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额颞叶痴呆(FTD)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精神行为的差异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FTD与A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FTD患者40例,AD患者60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神经精神问卷(NPI)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精神行为进行观察.[结果]AD组患者的定向力、瞬时记忆、短时记忆水平较FTD患者高,而语言能力、延迟回忆和长时延迟再认能力较FTD患者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TD组患者妄想、幻觉、激越、脱抑制和易激惹情况较AD组患者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各维度得分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FTD与AD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精神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临床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在筛查脑血管病患者中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及其最主要的亚型血管性痴呆(VaD)的能力。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神经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27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广泛的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记忆力、执行能力、注意力、视空间、语言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并进行MoCA量表和MMSE量表的评价。根据广泛的神经心理学评价结果,采用可操作性的方法诊断认知受损,由临床医生结合认知受损的结果及相应的诊断标准进一步诊断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和VaD,以此诊断结果作为相对的临床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比较Mo-CA量表和MMSE量表在筛查脑血管病患者中VC(I包括VCIND和VaD)及VaD的能力。结果:127例受试者中诊断为认知受损的共101例,进一步诊断为VaD患者55例,VCIND患者46例,诊断为认知正常的患者26例。结论:MoCA量表、MMSE量表在筛查脑血管患者中VCI患者时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oCA(0.956±0.0177)>MMSE(0.920±0.0233),Z=2.339,P=0.019;而在筛查脑血管病患者中VaD患者时AUC比较,MoCA(0.945±0.0194)与MMSE(0.931±0.0248)无显著性差异,Z=1.453,P=0.146。MOCA量表在筛查脑血管病患者中VCI患者时优于MMSE量表,而两量表在筛查脑血管病患者中VaD患者时能力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血管性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86例血管性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患者分为奥氮平组与利培酮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口服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8周末采用痴呆行为量表评定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生活自理能力状况,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痴呆行为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奥氮平组治疗2周末痴呆行为量表评分较利培酮组下降更显著(P<0.05),其他时段评分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奥氮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利培酮组为48.8%,奥氮平组失眠、锥体外系反应、兴奋激越发生率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1),而嗜睡发生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血管性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疗效均显著,但奥氮平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额颞叶痴呆(FTD)是一组由前额叶和颞叶变性引起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FTD病理表现与阿尔茨海默病(AD)不同,占所有痴呆患者的10%-20%。通过18 F-FDG-PET、11 C-PIB-PET联合显像明确FTD的报道较少,现将本科诊治的1例FTD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64岁,主诉:"行为异常、记忆力减退3年,言语困难17个月,吞咽困难1个月,发热1天"于2018年1月入院。病人于2015年3月出现3次外出后遗忘携带钥匙,经常易怒。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566-5567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智能评分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节苷脂联合舒血宁治疗多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智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对早、中期伴或不伴有脑血管病的痴呆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比较。方法:调查时间为2002-06/2003-01,在北京市随机抽取城市和农村的中老年人,使用简明智能量表进行测评,简明智能量表评分未受教育的>17分,受教育年限>6年的>24分者为健康组919例,简明智能量表评分低于上述分值者为痴呆组。痴呆组根据是否伴有脑血管病分为不伴有脑血管病的痴呆组(n=124,其中早期84例,中期40例)和伴有脑血管病的痴呆组(n=64,其中早期34例,中期30例)。应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由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量表两部分组成)对3组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比较。结果:健康组日常生活活动20项总分为21.81±5.61,其他各组评分均高于健康组。不伴有脑血管病的早期痴呆组的日常生活活动总分(23.86±5.10)、工具性日常生活量表总分(13.33±4.46)、躯体生活自理量表总分(10.03±1.06)均显著低于伴有脑血管病的早期痴呆组(30.35±10.22,17.91±8.26,12.35±2.9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53,-3.32,-3.06,P<0.01)。