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 155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其中81例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组),74例接受普通金属裸支架(BMS组),比较两组的临床一般情况、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术和远期综合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和支架植入术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1年中,SES组远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BMS组(P<0.001). 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安全有效;与普通金属裸支架相比,雷帕霉素洗脱支架能显著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摘要:目的观察康复运动治疗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冠脉血栓形成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心内科2017.1至2018.1期间收治的90例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等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等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血脂、冠脉血栓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做对比。结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血脂水平、冠脉血栓发生率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运动康复能够改善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脂质代谢,降低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冠脉事件再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于洁  冯毅  马根山 《现代医学》2012,40(6):671-674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PCI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高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5例)和非糖尿病患者(70例)行PCI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手术成功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糖尿病组冠脉多支病变、复杂病变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35.4%比18.6%,69.2%比51.4%,均P<0.05);PCI成功率及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9~24个月,糖尿病组心绞痛复发、再次血运重建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分别为14.1%比8.7%,12.5%比2.90%,均P<0.05);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再狭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迟发性支架内血栓发生。结论:对75岁以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梗死后10~12 d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发病10~12 d行PCI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心脏心功能和心肌梗死面积变化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错过急症PCI行延迟PCI术仍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延迟PCI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6.7%(4/60);药物保守治疗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8.3%(11/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延迟PCI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回缩率显著大于单纯药物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10~12 d经皮延迟冠脉介入治疗可以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后不同血糖水平与冠脉病变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7月-2009年3月冠心病监护室连续入院的非糖尿病AMI且行冠脉造影者80例.以入院第1次随机血糖水平分为小于7.8 mmol/L组(正常血糖组),7.8~11.1mmol/L组(高血糖组),对比2组冠脉病变特点及2个月心脏事件危险发生率.结果 高血糖组6个月的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正常血糖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糖尿病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可作为一个预测冠脉病变,尤其是远期心脏事件危险的指标,可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比伐卢定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均行常规用药,在此基础上,术前予以氯吡格雷300 mg/d,术后予以氯吡格雷75 mg/d,连续用药1个月。行PCI手术时,对照组接受肝素钠治疗,观察组接受比伐卢定治疗。对比两组冠脉责任血管血流分级;术后随访1个月,统计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6.67%(4/60)]低于对照组[20.0%(1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卢定联合氯吡格雷有利于改善STEMI行PCI术患者冠脉责任血管血流分级,降低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等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替罗非班冠脉内给药与静脉给药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接受急诊PCI治疗且使用替罗非班的98例STEMI患者根据用药途径分成两组,甲组51例为冠脉内给药,乙组47例为静脉给药。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心功能及3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甲组治疗后LVEF比乙组高,LVEDV、LVESV比乙组低(均P<0.05)。甲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92%(2/51),乙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02%(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静脉给药相比,替罗非班冠脉内给药能有效改善STEMI行急诊PCI治疗患者的心功能,并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155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其中81例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组),74例接受普通金属裸支架(BMS组),比较两组的临床一般情况、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术和远期综合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和支架植入术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1年中,SES组远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BMS组(P〈0.001)。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安全有效;与普通金属裸支架相比,雷帕霉素洗脱支架能显著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根据PCI的开展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择期PCI治疗,观察组行急诊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电图检查结果、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00%和95.8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1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相当,但急诊PCI手术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心脏功能和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优于择期PCI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不同糖耐量水平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水平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选取84例在我院行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完成性别、年龄、吸烟人数、体重、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的检测,根据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3组:正常糖代谢组(NGT)21例、糖耐量减低组(IGT)29例、糖尿病组(DM)34例,比较分析3组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结果糖尿病组、糖耐量减低组冠脉病变支数明显高于正常糖代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糖耐量减低组冠脉病变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耐量减低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征与糖尿病患者相似,均较正常糖代谢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  相似文献   

11.
