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肺叶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治疗支气管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肺叶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治疗支气管肺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支气管肺癌手术治疗93例,其中86例行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成形术,7例行支气管及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术。结果 随访67例,2年生存率64%,5年生存率34.3%。结论 肺叶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治疗支气管肺癌既可全部切除肿瘤,又能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肺组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肺癌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尽管手术切除是治疗肺癌的最好办法,但仍有许多中晚期肺癌只能用非手术治疗,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BAI)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有效办法。本院自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肺癌22例,现将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袖状切除治疗支气管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支气管肺癌手术治疗128例.采用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结果:随访87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71/87)、54.0%(47/87)、32.2%(28/87)。结论: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治疗支气管肺癌既能全部切除肿瘤,又最大限度保护了肺功能,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次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BAI)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36例晚期肺癌患者均行多次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用Seldinger's方法选择性插管至参与肿瘤血供的支气管动脉,并注入化疗药物。其中有33例行2次BAI,3例行3次BAI。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总有效率(CR PR)69.44%。其中,有3例患者在第2次BAI术后选择手术治疗,随访至今,无复发、转移等。结论:对于晚期肺癌及失去外科手术机会的肺癌患者,多次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袁恺 《华西医学》2004,19(2):279-279
原发性肺癌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晚期肺癌和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切除的肺癌,我们采取了经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区域灌注化疗。现将我院2000年至2003年采用该方法治疗的21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袖状切除联合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01/2009—09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开展的该类手术治疗11例肺癌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支气管肺叶袖式切除联合肺动脉成形术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先进术式,不仅能保留有功能的肺组织,减少呼吸衰竭的并发症,而且提高了切除率,扩大了手术适应证,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气管外科的进展,应用气管、隆突、支气管成形的方法,治疗支气管肺癌已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开展此类手术可扩大肺癌手术适应证,使更多病人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此手术特点是在切除肿瘤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保留健肺组织,避免了不必要的全肺切除,提高了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择性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治疗不能手术之中晚期肺癌并观察其疗效。材料与方法:利用药物灌注前后的胸部平片及支气管动脉造影所取得的影像资料,分析其疗效并就如何加以提高进行讨论。结果:本组70例,经药物灌注治疗共121次,总有效61例,占87.1%。有效病例肿块缩小,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此法为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肺癌治疗之首选。且简单安全易行,近期疗效确实,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有9例肺癌患者行该类手术,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肺癌一般恶性程度较高,临床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不适宜手术或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原发性肺癌的治疗手段很多,以综合治疗为主,介入治疗是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肺癌的介入治疗是指经供血动脉、经皮肺穿刺、经纤维支气管镜穿刺等介入途径对瘤体进行直接治疗的方法,是目前治疗晚期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BAI)及化疗栓塞术(BACE)是治疗肺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支气管动脉介入手术可产生严重并发症。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相关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的疗效并进行CT与病理学对照研究。方法 对27例经组织学证实的中央型支气管肺癌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BAI)治疗。通过对比疗前、疗后CT评价原发灶及纵隔淋巴结等的改变;21例BAI治疗后限期手术切除,对照分析其疗后CT和病理学的表现。结果 疗后病灶较前缩小23例(23/27),纵隔肿大淋巴结疗后较前缩小16例(16/22),BAI治疗后病灶与周围结构关系有改善者8例(8/19),BAI后肺不张明显改善或消失12例(12/15),BAI治疗使病变T分期下降8例(8/27),使病变N分期下降1例(1/27),临床分期下降2例(2/27)。BAI后病理学检查发现残存肿瘤细胞周围伴有坏死(10/21)、间质纤维化(10/21)等成分,有时可有出血(1/21)或钙化(2/21)等,BAI后手术切除病例中,5(5/21)例在原发灶及纵隔淋巴结内均未发现残存肿瘤成分。坏死成分的CT表现为肿瘤中心的不规则低密度区,或伴有空洞(6/10)。