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尿RBP与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激素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测定成人原发生肾病综合征患者尿RBP和NAG,了解患者肾小管功能与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和激素治疗8周后尿RBP和NAG含量,根据治疗后尿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未缓解、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3组并与正常人作为对照,比较各组间治疗前后肾小管功能指标变化。结果:①各病例组间治疗前尿RBP,NAG和蛋白质水平差异无显著(P>0.05);②激素治疗有效者,尿中RBP和NAG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三组肾病综合征患者之间治疗后尿蛋白、RBP和NA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尿RBP可预测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敏感性,且效果优于NAG。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者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 β2-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conjugated protein,RBP)、尿N-乙酰-β-D-氨基酸核苷酶(N-acetyl-beta-D nucleosidase amino acids, NAG)以及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 Cyst C)水平变化,探讨其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5年9月就诊的5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人员尿β2-MG、RBP、NAG以及血Cys C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价4种肾小管标志物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效果.结果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β2-MG、RBP、NAG以及血Cys C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RBP、NAG以及血Cys C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检测效能均显著优于尿β2-MG (P<0.05),而尿RBP、NAG以及血Cys C的检测效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可知:尿RBP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95%CI为0.807~0.987)大于尿NAG、血Cys C及尿β2-MG曲线下面积.结论 4种肾小管标志物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检测尿β2-MG、RBP、NAG以及血Cys C水平,有助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以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测定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RBP和NAG ,了解患者肾小管功能与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和激素治疗 8周后尿RBP和NAG含量 ,根据治疗后尿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未缓解、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 3组并与正常人作为对照 ,比较各组间治疗前后肾小管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①各病例组间治疗前尿RBP ,NAG和蛋白质水平差异无显著 (P >0 .0 5 ) ;②激素治疗有效者 ,尿中RBP和NAG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③三组肾病综合征患者之间治疗后尿蛋白、RBP和NAG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尿RBP可预测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敏感性 ,且效果优于NAG。  相似文献   

4.
黄葵胶囊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小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肾小管的保护作用,探讨其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6例原发性N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43),观察治疗前后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可滴定酸(TA)、铵(NH4+)、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尿24h蛋白定量(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AG、β2-MG、RBP均较对照组低,TA、NH4+、蛋白定量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黄葵胶囊对NS患者肾小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甘草甜素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尿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理  于力  张蕾  邓颖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3):1065-1066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对儿童肾病综合征(NS)患儿尿蛋白和血浆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03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30例小儿N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采用强的松加甘草甜素治疗;对照组12例,采用强的松加对症治疗。均4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S患儿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血浆清蛋白(Alb)、24h尿蛋白定量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NS患儿上述各生化指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甘草甜素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有明显疗效,尤其在减轻蛋白尿,降低血脂,提高血浆清蛋白方面作用明显,对肾脏有保护作用,辅助激素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肾小管标记物(RBP、α1-MG、NAG)在尿蛋白阴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水平,探讨其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健康体检患者50例,检测12h尿微量白蛋白(UAER)水平,根据UAER水平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UAER)正常组(n=43)和异常组(n=37),分别检测尿RBP、α1-MG、NAG,并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80例2型糖尿病患者RBP/Cr、α1-MG/Cr、NAG/Cr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中UAER正常组及异常组RBP/Cr、α1-MG/Cr、NAG/Cr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联合检测尿RBP、α1-MG、NAG可发现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为临床医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儿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早期肾损伤指标的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早期肾损伤指标,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04年5月-2006年3月武汉市儿童医院儿科病房内SIRS患儿38例及健康儿童28例为研究对象,检测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比色法(ELISA)测定,尿自蛋白(ALB)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CLEIA)测定,尿N-a-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采用比色法测定。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尿ALB、血尿132-MG、NAG、血尿RBP均明显改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尿β2-MG,尿ALB,NAG,血尿RBP均为SIRS患儿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SIRS患儿早期机体反应不重时,已存在早期肾损害并且病变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  相似文献   

8.
