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术中采用连续套锁缝合法与间断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术中予连续套锁缝合法,对照组术中予间断缝合法,比较两组结膜移植片缝合时间,术后眼部刺激评分及术后移植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结膜移植片缝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1个月,观察组眼部刺激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膜植片固定效果良好,未有患者的植片出现松脱及移位情况;对照组中有4例于复诊拆线时,发现移植片愈合不良现象。结论:在翼状胬肉切除术疾病治疗中,采用连续套锁缝合法可获得良好的结膜移植片固定效果,有助于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并可降低胬肉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求一种快捷而并发症少的腹壁缝合方法。方法对716例开腹手术者分别采用全筋膜层连续缝合法和分层间断缝合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全筋膜层连续缝合法明显优于分层间断缝合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手术后腹壁的全筋膜层连续缝合手术时间明显较传统缩短,手术重要并发症明显较传统减少,符合“3W”原则,值得向普通外科届推广。  相似文献   

3.
李金泉 《中外医疗》2012,31(29):108-109
目的探索化脓穿孔性阑尾炎切口缝合的更科学方法,以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切口一期愈合率。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化脓穿孔性阑尾切除术患者202例,按两个阶段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可吸收线间断疏散缝合法和常规缝合法,进行对比研究,观察切口发红、硬结、渗液、化脓发生率和切口内异物残留、后期排线反应等情况。结果采用可吸收线间断疏散缝法,能有效地减少切口发红、硬结、渗液、化脓的发生率和不良愈合率,减少了患者痛苦,节约了医疗资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娟  李立 《吉林医学》2015,(3):466-467
目的:比较会阴侧切缝合术中连续缝合法与间断缝合法在产后切口疼痛等级、产后临床反应等方面的优缺点。方法:选择经阴道分娩产妇200例,均为会阴左斜侧切、会阴神经阻滞麻异常和使用2.0可吸收线缝合会阴侧切口。在会阴缝合术中采用连续缝合法的108例,采用间断缝合法的92例。比较两组产妇在产后切口疼痛上的差异,并对两种缝合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产妇在产后切口疼痛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缝合法在会阴侧切缝合术的应用中可显著减轻产后切口疼痛,可确保产妇有充分的休息,有利于母乳喂哺,对提高产后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改良间断缝合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二尖瓣瓣膜疾病患者中,23例采用传统间断缝合法,39例采用改良间断缝合法,比较两种手术方法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结果两组在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间断缝合法不增加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时间,操作简单,下瓣容易,在临床中可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剖腹产腹部纵切口不同缝合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该院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10例,随机选取120例进行改良式缝合法作为观察组,对照组90例,采取传统缝合法进行缝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切口甲级愈合115(95.8%)例,乙级愈合5(4.2%)例,对照组甲级愈合80(83.3%)例,乙级愈合10(16.7%)例,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缝合法用于剖宫产腹部纵切口的临床效果好,能减少对于产妇切口的异物刺激,提高了腹部切口的甲级俞合率,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改良减张缝合法对腹部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归纳经腹正中切口及腹直肌切口并行减张缝合的病例87例,按缝合方式分成两组:改良组(44例)采用改良减张缝合法;对照组(43例)采用传统减张缝合法。对两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例数、切口裂开数、使用强阿片镇痛例数进行观察并作分析。结果改良减张缝合法与传统减张缝合法相比,前者切口甲级愈合情况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术后切口裂开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切口疼痛减轻,强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减张缝合法在切口愈合上明显优于传统减张缝合法,可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挤压缝合法对剖宫产术中宫旁血肿的影响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于我院行剖宫产且术中伴宫旁血肿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采用挤压缝合法(观察组)和常规缝合法(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术后排气时间、血肿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以及盆腹腔粘连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效止血45例(91.8%),对照组有效止血31例(63.3%),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挤压缝合法能有效处理剖宫产术中所出现的宫旁血肿,改善子宫切口的愈合,对促进产后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金巧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3):156-157
目的探讨最佳的会阴侧切缝合技术。方法将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住院并行会阴侧切的产妇900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3 00人,第1组应用传统丝线皮外缝合法,第2组应用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法,第3组应用深8字缝合法。记录3组伤口疼痛、炎性反应、硬结、愈合情况、术后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术、深8字缝合术较传统丝线皮外缝合术伤口疼痛轻,组织反应小,下床活动早,甲级愈合率高,愈合后的切口瘢痕小,住院时间短。结论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术、深8字缝合术均优于传统丝线皮外缝合术,有利于产妇身心健康,改善产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剖宫产手术两种不同切口缝合法的效果观察,改进剖宫产手术切口的缝合方法.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200例择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00例采用镍钛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缝合(治疗组),100例采用传统三角针丝线间断褥式缝合手术切口(对照组).两组比较拆线天数、切口缝合时间、伤口愈合情况、产后42天疤痕情况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切口缝合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伤口愈合情况、产后42天疤痕情况及病人满意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镍钛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缝合方法使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切口愈合快且美观、病人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会阴侧切不同缝合技术,了解会阴伤口愈合情况。方法选择60例试验组即实施会阴侧切连续缝合的产妇对其会阴切口愈合情况、疼痛时间进行研究,并随机抽取60例对照组即实施会阴侧切间断缝合的产妇与之对照。结果试验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疼痛时间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减少,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采取会阴侧切连续缝合技术,切口愈合率高,疼痛时间短,值得在产科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江凌  陈丽平  林炫 《中外医疗》2010,29(3):11-12
