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谢昌仁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泄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霞  张钟爱 《吉林中医药》2010,30(7):572-573
谢昌仁临床多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泄泻,认为其临证要点在于久泻脾虚,肝木偏旺,立祛风胜湿、升阳益胃、调和肝脾、补脾益肾治则。在临床运用中,谢老多强调风药是治疗慢性泄泻之要药,用药宜寒温并用,取三炭合用治疗大便黏液等。  相似文献   

2.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的一种病症,病机基础为脾虚湿盛,病位在肠,主病之脏为脾,与肝、肾密切相关。脾主运化水湿,运化失常则生湿,湿盛则濡泻;脾主升清,清阳不升,清气在下则发为泄泻,本文介绍根植于脾虚,从健脾除湿、疏肝理脾、升阳举陷角度治疗脾虚泄泻验案一则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3.
张云湘 《四川中医》2004,22(6):67-68
小儿慢性泄泻有脾虚泄泻、脾肾阳虚、脾虚肝旺、邪陷厥阴等证型,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收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腹泻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疾病。乐德行教授对其辨治有独到的见解,将慢性泄泻的临床常见证型归纳为肝旺脾虚型、脾虚湿盛型、寒热错杂型、脾肾两虚型4类,临床上常从调和肝脾法、健脾胜湿法、升阳举陷法、补脾益肾法四个角度立法辨治,验之临床,获效颇丰。  相似文献   

5.
施义认为食管癌术后功能性腹泻(泄泻)的主要病机是脾虚气陷,肝郁气滞是其发生的重要条件,湿热痰瘀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提出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抑肝扶脾、疏肝理气,清热化湿、和中止泻为治疗大法。笔者总结其治疗食管癌术后功能性腹泻(泄泻)的遣方用药规律,尤其是其临床用方用药特色,并附以验案,为食管癌术后功能性腹泻(泄泻)的临床辨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泄泻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脾胃病,湿邪与脾虚互为因果是泄泻发生的关键所在。该病虽有风、寒、热、虚之不同,但未有不源于湿;泻之证虽多,但未有不源于清阳下陷。故以除湿、升阳为主治疗泄泻,是根据泄泻的病因病机、病变脏腑的特性而实施的治法。通过阐述除湿、升阳为主结合临床辨证治疗泄泻的理论根据,列举具体运用及方药的选择,说明除湿、升阳是治疗泄泻的主要方法之一,并且把除湿、升阳之法始终贯穿于治疗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慢性泄泻是指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迁延日久或反复发作为主症的病证,中医称之为"久泄",为临床常见病。现举肝脾不合型久泄验案二则,一者脾虚日久而湿盛,兼肝郁气滞,治以健脾益气,行气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一者肝郁脾虚,兼阴虚内热,治以疏肝理脾,养阴清热,方用四逆散加减。肝脾不合证为慢性泄泻常见证型,肝脾两脏关联密切,极易相互为病,脾土虚而致肝木乘之,又或肝木强而乘脾土,临证常常忽略其病之先后。本文从辨肝脾病之先后入手,以求追本溯源,同时辅以升阳止泻、健脾祛湿、平调寒热等常用治泻之法,且不妄用收涩之剂,治泻而不留邪,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8.
白芷辛温,教科书多将其列入辛温解表药中,用于解表、止痛、消痛。其实该药还有悦脾土、升胃阳、除湿浊的功效。《本草正义》谓其“芳香特甚,最能燥湿……振动阳明之气,固久泻之良剂。”白芷有较强的除湿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湿浊所致的泄泻、带下疗效满意。笔者常将白芷配白术组成药对,用于湿盛困脾或脾虚湿困之泄泻。白芷芳香悦脾燥湿,温升阳明清气,白术健脾运湿,二药合用,共奏健脾燥湿、升清降浊之  相似文献   

