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肝血管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在肝海绵状血管瘤(CHL)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8例肝CHL,经肝动脉的PL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碘油沉积情况,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结果 PLE治疗后,肿瘤直径明显缩小,碘油沉积良好,临床症状缓解,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PLE经肝动脉介入治疗CHL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经肝动脉介入治疗(TAI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60例HBsAg阳性且不能手术切除的HCC患者,配对分为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组(A组)和常规保肝降酶组(B组),每组30例。对两组进行常规TAIT同时,给予常规保肝降酶治疗,A组同时联合核苷(酸)类药物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A组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初始治疗药物选择:恩替卡韦14例,拉米夫定8例,阿德福韦酯8例,其中4例患者出现病毒学突破,经加用另一核苷(酸)类似物后实现病毒持续抑制。B组中,13例(13/30,43.33%)患者分别在第1~9次TAIT后发生病毒学突破,中位突破时间为5.52个月(4次TAIT后)。两组共死亡48例,其中A组20例,B组28例,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63、14.77个月(χ2=7.51,P=0.01)。A组和B组中BCLC分期C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63、8.07个月(2χ=7.11,P=0.01)。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是否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肝功能分级、肝癌BCLC分期影响患者预后。未发生核苷(酸)类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TAIT治疗HBV相关HCC时联合应用核苷(酸)类药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肿瘤介入治疗后疼痛特点,探讨其合理镇痛治疗原则。方法235例肿瘤患者共接受了489次介入治疗,统计疼痛发生率,分析疼痛的相关因素。重度疼痛患者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止痛,观察疼痛变化趋势和镇痛药的不良反应。21例次使用了超前镇痛。结果术后24小时内出现疼痛289例次,疼痛发生率60.1%,重度疼痛221例次,45.1%。介入后疼痛与栓塞剂、靶血管水平、多脏器同时治疗、合并基础慢性癌痛密切相关。单独使用即释强阿片类药物,可使52.1%重度疼痛患者在一天内明显缓解,其余重度疼痛者需联合使用强阿片类药物,3天以上可明显缓解。强阿片类药物治疗介入后疼痛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超前镇痛可减轻介入后疼痛程度。结论介入治疗后疼痛是急性疼痛,以三阶梯止痛原则为指导,首选使用强阿片类镇痛药镇痛,安全、有效。超前镇痛应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盆腔动脉灌注化疗在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在晚期及后复发或未控的宫颈癌综合治疗中的最佳时机及其价值。方法:对40例晚期(包括局部晚期)、治疗后复发或未控的宫颈癌者进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患者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8岁。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向双侧髂内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疗效及所致毒性均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标准判定。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时间3.0-120.0个月,平均30.9个月。总的临床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57.5%。其中介入治疗前未行其他治疗的13例全部达到临床有效(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6例),其平均生存时间达105.0个月。介入治疗前经过其他治疗[ 包括手术和(或)放、化疗]但病情未控或复发的27例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8例,其平均生存期为17.0个月(3.0-40.0),中位生存期仅为14.0个月。治疗后最常出现的毒副作用有发热、恶心、呕吐及血白细胞头减少症等。其中有3例患者在灌注化疗后出现了臀及会阴部的皮肤黏膜组织溃疡、坏死。结论:对于晚期宫颈癌患者应尽可能在手术及放射治疗前或放射治疗 同时进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以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肝脏恶性肿瘤侧支循环的DSA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局部动脉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大肠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动脉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及治疗后复发或未控的大肠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50例中、晚期及治疗后复发或未控的大肠癌患者进行局部动脉介入治疗。35例可评价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7-76岁,中位年龄为48岁。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行局部动脉灌注化疗及/或栓塞治疗,并按肿瘤位置以及造影所示的肿瘤供血情况选择介入治疗所用动脉,并相应分配化疗药物用量。介入治疗1-3次后,对于疗效较好的大肠肿瘤原发灶未切除的病人如无禁忌可进一步行根治性切除术。对于局部动脉介入治疗疗效不佳或估计肿瘤切除有困难的患者继续施以放射治疗及(或)全身化疗。结果:在可评价的35例病人中,随诊时间范围为1-139个月,平均24个月。经综合治疗(介入治疗+手术及/或放、化疗)后总的临床有效率(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9例)为51.4%。全部病例平均生存期为24.1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其半年、一年、二年、三年、以及五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8.6%、51.4%、34.3%、14.3%、以及14.3%,一例患者的生存时间已达139个月。综合治疗有效者中位生存期(82个月)显著长于无效者(9个月)。治疗后最常出现的毒副反应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以及短暂的腹泻或脓血便等,经对症处理后,多在一周左右即可缓解、消失。本组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局部动脉介入治疗中、晚期大肠癌安全、可靠;应尽可能在手术或者放射治疗前应用、也可于根治术后或放疗后应用,以便减少局部转移及复发率,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介入治疗作为小肝癌综合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作为小肝癌综合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直径≤3cm、在治疗过程中18例曾选用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结果 全组7例手术患者后复发。2例发生远处转移。Kaplan-meier法计算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83.3%。结论 手术是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切除手肿瘤复发是影响小肝癌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预防术后复发是延长生存期最理想的措施,亚临床复发的早期发现是提高复发后生存率的关键。介入治疗是小肝癌综合治疗方法中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肝脏转移性肿瘤是肿瘤临床的常见病之一。我院从1988年12月至1990年12月,对50例肝脏转移瘤进行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及肝动脉灌注化疗(HAI)和栓塞治疗(HAE)。现将其DSA表现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肝转移瘤病人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5~73岁,平均52.18岁。50例中,原发灶手术切除39例,经放疗后原发灶消失6例,原发灶未治5例。全部病例原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部分脾栓塞在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91例肝癌伴脾亢的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及部分脾栓塞,脾栓塞面积控制在50%~70%,栓塞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结果 脾栓术后4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结论 部分脾栓塞能有效治疗脾功能亢进,使肝癌伴脾亢患者获得进一步肝动脉化疗的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影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为主的多模式治疗)远期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曾采用TACE在内的多模式治疗的89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选择15个变量,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远期疗效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Cox回 肝内侵犯范围、肿瘤直径、组织类型及TACE次数有显著意义(P〈0.05)。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中位生存期为45个月,1 ̄5年生存率分别为:77.06%、63.31%、51.69%、23.19%、14.59%。单纯TACE组总的生存率,长于手术+TACE组(P〈0.05)。结论 多因素分析和单因素分析均包含了肿瘤在肝内侵犯范围和肿瘤直径两项因素,说明此两项指标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多模式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