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蒙脱土(MMT)复合义齿基托材料并进行摩擦磨损实验。方法:利用悬浮聚合法制备PMMA/MMT复合物;用红外光谱图(FT-IR)、X射线衍射图谱(XRD)表征其纳米复合结构的形成;通过摩擦磨损实验并与临床常规义齿基托材料进行比较了解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结果:悬浮聚合法可以成功制备PMMA/MMT复合物。复合材料表现出高摩擦、低磨损的性能。结论:MMT的加入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反应挤出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聚(对亚苯基苯并二唑/3-氨基-4羟基苯甲酸盐酸盐)(PBO-b-ABPBO)多嵌段共聚物,用傅立叶红外(FT-IR),广角X射线衍射(W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热重分析(TGA)对其热性能进行分析,另外用压差式毛细管流变仪对PBO-b-ABPBO溶液的剪切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O-b-ABPBO溶液在流动性和可纺性方面较PBO溶液有较大改善,尽管PBO-b-ABPBO纤维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比PBO纤维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3.
以乳液聚合制备的聚苯乙烯乳液为种子,加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水解溶液进行缩聚反应,合成亚微米级聚苯乙烯/聚硅氧烷核壳粒子,并以此作为光散射剂添加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中,制备了光散射材料;考察了亚微米级核壳粒子添加在PMMA树脂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经过双螺杆剪切作用的挤出加工后,可以实现核壳粒子在PMMA树脂中的良好分散。核壳粒子可以大幅度提高PMMA的雾度,当聚苯乙烯/聚硅氧烷核壳粒子(NS82)的含量为1%时,制得的PMMA样片(厚度为2 mm)的雾度为89%,透光率为69%,有效光散射系数为61%。  相似文献   

4.
采用哈克流变仪模拟1,3,5-三甲基-1,3,5-三(3′,3′,3′-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D3F)阴离子开环聚合的反应挤出试验.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其绝对分子量,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其结构.研究表明:在促进剂乙酸乙酯作用下,120 ℃下反应4 min可得到数均分子量为2.45×105的氟硅聚合物,反应温度、时间对制备氟硅聚合物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负载卤化镍(NiX2/HD)为催化剂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具有反应可控、后处理简单且催化剂可以反复使用的优点。研究结果表明:卤原子、催化剂、钝化剂的类型和含量、反应温度等条件对该体系的聚合速率及可控性有重要影响。在相同条件下,NiCl2较NiBr2的催化速率快;钝化剂卤化铜/三-(N,N-二甲基氨基乙基)胺(CuX2/Me6TREN)对聚合产物分子量分布的可控性要优于卤化铁/三-(N,N-二甲基氨基乙基)胺(FeX3/Me6TREN);增大钝化剂的含量,聚合速率降低,且含量为1%时聚合的可控性较好;温度升高聚合速率加快,分子量分布指数(PDI)增大。顺磁共振检测中观察到钝化剂中过渡金属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高温条件下用哈克流变仪进行ε-己内酰胺聚合的模拟性试验,对尼龙6试样进行了常规性能测定;分析讨论了有关工艺参数对己内酰胺阴离子开环聚合的影响,获得了一些可供工程应用的参考数据,为进一步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尼龙6的反应挤出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乙酰丙酮为偶联剂,应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TiO2-Sn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对PMMA/TiO2-SnO2进行表征,并测定其TG性质。结果表明:在聚合反应过程中,有机聚合物和无机组分之间通过共价键相连,并且该杂化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紫外光辐射性能和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自制的狭缝式在线流变仪,实时测定了文题的动态流变特性,测得了反应注射成型过程中物料的粘度,第一、二法向应力差随剪切速率,反应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该系统随反尖的进行,逐步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特征,粘度呈现剪切变稀效应,并表现出明显的法向应力差,而且随反应时间延长,其粘度,法向应力差均呈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羟基磷灰石(HAP)纳米粒子表面接枝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随着接枝的PMMA含量增加,改性粒子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增强。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和溶菌酶(LSZ)为吸附目标,研究了HAP和改性后的粒子(gHAP)的蛋白质吸附性能。结果发现,gHAP比HAP对蛋白质的单位吸附量大,表面接枝PMMA可以增加HAP对蛋白质的吸附。  相似文献   

10.