9.
泄泻的基本病机是脾虚湿盛,从圆运动角度探析,其脾虚可能与五行生克制化失常有关,或本脏不足,斡旋无力而温运失健;或他脏亏虚,或克伐太过,升降轮转失常,影响中气运行致运动不圆。临床上,泄泻以脾虚肝旺证、脾肾阳虚证、寒湿内盛证、中气下陷证较为常见,故治疗采用补脾柔肝、益火补土、解表化湿、健脾升阳等法,以运轴行轮,运轮行轴及轴轮并转使运动“复圆”,将健脾燥湿之法贯穿治疗始终。该文基于圆运动理论探讨泄泻的临床辨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常见肝胆脾胃系统疾病验案四则。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主治脾虚阴火内盛之证,笔者临证化裁用此方治疗一些疑难杂症,疗效显著。本方列为《脾胃论》诸方之首,是李东垣学术思想的代表性方剂之一,以柴胡升胆气,利疏泄,促进脾胃运化及升降;以升麻、羌活风药助升发脾胃之气,复运化,利枢机,治脾阳下陷;以黄芪、人参、苍术、炙甘草益气健脾,借风药之力上行,脾旺则清阳不陷、阴火不生;黄芩、黄连、石膏清热燥湿泻阴火。文中“头痛”一案,证属脾虚肝郁、阴火上乘;“口疮”一案,证属脾虚阴火、热陷阳明;“胃痛”一案,证属脾虚阴火、湿热相搏;“泄泻”一案,证属脾虚湿盛、阴火内蕴;均采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治疗,充分抓住“阴火”病机,审证求因,有所侧重使用补脾胃、升阳气、泻阴火之法,通过变化药物剂量和随证加减,灵活审慎,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11.
刘俊红  吴存亮 《光明中医》2011,26(3):576-576
痛泻药方具有补脾土而泻肝木,调气机以止痛止泻的作用;四神丸具有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之功。此二方被广泛用于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小儿泄泻、慢性泄泻、肠易激综合征等属肝旺脾虚、脾肾虚寒的久泻、五更泄泻、腹痛不思饮食、食不消化,腰酸肢冷等症。吾师吴存亮教授临床经验30余载,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吴存亮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一例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祛风药在慢性泄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佩林 《河南中医》2001,21(2):52-52
慢性泄泻 ,又称久泻 ,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病程长 ,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的特点。在临床治疗慢性泄泻中 ,选用祛风药 ,往往取得较好疗效 ,兹介绍如下。1 脾虚湿盛 升阳益胃李士材说 :“又如地上淖泽 ,风之即干。故风药多燥 ,且湿为土病 ,风为木病 ,木可胜土 ,风亦胜湿 ,所谓下者举之是也”。盖清阳下陷而泄泻者 ,其症见腹胀肠鸣 ,食欲不振 ,倦怠乏力而泄泻频作。李东垣创升阳益胃汤即为此等症而设。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阳除湿 ,六君子汤补脾益气 ,助阳化湿。凡属脾虚湿盛 ,升举之气下陷之病症 ,无论病程久暂 ,若用补脾药不效 ,便当佐…  相似文献   

13.
杜位良 《四川中医》2008,26(11):6-8
升阳除湿防风汤见于<脾胃论·肠溽下血论>,原用于治疗脾虚湿滞胃肠之泄泻和大便不爽症,汪新象教授将其灵活应用,用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功能性水肿、盆腔炎、神经官能症等内科杂病,每收桴鼓之效.  相似文献   

14.
李东垣的升脾阳法对于泄泻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泄泻的基本病机是脾虚湿盛,脾虚为病机之核心,或兼肺虚,或兼湿盛,或兼寒积,脾虚则清阳不升,正所谓"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治疗以补脾健脾为本,根据不同的病机或补益脾肺,或燥湿健脾,或攻逐寒积,或健脾升阳。  相似文献   

15.
防风为祛风解表、胜湿止痛之要药,临床用于治疗外感表证、风寒湿痹、疮疡初起等证型,已为医者悉知,但对其治疗泄泻尚缺乏全面认识。故通过对古今配伍应用防风治疗不同病因导致泄泻的论述进行梳理研究,以探讨其作用特点与机理。认为防风治疗泄泻主要具有祛风解表、祛湿止泻,风能胜湿、燥湿止泻,升发清阳、健脾止泻,散肝醒脾、缓急止泻,健脾利湿、消导止泻等方面特点,而散邪升阳散肝舒脾以止泻为其作用机理,临床治疗泄泻可通过合理配伍防风增强疗效,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正痛泻要方又名白术芍药散,首见于《丹溪心法》,出自《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为中药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的功效,主治脾虚肝旺之泄泻。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消化系统疾病。笔者在多年的临床  相似文献   

17.
痛泻要方为《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由白术、白芍、防风、陈皮组成,临床多用于治疗肝郁脾虚所致泄泻之证。方中白术健脾燥湿,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配伍芳香之陈皮和中化湿,助白术健脾祛湿,理气醒脾,并用味辛性温、归肝入脾之防风,散肝疏脾。四药相伍,补中寓疏,泻肝补脾,调和气机,实为抑肝扶脾之良方。笔者据其方意,用于妇科疾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8.
蔡淦治疗慢性泄泻的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淦教授擅长脾胃病治疗,认为慢性泄泻是以脾虚清阳不升为本,并可兼有肝郁、肾虚、湿胜等兼杂证,其分型、治法分别为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健脾;脾肾两虚型,治以温肾健脾,升阳止泻;水湿内停型,治以温阳化气,利水渗湿.  相似文献   

19.
李智  刘智 《四川中医》1998,16(5):5-6
《傅青主女科》以肝、脾、肾三处立论,注重增补气血,调理脾胃,主张攻补并用。傅氏对李东垣之健脾升阳诸法潜心玩索,颇得心悟,并较前人更有新的发展,立有举肺升肝之说,拟有新的升阳诸法。本文就博氏升阳法作简要探讨,冀同道就正。1.升阳止血法升阳止血,运用于肝脾之气虚陷,血不统摄者。如升举大补汤治疗高年血崩,临床以出血量多,全身乏力,色谈质稀,舌质谈,脉细弱者。证属肝脾气虚下陷,营血不得归藏。药用黄茂、人参、白术配甘草,补脾气升阳气;佐当归、熟均补肝养血;合升麻、川芎补肝脾之气,以固本摄血,力挽气血陷脱之…  相似文献   

20.
葛惠男认为泄泻病多因饮食伤脾,或肝木犯脾,而致泄泻,日久脾虚肝旺,寒温失调,气血不和,泄泻迁延难愈,此时单纯补脾泻肝方药常难奏效。健脾止泻方功能健脾泻肝、平调寒热、疏通气血,治疗此类泄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