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的撕囊轨迹。方法:对40例40眼各种类型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术,获得撕囊轨迹。结果:在40眼中37眼(92.5%)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其余3眼,1眼为晶状体膨胀并大量液化,2眼为晶状体囊膜纤维化,改开罐式截囊完成手术。结论:连续环形撕囊术的撕囊路线是有迹可寻的。  相似文献   

2.
白色白内障由于缺乏眼底红光反射,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撕囊操作较为困难。近年来为获得大小适中的完整前囊膜环形撕囊口,有效保证术后眼内人工晶状体位置持久稳定,各种撕囊方法应运而生”。然而,部分白色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囊袋张力较大,而晶状体皮质“冒烟”现象又严重影响术野的清晰度,这些因素均极易导致连续环形撕囊失败。自2001年开始我们采用改良的连续环形撕囊法,即晶状体囊袋减张撕囊法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获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台盼兰在成熟期白内障前囊膜染色撕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台盼蓝染色撕囊在成熟期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收集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过熟期患者60例,分为染色组与非染色组进行对照研究。染色组采用台盼蓝溶液染色后实施连续环形撕囊。结果 染色后的晶状体前囊膜呈淡蓝色,在手术显微镜下清晰可辨,撕扯轨迹快捷,易于随时调整控制。结论 染色后撕囊使成熟期白内障眼的连续环形撕囊更为易行。  相似文献   

4.
连续环形撕囊相关的囊袋收缩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环形撕囊(CCC)是近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领域的最大进展之一。环行撕囊术的实施使囊袋内的超声乳化手术成为可能,提高了乳化效果,减少了对眼组织的损伤,最大限度地保持人工晶状体的囊袋内固定,同时也明显地减少了后囊混浊的发生率。但是,它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其它并发症。本综述了与连续环形撕囊相关的囊袋收缩综合征。主要包括:囊袋皱缩综合征,囊袋膨胀综合征,偏心囊袋收缩。  相似文献   

5.
电撕囊仪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现代白内障手术中,采用电撕囊仪以提高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方法:对100例白内障超乳手术中采用电撕囊仪进行连续环形撕囊。结果:在100例病例中,采用电撕囊仪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达90%,结论:电撕囊是一种很好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频透热连续环形截囊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高频透热连续环形截囊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王文清杨冠宁文捷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各种截囊方法中,连续环形撕囊术是目前公认最理想的截囊方法。但是这种撕囊技术掌握比较困难,即使训练有素的眼科医师对于外伤性、儿童先天性、成熟或过熟期、小瞳孔性白内障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0.5%吲哚青绿溶液前囊膜染色在白色白内障环形撕囊术中提高前囊膜能见度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手术技巧。方法:共30例白色白内障患者接受了0.5%吲哚青绿溶液囊膜染色,采用前房气泡下染色法,27号钝针头抽取0.5%吲哚青绿溶液0.1ml,自辅助切口注入到前囊膜中央表面,留置30秒,平衡盐液置换出空气和多余染料,应用撕囊镊完成连续环形撕囊操作。结果:经0.5%吲哚青绿溶液染色后30例白色白内障的前囊膜呈现均匀的淡绿色,能见度显著提高。撕囊成功率96.7%。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未见染料颗粒残存。未见与染色有关的角膜内皮受损,虹膜炎及眼丈夫升高等并发症。结论:0.5%吲哚青绿溶液前囊膜染色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白色白内障环形撕囊术中,但需注意吲哚青绿溶液的配置方法和撕囊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在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手术前和手术中发现后囊浑混38眼,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结果 术后全部术眼均获得视轴透明区。结论 后囊连续形撕囊是处理后囊浑浊和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缺乏激光治疗设备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9.