郑志昂  周莲  符明昌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479-1479,1592
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G)和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对肾病综合征和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53例2型糖尿病患者、3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及3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终点法测定NAG、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β2-MG,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肾病综合征组尿中NAG、β2-MG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升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尿中NAG、β2-MG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G与β2-MG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是诊断早期肾病综合征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定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AINS)患者的UOSM、尿β2-MG,探讨肾小管功能与激素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68例AINS患者根据治疗前UOSM和尿β2-MG所测数据分为4组并给予激素治疗,通过比较各组治疗前后UOSM和尿β2-MG的变化探讨对激素的敏感性。结果:1.肾小管间质病变有随蛋白尿时间延长而加重的趋势。2.B组患者治疗后尿β2-MG降低(P〈0.05),UOSM无变化(P〉0.05);C组患者治疗后UOSM升高(P〈0.05),尿β2-MG无变化(P〉0.05);A组、D组两项数据治疗前后均无差异(P〉0.05)。3.A、B、C组的完全缓解率高于D组(P〈0.05),UOSM降低、尿β2-MG升高是激素不敏感的危险因素。结论:UOSM、尿β2-MG数据可作为预测AINS患者对激素是否敏感的依据,且UOSM优于尿β2-MG。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肾小管间质改变与激素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5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治疗前后的尿β2微球蛋白(β2-MG)排泄量,同时用美国Techmicon RA-1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酐(Scr)等项目;结果:PNS患者尿β2-M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激素治疗后,激素敏感型患者尿β2-MG水平显示下降(P<0.01),而激素依赖与激素无效型患者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激素敏感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合理的激素治疗可改善其伴有的肾小管间质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在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36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33例和临床白蛋白尿组(CP组)37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82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ysC、β2-MG、RBP、尿素氮(BUN)、肌酐(Cr)及尿NAG水平,比较CysC、β2-MG、RBP、NAG单项检测及联合诊断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健康对照组、NA组、MA组、CP组的Cys C、β2-MG、RBP、NAG、BUN、Cr水平依次上升,F检验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显示Cys C、β2-MG、RBP、NAG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Cr水平CP组>MA组>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A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 C、β2-MG、RBP、NAG四项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肾损伤的灵敏度(85.51%)和准确率(76.60%)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血清Cys C、β2-MG、RBP和尿NAG检测在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联合检测的诊断灵敏度、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志愿者尿液β2微球蛋白含量(β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以及肌酐清除率(Ccr),探讨其对肾功能评价的意义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于沈阳市内随机抽取140名年龄40岁以上的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4组(40~49岁、50~59、60~69岁及≥70岁组).留取晨尿,用ELISA法测定尿β2-MG含量;发色底物法测定尿NAG含量.同时测定血清肌酐浓度,计算Ccr值.结果:尿β2-MG、NAG含量随年龄增高而增高;Ccr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70岁组尿β2-MG、NAG含量与其他3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Ccr显著下降(P<0.05).尿NAG含量与血清肌酐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Ccr呈负相关(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功能逐渐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尤其是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人.可结合尿NAG含量评价老年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尿海藻糖酶对近端肾小管损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海藻糖酶(trehalase,T)活性测定在判断近端肾小管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116例经临床确诊的肾脏疾病患者,分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尿毒症和肾移植5组,分别测定其尿中海藻糖酶(T)、β2-微球蛋白(β2-MG)、碱性磷酸酶(ALP)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耱苷酶(NAG),分析T与其余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敏感性以及不同组肾脏疾病中尿海藻糖酶活性。结果尿中T活性与β2-MG、ALP、NAG均有显著相关性。116例患者中尿T升高者90例β2-(77.59%),β2-MG升高者69例(59.48%),ALP升高者51例(43.97%),NAG升高者58例(50.00%)。尿T活性升高者中有64.44%尿β2-MG升高、47.78%尿ALP升高、51.11%尿NAG升高,而69例尿β2-MG升高者中84.01%、51例ALP升高者中84.31%、58例NAG升高者中79.31%尿T活性升高。尿T活性在肾病综合征时与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和尿毒症时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尿T活性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与其它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在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衰时与ALP和NAG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尿T能比β2-MG、ALP和NAG更特异敏感地反映近端肾小管损伤及其程度。