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发生、暴露后预防(PEP)及预后,促进HIV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方法对德宏州2004-2009年报告的所有HIV职业暴露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9年期间,德宏州共报告151人发生HIV职业暴露,其中77人(51.0%)为女性。暴露方式包括接触暴露、针刺或锐器刺伤等,以针刺或锐器刺伤为主,占59.6%(90/151);暴露发生地以医院为主,占41.1%(62/151);一级暴露87人(57.6%),二级暴露50人(33.1%),三级暴露14人(9.3%)。112人(74.2%)的职业暴露源为HIV患者,1人的暴露源为实验室标本,38人(25.2%)的暴露源不详。发生职业暴露后,139人(92.1%)对皮肤或黏膜进行清洗或消毒处理,12人(7.9%)未采取任何特殊处理。职业暴露后是否进行紧急处理与其是否接受过艾滋病安全操作培训有显著关联(2χ=6.19,P=0.01)。142人(94.0%)接受预防性用药,9人(6.0%)自愿不接受预防性用药;随访未发现HIV抗体阳转者。结论职业暴露后通过应急处理和预防性用药可有效预防HIV感染。但仍有必要加强部分人员的艾滋病安全操作和职业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喀什地区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现状和职业暴露后应急预防处理的情况,完善预防HIV职业暴露感染的防控措施。方法收集喀什地区2010-2013年报告的HIV职业暴露案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应急处理情况、预防用药及时性及预防效果。结果喀什地区2010-2013年共计报告68例HIV职业暴露者,医务人员52例(占76.47%),公安人员16例(占23.53%)。暴露方式针刺占70.59%。暴露级别Ⅰ级为61例,Ⅱ级7例。75.00%(51/68)的人进行了预防性服药,服药者中68.63%(35/51)的人采取了合理的服药方案。所有病例医学观察6个月后,均未发现HIV抗体阳转。结论医务人员和公安人员是HIV职业暴露的高发人群,应加强HIV职业暴露的宣传和防护;目前执行的职业暴露应急措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东省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职业暴露现状和职业暴露后应急预防处理的情况,完善预防职业暴露感染HIV的防控措施。方法收集广东省2008-2010年报告的HIV职业暴露案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应急处理情况、预防用药及时性及预防效果。结果广东省2008-2010年共报告380例HIV职业暴露者,医务人员294例,占77.4%;其次为公安人员74例,占19.5%。暴露方式以针刺和切割伤为主,占48.9%。暴露级别以I、II级为主,分别占50.3%和41.8%。88.7%(337/380)的暴露者实施了应急局部处理,85.5%(325/380)的人进行了预防性服药,58.8%(191/325)的人采用了合理的服药方案;14.5%(55/380)未进行预防性服药,其中60.0%(33/55)是真正无需预防性服药。所有病例医学观察12个月后,均未发现HIV抗体阳转。结论医务人员和公安系统人员是HIV职业暴露高发人群,应加强HIV职业暴露的宣教和防护,以减少因职业暴露发生的HIV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珠海市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的流行病学特征,寻找影响暴露后预防性服药的因素,防止感染HIV。方法对HIV职业暴露个案进行问卷调查,描述HIV职业暴露的流行病学特征,比较服药组和未服药组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3-2012年珠海市共报告HIV职业暴露79例,其中医务人员暴露占68.4%(54人),警务人员占27.8%(22人),其他占3.8%(3人)。70.9%(56人)的暴露者接受了预防性用药,在性别和暴露源两个因素上,服药组和未服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暴露人员服药与自我意识有关,建议加强医务人员和警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培训。  相似文献   

5.
