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产前筛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检出效果.方法 150例进行产前筛查的孕妇,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二维及三维超声对胎儿心脏切面的显示情况;以引产解剖及产后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二维及三维超声对胎儿CHD的诊断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二维及三维超声对四腔切面的显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三维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孕中期经二维超声检查后可疑畸形的胎儿,在征得孕妇同意后进一步行三维彩超检查:应用西门子Acuson Antares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用表面模式和透明模式成像,对可疑畸形部位多方位扫查;明确诊断的畸形胎儿,产后及引产后对照、统计,对骨骼畸形的胎儿做X线检查。结果45例胎儿中发现畸形43例(复合畸形6例),均经引产或产后证实;上述胎儿畸形中,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对于唇裂、体表赘生物、内脏外翻、脊柱裂、四肢及脊柱等畸形均可清晰而直观地显示,而对于其他胎儿畸形如多囊肾、肾积水、小脑发育异常等则无法显示。结论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产前畸形诊断中有一定的优势,是二维成像技术的补充,而不能替代二维成像,在临床诊断唇裂、内脏外翻、脊柱裂、四肢和脊柱畸形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成像、实时三维超声成像相结合对胎儿唇腭裂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Acuson Antares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580例16~40周的胎儿鼻唇部进行二维探测及实时三维超声重建。结果发现唇(腭)裂12例,漏诊1例。二维超声成像、实时三维超声成像相结合成像率达100%,诊断率达99.8%。结论二维超声成像、实时三维超声成像相结合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在胎儿畸形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实时三维超声仪,所有患者先常规作二维超声检查,之后再由同一操作者行三维超声检查,并将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应用可使胎儿某些畸形诊断更为准确直观。结论:三维超声能直观显示胎儿结构,三维超声检查诊断胎儿畸形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是二维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与二维超声联合应用,可提高胎儿畸形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三维超声成像对胎儿多系统畸形的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对胎儿多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三维超声仪对88例孕龄在22~40周的高危孕妇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并随访产后结果。结果 88例妊娠妇女中,共检出胎儿畸形14例,其中8例是二维超声检出,分别是心血管、泌尿、神经、骨骼系统,6例是三维超声检出(5例是在二维超声检查基础上检出,1例在二维超声未能确诊)。结论 三维超声成像可对二维超声提供较丰富的胎儿畸形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6.
三维及二维超声成像诊断胎儿畸形198例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8例有胎儿畸形的孕妇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对照两者的检查结果,比较两者对胎儿畸形的诊断水平.结果198例孕妇经追踪随访共有胎儿畸形212处.三维超声成像确定并与实际畸形数相符共207处,二维成像为183处.三维超声对胎儿颅面部、脊柱四肢畸形的诊断率可达到98.1%和81.3%,与二维超声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能够直观地反映胎儿体表结构的细微特征、立体形态及相互间的位置关系,在胎儿颅面部、脊柱、四肢畸形方面的诊断中明显优于二维超声,作为二维超声的有益补充,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二维和三维超声检查胎儿面部结构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孕16~42周1805例胎儿进行二维、三维检查,观察胎儿面部结构,并与产后或引产后结果相比较.结果 1805例中,孕23~35周后应用二维及三维超声观察胎儿颜面部结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1%、95.1%,P0.05).孕23周前三维显示率明显高于二维(84.8%、69.6%,P<0.01),孕35周后二维显示率略高于三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4%、88.7%,P0.05).结论 选择最佳时机检查胎儿面部结构,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8.