以聚合引发相分离的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通过差示量热扫描仪(DSC)、偏光显微镜(POM)对不同液晶5CB(4-氰基-4′-戊基联苯)含量的PDLC热力学行为和液晶分散状态进行了表征。在电压为0~30 V、波长为633 nm处,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PDLC的电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w(5CB)达到20%以上时,PDLC发生相分离现象;当w(5CB)=30%时,液晶的分散状态最佳,电光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11.
以有机过氧化物为引发剂,以双螺杆挤出机为反应器,将线型不饱和聚酯(ULP)接枝到聚丙烯(PP)分子链上。通过FTIR、DSC及凝胶含量测试,对MPP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表明PP发生了接枝反应;泷变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MFR)测定表明,接枝反应有效地改善了PP流变性能,用双螺杆挤出机对未接枝和接枝的PP进行了发泡研究,SEM分析表明接枝PP具有更好的发泡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了尼龙6阴离子开环聚合反应的研究,通过改变引发剂及活化剂的浓度、螺杆转速、机筒的温度分布以及螺杆元件构型的排布等,研究这些工艺参数对尼龙6反应挤出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挤出的尼龙6综合机械性能比水解缩聚法生产,且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自由基聚合实现了纳米碳酸钙表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改性,对碳酸钙表面接枝的PMMA进行了分析表征,并对接枝改性机理进行了探讨。MMA接枝聚合改性纳米碳酸钙粒子的红外分析和碳酸钙表面接枝聚合物的。H-核磁分析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在纳米碳酸钙的表面;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明:碳酸钙表面接枝的PMMA相对分子质量大于MMA水相均聚物,而且分子量分布较均聚物宽;随着MMA单体用量的增加,纳米碳酸钙表面PMMA接枝率增加,接枝密度增加,但PMMA在纳米碳酸钙表面的接枝聚合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4.
用原位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钠基蒙脱石(PMMA/ MM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硅溶胶(PMMA/SiS)二元纳米复合材料,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钠基蒙脱石/硅溶胶(PMMA/MMT/SiS)三元纳米复合材料。用凝胶液相色谱、小角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热重分析以及拉伸测试探讨了纳米粒子种类、用量对聚合物组成、热稳定性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纳米粒子的加入使PMMA的分子量分布变宽。当纳米组分含量适当时,PMMA的热稳定性和拉伸强度得到增强,且三元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比二元纳米复合材料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更大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通用性旋转流变仪所得的流变试验结果,证实了聚乙烯熔体剪切依赖性与依时性行为之间,剪切粘度与第一法向应力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镜面效应的存在。结合线性粘弹性理论,由此关系导出的有关计算式,可用于从剪切粘度数据推算第一法向应力系数。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吻合对于扩展物料函数的估测范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Eyring的绝对反应速率理论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溶液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黏度,讨论了聚合物溶液黏性流动活化能与溶液中聚合物质量分数以及聚合物分子量的关系。最后通过拟合得出聚合物溶液的黏度与温度,溶液的浓度以及聚合物分子量的关联式。通过此模型计算出的黏度数值与文献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以壳聚糖为主链,以双端苯醛基聚乙二醇(DF-PEG)为交联剂,以希夫碱为动态交联键制备了动态化学交联水凝胶,通过改变大分子交联剂的分子量和浓度调控凝胶网络结构。以旋转流变仪的动态频率扫描和稳态剪切为主要手段,研究了凝胶结构对凝胶模量、松弛时间、剪切增稠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DF-PEG的分子量和浓度会影响凝胶网络内弹性活性链的密度从而影响模量、松弛时间,而凝胶剪切增稠程度与弹性活性链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老年高粘滞综合征病人口服低分子肝素、未分级肝素胶囊前后血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等均显著降低;未分级肝素组除血沉显著降低外,余各项指标均呈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低分子肝素胶囊口服后可有效地改善血流变学指标,这对防治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合成了含刚性聚苯乙烯(PS)链段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苯乙烯)嵌段共聚物(PMMA-b-PS)。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分析了该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PMMA-b-PS的数均分子量为2.69×105,分子量分布为1.53。以合成的PMMA-b-PS为基体,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薄膜,研究了其电导率。PMMA-b-PS质量分数为40%的GPE具有较好的成膜性和导电性,室温下其电导率为8.82×10-5 S/cm;热失重分析表明,该GPE在质量损失5%时的热分解温度为139 °C,比相应的纯PMMA基GPE高49 °C。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家兔口服低分子肝素后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未分级肝素为对照。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降低,(P<0.02或0.05)。未分级肝素组全血高切粘度和红细胞刚性指数显著降低,(P<0.05)。两组对家兔的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