非职业针刺伤及意外伤害HIV暴露后预防现状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解艾滋病病毒(HIV)非职业针刺及意外伤害暴露及暴露后预防的现状,以及暴露后预防的影响因素,探讨HIV非职业针刺伤及意外伤害暴露后预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北京地坛医院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2 637例HIV非职业暴露者,实施或未实施暴露后预防(PEP)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全部非职业暴露者均提出了实施PEP的要求,但根据危险性评估,两年里共对52人实施了PEP.其中仅19人(36.54%)完成了28天的疗程,33例(63.46%)因副作用等而中止治疗.心理干预可以降低PEP的实施率.对实施或未实施PEP的1 486非职业暴露者于暴露后1个月,948例于暴露后3个月,689例于暴露后6个月,检测HIV抗体,均未发现阳性者.影响非职业暴露PEP完成的因素是:暴露源情况不明,HIV感染的危险性低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副作用.结论HIV非职业意外伤害暴露感染的危险性极低.提示PEP对于那些暴露源HIV情况不明,HIV感染的危险性小,而又有明显的副作用时应该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了解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现状,分析职业暴露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完善预防HIV感染的防控措施。方法对深圳市2003—2007年报告的HIV职业暴露案例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59起(77人)职业暴露包括医务人员和公安司法人员,暴露类型包括针头刺伤、抓咬伤和血液、体液接触皮肤或粘膜,主要途径是针头刺伤暴露。69人实施暴露后预防(PEP),有61人采用基本用药程序进行干预治疗,占79.2%(61/77);8人采用强化用药程序。目前所有病例随访未发现HIV抗体阳转者。结论需要对医务人员、公安司法人员加强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以减少HIV职业暴露发生率;健全职业暴露后防护措施,可以减少暴露后的阳转率。  相似文献   

7.
HIV暴露前后预防是指未感染HIV者在发生易感染HIV危险行为前后使用特定抗病毒药物,以降低感染风险的方法[1-2]。根据用药时机不同,分为Pr EP和PEP。根据暴露原因不同,PEP又分为职业暴露和非职业暴露,本文主要讨论非职业暴露后药物预防。PrEP和PEP既有联系又区别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北京佑安医院7年来接诊的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病例的情况,为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措施的完善提供借鉴。方法 2007年1月至2014年7月,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门诊共接诊了109例HIV职业暴露者。对这些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暴露人群的职业和暴露方式,评估暴露后的预防服药方案、服药疗程及效果。结果 109例HIV职业暴露者中,医务人员70例(64.2%),执法人员31例(28.4%);针刺暴露66例(60.6%)。有91例(83.5%)进行了紧急伤口处理。14例(12.8%)经风险评估后未给予HIV暴露后预防药物;95例(87.2%)接受了HIV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其中29例(30.5%)接受暴露后预防基础方案,66例(69.5%)接受强化方案;有37例(38.9%)在暴露后2小时内开始服药,50例(52.6%)在2-72小时内开始服药,有8例(8.4%)在暴露72小时以后开始服药。不良反应以消化道反应为主,耐受性总体较好,有3例(3.2%)因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而未完成4周疗程。分别在就诊即刻、暴露后第4周、8周、12周、6个月随访,未发现HIV抗体转阳者。结论医务人员及执法人员应加强HIV职业暴露培训,职业暴露后通过规范的应急处理和预防性用药可有效预防HIV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HIV感染者手术时防护流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避免职业暴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5年5月北京地坛医院骨科在对78例HIV感染者实施手术过程中的职业暴露防护流程,总结职业暴露发生原因,修正防护流程。结果 7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中发生职业暴露17例(21.8%)。三级职业暴露4次,其中3次发生于急诊手术,1次发生于择期手术。暴露后按规定立即进行抗病毒药物预防,17名暴露者均未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结论外科医护人员应提高防范意识,加强防护教育,严格遵守防护流程,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仔细操作,尽最大可能避免HIV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2007-2010年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7-2010年云南省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情况,探讨减少医务人员和其他行业人员职业暴露的措施。方法对云南省2007—2010年发生和报告的由于职业因素引起的HIV暴露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间共发生HIV职业暴露911例,其中医务人员680例,公安司法干警197例,暴露方式主要为刺伤/割伤、皮肤/黏膜接触、抓咬伤。757人进行了预防性服药,所有对象在6个月随访期内未发现HIV抗体阳转。结论应进一步加强职业暴露预防工作,开展心理疏导以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应注意丙型肝炎等血液传播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This research tested the prediction that reading a preventive brochure leads people to watch a preventive video, and that watching this video in turn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the likelihood of participating in a preventive counseling session. A sample of men and women from a southeastern commun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recruited for a general health survey with the objective of examining participation in HIV-prevention interventions. Unobtrusive measures of exposure to HIV-prevention brochures, an HIV-prevention video, and an HIV-prevention counseling session were obtained.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reading the brochures increased watching the video and that watching the video increased participation in the counseling sessi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xposure to the video and exposure to the counseling was mediated by expectations that the counseling would be useful.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need to ensure exposure to interventions to achieve intervention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