瞿秋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2,(20):2516+2552
目的:总结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经外周静脉通路持续泵入盐酸替罗非班的护理体会。方法:观察住院7天内161例ACS患者行PCI术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风险,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并精心护理。结果:MACE发生率观察组(4.65%)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1.63%)高于对照组(8.00%),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以减少PCI术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经精心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长垣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ACS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均行PCI手术治疗,治疗组在PCI术后即给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术后应用替罗非班6 h、24 h及48 h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96%,出血发生率13.73%;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3.73%,出血发生率3.92%,两组进行比较,治疗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行PCI术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地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疗效,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相关血液指标的变化对预后评估及指导患者康复的重要性。方法 104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患者分为无不良事件发生组(A组)及不良事件发生组(B组),并对无不良事件发生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超敏肌钙蛋白(hs-cTNT)、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RP(hs-CRP)、D二聚体的监测分析。结果无不良事件发生组超敏肌钙蛋白(hs-cTNT)、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RP(hs-CRP)、D二聚体处于低水平状态,不良事件发生组超敏肌钙蛋白(hs-cTNT)、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RP(hs-CRP)、D二聚体处于相对高水平状态,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不良事件发生组患者术前相关指标水平总体高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的超敏肌钙蛋白(hs-cTNT)、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RP(hs-CRP)、D二聚体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紧密联系,完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相关指标监测有利于指导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糖耐量减低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长期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搜集我院2001-2014年资料完整、完全再血管化并且随访期糖代谢类型维持稳定的冠心病患者714例,根据初次空腹、餐后血糖或糖尿病史分为糖代谢正常组(NGT)260例、糖耐量减低组(IGT)229例及2型糖尿病组(DM)225例,平均随访(43.42±33.82)月,比较其血脂、血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心绞痛、心衰)、新发严重狭窄病变(≥75%参考血管)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等.结果 随访结束时,在血脂、吸烟量、血压控制相当的情况下,IGT组主要心血管事件、新发严重狭窄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NGT组(分别为18.78%比9.62%,57.83%比38.82%,P<0.05);而与DM组(分别23.11%,63.75%)差别不明显.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增高是IGT组不良预后的主要影响因子(OR2.146,95%CI 1.558-2.956).结论 IGT血糖异常可能是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联合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定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策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经CAG明确狭窄程度为70%~90%且拟行PCI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72处病变)和对照组(42例,75处病变)。观察组患者每处病变血管均行FFR测定,仅在FFR≤0.80处行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并确保术后FFR>0.80。对照组患者常规CAG检查后行PCI。记录两组患者植入支架数量,PCI术后18个月冠心病病种花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及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病史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植入支架数量、冠心病病种花费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后18个月内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和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G联合FFR测定可减少冠心病患者植入支架数量、降低冠心病医疗费用,PCI术后18个月内未发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心绞痛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压力导丝测定的血流储备分数(FFR)对并发糖耐量减低(IGT)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患者临界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术后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58例临床诊断为CAHD并发的CAHD临界病变患者分为FFR指导治疗组(FFR组,n=28)和根据术者经验指导治疗组(对照组,n=30)。观察2组患者支架植入例数及支架植入数量,同时观察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发生典型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病死和靶血管重建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FFR组共有12例14处病变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置入支架16枚,治疗率43.8%;对照组共有39处临界狭窄病变,有17例21处病变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置入支架32枚,治疗率53.8%。FFR组患者治疗率、植入支架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R组患者术后典型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重建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R可安全地指导并发IGT的临界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由FFR指导植入的支架数量显著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BUMA支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86例,将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入组患者入院后均行急诊PCI治疗,观察组患者植入BUMA支架,对照组患者则植入其他的雷帕霉素支架。对2组患者支架数量、长度、手术时间及术后6个月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MACE发生率为9.3%,观察组患者则未发生MACE,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BUMA支架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具有良好通过性且MACE发生率较低,可于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卫红梅 《华夏医学》2015,28(2):80-83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中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共12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在冠脉造影后拟行PCI术时,在导丝/球囊通过病变处后,冠脉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3min内静脉注射,继之以0.15μg·kg-1·min-1静脉泵入,持续24~36h;对照组不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观察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造影的TIMI血流分级,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即刻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提高PCI治疗效果,期间应加强围术期的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诊断为多支血管病变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玎R指导下行PCI治疗,对照组单纯在CAG指导下进行PCI治疗,对比2组患者造影剂用量、支架植入数量及随访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造影剂用量、支架植入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随访心血管不良事件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R操作简便、安全,有明确的正常值和界值,能准确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并可显著减少不必要的支架植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在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行PCI术,对照组(39例)行双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脏功能指标,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年内,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6.98%)明显低于对照组(3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可有效改善ACS患者的心功能,并且其1年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