晶状体前囊染色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晶状体前囊染色在白内障手术中应用。方法 在652眼白内障摘出术中,采用0.5%吲哚青绿溶液进行晶状体前囊染色后,实施连续环形撕囊术或截囊术。结果 所有病例在吲哚青绿溶液注入前房后,晶状体前囊染成浅绿色,在手术显微镜下清晰可辨,使撕囊或截囊术得以快速顺利完成,并且不干扰其他手术步骤进行,术后无不良反应。结论 吲哚青绿溶液晶状体囊染色有助于白内障手术中辨认晶状体前囊。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摘除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治疗先天性白内障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方法:采用小切口先天性白内障单纯囊外摘除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58例97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使晶状体后囊中央形成约3~5mm的囊膜缺损区,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以避免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结果: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50眼:术后1mo矫正视力≥0.6者18眼,0.5以下42眼;术后3mo矫正视力≥0.6者20眼,0.5以下46眼;术后6~12mo矫正视力≥0.6者21眼,0.5以下50眼。术后lmo第1次复查,无1眼发生后发性白内障,3mo周边部后囊膜浑浊40例,撕囊区清亮。6~12mo16眼发生新生膜,10眼少量玻璃体脱出于前房,玻璃体轻度浑浊,瞳孔不圆18眼,人工晶状体偏位10眼,无1眼发生视网膜脱离。 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是一种经济、安全、高效的防止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适用于不能配合激光治疗的儿童,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在缺乏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前囊膜台盼蓝染色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30例(30只眼)成熟期及过熟期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以0.1%的台盼蓝进行前囊膜染色,然后行连续环形撕囊术,观察术中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视力、眼压、角膜及房水情况。结果 30例白内障术中29例撕囊口边缘清晰可见.连续环形撕囊获得成功,手术顺利完成。1例术中囊膜染色不充分,囊口出现放射状撕裂,经补救撕囊.手术得以顺利进行。术后随访未发现与染色有关的眼部并发症。结论 在缺乏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以台盼蓝进行晶状体前囊膜染色后再行连续环形撕囊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晶状体囊染色剂在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从1990年Gimbel等[1]设计介绍了连续环形撕囊术(contin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CCC)以来,国际上已广泛采用连续环形撕囊术来去除晶状体前囊膜,以保证前囊膜开口边缘光滑、完整,使囊袋内的超声乳化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了超声乳化手术的效果。同时,为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提供保证,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连续环形撕囊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手术过程和手术效果的探讨。方法对986例(1021眼)行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并实行连续环形撕囊。结果1021眼中有832眼(81.5%)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189眼(18.5%)因各种原因改为开罐式截囊。术中8眼在抽吸皮质时后囊撕裂。19眼术后次日发生轻度角膜水肿。1021眼术后3天视力≥0.5者669例,占65.5%。结论连续环形撕囊,使植人人工晶体位于囊袋内最理想的位置,减少对巩膜、睫状体的损伤及对房水屏障的干扰,同时具有很强的伸展性及抗撕裂能力,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后囊破裂时,仍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等众多优点,但是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笔者通过旋转法及使用好黏弹性物质,可安全地使白内障硬核移出囊袋,通过小切口完成白内障摘除术,提高了手术质量,减少了手术成本,并使之达到超声乳化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完美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行一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30眼)幼儿先天性白内障采用一期后囊环形撕囊。结果术后术眼均达到视轴区透明。结论一期后囊环形撕囊可有效地预防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吲哚青绿染色品状体前囊膜来提高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的技术。方法:家兔10只,用0.5%的吲哚青绿0.05ml染色晶状体前囊膜,分别于术后1天、1周处死5只后摘除眼球作病检。白色白内障80例(80眼),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0.5%的吲哚青绿0.05ml染色品状体前囊膜后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对照组用粘弹剂维持前房后直接进行连续环形撕囊。