不伴有脑血管病的中期痴呆组日常生活活动总分、工具性日常生活量表总分和躯体生活自理量表总分分别为37.35±13.35,22.48±10.15,15.00±5.14,伴有脑血管病的中期痴呆组以上3项评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于各种类型的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直接影响脑血管疾病的预后和康复。自2000-05开始,应用丁咯地尔和尼莫地平分别对42例VD患者进行治疗,通过评价韦氏记忆量表(WM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两项评分,结果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两组比较,丁咯地尔组对改善VD记忆能力明显优于尼莫地平组。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血管炎患者脑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系统性血管炎患者合并有脑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及时行早期干预.方法:监测48例系统性血管炎患者的RF、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脑脊液等.比较有脑血管病变组与无脑血管病变组的以上结果及分析用药情况.结果:①合并有脑血管病变患者占29%;②脑血管病变组发病前ESR、CRP、γ-球蛋白、IgG等指标较无脑血管病变组增高,而C3、C4水平则相对降低;③脑血管病变组发病前脑脊液的细胞数、蛋白定量均高于无脑血管病变组;④与无脑血管病变组比较,脑血管病变组发病前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例数明显少.结论:系统性血管炎患者如出现ESR、CRP、γ-球蛋白、IgG、C3、C4等指标的变化应及早预防脑血管病变的发生.而早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对预防脑血管病变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不同的社区照管模式对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采用分层多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04-06在广州市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诊断标准确定痴呆患者及轻微认知功能损害患者222例,分为综合干预组(n=16)、心理社会干预组(n=29)和对照组(n=177),心理社会干预组采用心理社会干预,包括对照料者和社区医生进行痴呆卫生宣教,对患者和照料者实施心理社会干预;综合干预组则在心理社会干预的基础上另加药物干预,①改善痴呆症状给予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石杉碱甲;②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富马酸奎硫平;③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盐酸氟西汀胶囊。对照组只进行日常看护工作,在干预前、干预后3,6个月,分别采用老年性痴呆生活质量量表评定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患者的抑郁情绪。结果:各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测评,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综合干预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提高,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心理社会干预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对照组6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初次评估降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较初次评估提高。②综合干预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干预后3个月与干预前评分差值、干预后6个月与干预前评分差值与心理社会干预组、对照组相应评分差值相比,降低更多;综合干预组和心理社会干预组生活质量干预后3个月与干预前评分差值、干预后6个月与干预前评分差值与对照组相应评分差值相比,评分升高更多,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值降低更多。③干预得分与老年性痴呆生活质量量表差值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0(P<0.001);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差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7(P<0.001)。结论:在社区支持网络中,药物联合心理社会干预对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最佳,单纯心理社会干预的效果次之,对照组呈逐渐恶化趋势。综合干预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整体精细化护理在老年脑血管性痴呆患者康复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脑血管性痴呆患者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45例患者基于常规干预接受整体精细化护理。比较2组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干预4周和12周后,2组的MMSE和MoC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的MMSE和MoCA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干预4周和12周后,2组的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均<0.05),观察组的ADL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干预4周和12周后,2组的QLQ-A30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均<0.05),观察组的QLQ-C30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精细化护理可改善老年脑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智力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阿尔茨海默病(AD)和额颞叶痴呆(FTD)是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痴呆。AD的神经病理学特征是淀粉样蛋白沉积,而FTD的神经病理学特征是TDP-43蛋白和tau蛋白包涵体。鉴于经颅磁刺激(TMS)已被证实能评估中枢神经系统中不同的皮质回路,本研究旨在使用TMS评估神经生理参数以区分ADD与FTD。受试者为80例可疑AD患者,64例可疑FTD患者。由罗马的布雷西亚大学圣卢西亚基金会无创脑刺激组进行神经生理学评估。使用TMS 8字线圈,静息运动阈值在左侧运动皮质  相似文献   

12.
