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雪凤  孙萍  张步蕊 《河北医药》2011,33(10):1505-1507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为"集合系统分离"胎儿进行动态观察,查找对胎儿集合系统分离转归有预测价值的参数。方法采用Stocks等标准,孕33周以前肾盂前后径(APD)≥4 mm,孕33周以后APD≥7 mm作为肾盂分离的标准,随访观察集合系统分离胎儿119例。从首次发现胎儿集合系统分离开始,每4周复查1次超声,至胎儿出生及1岁内,观察集合系统分离的转归,以随访结果(包含引产后及出生后术后病理结果)作为判定转归标准,分为可复性组和不可复性组,对可能影响胎儿集合系统分离转归的超声参数-肾盂前后径APD值、肾实质厚度/肾脏前后径、肾动脉阻力指数R I值以及肾盏的形态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可复组肾盂前后径APD值小于不可复组(P〈0.01);可复组肾实质厚度/肾脏横径比值大于不可复组(P〈0.05);可复组肾动脉阻力指数R I小于不可复组(P〈0.05);可复组肾盏扩张程度小于不可复组(P〈0.05)。结论 APD值、肾实质厚度/肾脏前后径、R I值及肾盏形态等参数可作为判断胎儿集合系统分离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孕期胎儿肾脏结构异常的变化。方法观察肾盂积水孕期及出生后的发展转归,评估其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产前诊断肾盂分离的胎儿进行孕期连续、动态观察,产后对婴儿继续追踪、随访。结果2006年6月至2007年11月间,在本院产科系统超声检查孕妇7938例,胎儿检出单纯肾盂分离共109例,累计肾脏182只;肾盂分离合并输尿管异常扩张6例,左肾缺如1例,重复肾畸形1例,多囊肾1例。婴儿出生后随访:单纯肾盂分离胎儿出生后1月积水消退率为22.5%,3月消退率为79.1%,6月消退率为98.3%。肾盂分离合并异常扩张者3例出生后1月未提示输尿管异常扩张,肾积水减轻;另外3例胎/婴儿染色体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单纯肾盂分离小于7mm,肾皮质厚度在5mm以上者,其积水属于生理性积水,可在孕34周后,复查超声观察分离有无进行性增加或者皮质变薄。孕34周前发现胎儿肾盂积水在7mm以上,或肾脏皮质厚度低于5mm,或合并输尿管的异常扩张者,应该高度重视,超声动态观察其变化。对于病理性肾积水出现孕周早,发展迅速者必要时胎儿镜下肾脏穿刺放水或者手术解决梗阻原因,缓解肾脏压力,尽量保证肾脏功能。产前诊断肾脏积水的所有婴儿均应随访,出生后1d、1月、3月直至积水消失。目前尚未发现胎儿肾盂积水与染色体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儿泌尿系疾病的超声产前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于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间收治的433例产妇的胎儿泌尿系疾病超声检查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超声检查,肾盂积水最多;,分离值在0.3cm~1.0cm的肾盂分离胎儿55例,出生后症状全部消失;9例多囊肾胎儿均表现为肾脏增大且羊水极少。69例由于病变选择引产,56例由于可能的致命性病变选择终止妊娠,28例由于肾盂扩张前后径在11~15mm,肾盂积水在出生后没有显著变化,85例胎儿出生后肾盂积水消失,52例胎儿出生后发现一侧肾脏异常,2例多囊性肾发育不良选择正常分娩后手术治疗,6例胎儿因为严重畸形出生后死亡。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疾病有利于对胎儿做预后判断,便于及早采取措施,对新生儿的早期治疗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葛晖  丁中  王顺 《淮海医药》2003,21(6):457-458
目的 应用B超测量肾集合系统分离值预测胎儿肾积水的可复性 ,为临床判断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选择手术时机提供依据。方法 用B超对 2 2例 35侧晚孕期间集合系统分离值≥ 0 .8cm的胎肾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甲组 :11例 19侧 ,肾集合系统分离值为 0 .8~ 1.2cm ,此组肾积水于胎儿出生后 1个月内相继消失。乙组 :5例 6侧 ,分离值为 1.2 4~ 1.9cm ,其中 3例单侧肾盏未扩张的胎肾在胎儿出生后 5个月内积水消失 ;其余 2例 3侧伴有肾盏扩张的胎肾在胎儿出生 1年后积水仍存在。丙组 :6例 10侧 ,分离值为 2 .4~ 6 .7cm ,对其中 3例胎儿出生后随访 1年 ,发现肾积水明显加重 ,另 3例经尸检或手术证实有尿路梗阻存在。结论 晚孕期间胎儿肾集合系统分离值≤ 1.2cm ,或虽分离值在 1.2 4~ 1.9cm ,但无肾盏扩张者 ,均应视为可复性肾积水 ;分离值≥ 2 .4cm ,或虽分离值在 1.2 4~ 1.9cm ,但同时伴有肾盏扩张者 ,则应视为不可复性肾积水  相似文献   

5.