结果:所有兔眼术后均角膜透明,未见明显炎症反应,病理切片示所有标本未见炎症细胞浸润。临床试验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术中和术后反应,实验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为97.5%,对照组为80%,两组撕囊成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51,P=0.0338)。结论:白色白内障用0.5%的吲哚青绿染色后可提高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着色容易,安全,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何新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1):2069-2070
目的:分析巨大硬核白内障术中环形撕囊的直径大小,探讨环形撕囊技术的改进及评价环形撕囊联合放射状多点前囊口截开在巨大硬核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优点。
  方法:对69例80眼巨大硬核白内障病例,成功施行前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联合放射状多点前囊口截开,顺利娩核。结果:顺利完成手术78眼(98%),2眼因巨核挤压,发生后囊膜破裂或部分悬韧带断裂,术中双手法将核旋入前房,或用圈匙将核托入前房后娩出,清理瞳孔区玻璃体,Ⅱ期植入悬吊式人工晶状体。
  结论:环形撕囊技术的改进即连续环形撕囊联合放射状多点前囊口截开在巨大硬核白内障术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台盼蓝囊膜染色剂在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台盼蓝囊膜染色剂在治疗白色白内障中,是否有助于连续环形撕囊的顺利完成及白内障手术的顺利进行。方法79例(80眼),随机分为2组,染色组40例(41眼),对照组39例(39眼),染色组使用台盼蓝囊膜染色剂,术中观察及对比前囊膜染色情况、连续环性撕囊成功率、晶状体后囊破裂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情况,术后视力、前房炎症反应、角膜、人工晶状体有无蓝染及后囊混浊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染色组的术中染色均匀,连续环形撕囊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率为97.7%,晶状体后囊破裂率为2.44%,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术后追踪观察3个月,染色组术后视力好于对照组,前房炎症反应、晶状体后囊混浊2组无统计学差异。染色组术后角膜、人工晶状体未见蓝染,未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台盼蓝囊膜染色剂目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术中可以看清前囊,使连续环形撕囊顺利进行,人工晶状体稳定的位于囊袋内,增加了白色白内障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台盼蓝在全白或过熟期白内障手术连续环形撕囊前的应用观察.方法:选取近3a在我院眼科住院手术的全白或过熟期白内障患者42例42眼,术中均于前房内注入0.6mg/mL台盼蓝约0.2mL,使前囊膜着色成淡淡的蓝色,后进行连续环形撕囊.记录术前,术后1wk,1mo不同时段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并对其进行重复测定方差分析.结果:台盼蓝染色后,所有术眼均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为下一步手术鉴定了成功的基础.术前,术后lwk,1 mo不同时段记录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过熟期及全白等难度较大的白内障手术,用台盼蓝染色前囊膜后,连续环形撕囊更易行、更安全.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白内障是眼外伤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病率约为 3 6%~ 5 2 .9% [1] 。在我市由于工业发达在五金工业中眼外伤发生率较高 ,常为金属异物穿孔伤、铁片及钢丝弹击伤、眼挫伤等。对于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治疗常采用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由于白内障前囊或 /和后囊的破裂失去了原有的正常结构及完整性 ,在术中采用普通的连续环形撕囊术往往较为困难 ,易出现放射状撕裂导致连续环形撕囊失败。对于膜性白内障采用普通开罐术截囊术或撕囊由于囊的纤维化而较困难甚至发出玻璃体脱出。我科于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了 2 6例外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染色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色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458眼白色白内障施行非染色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撕囊成功率、术中的并发症、术后视力、术后角膜水肿反应等指标。结果:患者458眼中撕囊成功441眼(96.3%),17眼(3.7%)囊膜出现放射状撕裂,以剪刀剪出一囊膜瓣再完成撕囊。术中后囊膜破裂9眼(2.0%),术后轻度角膜水肿94眼(20.5%),中度水肿29眼(6.3%),重度水肿8眼(1.7%),水肿均在2~10d内消退,无角膜内皮失代偿。术后第1d视力均有明显的提高,视力>0.3者329眼(71.8%),术后1wk视力>0.5者417眼(91.0%)。结论:非染色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色白内障虽手术操作较为困难,但熟练后成功率较高,术后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