对准妈妈来说,产前的每次超声检查,都是既紧张又期待的。同时,准妈妈在超声检查的选择上,也存在着很多困惑:在孕中期遇到“大排畸”(即胎儿系统性产前筛查)时,该做三维还是四维?三维、四维真的比二维更高级吗?二维超声检查:排畸首选二维超声是切面成像,虽然不是立体成像,但分辨率高,因而对胎儿畸形的判断能力要远远高于三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显像技术在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子宫畸形患者,行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与二维超声检查做比较,并与宫、腹腔镜检查及手术最终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三维超声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优于二维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尤其是特殊类型子宫畸形的诊断。三维超声显像技术能快速检出最佳冠状切面。显示宫腔形态及官底外形的同时,可进行量化诊断。结论三维超声成像提供各种子宫发育异常的准确信息,是快捷诊断子宫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在中晚期胎儿唇裂异常中的诊断价值,为产前诊断胎儿畸形提供帮助.方法 应用ALOKE1400超声诊断仪对2 368例妊娠19~37周胎儿颜面部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胎儿唇部结构.结果 2202例成功获得胎儿唇部成像,显示率93%,发现唇裂6例,畸型率2.7‰.结论 孕24~36周是胎儿脸部超声表面成像的最佳期.在此期间胎儿唇裂中图像逼真、直观,利用二维超声筛查胎儿畸形,在产前超声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任意平面成像及断层超声显像技术探讨胎儿肾盂扩张的影响因素及不同转归,评价胎儿肾盂扩张的程度,指导临床干预。方法对30例二维超声初检单侧肾盂前后径≥10mm的胎儿进行随访,应用三维任意平面成像及断层超声显像技术观察、测量并记录其肾盂前后径、肾实质厚度及肾动脉的阻力指数(RI)。结果30例胎儿肾积水中,10mm≤肾盂前后径〈15mm的胎儿中,肾实质厚度≤5mm者5例,出生后消失2例,手术1例;。肾实质厚度〉5mm者21例,出生后消失18例,手术0例;在本组中,RI≥0.7者4例,出生后消失1例,手术1例;RI〈0.7者22例,出生后消失19例,手术0例。肾盂前后径≥15mm的胎儿中,肾实质厚度≤5mm者3例,出生后消失0例,手术2例;肾实质厚度〉5mm者1例,出生后消失1例,手术0例;在本组中,RI≥0.7者3例,出生后消失0例,手术2例;RI〈0.7者1例,出生后消失1例,手术0例。结论产前超声检查示肾盂前后径≥15mm,肾实质厚度≤5mm且RI≥0.7的胎儿往往存在病理性梗阻,应高度重视。三维超声技术能够迅速、准确地获得诊断肾盂扩张的标准切面。  相似文献   

12.
断层超声显像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断层超声显像(tomographic ultrasound imaging,TUI)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相关指标的意义.方法 对70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实验组)进行断层超声诊断并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应的左肾静脉扩张段内径与狭窄段内径比值及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应用二维超声技术快速显示占65%,应用TUI技术快速显示占100%.实验组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角度为(23.58°±3.29°),与对照组角度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内径比值为(4.02 +0.73),与对照组内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角度与内径比值相关系数(r)为-0.277(P<0.05),表明实验组角度与内径比之间存在负相关,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角度越小,左肾静脉内径比值越大.结论 利用TUI测量左肾静脉内径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角度对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均有意义,并且优于二维超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全身MR扩散加权成像(WB-DWI)、常规磁共振成像(MRI)/CT扫描及二者联合应用(WB-DWI+MRI/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检出能力。方法对60例病理学确诊的NSCLC患者行WB-DWI、胸部CT扫描,并对可疑骨转移部位行常规MRI扫描,应用ROC曲线评价WB-DWI、常规MRI/CT及WB-DWI+MRI/CT在NSCLC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应用方差分析比较弥散系数(ADC)值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①WB-DWI、MRI/CT、WB-DWI+MRI/CT诊断NSCLC骨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z)分别是0.935,0.961,0.977,二者联合应用特异度及正确诊断指数最高,有助于提高NSCLC转移病灶的检出。②NSCLC骨转移瘤平均ADC值高于良性骨病变[(0.89±0.12)×10-3与(1.51±0.15)×10-3mm2/s],取临界值1.12×10-3mm2/s,其诊断NSCLC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诊断指数均达100%。结论 WB-DWI是常规MRI/CT的有益补充,二者联合应用在NSCLC骨转移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价肾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术后的疗效。方法:对128例肾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患者行经皮血管内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行CDFI检查,观察术前及术后6个月肾动脉起始段、叶间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A)、舒张期流速(EDV)、血流阻力指数(RI)、肾动脉起始段与腹主动脉峰值流速比值(RAR)及起始段管径变化。统计术后6个月狭窄再发生率。评价肾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术后的疗效。结果:肾动脉起始段PSV和EDV由术前的(382.20±194.50)cm/s、(120.30±66.3 0)cm/s降为(98.40±39.40)cm/s、(29.01±13.60)cm/s(P0.01)。叶间动脉PSV和EDV由术前的(18.20±7.40)cm/s、(8.01±2.40)cm/s升为(24.80±7.50)cm/s、(9.01±2.80)cm/s(P0.01);RI由(0.56±0.10)升为(0.64±0.10)(P0.01);RAR由(3.81±0.68)降为(1.26±0.22)(P0.01);起始段管腔内径由(1.42±0.55)mm增为(3.60±0.52)mm(P0.01)。6个月后起始段狭窄再发生12例,发生率9.4%。结论:CDFI可以有效地评价肾动脉支架治疗术后疗效,及时发现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徐明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2):191-192
