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在用于治疗有症状的静脉血栓栓塞患者方面,勃林格殷格翰生产的口服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的效果和华法林同样好。受试者接受平均10d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者静脉应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之后继续为期6个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华法林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最佳初始剂量。方法选取房颤患者81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63例,所有患者随机分入3.75 mg治疗组、2.5 mg治疗组和5 mg治疗组,各组患者均调整华法林剂量,使INR维持于2.0~3.0之间。随访2~6个月,观察各组患者达到稳定INR所需时间、维持稳定INR的华法林剂量,发生INR增高、出血/血栓栓塞事件。结果各组基线特征差异无显著性3,.75 mg治疗组达稳定INR的所需时间最短,华法林的维持剂量无显著性差别2,.5 mg治疗组、3.75 mg治疗组的发生INR增高、出血、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显著低于5 mg治疗组。结论对于我国患者,应用华法林以3.75 mg为初始剂量是安全、可行的,与2.5 mg、5 mg相比,疗效相似,而INR过高的发生较5 mg明显减少,与2.5 mg相似,且达到稳定INR的时间最短,3.75 mg可能是国人应用华法林的更佳初始剂量。  相似文献   

3.
肺栓塞(pulmonary cmbolism,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在临床上治疗方法相似,包括药物和物理方法。1960年,一项随机试验首次证实了静脉输注普通肝素(unfractionatcd hcparin,UTH)的有效性;之后的研究多集中于药物剂量,疗程、给药方式以及与华法林联用;近期已有研究报道了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rght heparin,LMWH)与普通肝素有效性和成本-效益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传统抗凝药物例如华法林、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和磺达肝癸钠的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因而促进了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研发。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s,DTI)和直接因子Xa抑制剂,具有可口服给药、治疗窗较宽、与药物和食物间相互作用较小和不需要常规实验室监测的优势。现已对达比加群(DTI:Dabigatran)、直接因子Xa抑制剂:利伐沙班(rivaroxaban)和阿哌沙班(apixaban)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包括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非瓣膜病房颤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较为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续贯拜阿司匹林在肾病综合征中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效果以及相关不良事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9年6月原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续贯拜阿司匹林预防性抗凝治疗.随访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及抗凝相关不良事件.结果 共纳入355例,膜性肾...  相似文献   

6.
孙小强  李姮  张香玲  何峰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1):3841-3845
目的 观察达比加群酯联合替格瑞洛对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四中心临床学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100例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达比加群酯组和华法林组,每组50例。华法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华法林、替格瑞洛口服。调整华法林剂量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达比加群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达比加群酯、替格瑞洛口服。达比加群酯110 mg,2次/d;替格瑞洛90 mg,2次/d。两组均随访1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3、12个月测定凝血指标,记录出血事件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INR、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PT、INR、T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Fib、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PT、INR、TT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前,两组PT、INR、TT、APTT、Fib、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12个月时,达比加群酯组PT、INR、TT、APTT低于华法林组,Fib、D-二聚体高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2/50)比6.0%(3/50);χ2<0.001,P=0.999〕。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事件。达比加群酯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5,P=0.026)。结论 对于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联合替格瑞洛能有效预防血栓事件,且与华法林相比具有较低的出血发生率,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华法林与依诺肝素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 200例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65.4±3.6)岁,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140),华法林+依诺肝素+常规治疗;对照组(n=60),常规治疗;治疗组随机分2个亚组,治疗组1(n=70),华法林+依诺肝素+常规治疗(I N R,1.5~2.0);治疗组2(n=70),华法林+依诺肝素+常规治疗(INR,2.0~3.0).起始剂量为华法林2.5 mg/d+依诺肝素120mg/d,当INR值分别为1.5~2.0和2.0~3.0时,停用依诺肝素,仅用华法林抗凝使I NR值维持在上述范围内,疗程为半年.主要观察治疗后DVT和PE发生率和出血事件,以及不同INR值DVT和PE发生率和出血事件.结果 治疗组DVT和P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治疗组1DVT和PE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与治疗组2无差异,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法林联合依诺肝素治疗能明显降低心力衰竭患者静脉血栓事件,I NR 2.0~3.0组静脉血栓事件进一步降低,并不增加出血事件,提示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给予抗凝治疗预防静脉血栓事件.  相似文献   

