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8月~2013年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出车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比两组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出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救治时间、溶栓或介入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救现场的情况了解和正确处理指导,转运途中对症处理和病情评估,急诊绿色通道衔接的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使患者获干预时间提前,缩短等待治疗处理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邓爱华  张霞 《河北医学》2016,(4):683-68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急救质量.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比较二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及急诊科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救治结局平稳9例、好转11例、恶化7例、死亡3例,对照组平稳6例、好转8例、恶化11例、死亡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患者治疗1个月及3个月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及成功率,有利于患者临床康复,改善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实施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分别按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与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vs77.5%),且在患者的抢救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抢救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陈竹芳  毛青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106-108
目的 探讨快捷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快捷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69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对比两组APACHEⅡ、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急救死亡率、住院死亡率和急救费用.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病情稳定,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救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救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捷护理路径的应用能显著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效率,改善患者预后,减轻经济负担,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就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进行了浅显的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实施急救护理路径的观察组及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心肌梗死复发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急救质量,有效预防和降低了心肌梗死的再次复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满意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比较两组救治效果、救治成功率、复发率、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急诊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86%,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7.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8.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可有效促进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改善,提高救治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钟丽红  林巧丽  黄庆芬 《海南医学》2014,(23):3579-3581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按照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抢救。而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途径抢救。观察两组患者抢救前后呼吸、心率、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进-出急诊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愈后情况。结果两组抢救前呼吸、心率、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后,两组呼吸、心率、血压较抢救前平稳,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呼吸、心率、血压较对照组更加平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出急诊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1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急救护理路径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较好稳定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同时可缩短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1例及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研究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情况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急诊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满意度(96.08%)要高于对照组(84.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升抢救效率及质量,有利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抢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诊科停留时间、抢救时间、救治成功率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急诊科停留时间和抢救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及总满意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心肌梗死救治中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能明显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及救治成功率,减少疾病复发,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存在一些未详细说明的问题,如什么是有效身份证明,什么年份的病案可以复印等?这不仅影响医院为患者提供病历复印工作,更影响和谐医患关系,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医院应利用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进行详尽的告知义务,同时,应将住院检验、影像报告单一式两份,一份贴于病案中,一份直接给病人,这样能极大的方便患者,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治疗效果,以及妊娠期长时间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妇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相应胎龄所需热量的饮食,观察组除给予对照组的饮食外再加适量的肠内营养制剂,应用30天。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宫高和双顶径的增加显着大于对照组孕者;观察组胎儿无应激试验(NST)阳性的比率显着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低体重出生儿(小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及和Apgar小于7分的患儿比率显着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治疗中不仅有效,而且对孕妇和胎儿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住院病案缺陷的常见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对2007年上半年出院病案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抽查病历924份,病历缺陷924份,共2540项次。结论加强医师的法制观念,加强责任感,强化基本功讪练,实行病案质量四级监控,杜绝缺陷病案归档上架,确保病案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朱章志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创新性的提出以"神、形、纳、眠、便"判断疗效,即以患者的精神状态、形体、饮食、睡眠及二便等症状作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人体的"神、形、纳、眠、便"是在人体正气的推动下才能够正常,"神、形、纳、眠、便"出现异常,实际上是反应了人体正气的虚弱,因而可以用来评价人体的正气是否正常,这一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此作为指导,取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方法通过了解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的要求(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分析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常见问题对医院统计指标的影响;提出对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对策.结果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结论只有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才能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  相似文献   

18.
医师在医疗服务中拥有的医学治疗权不是一项个人权利,而是一项社会权力.医师权力来源病人权利的部分让渡.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增进病人的健康利益,但在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诱发医师权力部分地背离了它的本始目的,这一现象就是医师权力异化.异化了的医师权力侵犯病人权利,引起医患双方利益冲突,形成医疗纠纷.在立法上全面确定病人的权利与医师的义务,用病人权利制约医师权力,这是和谐医患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经验法则是利用事物发展常态而形成的规律,而适用于证据司法场域的特殊法官心证过程.借助现代司法的自由心证技术,以及盖然强度的适用效能评估,可以促进经验法则更加符合民众实质正义观感,促进基于证据事实裁量的纠纷解决结果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阐述了配伍在遣药组方及方中药性发挥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如配伍得当,可选择发挥方中之药的某一药性,可使方剂直达病位,亦可解毒增效,体现了方药离合之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