目的研究低频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者分别在低频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条件下进行超声检查,分析肠系膜淋巴结的图像特点,对比在两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条件下,淋巴结的显像效果、肿大的淋巴结的显像率和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结果低频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淋巴结现象效果上,高频优于低频;肿大的淋巴结的显像率高频为92.5%,低频为54.3%,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0.05);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高频为62.5%,低频为64.3%,无显著差异(χ2=0.37,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时的淋巴结显像率和淋巴结显像效果明显优于低频彩色多普勒,但是二者在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无明显差异,低频、高频和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振动反应成像技术(VRI)在鉴别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作用。方法观察60例哮喘和64例COPD患者在应用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的VRI影像(VRI图像和EVP曲线)。采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史、体格检查、肺功能检查)做出临床诊断,同时做出VRI图像和EVP曲线诊断。比较VRI图像、EVP曲线诊断与临床诊断的差异。结果哮喘组患者VRI图像中动态图像、MEF、呼吸振动能量曲线的评分较COPD组患者评分有统计学差异,EVP曲线诊断哮喘和COPD的符合率为75%和79.69%,联合VRI图像评分,诊断的符合率达83.87%(哮喘78.33%,COPD89.06%)。结论 VRI图像和EVP曲线诊断哮喘或COPD与临床诊断符合率高,可为临床鉴别哮喘和COPD的诊断提供客观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对鉴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7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怀疑存在颈动脉硬化斑块病变的患者325例,先进行二维超声扫查,再行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对比两种方法的检出率,以及在评价斑块性质方面的价值.结果 二维超声诊断出现斑块人数261例,斑块发生率80.31%,三维超声表面成像诊断出斑块人数283例,发生率87.0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检出斑块总数658节,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检出斑块786节,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性质的斑块的检出率,经配对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对软斑的检出率(29.01%)略高于二维超声(22.34%).结论 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拥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方法,实现了病灶的三维观察,使图像更清晰、更直观,诊断信息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窄带成像技术(NBI)结合放大内镜和普通白光胃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研究的46例患者.发现可疑病灶(黏膜形态异常或黏膜色泽异常)56处,先行普通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后行NBI或放大功能检查.如有不规则微血管结构伴有分界线或不规整表面黏膜结构伴有分界线的将视为早期胃癌。所有病变均行组织活检后送病理,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NBI结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结果56处病灶中,5处为癌性病变,NBI结合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4.6%(53/56)、80.0%(4/5)、96.1%(49/51)、3.9%(2/51)、20.0%(1/5),普通白光胃镜对应值分别为55.4%(31/56)、60.0%(3/5)、54.9%(28/51)、45.1%(23/51)、40.0%(2/5),NBI结合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符合率明显高于普通胃镜(P〈0.05)。NBI模式下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及微血管形态紊乱不规则或毛细血管网消失对诊断相对意义重大。结论普通白光胃镜检查目前仍是筛选早期胃癌临床首选的方法,如发现可疑病灶需进一步行NBI结合放大内镜观察,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效果令人满意,操作方法简便易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以我院诊治的156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诊断,对照组使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查进行诊断,以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的评价标准。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等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约登指数、Kappa值、比数积、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的比较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具有准确率高、敏感性高、无创伤等优势,是目前下肢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标测B型预激综合征右侧旁道位置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20例,观察组B型预激综合征患者15例。每个患者均行体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排外器质性心脏病及室内传导阻滞。以VVI技术测量对照组及观察组射频消融术前、术后心尖四腔观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右室面收缩早中期心肌运动速度达峰时间(TV),记录局部心肌速度达峰时间标准差(T-SD)、心室最早与最迟达峰心肌间的时间延迟(T-MX),进行旁道标测及同步化分析,以心内电生理为金指标,评价VVI对旁道标测的准确率。结果(1)对照组心脏收缩同步协调,速度向量长短和方向基本一致。(2)观察组13例患者术前收缩早中期右室游离壁收缩不协调,向量大小和方向不一致,VVI显示局部心肌出现提前收缩的速度向量,TV较其他节段心肌明显提前, T-SD、T-MX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旁道位于右室游离壁并行射频消融术,术后右室游离壁收缩协调,向量大小和方向基本一致,有2例VVI未能判断出旁道位置,术后证实旁道来源于后间隔。结论 VVI技术能够对B型显性预激综合征来源于右室游离壁的右侧旁道进行较准确的标测,对于右室其他位置的旁道尚需进一步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