窦联合开窗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中鼻道开窗术治疗,并随访至2013年2月28日.术前主观评估采用VAS、SNOT-20问卷调查;客观评估采用Lund-Mackay CT评分和Lund-Kennedy评分.并在术后3月、6月、1年及2年时对两组患者再次进行相同指标评估.结果 试验组术后6月、1年及2年的VAS评分、SNOT评分及Lund-Kennedy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年Lund-Mackay评分高于试验组(P<0.0l).根据海口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试验组治愈36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28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87.5%,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P=0.021).结论 鼻内镜下上颌窦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鼻内镜下上颌窦中鼻道开窗术,且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对病变中鼻甲处理方法与慢性鼻窦炎Ⅱ型 2、3期手术疗效及鼻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摒弃Ⅰ型Ⅱ型 1期及Ⅲ型病变的原则分组 ,为 2 14例慢性鼻窦炎Ⅱ型 2、3期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依中鼻甲病变程度行中鼻甲下缘激光烧灼 ,中鼻甲外侧部矢状切除及外侧部加下部部分切除术。结果 :术后 3~ 6个月中鼻甲形态基本恢复正常 ,无 1例发生鼻腔粘连 ,慢性鼻窦炎Ⅱ型 2、3期的治愈好转率 86 4%。结论 :对慢性鼻窦炎Ⅱ型 2、3期患者 ,在术中酌情处理病变中鼻甲 ,既防止鼻腔粘连的发生 ,形成一个开放的窦口 鼻道通气引流系统 ,缩短换药时间 ,提高治愈好转率 ,又符合人体鼻腔生理、解剖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性及优点。方法选择辽宁省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76例,按照入院顺序和个人意愿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其中试验组进行鼻内镜下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照组进行鼻内镜下电动切吸器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统计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操作简单,微创、安全、有效,更符合下鼻甲手术的理念,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76例不伴有显著黏膜肥厚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组,38例行鼻内镜改良下鼻甲成形术(A组),38例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B组),比较两组治疗下鼻甲肥大的疗效。结果两组组内术前与术后比较,鼻阻力值及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术前与术后1个月时鼻阻力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年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组内比较术后近、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组内比较术后近、远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下鼻甲成形术是改善不伴有显著黏膜肥厚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鼻塞的有效方法,近、远期疗效都比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反复表麻在局麻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内窥镜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 ,是目前临床鼻科医师仍在探讨的问题。自1999年 2月~ 2 0 0 0年 10月间 ,我们对 7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施行鼻内窥镜手术 ,术中采用反复表面麻醉的局麻方式 ,麻醉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 76例 ,男 43例 ,女 33例 ,年龄 10~ 73岁 ,病程 0 5~ 14年。 71例行中鼻道窦口复合体病变清除开放术 ,5例行全鼻窦开放术。其中 5 8例加行鼻息肉摘除术 ,2 3例加行鼻甲肥厚或息肉样变部分切除术 ,10例加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9例加行双径路上颌窦囊肿、息肉摘除术。1 2 麻醉方法1 …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鼻内镜鼻窦手术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肥厚性鼻炎的疗效,并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鼻内镜手术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鼻内镜鼻窦手术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肥厚性鼻炎的疗效.结果 其中Ⅰ型、Ⅱ型(Ⅰ、Ⅱ期)159例,治愈159例.(100%);Ⅱ、Ⅲ期60例,治愈48例(80%);Ⅲ型81例,治愈51例(63%).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肥厚性鼻炎的有效、安全.但充分的术前准备是必要的,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成功的关键.规范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66例上颌窦真菌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鼻内镜上颌窦口扩大术和鼻内镜术并下鼻道上颌窦置管冲洗)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6例非侵袭性上颌窦真菌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患者均单侧发病,一组行单侧鼻内镜上颌窦口扩大术,一组行鼻内镜术并下鼻道上颌窦置管冲洗治疗术,随访1~5年。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结果行单侧鼻内镜上颌窦口扩大术一组治愈29例,复发3例,治愈率为87.9%,行鼻内镜术并下鼻道上颌窦置管冲洗一组治愈32例,复发1例,治愈率为97%。结论鼻内镜术并下鼻道上颌窦置管冲洗治疗术是治疗上颌窦真菌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我院1999年以来采用微波凝固上颌窦鼻内开窗术21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7例,年龄15~57岁。双侧9例,单侧12例。病例选择均为慢性上颌窦炎患者。1.2手术方式术前上颌窦冲洗一次。下鼻道黏膜表面麻醉。黏膜水肿者,可用10%麻黄素喷雾收敛黏膜。患者坐位、头保持正中,先置入窥鼻器,观察鼻腔状况。下鼻甲肥大可用微波凝固下鼻甲黏膜;下鼻甲过长,可折断下鼻甲,暴露下鼻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符合慢性肥厚性鼻炎的52例患者在0°内窥镜下切除部分下鼻甲(1/3~1/2)及外侧的表面黏膜,内侧的黏膜瓣保留并覆盖在下鼻甲创面上形成新下鼻甲.结果52例中,显效38例(73.1%);好转13例(25.0%);无效1例(1.9%),总有效率98 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窥镜下下鼻甲成形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下鼻甲成形手术切口位置不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组,108例行鼻内镜下下鼻甲外侧切口黏膜下切除术(A组),52例行鼻内镜下鼻甲前端切口黏膜下切除术(B组).