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妇消炎栓联合盆腔炎治疗仪对盆腔炎所致慢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妇消炎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妇消炎栓联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68/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60/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康妇消炎栓联合盆腔炎治疗仪对盆腔炎所致慢性疼痛的疗效良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盆腔炎采用康妇消炎栓联合多功能盆腔炎治疗仪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70例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康妇消炎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功能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疼痛程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腔炎采用康妇消炎栓联合多功能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改善盆腔的炎症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顺产和剖宫产者产后发现盆底肌力减退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产后42天复诊时经筛查发现存在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的产妇101例,其中经阴道分娩51例,剖宫产50例.产后42天用PHENIX检测仪量化评估盆底肌力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10次,在产后3个月和6个月再次检测产妇盆底肌力情况.16例未治疗阴道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重度盆底肌力减退患者Ⅰ类肌力和Ⅱ类肌力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产后42天)均有显著增高(P<0.01).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比较,治疗前(产后42天)盆底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产后3个月两组Ⅰ、Ⅱ类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6个月经阴道分娩组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治疗后产后3月与产后6月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疗效显著.对剖宫产产后发生重度盆底肌力减退者需要强化疗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康妇消炎栓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4月收治的急性盆腔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妇消炎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妇消炎栓治疗急性盆腔炎,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促进子宫复旧及排气、排尿等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国内15个省共145家医院的剖宫产孕妇共计13 692例纳入研究。分为卡孕栓联合缩宫素(观察组)和单独使用缩宫素(对照组)两组,分别研究:(1)两组初产妇和经产妇产后2、24 h出血量,产后宫底高度,产后排气、排尿时间等方面的差异。(2)比较卡孕栓在舌下含服、阴道及直肠3种不同给药途径产后出血量,产后宫底高度,产后排气、排尿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观察组在产后2、24 h出血量,产后宫底高度,产后首次排气及排尿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初产妇的作用更为明显。(2)与其他两种途径给药方式相比,经阴道给药产后2、24 h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经阴道、直肠及舌下含服给药3种途径均能有效地促进子宫复旧,降低术后第1、2天宫底高度(P0.05),但经阴道给药术后宫底高度偏高;舌下含服给药产后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3种给药途径产后首次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孕栓对子宫、胃肠道及膀胱平滑肌均有较强的兴奋作用,能够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促进产后排气、排尿。  相似文献   

6.
杨秀华  孟涛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5):395-398
目的:探讨气囊加压腹带在胎盘低置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8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胎盘低置行阴道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按诊疗常规处理,于第三产程给予缩宫素促进宫缩,观察组使用气囊加压腹带,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第二、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胎盘娩出即时出血量和产后2小时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3天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2小时生命体征和新生儿出生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囊加压腹带可改善胎盘低置产妇的阴道分娩结局,减少产后出血,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促进子宫复旧及排气、排尿等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国内15个省共145家医院的剖宫产孕妇共计13 692例纳入研究。分为卡孕栓联合缩宫素(观察组)和单独使用缩宫素(对照组)两组,分别研究:(1)两组初产妇和经产妇产后2、24 h出血量,产后宫底高度,产后排气、排尿时间等方面的差异。(2)比较卡孕栓在舌下含服、阴道及直肠3种不同给药途径产后出血量,产后宫底高度,产后排气、排尿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观察组在产后2、24 h出血量,产后宫底高度,产后首次排气及排尿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初产妇的作用更为明显。(2)与其他两种途径给药方式相比,经阴道给药产后2、24 h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经阴道、直肠及舌下含服给药3种途径均能有效地促进子宫复旧,降低术后第1、2天宫底高度(P<0.05),但经阴道给药术后宫底高度偏高;舌下含服给药产后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3种给药途径产后首次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孕栓对子宫、胃肠道及膀胱平滑肌均有较强的兴奋作用,能够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促进产后排气、排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活跃期分娩镇痛与非分娩镇痛的产妇产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人民医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217例,按照自愿选择的原则分为分娩镇痛组(82例)和非分娩镇痛组(135例),比较2组孕妇产程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以及产后第1天、第42天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分娩镇痛组孕妇宫口开6 cm及10 cm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非分娩镇痛组(P<0.001),2组宫口开3 cm时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镇痛组孕妇产后第1天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符号数字转换测验(SDMT90)得分均高于非分娩镇痛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非分娩镇痛组(P<0.05),2组孕妇产后第42天MoCA、SDMT90得分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使用分娩镇痛、宫口开3 cm、6 cm、10 cm时VAS>5分是产后第1天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35岁、高中及以下学历与产后第1天认知功能障碍无相关性(P>0.05)。