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TY602-1的抗凝血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FⅩa酶活性测定法、小鼠体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的测定实验、大鼠动静脉旁路丝线上血栓形成实验、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实验,观察TY602-1的抗凝血药效。结果:TY602-1能抑制FⅩa活性;口服1.25,2.5,5和10 mg·kg-1剂量时明显延长小鼠PT和APTT,但对TT无明显影响;口服10 mg·kg-1剂量能明显抑制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和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结论:TY602-1是一种具有较强抗凝血作用的FⅩa抑制剂,可作为预防和治疗深度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的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2.
刘丽亚  薛云  戴晓莉 《药学研究》2019,38(7):386-388
目的 考察丹红注射液对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的作用。方法 以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出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栓重量等指标,全面考察丹红注射液对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的改善作用。结果 丹红注射液2、1 mL·kg-1剂量下可明显延长模型大鼠的出血时间、TT、APTT和PT,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和静脉血栓的重量。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水蛭联合全蝎冻干粉对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氯化铁诱导颈动脉血栓形成,实验分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水蛭冻干粉组(水蛭组)、全蝎冻干粉组(全蝎组)、水蛭+全蝎半剂量组(半剂量组)、水蛭+全蝎全剂量组(全剂量组),每组6只。末次给药后计算两侧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抑制率。采用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因子分析仪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凝血酶原时间(thrombin time,TT)水平。采用ELSIA检测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inhibitor-I,PAI-I)。HE染色观察各组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水蛭组、全蝎组、半剂量组和全剂量组中血栓湿重和干重均降低,全剂量组抑制血栓形成效果最佳。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APTT、PT、TT缩短,FIB含量增加,t-PA水平下降;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各剂量组中APTT、PT、TT时间延长,FIB含量减少,t-PA水平增加。PAI-I在各组中无明显差异。模型组血管内均可见大量血栓,水蛭组、全蝎组和半剂量组血栓明显减少,全剂量组几乎没有明显血栓。结论 水蛭联合全蝎冻干粉通过影响凝血功能和纤溶系统抑制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对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凝血系统影响。方法连续收集48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溶栓前及溶栓后24h内凝血功能相关项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比较相关指标前后差异。结果在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48例患者中,溶栓后24h内APTT、PT、TT延长、INR值升高,D-dimer增加,FIB下降,其中PT、TT、FIB、INR、D-dimer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TT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所有指标均在安全范围内。结论 rt-PA尽管降低血液系统凝血活性,但凝血功能仍在安全范围,同时凝血功能监测对溶栓患者筛查及溶栓后抗栓治疗时机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蒲黄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大鼠动静脉吻合血栓形成模型和电刺激损伤颈总动脉血栓模型实验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0.3 g/kg)、蒲黄煎液高剂量组(8 g/kg)、中剂量组(4 g/kg)、低剂量组(2 g/kg),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7 d,末次给药后1 h建立模型,测定各组动物血栓湿重及血栓栓塞率;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结果蒲黄能抑制动静脉吻合血栓的形成,使血栓湿重降低,血栓抑制率达15%~43%;同时蒲黄降低了大鼠电刺激动脉血栓栓塞率,使大鼠APTT、PT、TT明显延长,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蒲黄能够对抗在体实验性血栓的形成,其抗血栓机制可能与APTT、PT、TT指标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尿激酶(UK)、阿替普酶(rt-PA)和瑞替普酶(r-PA)对家兔深静脉血栓的溶栓作用,并对其出血情况进行观察。方法:采用电损伤伴狭窄法制备家兔深静脉血栓模型,分别静脉给予UK、rt-PA与r-PA,观察给药后血栓重量和出血变化情况,通过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试剂(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ELISA试剂盒法测定血浆纤溶酶原(PLG)含量。结果:家兔造模后,下腔静脉中形成明显的血栓,静脉给予UK、rt-PA和r-PA后,血栓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溶栓强度依次增强;给予溶栓药物后,家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出血,出血量和出血时间亦依次增加;rt-PA可以延长TT,rt-PA可以延长PT和TT,rt-PA和r-PA可以降低FIB含量,UK和r-PA可以降低PLG含量。结论:三代溶栓药物对深静脉血栓的抑制程度依次增强,但出血也出现显著增加,溶栓药物进行深静脉溶栓治疗时,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 [关键词]尿激酶;阿替普酶;瑞替普酶;家兔;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参数与常规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及对患者病情转归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1年6月就诊的108例剖宫产后下肢DVT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54例同期剖宫产后无下肢DVT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时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最大振幅(MA)、α角]、常规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分析研究组患者TEG参数与常规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d、7d后TEG参数及常规凝血指标。结果 研究组入院时R、K短于对照组,MA、α角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入院时PT、TT、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入院时R、K与PT、TT、APTT呈正相关(P<0.05),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呈负相关(P<0.05),MA、α角与PT、TT、APTT呈负相关(P<0.0...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Wistar大鼠的脓毒症模型,大鼠共分为4组: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FDP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假手术组行开关腹手术,脓毒症组建立脓毒症模型,FDP组在建立脓毒症模型的基础上股静脉给予1,6-二磷酸果糖(FDG),比较4组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时间(TT),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糖水平。结果:脓毒症组的PT、APTT、TT、D-D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4组大鼠FIB无显著性差异。FDP组的PT、APTT、TT、D-D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T、APTT、TT稍高于对照组,FIB、D-D和ATⅢ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脓毒症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FDP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脓毒症组,但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第1,3,7天时脓毒症组和FDP组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FDP组第1,3,7天时血糖水平明显低于脓毒症组。结论:FDP能改善脓毒症大鼠的凝血功能,控制应激性的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9.