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系列微量蛋白(RBP,TRF,Alb,IgG,NAG,α1-MG)对新生儿窒息肾损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及49例正常新生儿的尿液中系列微量蛋白进行检测分析比较,同时抽取各组患儿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窒息组新生儿尿中RBP、TRF、α1-MG(P〈0.01)、AlbI、gG、NAG(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患儿尿RBP、TRF、α1-MG(P〈0.01)、NAG(P〈0.05)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AlbI、gG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窒息组与对照组BUN、Cr两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患儿尿液中RBP,TRF,Alb,IgG,NAG,α1-MG与正常新生儿有明显变化,较血清尿素氮、肌苷敏感,是诊断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肾小管1号方治疗肾小管间质功能受损的CKD1~3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肾小管间质功能损伤的CKD1~3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缬沙坦胶囊160 mg qd+百令胶囊1.5 g tid口服,治疗组加用肾小管1号煎服,总疗程12周,采集患者治疗前后血、尿标本,观察血肌酐、尿RBP酶(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尿NAG酶(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Glucosaminidase,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RBP酶、尿NAG酶、尿β2-微球蛋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比对照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更显著(P0.05)。结论肾小管1号方治疗肾小管间质功能损伤的慢性肾脏病1~3期患者疗效显著,能够降低肾小管的标志性蛋白/酶,减轻肾小管间质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狼疮性肾病尿微量蛋白类型和含量的临床价值。 方法 用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测定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 2 6例、狼疮性肾病组 2 4例和对照组 (健康者 ) 3 0例的尿微量白蛋白 (μ AIb)、尿IgG(μ -IgG)、尿 β2 -微球蛋白 (β2 -MG)、尿α1 -微球蛋白 (α1 -MG)、血Tamm -Horsfall糖蛋白 (THP)和血 β2 -MG水平。 结果 两组肾病患者 μ -AIb、μ -IgG、尿 β2 -MG、尿α1 -MG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两组患者则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μ -AIb、μ -IgG、尿α1 -MG三者呈相关 (P <0 0 5 ) ,与尿 β2 -MG无相关。 结论 尿微量蛋白类型和含量不能作为区别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与狼疮性肾病的依据 ;两种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双重损害 ,尿微量蛋白类型和含量与肾小球和肾小管病理损害一致 ;肾病综合征患者早期动态监测尿微量蛋白类型和含量 ,有助于早期了解患者肾脏损害的部位和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肾脏损害指标的变化及对高血压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0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按病程不同分为,高血压肾病A组35例;高血压肾病B组40例;高血压肾病C组25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全定量酶免疫法测定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速率法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比较单项检查和联合检查的阳性率.结果 各组高血压肾病尿MA、β2-MG、RBP、NA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项联合检测阳性率53.0%明显高于单项检测40.0% (χ2=3.92,P<0.05),四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90.0%明显高于三项联合检测76.0% (χ2=4.94,P<0.05);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尿RBP与β2-MG和NAG呈正相关(r=0.669,r=0.597,P均<0.01).结论 检测尿RBP、mALB、β2-MG、NAG是诊断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测定对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川芎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功能及肾间质纤维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载川芎嗪注射液,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N-乙酞-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α1微球蛋白(α1-MG)、B2微球蛋白(J32-MG)、IV型胶原(CⅣ)水平和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Ⅲ型胶原(Col Ⅲ)、尿素氮(BUN)水平,同时测定24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和肾小管对白蛋白的重吸收率。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尿NAG、RBP、α1-MG、G2-MG、CIV水平和血清HA、LN、PCBI、ColⅢ、BU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24h尿蛋白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及肾小管对白蛋白的重吸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能调节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液及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提高肾小管对白蛋白的重吸收率,有效促进肾小管功能及肾间质纤维化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长春新碱对糖尿病兔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影响。方法 24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长春新碱治疗组(DV组);耳缘静脉注射四氧嘧啶造成糖尿病兔模型,DV组每周进行一次长春新碱耳缘静脉注射;胰岛素控制DM组、DV组血糖16.0~25.0mmol/L。8周时测各组兔血糖、肾重、体重、尿β2-MG、RBP、NAG,肾组织病理观察肾小管-间质变化。结果给药后7hDV组、DM组血糖明显升高形成稳定糖尿病模型;8周时,DV组体重明显高于DM组(P0.05)、肾重/体重值明显低于DM组(P0.05);DM组、DV组尿β2-MG阳性反应率较低;DM组尿RBP、NAG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5),长春新碱可抑制糖尿病兔尿RBP、NAG增加(P0.05),并减轻糖尿病兔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P0.05)。结论长春新碱可减轻糖尿病兔肾小管间质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48例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肾小管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以了解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肾小管的损伤情况。方法:以48例确诊为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患者为观察组,4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发病早期常规留尿检测可滴定酸(TA)、铵(NIL4^+)、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及尿渗透压。结果:观察组尿NAG、β2-M、R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TA、NHZ、尿渗透压无变化(P〉0.05)。结论: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患者已存在明显的肾小管损伤,并以近端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