8.
Clive  Kearon  Jeffrey  S.  Ginsberg  Jim  A.  Julian  James  Douketis  Susan  Solymoss  Paul  Ockelford  Sharon  Jackson  Alexander  G.  Turpie  Betsy  MacKinnon  Jack  Hirsh  Michael  Gent  王春玲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7,26(5):259-264
背景:普通肝素用于治疗急性静脉血栓栓塞时,通常在监测血凝下静脉输注给药,患者需要住院治疗。然而,体重调整后皮下注射固定剂量普通肝素可能既适用于住院也适用于门诊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治疗。 目的:确定皮下注射体重调整固定剂量普通肝素治疗静脉血栓栓塞是否与低分子肝素同样安全有效。设计、地点及患者:随机、开标、裁定者盲法、非劣效试验。708例急性静脉血栓栓塞患者来自加拿大和新西兰6所大学附属临床中心,年龄≥18岁。试验于1998年9月至2004年2月进行。在随机分组的患者中,11例从疗效分析中排除,8例从安全性分析中排除。 干预:普通肝素皮下注射初始剂量为333U/kg,以后给予固定剂量250U/kg,每12小时1次(n=345)。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或达肝素)按100IU/kg剂量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n=352)。两种治疗均可院外进行,配合华法林治疗3个月。 主要观测指标:随机分组后3个月内复发性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及10天内严重出血情况。结果:普通肝素组有13例患者(3.8%)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复发,而低分子肝素组有12例患者复发(3.4%;绝对差值,0.4%;95%可信区间,-2.6%~3.3%)。开始治疗后10天内普通肝素组有4例患者(1.1%)发生严重出血,而低分子肝素组有5例(1.4%;绝对差值,-0.3%;95%可信区间,-2.3%~1.7%)。院外治疗患者在普通肝素组占72%,低分子肝素组占68%。 结论:对于急性静脉血栓栓塞患者而言,皮下注射固定剂量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一样安全有效,适于门诊治疗。  相似文献   

9.
背景:普通肝素治疗急性静脉血栓栓塞时,通常采用静脉输注的方式并要住院监测凝血状况。而皮下注射固定剂量、依据体重调整的普通肝素可能适于治疗住院和门诊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目的:确定皮下注射固定剂量、依据体重调整的普通肝素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否与低分子肝素相当。设计、地点和患者:1998年9月至2004年2月间,在加拿大和新西兰6所大学的附属临床中心对708例年龄≥18岁的急性静脉血栓栓塞患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开放标记、评判者单盲的非劣效性试验。在随机化分组的患者中,有11例和8例分别在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时被排除。干预:皮下注射普通肝素的初始剂量为333U/kg,之后剂量固定在每12h250U/kg(n=345)。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达肝素或依诺肝素)的剂量为每12h100U/kg(n=352)。两种治疗都可在医院外进行且均联合3个月的华法林治疗。主要观察指标:随机分组后3个月内的复发静脉血栓栓塞及10d内的大出血事件。结果: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分别有13例(3.8%)和12例(3.4%)患者复发静脉血栓栓塞(绝对差异0.4%,95%CI-2.6%-3.3%)。两组分别有4例(1.1%)和5例(1.4%)患者在治疗的最初10d发生大出血(绝对差异-0.3%,95%CI-2.3%-1.7%)。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分别有72%和68%的患者治疗完全在医院外进行。结论:皮下注射固定剂量的普通肝素治疗急性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与低分子肝素相当,且适合门诊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达比加群酯和调整剂量的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6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达比加群酯组(110 mg/次,2次/d)和华法林组(初始剂量为2.5 mg/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之间.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有效性终点指标:达比加群酯组无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华法林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例,两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 vs 1.2%, P>0.05);安全性终点指标:两组均无重要出血事件发生,达比加群酯组发生轻微出血事件4例,华法林组发生轻微出血事件5例,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华法林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