豨莶草胶囊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兰镇  李伟 《黑龙江医药》2010,23(2):191-192
目的:研究豨莶草胶囊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急性血瘀大鼠模型,测定豨莶草胶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测定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观察豨莶草胶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豨莶草胶囊高剂量可降低急性血瘀大鼠模型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对大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凝血酶原时间(胛)有明显延长作用。结论:豨莶草胶囊有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妊娠期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在子痫前期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60例子痫前期孕妇取自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将其作为观察组,取同期健康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TT)。根据子痫前期病情轻重将观察组孕妇划分为轻、中、重子痫前期组,并针对不同子痫前期轻重进行D-二聚体、FIB,PT、APTT、TT等指标检测比较,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和子痫前期严重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二聚体、FIB水平比较,观察组显高,PT、APTT、TT水平比较,观察组显低(P <0.05);重度组D-二聚体、FIB水平均高于中度、轻度组,重度组PT、APTT、TT水平均低于轻度、中度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和子痫前期孕妇病情轻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D-二聚体、FIB水平与子痫前期孕妇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26、0.763,均P <0.05),而PT,APTT则呈负相关、TT...  相似文献   

11.
香椿子水煎剂的抗血栓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桂兰  陈超 《中国药房》2011,(15):1364-1366
目的:研究香椿子水煎剂的抗血栓作用。方法:测定正常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复制大鼠静脉血栓模型并称取血栓湿重。复制血瘀证模型大鼠,并测定其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以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含量。结果:280、700、980 mg·kg-1剂量下香椿子水煎剂均可延长大鼠PT、TT、APTT。700、980 mg·kg-1剂量下香椿子水煎剂可使静脉血栓模型大鼠血栓湿重显著降低(P<0.01)。香椿子水煎剂对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浆TXB2含量无显著影响,700、980 mg·kg-1剂量下香椿子水煎剂能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血浆6-Keto-PGF1α含量(P<0.01),但对t-PA、PAI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香椿子水煎剂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凝血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儿96例,根据SIRS符合项数分为S2、S3及s4组,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测定患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探讨其与凝血功能紊乱间的关系。结果:随着SIRS符合项数的增加,SIRS息儿的死亡率相应增高,PT、TT、APTT、DD也增高,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存活组与死亡组间PT、TT、APTT、DD及MPV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数越多,病情越严重、凝血功能紊乱显著、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及血细胞体积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仪器法对34例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患者、33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患者和86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元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元进行检测,并测定3组人群的红细胞平均体积及血小板平均体积。结果: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血浆凝血酶元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低于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FIB明显增高(P〈0.01);其红细胞平均体积及血小板平均体积均较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高(P〈0.05)。结论:常规检测凝血功能及红细胞平均体积、血小板平均体积,对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患者的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非妊娠妇女60名、健康晚期妊娠60名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58例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CD62p和血小板激活复合物(PAC)-1。全自动血凝仪采用凝固法检测PT、APTT、TT、FIB,免疫比浊法检测D-dimer,发色底物法检测AT-Ⅲ。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62p和PAC-1。结果与健康非孕组比较,健康晚孕组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各组PT、APTT明显缩短、AT-Ⅲ明显降低、FIB和D-dimer明显升高,CD62和PAC-1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健康晚期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PT、APTT明显缩短、AT-Ⅲ明显降低、FIB和D-dimer明显升高,CD62和PAC-1表达明显增加,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随病情加重,FIB、AT-Ⅲ、D-dimer、CD62p和PAC-1有增高趋势。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情监测,早期防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四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7年11月收治的4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检测,检测设备为ACL-200贝克曼血凝仪。结果:48例患者的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相吻合。结论: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较准确的反应了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为临床对患者的病情评价、治疗和疗效观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Fib、PT、APTT、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1、3、7、14d同步测定血浆Fib、PT、APTT、D-二聚体水平,并与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脑卒中组第1、3、7dFib、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 照组(P〈0.05),且二者呈强相关性。PT、APTT水平在脑卒中组及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Fib、D-二聚体均有增高,提示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预测脑卒中危险系数的指标之一,且还可作为评判脑卒中治疗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纤溶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心病、高血压患者126例和健康对照者66例,分别检测ACE基因及多态性,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各值.结果 ①疾病组dD、Fg、AP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T、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基因DD型疾病组dD、Fg水平明显高于ID、Ⅱ型组(P<0.05),而PT、TT、APTT水平明显低于ID、Ⅱ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 ACE基因多态性与dD、Fg浓度间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1、0.702,P<0.01);与PT、TT、APTT浓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648、-0.683、-0.653,P<0.001).结论 ACE基因DD型和D等位基因与纤溶系统有关,I等位基因则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检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常规和D-二聚变化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7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及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者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凝血常规指标及D-二聚体(D-D)值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纯性颅脑损伤各组患者PT、APTT、TT等凝血常规指标及D-D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bg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组患者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PT、APTT、TT等凝血常规指标及D-D值也相应升高,Fbg值相应降低。结论联合检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常规指标及D-D值,对于监测颅脑损伤病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血液凝血系统功能的改变。方法采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2例、稳定期患者25例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测定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TT)。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组与稳定期组比较,D-二聚体、Fb、PT、APTT、TT间差异无显著性。较正常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和Fb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COPD重度患者与轻中度患者间比较,D-二聚体和Fb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凝血系统加强,抗凝系统减弱,存在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51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及2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研究,监测其伤后24h内体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PLT)的变化。结果将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监测数据与健康对照组患者以及中、轻型颅脑损伤组患者进行对比,重型颅脑损伤组患者伤后24h内体内血浆PT、APTT、TT、FIB和PLT分别为(16.565±3.563),(29.755±4.731),(18.009±0.627),(2.283±1.211),(142.900±30.675),其中PT、APTT、TT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FIB和PLT均减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可发生凝血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