其余病理改变没有特征性的CT表现。结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BAI)治疗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CT扫描可以从病变大小和密度的改变方面评价BAI的疗效。但在反应残存肿瘤及肿瘤坏死、纤维化的构成比等组织学改变方面,CT仍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和肺动脉灌注相结合双重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转移性肺癌的疗效及护理要求。方法:选择40例转移性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观察组给予双重动脉灌注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两组同样实施整体护理并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45%,生活质量改善率为65%,对照组分别为20%、30%。结论:双重动脉灌注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是目前治疗转移性肺癌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手术加^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术中直视下植入^125I粒子与外科手术联合应用治疗肺癌的方法,并初步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例肺癌患者,在治疗计划系统指导下,常规手术切除肺瘤体后,术中直视下将^125I粒子植入到肿瘤残留部分,手术无法切除的转移的淋巴结或细胞易播散部位,观察并初步评价其疗效。结果:本组20例患者术后观察2~10个月,均生存而无肿瘤复发,其中3例肿瘤残留部分明显缩小,1例患者治疗后6个月出现脑转移,1例患者治疗后1个月出现骨转移;所有患者术后恢复均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术中直视下植入^125I粒子并与手术相结合治疗肺癌初期疗效显著.弥补了化疗和常规外放疗的不足,为难以治疗的或部分晚期的肺癌患者提供了生存机会,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王秀云  杨振亚 《护理研究》2006,20(5):1361-1363
自1955年Price-Thomas报道采用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以来,这一术式在肺癌的外科治疗中,在部分选择性病例得到广泛使用。该术式为某些中心型肺癌,特别是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提供了手术的可能,以达到既切除病变,又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肺组织的目的。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的使用从手术病死率、5年生存率及术后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来衡量,其临床价值得到了肯定。该手术效果优于全肺切除,甚至优于常规肺叶切除,已成为治疗肺癌的一种定型手术技巧。支气管成形术的术后护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我院自1978年12月-2004年6月对222例肺癌施行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伟 《现代护理》2006,12(5):461-462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肺癌,常用的方法有全身化疗、局部放疗、生物治疗、介入性动脉灌注化疗等。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现已得到临床初步应用。2004年3月~10月我科采用世界首个上市基因治疗药物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术治疗中晚期肺癌17例,收到较好效果。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外科手术的重建方式,降低并发症。方法回顾对实行支气管成形术18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18例支气管成形术病人,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例,心功能不全1例,经治疗均痊愈。结论支气管成形术扩大了肺癌切除适应证,并最大限度保留健肺,使部分中心型肺癌获得了与全肺切除一样的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术治疗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患者施行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上叶切除术,其中支气管袖状切除11例,单纯肺动脉袖状切除2例,支气管肺动脉联合袖状切除8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支气管吻合口瘘,2例呼吸衰竭。结论: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治疗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能扩大手术适应症,改善生活质量,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肺癌支气管动脉血供类型对介入方法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肺癌支气管动脉血供类型与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的关系。方法:分析81例肺癌共165次支气管动脉造影征象,了解其血供特点;采用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BAI)和/或支气管内栓塞治疗(BAE)。结果:富血型42例,较多血型30例,乏血型9例;BAI和/或BAE后部分缓解(PR)50例,61.7%,无变化(NC)22例,27.2%,进展(PD)9例,11.1%。部分缓解中有21例获二期手术切除,PR病人均为富血型或较多血型。并发症经治疗可痊愈。结论:BAI和/或BAE治疗富血型和较多血型肺癌可达到满意效果,是安全、有效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本组284例肺癌介入治疗结果,进一步就其适应症选择,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材料与方法284例中非小细胞肺癌227例(鳞癌125例,腺癌102例);小细胞肺癌23例;转移性肺癌3.4例。采用Seldinger技术,选用2~3种抗癌药物联合使用。单纯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242例;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化疗灌注24例;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加明胶海绵栓塞16例。结果 284例中CR和PRl69例占59.5%;NR86例占29.6%。中位生存期Ⅲa、Ⅲb期病人13个月,Ⅳ期病人8个月。结论 Ⅲa和Ⅲb期中心性肺癌应作为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的首选;双重化疗灌注提高疗效不明显;肺癌伴咯血明显加用明胶海绵粒栓塞止血效果好;化疗灌注后加用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自1994年4月~1997年12月我们开展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以来,共收治38例晚期肺癌病人,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大剂量化疗药物64次。术后经胸片及CT复查,瘤体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近期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