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武汉市商业服务人员SARS知识及行为情况问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ARS是世界范围内新近发生的一种由变异的冠状病毒株所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1〕,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 ,临床表现为高热、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由于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自从该病首次报道以来 ,传播迅速。由于商业机构多位于人口密集的场所 ,且人口流动性大 ,接触面广 ,所以商业服务人员对 SARS的传播流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解商业服务人员对 SARS知识的了解情况及行为改变 ,从而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对武汉市 349名商业服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在武汉市随…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SARS疫情发展的分段室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ARS自从 2 0 0 2年 11月在广东佛山市首次发现以来 ,到 2 0 0 3年 5月下旬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至2 0 0 3年 5月 31日已连续两周未出现新发病例 ,仅有15名SARS患者仍在医院接受治疗。由此可见SARS在广东省的流行已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周期 ,对广东省疫情发展作深入分析将对SARS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研究揭示SARS是由变种的冠状病毒引起的〔1〕,病毒的基因序列已测出 ,目前国内外正在围绕病毒的编码蛋白质、代谢产物和疫苗展开合作研究。SARS的传播途径初步确定为人与人之间近距离飞沫传播 ,由于人群对SARS普遍易感 ,…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是一种新发的人类传染病,经研究确认病原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中国的首例病例由广东省报告,而后迅速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现。传播途径主要以近距离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为此,从流行病学、病原学及口岸预防与控制策略方面对SARS研究现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农民工SARS相关知识、行为、信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Infective Atypical Pneum onia)由冠状病毒的变异株引起 ,2 0 0 3年初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暴发流行 ,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的呼吸系统疾病 ,WHO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它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在这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 ,外来务工人员因其流动性大、难于统一管理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1〕。为了解武汉市农民工对 SARS认知程度、疾病出现前后卫生习惯是否改变以及对政府近期采取的相关举措的反应 ,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方法:选择北京市某综合性医院3月2~31日期间收治和医院感染的10例SARS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发病所在科室的流行病学侦查。结果:(1)发病病例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住院大楼西单元的5个楼层的4、5号病房,住院患者多数年龄较大且合并较严重的基础病;(2)输入性病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第一代传染源,医院内继发感染的住院者是进一步扩散蔓延的第二批传染源,同时不排除隐性带病毒者(曾密切接触SARS病例而未发病者)作为潜在传染源的可能;(3)资料分析结果支持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该次SARS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同时还提示:存在气溶胶(飞沫核)经病房排风系统垂直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结论:医院感染是SARS流行初期的主要形式。其传播途径除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外,应进一步收集和积累是否存在气溶胶(或飞沫核)长距离传播的流行病学和实验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呼吸道传染病。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 ,在一定的条件下 ,传染性很强。SARS作为 2 1世纪全球第一个新发的广泛传播的传染病 ,其特点和流行规律尚有许多方面不清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SARS的可能来源、流行特征、传播途径与预防对策。方法对广西的2起早期SARS案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北京某家庭SARS案例和报刊介绍的北京一宗SARS案例收集有关流行病学资料,用流行病学方法和因素分布理论结合免疫学原理对其传播链进行解剖分析和演绎推理。结果广西的两宗早期病例分别存在动物或野生动物接触史。4起爆发案例均呈家庭和特殊职业聚集性,其二代病例以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但也可能存在血传播和性传播。结论SARS很可能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除传播途径为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外,显性感染者的潜伏期或隐性感染可通过性传播而形成隐匿传播。SARS的预防策略为禁止捕杀野生动物,加强疫情报告与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调查处理,同时做好医护人员防护和避免院内交叉感染以及切断隐匿传播途径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 e,SARS)是一种由冠状病毒亚型变种引起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可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接触病人分泌物传播的传染病。到 5月 6日为止 ,全球范围内 ,WHO总共报告了6 72 7例 SARS临床诊断病例 ,其中 4 78例死亡。我国最早的病例于 2 0 0 2年 1 1月中旬出现在广东省 ,国内已有 4 4 0 9例感染者。全世界对这一新出现的病毒了解甚少 ,目前主要是以预防为主。武汉地处广东和北京的中间地带 ,而广东和北京是 SARS的高发城市。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人群 〔5〕,如何增加其对 SARS有关知…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又称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以下简称SARS)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性强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 ,其病原体是一种人类过去从未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以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目前尚无疫苗、特效药物防治。泸州市从 2 0 0 3- 0  相似文献   