结果 功能性下鼻甲成形术外侧切口与前端切口缓解鼻塞的近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远期疗效功能性下鼻甲成形术外侧切口组优于下鼻甲前端切口组(P<0.05).结论 鼻内镜下功能性下鼻甲外侧切口成形术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是符合鼻腔生理功能的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MMA)联合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IMA)径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5年8月治疗的51例上颌窦良性病变临床资料。在常规行鼻内镜下MMA术后,对于难以完整切除的病变联合IMA术切除病变。记录术中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术中内镜下能很好地观察和切除上颌窦内各壁病变。术中及术后无鼻泪管损伤、鼻甲萎缩和局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临床症状逐步消失,窦内黏膜上皮化,窦口引流通畅,病变无复发。结论?MMA联合IMA可以很好地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尤其在上颌骨囊肿治疗中有很大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改良黏骨膜翻瓣精准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上颌窦囊肿患者57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26)和研究组(n=31)。两组患者均行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手术,对照组同时予常规下鼻道开窗术,研究组同时予改良黏骨膜翻瓣精准下鼻道开窗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下鼻道骨窗口及骨窗两侧切除的黏膜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上颌窦黏液纤毛传输时间(MTT)较对照组短(P 0.05);研究组术中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改良黏骨膜翻瓣精准下鼻道开窗术治疗上颌窦囊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患者创伤小、上颌窦功能影响小,且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内镜鼻甲黏膜下成形术和微波热凝术3种方法治疗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87例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B组行鼻内镜鼻甲黏膜下成形术,C组行微波热凝术,随访1~2年,观察各组临床疗效、术后反应及并发症.结果:(1)A、B 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但均优于C组(P<0.05);(2)A组术后出血结痂显著高于B、C组(P<0.01),术后鼻腔干燥和烧灼感发生率C组>A组>B组,B组并发症最少(P<0.05).结论:鼻内镜鼻甲黏膜下成形术治疗肥厚性鼻炎疗效优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微波热凝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不能经上颌窦自然口清除病变的上颌窦良性病变采用鼻内镜下选择性泪前隐窝人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8月56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鼻内镜下选择性采用泪前隐窝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性完整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术中出血量100—400ml。其中26例上颌窦囊肿,14例上颌窦炎性息肉,7例非侵袭型真菌性上颌窦炎,术后随访3~14个月未见复发,而内翻性乳头状瘤9例中,有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分别于术后8、11个月局部原位复发,经原手术径路再次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并去除病变部位骨质,术后分别随访20、25个月未见复发。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因病变侵犯鼻泪管,术中给予切除病变鼻泪管,术后出现溢泪,经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后症状缓解,随访8个月无溢泪症状发生。所有病例术后无活动性出血、鼻腔粘连、鼻甲萎缩等并发症。术腔于2~4个月基本上皮化,鼻腔外侧壁及下鼻甲形态良好。结论鼻内镜下泪前隐窝人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具有视野清晰、病变切除彻底、出血少、损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可作为经上颌窦自然口或联合下鼻道开窗术不能彻底切除病变组织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是以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肥厚为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临床症状以持续性鼻塞为主.可伴发耳部、咽部表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创伤较大。我科对15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既有下鼻甲黏膜肥厚又有下鼻甲骨质肥厚)病例,采用经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联合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鼻内镜下经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住某院的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30例,均采取鼻内镜下经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术中切除钩突及筛泡,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清除上颌窦及筛窦霉菌。自下鼻甲前端鼻腔外侧做纵形切口,分离黏骨膜,暴露并凿开鼻泪管,进入上颌窦内,扩大入口,建立膜性鼻泪管,暴露上颌窦前内壁夹角、泪前隐窝、前齿槽隐窝处,完全清除上颌窦内病变。随访6个月,观察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30例患者术后无头痛、鼻塞、上颌窦区无压痛以及眼球转动受限等不适症状消失,各鼻道未见脓性分泌物或渗出,鼻腔内无异味,鼻内镜下观察下鼻甲前端附着良好。其中1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发,再次手术后治愈。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溢泪、前鼻孔狭窄、视力减退、面部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真菌性上颌窦炎采取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术式可充分暴露,有效清除病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刘涛  ;赵菊梅 《华西医学》2009,(8):1939-1940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下鼻甲成形术加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符合慢性肥厚性鼻炎的56例患者在00内窥镜下骨折下鼻甲,切除下鼻甲增生肥厚部分外侧面黏膜及其下肥大骨质,内侧的黏膜瓣保留并覆盖在下鼻甲创面上形成新下鼻甲。随访1到2年。结果:56例中,治愈42例(75.0%),有效13例(23.2%),无效1例(1.8%),总有效率98.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窥镜下下鼻甲成形术加骨折外移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