许进松 《首都医药》2010,(14):44-44
目的探讨胎儿肾盂扩张的超声诊断和预后。方法对2008年1月~2008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的孕20~42周的胎儿行超声诊断、孕期观察及生后5~7天随访至1年。结果胎儿肾盂扩张40例,36例胎儿肾脏先后恢复正常,2例生后行手术治疗2例行引产。结论胎儿期仅肾盂扩张生后可消失。若肾盂积水且伴输尿管积水,生后肾积水继续发展,则需进一步检查,择期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对于中晚孕期胎儿肾窦分离的临床诊断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产前超声检查存在肾窦分离的中晚孕期胎儿60例为研究对象,记录胎儿产前的肾窦分离程度以及出生后的跟踪随访情况。结果本组60例患儿中,50例为中轻度肾窦分离(即分离度<10 mm),均在出生6个月内自然恢复正常;另10例为中重度(分离度≥10 mm),其中有4例患儿在出生1年以后逐渐恢复正常,3例患儿于出生后经手术病理证实存在肾盂输尿管移行部位梗阻,有1例患儿在孕25周时因合并胎儿水肿而进行引产,有2例患儿出生1年以后肾窦分离未得到明显好转。结论中晚孕期肾窦分离胎儿大多存在一过性表现,通常轻度肾盂扩张者能够自行恢复正常,但需密切随访观察;部分胎儿出生以后仍持续存在肾窦分离,应加强超声随访,密切观察患儿情况并及时处理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彩超动态监测妊娠中晚期肾盂分离的程度和特点,判断梗阻性或生理性肾盂积水。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行常规产前检查发现胎儿肾脏肾盂分离值≥5 mm的70例胎儿98只胎肾(双侧28例、单侧4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胎儿均行超声动态监测,观察胎儿的膀胱、输尿管、肾盏及肾盂出口处宽度。若肾盂分离持续存在,新生儿出生后再次行彩超检查。结果在妊娠30周前APD<6 mm,妊娠30周后APD<7 mm(排除染色体异常)的单纯肾盂分离,大部分均可恢复正常;肾盂分离呈饱满呈楔状并伴有肾盂出口处宽度>7 mm,则需在新生儿出生后2 d进行随访。妊娠30周后APD>15 mm,并伴有膀胱持续增大、输尿管扩张、肾盏扩张,则高度提示存在泌尿道梗阻。结论在妊娠中晚期行彩超动态监测肾盂分离情况,有利于鉴别生理性及病理性泌尿系梗阻病变。  相似文献   

8.
