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郑福萍 《中外医疗》2013,(34):35-36
目的 研究HFMD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6例HFMD和53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3+T、CD4+T、CD8+T、CD16+56+NK、CD19+B细胞的百分率;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G、IgA及IgM含量.结果 HFM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CD8+比值、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19+B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增高(P 〈0.05);血清IgG水平升高(P〈0.001);CD15+56+NK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2);CD3+T、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及血清IgM、Ig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FMD体内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监测HFMD体内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对于HFMD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探讨其免疫功能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重症组、普通组)和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 A、Ig M、Ig G水平。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重症组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低于普通组和对照组(P〈0.01),普通组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P〈0.01);CD8+重症组高于普通组(P〈0.01),而在普通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和重症组肺炎血清Ig A、Ig M、Ig G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Ig G重症组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失调,检测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有利于判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为临床应用免疫调节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金晓秋  赵雪松 《中国医疗前沿》2012,(10):53+64-53,64
目的研究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细胞与体液免疫的状态,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测42例临床确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CD4+、CD8+、CD4+/CD8+比值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并与正常健康儿童对照组比较。结果 RRI患儿的总T淋巴细胞、CD4+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P〈0.01、P〈0.01),CD8+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血清IgA、IgG明显减低(P〈0.05、P〈0.05)。结论 RRI患儿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均明显,对临床免疫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肺外损伤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24例MPP合并肺外损伤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免疫球蛋白,并与98例单纯MPP和10名健康儿童对照。结果 MP肺外损伤组和单纯MPP组比较,CD3^+.CD4^+、CD4^+CD8^+明显降低(P〈0.05)。MPP肺外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CD4^+.CD4^+/CD8^+、CD16^+CD56^+明显降低(P〈0.05),CD19^+.IgM明显升高(P〈0.05),CD8^+、CD19^+CD23^+、CD4^+CD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肺外损伤患儿存在细胞免疫降低和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免疫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儿童重型与轻型支原体肺炎免疫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儿童重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与轻型MPP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状况,为临床免疫治疗寻找依据.方法 157例MPP患儿按病情分为轻症组(132例)和重症组(25例),以同期儿科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25例为对照组,检测上述所有患儿急性期免疫指标.结果 轻症组及重症组患儿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重症组患儿IgM较轻症组患儿水平高(P<0.05).两组MPP患儿Ig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及重症组惠儿CD4+T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MPP患儿CD19+、CD8+T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症组CD19+T细胞比例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CD3+、CD16+CD56+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轻症组(均P <0.05).结论 MPP感染患儿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且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免疫功能低下,重症组更明显.免疫制剂对MPP患儿临床治疗有效,对重症MPP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B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组在急性期其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B细胞以及Th1、Th2细胞的细胞表达率,同时检测患儿的免疫球蛋白、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并与5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肺炎支原体患儿CD3+、CD4+、Th1细胞表达率和Th1/Th2比值以及免疫球蛋白IgG和IgA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CD8+、CD4+/CD8+、Th2、B细胞、免疫球蛋白IgM、C3、C4和IFN-γ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NK细胞与IL-4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患儿在急性期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中的多种细胞以及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有不同程度的明显异常变化,存在免疫功能失调,检测肺炎支原体患儿的免疫功能状况对疾病监测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功能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期和恢复期免疫功能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肺炎支原体IgM检测采用ELISA法,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检测采用琼脂免疫扩散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APAAP法检测。sIL2R、IL6、IL8检测均采用双抗体夹心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PP患儿急性期IgG、IgM、CD 8、sIL2R、IL6、IL8值均明显升高(P<0.01),CD 4、IL2值均明显下降(P<0.01),IgA、CD 3值均无明显改变(P>0.05);与急性期比较,MPP患儿恢复期IgA、IgG、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值无明显改变,而IL2值均明显升高(P<0.01),sIL2R、IL6及IL8值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MPP患儿恢复期IgG、IgM、CD 8仍均明显升高(P<0.01),CD 4明显下降(P<0.01),IL2、IL2R、IL6、IL8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体液免疫紊乱,IgG、IgM和T淋巴细胞的亚群恢复较慢,而IL2、sIL2R、IL6及IL8值恢复较快,检测MPP患儿免疫功能,特别是IL2、sIL2R、IL6和IL8水平对疗效及预后的判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治疗支原体肺炎对患儿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入院后均给予大环内酯类抗感染、对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比较自然杀伤(NK)细胞相对活性、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外周血CD4+/CD8+比值。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NK细胞相对活性、CD3+百分比及外周血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匹多莫德对患儿支原体肺炎有提高T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邓素娟  朱美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0):1997-1997,2002