10.
自2003年1月收治第一例“非典型肺炎”患者到2003年4月,我院共收治36名“非典”患者,无一例发生院内感染。总结我院诊断和治疗设备使用维护的管理经验,特撰写此文,供兄弟医院在抗击“非典”工作中参考。1明确管理要点“非典型肺炎”也称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Syn-drome,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其病原体为SARS冠状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接触病人分泌物传播。因此,医疗器械使用与维护管理的要点,在于避免近距离接触SARS病人,并切断空气飞沫与分泌物的传递途径。尤其是与SARS病人及其疑似病人直接接触的相关设备和器材(呼吸…  相似文献   

11.
自 2 0 0 2年 1 1月起 ,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一种新的传染性极强的呼吸系统疾病 ,这种至今原因尚未完全明了的以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呼吸道传染病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广东省惠州市从 2 0 0 3年 2月 1 4日至 4月 2 3日累计发生SARS 1 0例。为了了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病毒)引起,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疾病.WHO将"非典"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SARS病毒的传播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SARS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及直接和间接的接触传播,粪便可能是另一个传播途径,其他传播途径未能确定.SARS传播的特点有显著的家庭和医院聚集现象.SARS作为一种严重的新发传染病,发病初期部分综合医院由于医护人员缺乏经验,对SARS病毒认识不足,消毒、隔离、防护知识缺乏,因而未采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在防护措施不够严格的情况下,致使许多医护人员被感染,是此次SARS遭遇战中医护人员感染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参考近期有关文献资料[1-4],做一必要性探讨,分析SARS隔离病区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借鉴宝贵经验及有效方法,提出相关防制措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SARS院内感染,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于2003年初,一种新的急性、爆发性传染病突然袭来,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的主要以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此病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是可以预防的.为此,我们于2003年5月对石河子地区1 671名不同人群防治SARS知识进行了调查,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病人的流行病学,明确其感染、传播和持续的过程及变量,为制定恰当的公共关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探讨流行病学的某些因素与临床病情轻重及转归的关系。方法 用回顾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入院的109例SARS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109例SARS病例潜伏期为2~14天,平均为6.9±2.8天。有66.0%的患者与原SARS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或明确传染他人,呈家族及医务人员聚集现象。传播途径为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结论 ARS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死亡率较高,但是切断传染源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5.
SARS是指2002年11月起,我国局部地区发生的主要以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传染性强,进展快,危害性大.  相似文献   

16.
预防SARS患者肺功能检查的交叉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给人群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该病的传染途径主要为呼吸道-近距离的飞沫和分泌物传播。众所周知,SARS主要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而在患者发病过程中,既要完成患者的肺功能测定,又要防止交叉感染和做好医务人员的防护,如何既能预防交叉感染,又能保护好自己,我们做了些工作,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WHO称其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简称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聚集性,病人起病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有胸闷、干咳,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或呼吸困难;患者WBC计数正常或降低;X线片显示肺部出现阴影,部分病人进展迅速,消散吸收较慢。SARS病人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为近距离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经口、鼻、眼传播。由于其病原体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所以人群对其普遍易感。  相似文献   

18.
李雪梅 《工企医刊》2004,17(1):48-4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由于其传染性强,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2月底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将其称之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SARS的传播途径主要考虑为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临床上除具有发热、咳嗽、乏力、头痛等症状外,还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大于30次/min;低氧血症,吸氧3~5L/min条件下,经皮血氧饱和度小于  相似文献   

19.
SARS是一种由新型 SARS冠状病毒 (SARS- Cov)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 2 0 0 3年 3月初 ,世界卫生组织 (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 e,SARS)。SARS传染源主要是 SARS病人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以发热  相似文献   

20.
非典型肺炎一种急性的呼吸系统感染,世界卫生组织于3月15日将其名称公布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它是由一种新病原引起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非典型肺炎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有比较强的传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