脑血管性痴呆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脑血管性痴呆22例,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病人22例,全部符合精神神经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第3版(DSM-IIIR)标准,即病人在意识清醒状态下,智能低下,记忆力减退,并有下列异常:抽象思维,判断力语言,行为和人格改变。痴呆量表评分,智力评价采用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共11项内容进行评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价20项内容进行评分。确诊为脑血管性痴呆。经CT或MRI证实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脑梗死、脑萎缩,EEG检查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搜集符合健康对照组入组标准者80人,应用Mattis痴呆量表的主动/持续部分(MDRS I/P)评估执行功能.计算MDRS I/P评分的均数和标准差,将均数±标准差*2作为MDRS I/P评分正常值的下限.连续搜集于我院住院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登记入院时NIHSS评分.根据入院后脑磁共振T2成像表现记录梗死灶部位.采用Mattis痴呆量表的主动/持续部分(MDRS I/P)对患者的执行功能进行评估,根据有无伴发执行功能障碍,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病灶部位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健康对照组年龄为(65.7±8.9)岁,MDRS I/P评分(32.7±3.1)分.MDRS I/P评分≤26分被认为存在执行功能障碍.共有74例脑卒中患者入组,21例(29.3%)患者被认为存在执行功能障碍.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的患者男性比例明显低于无伴执行功能障碍的患者(42.9% vs.69.8%,P=0.031),而存在脑血管病史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伴执行功能障碍的患者(52.4% vs.26.4%,P=0.033).左侧基底节区存在梗死灶的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发生比例明显增高(P=0.008).结论:女性、脑血管病史和左侧基底节区梗死灶与急性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整体精细化护理在老年脑血管性痴呆患者康复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脑血管性痴呆患者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45例患者基于常规干预接受整体精细化护理。比较2组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和护理满意率。结果干预4周和12周后,2组的MMSE和MoC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的MMSE和MoCA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干预4周和12周后,2组的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均<0.05),观察组的ADL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干预4周和12周后,2组的QLQ-A30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均<0.05),观察组的QLQ-C30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精细化护理可改善老年脑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智力水平,提高其认知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并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5.
马启平 《当代护士》2018,(8):149-152
目的分析分级心理指导干预对脑血管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脑血管狭窄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仅给予术前宣教指导,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分级心理指导。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心理、疼痛程度进行评价,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后的HAMA评分、V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干预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F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预后优良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心理指导干预能明显降低脑血管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负性心理应激状态,预后良好,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TCD对脑血管疾病的定性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例CT无异常发现而临床症状明显者,采用经颅多普勒彩超检查脑部血管,通过其多普勒指标的改变对脑血管病变作出诊断结果:200例患者,检出脑血管及血流异常180例,诊断阳性率90%。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可对脑血管及血流病变作出较明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音乐护理干预对轻度老年痴呆患者行为及焦虑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音乐护理干预对轻度老年痴呆患者Blessed行为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61例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定为轻度痴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31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音乐干预.采用Blessed行为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来评定干预前后患者的痴呆相关行为及焦虑状态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两组Blessed行为及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音乐护理干预后,观察组Blessed行为评分除日常习惯外,生活能力及个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AS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音乐护理干预能有效保持和改善痴呆患者的生活能力及情感人格,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8.
通心络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通心络胶囊9粒.d-1.Tid治疗,对照组给予脑复康片2.4g.d-1.Tid。疗程为6mo。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神经精神调查量表、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为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0.05或0.01);两组间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精神调查量表;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58例脑梗死患者按有无2型糖尿病分组,根据空腹血糖、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抑郁障碍、痴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中患者的高血压、高血脂、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均较非糖尿病脑梗死组有明显增高(P〈0.05)。②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痴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重型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脑梗死组有显著性增高(P〈0.01),而年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型和中型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相比则没有差异。③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中多灶性梗死、大面积梗死所占比例明显较非糖尿病脑梗死组高(P〈0.05),而腔隙性梗死、混合性卒中及出血性梗死所占比率两组差异不显著,但两组中腔隙性梗死所占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梗死类型。结论糖尿病多与高脂血症、高血压同时存在,而且糖尿病能加重脑梗死的症状,是影响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老年血管性痴呆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痴呆致残率高 ,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深重的负担。为延长老年人寿命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现对 1980~ 1999年收治的 33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相关因素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长期或反复住院患者 ,均有完整的病历记载。原发性脑血管病变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经临床检查及头颅 CT扫描确定。痴呆的诊断采用临床加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定分级。患老年脑血管病后按评分标准确诊的血管性痴呆 ( VD) 33例 ;年龄 6 4~ 87岁 ,平均 ( 72 .5 5± 6 .2 6 )岁。均有记忆力、语言能力、定向力、运动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