结论:分娩镇痛可以通过有效地缓解产程中疼痛来降低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第1天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非分娩镇痛及产程中疼痛是产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粘连合并慢性盆腔痛的疗效。方法 2014年2-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手术,术中明确存在盆腔粘连且术前合并慢性盆腔疼痛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疗效,每组24例。A组常规完成手术及盆腔粘连松解术,术后第1天加用康妇消炎栓,直肠上药,1次/d,1次1枚,睡前给药,连续使用1个月;B组常规完成手术及盆腔粘连松解术后不加用康妇消炎栓。术后3、6、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盆腔疼痛的主观缓解情况,记录为大部分缓解、部分缓解、无缓解,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对比A组与B组治疗有效率,术后3个月:79.1%vs.66.7%(P=0.329);术后6个月:72.7%vs.56.5%(P=0.256);术后12个月:63.6%vs.61.9%(P=0.906)。对比A组与B组治疗显效率,术后3个月:62.5%vs.29.2%(P=0.020);术后6个月:59.1%vs.21.7%(P=0.011);术后12个月:54.6%vs.19.0%(P=0.033)。结论腹腔镜下盆腔粘连分离术可缓解部分盆腔粘连合并慢性盆腔痛患者的腹痛症状,而术后加用康妇消炎栓则可进一步提高疼痛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妇消炎栓联合莫西沙星治疗盆腔炎(PID)后盆腔痛的效果。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4家医院妇产科门诊的盆腔炎患者共70例,随机分组治疗。A组为单纯使用莫西沙星:符合静脉应用莫西沙星标准者,莫西沙星400mg,静滴,1次/d;好转后改为口服,莫西沙星400mg,1次/d,共14d。不符合静脉应用莫西沙星标准者,可直接口服。B组为康妇消炎栓联合莫西沙星:A组+康妇消炎栓,睡前肛用,一日1次,一次1枚。连用1个月。并连续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3d后,症状体征评分及评分改善比例分别为:A组6.78±5.22,(44.61±20.24)%、B组5.53±4.01,(48.68±28.22)%(P0.05)。治疗30d症状体征评分及评分改善比例分别为:A组36.50,(78.97±17.75)%、B组34.66,(78.66±19.95)%(P0.05)。治疗60d症状体征评分及评分改善比例分别为:A组34.50,(86.48±13.56)%、B组32.61,(85.49±16.51)%(P0.05)。治疗90d症状体征评分及评分改善比例分别为:A组22.63,(87.47±11.42)%、B组13.88,(96.82±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症状体征评分:Z=-2.687,P=0.007;评分改善:F=-2.895,P=0.007)。结论在治疗PID的同时应用康妇消炎栓,有较好的预防盆腔炎的主要后遗症—盆腔痛的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康妇消炎栓联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盆腔炎所致慢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妇科收治的盆腔炎所致慢性疼痛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对症缓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盆腔炎治疗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高于对照组的74.1%,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盆腔炎所致慢性疼痛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康妇消炎栓联合盆腔炎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疗效,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2名分娩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名。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产妇采用柔性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露流尽时间、宫缩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宫缩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阴道静息压力、盆底疼痛评分及盆底肌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阴道静息压力、盆底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盆底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护理效果表现优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科微创手术患者术后预防性应用康妇消炎栓对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择期、限期微创手术患者203例,根据术后是否预防性应用康妇消炎栓塞肛分为干预组(103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因腹胀导致腹痛评分分布情况,并通过术前、术后发放问卷调查患者"针对腹胀术后预防性应用药物"的看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因腹胀导致腹痛评分分布情况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术后24h内,而对照组患者主要集中在48h内;干预组患者术后腹胀引起腹痛评分主要集中在3分以内,而对照组患者主要集中在6分以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对于预防性用药以缓解或避免腹胀更为积极。结论妇科微创手术患者术后预防性应用康妇消炎栓塞肛可有效加速肛门排气并缓解术后因腹胀引起的腹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卡前列甲酯栓、缩宫素用于足月剖宫产术后产妇的临床效果,探讨卡前列甲酯用药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128例产妇,根据手术指征随机配对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产妇剖宫产术后常规应用缩宫素,20U静脉滴注,1次/d,连续3天;观察组产妇术后给予卡前列甲酯栓1.0g,直肠给药,1次/d,连续3天。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自主排尿时间、排气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术后2h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91.64±25.27)ml vs(237.58±38.30)ml,t=8.01,P0.05];术后24h产后出血量亦显著低于对照组[(244.23±31.08)ml vs(299.61±38.61)ml,t=8.94,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缩宫素无药物不良反应;而少部分患者对卡前列甲酯栓有较轻的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剖宫产术后直肠应用卡前列甲酯栓比缩宫素运用预防产后出血效果好,能减少肠胀气发生,促进排尿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在阴道分娩中预防产后出血和促进子宫复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进行多中心、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研究.2007年4~8月,全国15家三级医院联合进行448例病例研究,其中益母草组(A组)150例;益母草联合缩宫素组(B组)149例;缩宫素组(C组)149例.