目的通过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探讨其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52例IM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IM患儿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IM患儿急性期CD汀淋巴细胞升高水平与患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升高的百分率呈显著正相关。IM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急性期存在细胞免疫异常情况,EB病毒感染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是IM发病的关键,在整个疾病过程中T淋巴细胞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变化,以期能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急性期MPP患儿196例(MPP组),其中轻型152例,重型44例,选取同期外科择期手术7岁以下儿童50例为对照组,检测IgA、IgG、IgM水平及CD3^+、CD4^+。结果:MPP组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轻型患儿X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型患儿IgM水平高于轻型患儿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CD3^+、CD4^+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轻型患儿CD4^+低于对照组,重型患儿CD4^+低于对照组,CD3^+低于对照组及轻型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感染患儿存在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及T淋巴细胞低下,重型肺炎患儿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匹多莫德对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MPP患儿54例为MPP组,另选健康儿童54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将MPP组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与匹多莫德组(在阿奇霉素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结果:MPP组血清IgG、IgM、CD8+、CD19+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D3+、CD4+、CD4+/CD8+、CD16+CD56+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经治疗,54例MPP患儿有效率均为100%,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匹多莫德组IgA、IgG、IgM未见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增高,而CD16+CD56+则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普通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免疫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MPP患儿可因肺炎支原体的黏附及毒性代谢产物等导致免疫功能障碍,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能够显著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利于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2.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液免疫活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补体(C)、免疫复合物(IC)、免疫球蛋白(Ig)成分含量变化和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聚乙二醇沉淀比浊法对MPP患儿反正常对照组血清IgA、IgG、IgM、C4和C3含量进行检测。结果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gC、IgM、IC、C3、C4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PP重症组血清IgA、IgG、IC、C3、C4含量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或0.05)。结论MPP患儿体液免疫活性变化在MP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对判定病情严重程度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免疫状态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活动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以68例活动性HCMV感染患儿为观察对象,44例潜伏型HCMV感染者及4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HCMV-IgM、IgG,用PP65抗原血症监测法测HCMV-Ag,用PCR方法检测尿HCMV-DNA,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采用琼脂单扩散法,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采用单克隆抗体标记的间接ABC免疫法。结果三组体液免疫功能测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HCMV 感染组CD3、CD4、CD4/CD8比潜伏型CMV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 HCMV感染患儿体液免疫功能基本在正常水平,不起主要作用;HCMV感染主要影响细胞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HCMV感染存在的结果也是前提条件。因而治疗上给予免疫调节剂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为MPP免疫学治疗提供进一步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12月于本院确诊为MPP的患儿60例,对照组为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60例,分别检测两组儿童外周静脉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结果:MPP组患儿的CD3+、CD4+、CD8+、CD4+/CD8+表达水平(x珋±s,%)分别为69.12±8.07、37.76±8.22、27.96±9.28、1.53±0.56。与健康对照组儿童相比,MPP组患儿的CD3+、CD4+、CD4+/CD8+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CD8+表达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MP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失调,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在MPP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RRTI患儿为RRTI组,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另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变化。结果 RRTI组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INF-γ、IL-4、INF-γ/IL-4、IgA、IgM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2个月和停药后12个月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INF-γ、IL-4、INF-γ/IL-4、IgA、IgM水平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停药12个月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均存在失调,Th1/Th2平衡向Th2漂移,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改善免疫功能,纠正免疫动态平衡漂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免疫复合物(IC)和补体(C)成分含量变化及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手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聚乙二醇沉淀比浊法对MPP患儿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gG、IgA、Ig M、IC和补体C1q、C4、C3、B因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gG、IgM、IC、C1q、C4、C3、B因子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PP重症组血清IgG、IgA、IC、C1q、C4、C3含量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或P〈0.05)。结论 MPP患儿体液免疫活性变化在MP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对判定病情程度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APAAP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了47例MPP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结果:MPP患儿CD4、CD4/CD8、IgG、IgA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8明显高于对组(P<0.05);而CD3、IgM在急性期和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PP患儿急性期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与恢复期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提示MPP患儿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处于明显低下状态,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失调;且MPP患儿免疫功能恢复较慢;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对MPP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佐治儿童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大叶性MPP患儿随机分为A、B组,同时选取门诊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30名为对照组.B组予以常规阿奇霉素(10 mg·kg-1·d-1,3个疗程)治疗,A组予以阿奇霉素联合匹多莫德(0.4 g/d,2个月)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及A、B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且比较A、B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大叶性MPP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CD3+、CD4+、CD4+/CD8+比例明显降低,CD8+比例升高(P<0.01).治疗后,患儿血清CD3+、CD4+、CD4+/CD8+A组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B组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血清CD3+、CD4+、CD4+/CD8+较B组治疗后变化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CD8+2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开始随访6个月,A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大叶性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匹多莫德可调节患儿免疫平衡,增强患儿的免疫力,提高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