目的探讨全层间断外翻缝合下腹部妇科手术横切口的临床价值。方法86例选择下腹部横切口作妇科手术的女性病人,其中43例采用全层间断外翻缝合下腹部横切口的病人为研究组,另外43例采用全层皮下间断缝合下腹部横切口的病人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全部病人的切口于手术后8d内无切口感染症状。对照组少数病人的切口于术后第4天后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症状。结论全层间断外翻缝合下腹部横切口的方法比全层皮下间断缝合下腹部切口的方法更利于下腹部横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皮肤裂伤伤口处理的理想方法。方法2009-07—2011-07将140例皮肤裂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实验组施行清创粘合术,对照组施行清创缝合术。术后第1、3、7天对伤口愈合情况及愈后外观满意程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的愈合外观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创粘合术治疗皮肤裂伤的手术时间短,术后伤口愈合,尤其是患者满意度方面效果较好。合理应用清创粘合术是治疗皮肤裂伤,改善伤口愈合外观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改良美容缝合术在急诊面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对术后切口愈合、瘢痕产生及美学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月急诊科治疗的65例面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开展传统缝合术,观察组开展改良美容缝合术,对比2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瘢痕产生及美学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甲级愈合率63.64%,明显多于对照组31.2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Ⅰ级瘢痕率57.58%,明显多于对照组31.2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美学满意度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美容缝合法在急诊面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中应用可提升切口愈合效果,减少瘢痕产生,提高患者术后美学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周云兰  叶东 《中外医疗》2014,(35):27-28
目的 探讨行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皮内连续缝合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行妇产科手术的病人200例腹部切口缝合法随机分为皮内缝合组(对照组)和间断缝合组各100例,观察组100例(剖宫产术80例,妇科手术20例)用4-0可吸收缝线行皮内连续缝合皮肤切口,其中疤痕腹18例;对照组100例(剖宫产术70例,妇科手术30例)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切口,其中疤痕腹15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99例甲级愈合和1例乙级愈合(没有疤痕者);对照组有94例甲级愈合和6例乙级愈合,其中有2例疤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产后42 d,观察组术后腹壁遗留瘢痕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用可吸收缝线行皮内缝合,切口疼痛轻,愈合好。无需拆线,瘢痕小更加美容,病人恢复快,可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改进妇产科下腹部切口的缝合方法,提高切口Ⅰ期愈合率及减少并发症.方法 将下腹部手术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89例设为观察组,丝线皮下脂肪层间断缝合97例设为对照组,2组进行切口愈合情况的比较.结果 术前2组患者基本情况一致.在术后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构成比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切口愈合级别以甲级愈合为主,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切口并发症角度看,2组均无切口感染、切口异物肉芽肿形成和窦道形成,此外,观察组出现切口液化的构成比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切口有活动性淡血性渗出25例.结论 不缝合脂肪在妇科纵切口手术中,不改变切口Ⅰ期愈合率,但能缩短缝合时间,减少了脂肪液化.切口愈合美观,减轻了术后腹部牵拉感,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预防肥胖患者急诊剖腹探查术后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具有可比性的急诊行剖腹探查术的肥胖患者240例,切口类别为Ⅱ类及Ⅲ类切口,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20例,缝合切口时实验组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照组常规缝合,观察两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情况、切口感染率、二期缝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切口甲级愈合实验组为110例,对照组为90例,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切口感染实验组3例,对照组11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二期缝合实验组2例,对照组9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实验组为(7.72±3.144)d,对照组为(12.28±4.512)d,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肥胖患者急诊行剖腹探查术Ⅱ类及Ⅲ类切口缝合切口时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能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降低二期缝合率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皮肤粘合剂(DERMABOND)用于儿童面部创伤性伤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儿童面部创伤性伤VI60例,伤口清创后,分为皮肤粘合剂(DERMABOND)组(治疗组30例)和传统5-0丝线缝合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3d内伤口的疼痛情况、伤口愈合等级、伤口美观满意度及就诊次数等。结果所有儿童均获得随访,随访3-6个月,平均3.2个月。两组均未出现过敏、伤口感染、伤口裂开或严重瘢痕反应等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伤口疼痛、伤口愈合等级和就诊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美观满意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粘合剂(DERMABOND)和传统5-0丝线缝合法相比,操作简便易行,效果满意,能减少瘢痕形成,是儿童面部创伤性伤口修复较理想的一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研究腘绳肌取腱部位切口不同缝合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136例患者随机分为“U”形皮下间断缝合组、普通间断缝合组及皮内缝合组,分别于手术结束时采用相应方法缝合腘绳肌取腱部位切口。以伤口甲级愈合率、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率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术后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36月,平均11.5月。皮下间断缝合组、普通间断缝合组及皮内缝合组的伤口甲级愈合率分别为100%、93.2%、97.7%,各组住院时间分别为8.4d、13.8d、12.5d,患者对切口愈合的满意率分别为100%、77.3%、88.6%。结论“U”形皮下间断缝合法处理鹅足取腱部位伤口操作简便,可缩短住院时间,伤口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