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肠癌相关标记物筛检高危人群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国内统计在恶性肿瘤的死因中排列第五.减少发病率,改善预后,成为当前大肠癌防治研究的主要策略[1-3].业已表明,大肠癌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例如,早期确诊的大肠癌其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而中晚期大肠癌不足40%.为此,通过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率以改善大肠癌预后已成为大肠癌防治切实可行的措施[4-6].然而根据临床征象如疼痛、便血、体重减轻或肠道功能紊乱等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线索并未获得满意的结果,因为大肠癌症状出现的早晚与大肠癌的进展及预后亦无必然联系.无症状人群普查是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率的重要方法,为提高筛检效率,对高危人群的靶向筛检已成为大肠癌防治研究的热点[7].我们主要探讨粪隐血试验、直肠粘液T抗原检测、癌家族背景及粪基因突变为线索确立高危人群筛检大肠癌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SARS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和预防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3,他引:19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择某综合性医院3~4月份收治和医院感染的SARS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发病所在科室的流行病学侦查。结果 (1)流行病学特点:时间分布在3月中旬和下旬有两个发病高峰,地理分布:发病病例主要集中住院大楼西单元的5个楼层的4、5号病房,人群分布:住院患者多年龄较大且合并较严重的基础病,而受染的医护人员以工作在一线的中青年为主;(2)输人性病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第一代传染源,医院内继发传染的住院者和医护人员是进一步扩散蔓延的第2批传染源;(3)研究发现近距离空气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本次SARS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同时还提示:存在气溶胶经病房排风系统垂直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4)控制隔离传染源、加强病区通风换气和定时消毒、关闭空调新风系统、医护人员加强防护等各项措施采取后,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医院感染是SARS流行初期的主要形式,该院医护人员的受染方式前期以医院内传染为主,后期以门急诊窗口岗位受染较为突出,通过采取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SARS医院感染是可控可防的。  相似文献   
3.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分析了军队医改面临的形势和要求,提出了深化医改的趋向;设计了深化医改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正确把握深化医改的指导;聚焦了现行医疗保障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出了深化医改的重点;围绕加强改革的领导与管理,提出了建立健全深化医改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方法:选择北京市某综合性医院3月2~31日期间收治和医院感染的10例SARS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发病所在科室的流行病学侦查。结果:(1)发病病例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住院大楼西单元的5个楼层的4、5号病房,住院患者多数年龄较大且合并较严重的基础病;(2)输入性病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第一代传染源,医院内继发感染的住院者是进一步扩散蔓延的第二批传染源,同时不排除隐性带病毒者(曾密切接触SARS病例而未发病者)作为潜在传染源的可能;(3)资料分析结果支持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该次SARS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同时还提示:存在气溶胶(飞沫核)经病房排风系统垂直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结论:医院感染是SARS流行初期的主要形式。其传播途径除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外,应进一步收集和积累是否存在气溶胶(或飞沫核)长距离传播的流行病学和实验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孙正基 《人民军医》1997,40(4):219-221
最新分子生物学进展提示,肿瘤本质是某些癌基因和抗癌基因“激活”或“失活”的结果。癌基因揭促进细胞分裂(取消细胞间抑制)的基因群;抑癌基问指抑制细胞分裂的基因群。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同的“失活”是由突变、染色体重排、外源基因插入,DNA缺失、扩增或调控顺序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因此,对基因变异的检测已成为大肠癌早期诊断、治疗的关键。为此,作者综述了大肠癌基因变异及其检测现状,以介绍大肠癌基因研究的进展。1大肠癌基因变异1990年,Fearon和Volgestein[1]利用大肠癌遗传模型在基因水平上揭示了多基因(multigenes…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针灸前后胃肠病患者血清蛋白谱表达的改变.方法 用MALDI-TOF质谱仪和血生化分析仪对7名胃肠病患者针灸前后血生化指标及血清蛋白谱进行检测.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针灸可使胃肠病患者甘油三酯出现降低趋势;胃肠病患者针灸治疗前后比较得到2个蛋白差异峰,它们分别是:2625(m/z),2742(m/z);接受针灸治疗前胃肠病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得到4个差异蛋白峰:2767 (m/z),2742(m/z),2754(m/z),2568(m/z);以统计差异最显著峰2767(m/z)(X轴)和2742(m/z)(Y轴)建立坐标系进行二维分组分析,发现针灸治疗对胃肠病有明显效果,接近了正常人.结论2742(m/z)和2767 (m/z)这两个差异蛋白对揭示胃肠病的针灸治疗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反义hTGF-β_1基因转染对大肠癌HT-29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姜泊,周殿元,孙正基,张宏权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人转化生长因子(hTGF-β1)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导入HT-29细胞株,探讨对大肠癌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可能的传播途径.方法:选择某综合性医院2003年3~4月收治和医院内感染的34例确诊SARS病例(其中住院患者10例,医护人员24例),进行个案调查和发病所在科室的流行病学侦查.结果:①在3月中旬和下旬有2个发病高峰.发病病例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住院大楼西单元的5个楼层的4,5,6号病房,住院患者多年龄较大且合并较严重的基础病,而受染的医护人员以工作在一线的中青年为主;②输入性病例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第一代传染源,医院内继发感染的住院者和医护人员是进一步扩散蔓延的第二批传染源;③资料分析结果支持近距离空气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本次SARS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还提示:可能存在气溶胶经病房排风系统的垂直传播方式.④示踪剂气体实验显示:在输入病例所在7层病房卫生间燃烧熏香,在8, 9,11,12,13层均可以闻到气味,提示医院的建筑和排风系统具备病原体气溶胶垂直长距离传播的条件.结论:医院内感染是SARS初期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医护人员和医院就诊患者是主要的受染人群.该院医护人员的受染方式前期以医院内传染为主,后期以门、急诊窗口岗位受染较为突出.其传播途径除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外,应进一步研究是否存在气溶胶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和空气微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