观察产后各时段子宫复旧情况、产时和产后阴道流血情况、产前产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的差值及药物副反应.结果:①产时和产后6小时时段A组缩宫效果不如B、C组,以后各时段比较无差异.②产后各时段比较,产后12小时时段A组阴道流血量较B、C组少(P0.05),其余时段阴道流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3组产后24小时总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各组产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值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产前、产后的差值比较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产后24小时出血量≥500ml的患者中A组产前、产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差值显著低于B、C组(P0.05).⑤本研究中各组均未发生副反应.结论:益母草有缓慢但持续的缩宫效果,和缩宫素联合应用效果更好,药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产时补钙对于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葡萄糖酸钙,对照组不做处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产后0.5 h、产后2 h的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500~1000 m L、1000 m L者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产后24 h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明显比观察组更长(P0.05)。结论产时补钙能够有效减少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促进分娩,加快产程,是临床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欣母沛与马来酸麦角新碱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PPH)的预防效果及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 240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80例。A组胎儿娩出后应用缩宫素,B组应用缩宫素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C组应用缩宫素、马来酸麦角新碱和欣母沛。比较三组产后出血量、PPH发生率、产后恢复及子宫复旧情况等。结果 B、C组产后2 h及24 h累计出血量显著低于A组,且Hb、RBC下降值显著低于A组(P 0.05),且C组显著低于B组(P 0.05);B、C组PPH发生率、宫腔积血率、子宫复旧不良率显著低于A组,恶露持续时间、42 d宫体大小显著低于A组(P 0.05);C组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与马来酸麦角新碱联用可有效防治PPH并促进子宫复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治疗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的疗效及低频电刺激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就诊的36例在围产期诊断为耻骨联合分离且在产后仍有症状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低频电刺激治疗组、骨盆带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电刺激组患者在产后48h予低频电刺激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5d;骨盆带组患者在产后48h予骨盆带治疗;对照组不予临床干预,嘱其卧床制动。分别于产后第6天、产后6周和产后3个月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局部疼痛情况、体征(骨盆分离试验)及耻骨联合宽度。结果疼痛指数分布比较:电刺激组治疗前与产后第6天、6周、3个月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盆带组治疗前与产后第6天、6周、3个月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卧床制动前与产后第6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产后6周、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第6天、6周时与电刺激组及骨盆带组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与骨盆带组产后第6天、6周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第6天电刺激组、骨盆带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7%、16.7%、8.3%;产后6周3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100%、50%、41.7%;产后3个月电刺激组、骨盆带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91.7%、91.7%;产后第6天及6周电刺激组和骨盆带组治疗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电刺激组治疗后效果优于骨盆带组(P0.05)。产后3个月3组之间两两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是一项有效的治疗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的方法,尤其是产后仍然有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低频电刺激治疗在短期内缓解局部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产后子宫复旧的影响,并分析其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10月我院收治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缩宫素肌肉注射,观察组使用缩宫素肌肉注射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对比两组患者产后子宫缩复、恶露量、子宫大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4 h、48 h、72 h子宫高度和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产后恶露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能促使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出血,具有安全、简便、易行、价格适中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结合自主屏气用力分娩在胎膜早破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胎膜早破初产妇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联合组(n=35)和单药组(n=33)。对照组给予传统体位和常规指导用力,观察组给予自由体位结合自主屏气用力治疗。比较两组产程用时、产后出血量、用力屏气时间、分娩方式、疼痛变化情况、分娩控制量表(LAS)、新生儿Apagar、疲倦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个产程及总产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及用力屏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产时疼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两组疼痛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新生儿Apa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疲倦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胎膜早破初产妇中应用自由体位结合自主屏气用力分娩效果显著,可供临床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