丁银竹 《中国当代医药》2012,(29):94+96-94,96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检查对胎儿肾积水的诊断及预后。方法通过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产前检查,发现50例肾盂积水(60只肾),对其超声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只肾,根据肾盂积水分级标准,其中Ⅰ级36只、Ⅱ级14只、Ⅲ级7只、Ⅳ级2只及Ⅴ级1只。其中,引产Ⅲ级2只,Ⅳ级2只,以及Ⅴ级1只,均在出生后接受手术治疗。肾动脉RI值:肾盂积水Ⅰ-Ⅲ级病例中,肾动脉RI值均小于0.7;而Ⅳ-Ⅴ级病例中,RI值均大于0.7。单双侧病变与羊水量:40例为单侧肾积水,10例为双侧肾积水,其中单侧肾盂积水者羊水量正常,双侧肾盂积水并且其分级为Ⅲ-Ⅴ级者中,有1例羊水过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肾积水病变情况,有利于胎儿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长期跟踪随访72例孕期超声诊断胎儿肾盂积水的围生儿,探讨胎儿肾盂积水的治疗指征与预后.方法 对孕20~40周被超声检出单侧或双侧肾盂积水(肾盂前后径>10 mm),以及产后检出单侧肾盂积水的患儿进行泌尿系彩超观察随访.对产后彩超确诊Ⅲ~Ⅳ度肾积水(SFU标准)患儿行泌尿系静脉肾盂造影(IVP).对肾积水进展Ⅲ~Ⅳ度,连续2次超声检查未见好转,和/或泌尿系IVP提示梗阻或排泄显像不畅者行手术治疗;出生即为Ⅳ度的肾盂积水患儿即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均采用Anderson-Hynes术式.结果 所有69例患儿手术均成功(100%),术后肾皮质显著增厚(P<0.05),在术后6个月内最明显.结论 利用彩超严密监测产后肾盂积水患儿的肾盂扩张度有利于早期干预、早期手术,且术后肾功能可以得到良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超声检查胎儿肾盂扩张及预后。方法对60例20~40周孕妇B超检查胎儿肾盂扩张情况,追踪至出生后B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胎儿肾盂扩张<10mm,且胎儿无其他部位异常,均为正常胎儿。胎儿肾盂扩张≥10mm,出现肾脏病理性情况的可能性增加,如合并其他部位异常,胎儿畸形概率明显增大。结论肾盂扩张程度及有无合并其他部位畸形,可作为判断胎儿发育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
曹纯霞 《安徽医药》2013,17(2):275-276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排除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95例就诊病历,均行阴道彩超检查和内膜诊刮,分析诊断结果。结果彩超和诊刮两种诊断方案在患者年龄、绝经年限、出血时间不同的情况下所判定结果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的平均厚度均大于萎缩性子宫内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病变的子宫内膜厚度≥10 mm例数比例高于良性病变。结论子宫内膜以5 mm为临界值,阴道彩超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排除内膜病变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胎儿胆囊结石中的诊断价值,同时探讨胎儿胆结石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21 020例孕妇行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1 020例孕妇中,检出疑似胎儿胆囊结石15例,检出率为7.14/10 000.其中男性10例,女性为5例.11例与胎龄大小接近,2例大于实际胎龄,2例小于实际胎龄.胎儿胆囊内强回声呈颗粒状、团块状、条带状,偶有后方回声增强.15例疑似胎儿胆囊结石患儿中12例于出生2周后消失,另外3例于出生半年后消失.结论 超声检查对胎儿胆囊结石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胎儿胆囊结石的形成机制应为胎儿胆总管反流的肠内容物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20例进行观察。结果甲状腺癌二维超声图像上表现多为不均质低回声,形状不规则,可为锯齿状或蟹足状,甚至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7例周边伴蟹足样回声,6例有不规则液性暗区,无一例表现为高回声,8例伴颈淋巴结肿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血流信号丰富,其中,Ⅲ级12例(60.0%),血流呈高阻力型(RI〉0.7)1l例(55.0%)。肿瘤侧的Vmax、Vmin、RI均明显高于无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肾动脉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对移植肾功能的预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测量肾动脉和叶间动脉的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观察两者能否预测无明显并发症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术后1年的肾功能。方法对100例无并发症肾移植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于肾移植术后1周内,测量移植肾肾动脉和叶间动脉的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并与术后1年的移植肾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术后1周测得的肾动脉的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与术后1年的GFR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叶间动脉的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与术后1年的GFR呈明显的负相关,叶间动脉阻力指数和(或)搏动指数升高,移植后1年肾功能下降,如果叶间动脉阻力指数≥0.7或者搏动指数≥1.2,移植后1年肾功能有明显的下降。结论早期多普勒彩超测量叶间动脉的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能够预测无明显并发症的移植肾的术后1年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高频及低频超声对临床疑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幽门的形态、结构并分别测量幽门肌层的厚度和长度及幽门管腔内径。结果以空腹后胃腔扩张,幽门肌厚度≥4mm,幽门前后径≥14mm,幽门管长度≥16mm为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标准。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并于手术后3~7d呕吐症状消失,病情痊愈。结论应用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可为临床提供方便快捷、准确可靠的手术依据,明显优于X线钡餐造影,可作为常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对结石大小测量的准确性及其影响测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超声测量和CT测量肾、输尿管结石的最大长径,以CT测量值为标准,对两组测值及其差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就皮肤-结石距离、患者体重指数及结石位置与差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泌尿系结石的平均长径超声测值(9.48±3.63)mm,均大于CT测值(8.44±3.90)mm(P〈0.01);其中〈5 mm组差值较5~10 mm组及5~10 mm组差值均大(P〈0.05);而5~10 mm组与〉10 mm组差值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5mm组与〉5 mm组结石超声与CT测值一致率分别为38.9%、93.5%;所有结石测量差值与皮肤-结石距离相关呈正相关性(r=0.904,P〈0.01)。结论超声测量高估了泌尿系结石的长径,〈5 mm的结石者更为明显;超声测量的准确性与结石-皮肤间的距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血管高危人群中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60例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0例高危患者中,大部分患者IMT普遍出现增厚,其中IMT〈1.0mm有37例(23.13%);1.0mm≤IMT≤1.5mm有64例(40.00%);IMT〉1.5mm有59例(36.88%)。随着患者的IMT厚度增加,各组患者的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随访2年以上)也呈现增加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血管高危人群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同时可作为患者病情转归的评价指标。此外,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微创性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肾孟造影(IVP)后64层CT尿路成像(CTU)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探讨肾实质厚度、输尿管管径推测CT延迟扫描时间的可行性。方法收集B超提示输尿管结石,行静脉肾盂造影的患者共36例,患者行IVP检查后接受64层CT平扫,将上述原始资料传送至工作站,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进行图像后处理,比较KUB+IVP与CTU的诊断输尿管结石阳性率,对CTU中尿路延迟显影者,测量肾实质厚度及输尿管直径并取平均值,分析它们与延迟显影时间的关系。结果①36例输尿管结石中,KUB+IVP诊断正确者20例,CTU诊断正确者31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3,P〈0.05);@CTU中,随着肾实质厚度的变薄和输尿管直径的增粗,输尿管显影逐渐延迟。当肾实质的平均厚度减至0.99mm时,输尿管不显影。梗阻段上方输尿管管径粗于17mm者,输尿管不显影。结论①CTU对输尿管结石诊断率优于KUB+IVP;②患侧肾实质的平均厚度、输尿管管径有望成为推测增强扫描CTU延迟扫描时间点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和宫颈内口宽度在早产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对因有先兆早产征象的初产妇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和宫颈内口宽度,并随访其妊娠结局,分析宫颈长度、宫颈内口宽度与早产的关系。结果108例产妇中早产32例,发生率为29.63%,将其列为早产组,其余76例产妇的先兆早产症状消失后出院。早产组产妇的宫颈长度较非早产组明显缩短(t=12.05,P〈0.05);而早产组产妇的宫颈内口宽度则较非早产组明显延长(t=12.64,P〈0.05);早产组产妇的宫颈Bishop评分明显高于非早产组(t=4.83,P〈0.05)。将108例初产妇按照其超声检查的宫颈长度分为≥30mm组、20-29mm组、10-19mm组、〈10mm组,并对各组之间早产发生率进行比较发现宫颈长度越短,早产发生率越高(X^2=18.67,P〈0.05)。将108初产妇按照其超声检查的宫颈内口宽度将其分为≥5mm组、〈5mm组,并对各组之间早产发生率进行比较发现宫颈内口宽度越宽,早产发生率越高(X^2=15.21,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测妊娠期宫颈变化是一种客观、有效、可重复的预测早产的方法。有望成为临床上预测早产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