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商陆皂苷甲(EsA)对IL-17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的影响,探讨EsA对系膜细胞增殖性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GMC分为对照组(不加药物干预),IL-17(5 ng/ml)组,IL-17(10 ng/ml)组,IL-17(20 ng/ml)组,IL-17(50 ng/ml)组,IL-17(100 ng/ml)组,同步化后分别培养24、48、72 h,MTT法检测各组对rGMC增殖的影响,确定IL-17诱导rGMC增殖的作用浓度;将rGMC分为对照组(加入IL-17)、干预组(加入IL-17、终浓度为5 mg/L EsA),同步化后分别培养24、48、72 h,MTT法检测各组对GMC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结果:IL-17各浓度组均促进了GMC增殖(P<0.05);EsA抑制了IL-17(100 ng/ml)诱导的GMC增殖(P<0.05),并下调了FN的表达(P<0.01)。结论:EsA可抑制IL-17诱导的GMC增殖,并减少FN的分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紫癜肾Ⅰ号方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GMC)增殖及活性氧产生的影响。方法:以不同剂量的紫癜肾Ⅰ号方含药血清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培养细胞的增殖能力,羟胺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色法检测培养上清液清除活性氧(ROS)能力。结果:紫癜肾Ⅰ号方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体外培养rGMC的增殖,提高培养上清液SOD值水平及清除活性氧单位值,且作用与药物浓度正相关。结论:紫癜肾Ⅰ号方可通过抑制GMC的过度增殖活化、下调ROS生成而减轻紫癜性肾炎(HSPN)的肾小球系膜增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高糖培养条件下系膜细胞外基质产生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对照组(葡萄糖终浓度为5.5 mmol/L)、高糖组(葡萄糖终浓度为30 mmol/L)、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12.5 mg/L、25 mg/L、50 mg/L、100 mg/L),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系膜细胞PDGF-B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系膜细胞PDGF-B蛋白表达、ELISA检测上清液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结果:高糖组刺激24 h后,细胞上清液中Fn、ColⅣ含量、系膜细胞PDGF-B m 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25 mg/L、50 mg/L、100 mg/L)作用24 h后,细胞上清液Fn、ColⅣ含量均低于高糖组,系膜细胞PDGF-B m RNA及蛋白的表达均低于高糖组(P0.05);且银杏叶提取物浓度越高,该作用越明显。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以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系膜细胞PDGF-B的合成,从而达到减少细胞外基质聚集、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肾固精方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细胞培养与细胞分子学技术相结合方法,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护肾固精方,分别以噻唑蓝法(MTT)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研究其对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MC)增殖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结果护肾固精方加入MC培养体系6d后,MC数(活细胞个数)为56835±6638,明显低于对照组138653±14388(P<0.01).该方有抑制MC增殖的作用,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呈现一定量效关系,即药物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MC上清中IL-8含量对照组为0.168mg/L±0.113mg/L,治疗组为0.062mg/L±0.015mg/L,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肾固精方有明显抑制肾小球MC增殖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拮抗MC分泌IL-8等其它炎症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防己茯苓汤加减方是否具有干预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影响。从而为临床运用此方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进行体外研究,用TNF-α刺激系膜细胞增殖,再加入不同浓度防己茯苓汤加减方提取液对细胞进行干预,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肾小球系膜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含量。结果加入防己茯苓汤加减方提取液后,系膜细胞的增殖程度受到显著抑制(P<0.05),流式细胞仪DNA图示S期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细胞培养液中PAI-1的表达受到抑制(P<0.05)。结论防己茯苓汤加减方对TNF-α诱导后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可影响肾小球系膜细胞PAI-1的表达,进而调整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与降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粉膜Ⅱ号抗 HSV-2作用机理。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来研究中药各浓度组的抑制病毒增殖作用、直接杀伤病毒作用及预防病毒感染细胞作用,本实验以病毒滴度和抑病毒指数为指标。结果:(1)抑制病毒增殖实验:中药粉膜Ⅱ号1.63、0.81、0.41mg/ml 浓度组的病毒滴度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抑病毒指数>2;(2)直接杀伤病毒实验:中药粉膜Ⅱ号1.63mg/ml—8h 组、1.63mg/ml—24h 组、0.81mg/ml—24h 组的病毒滴度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的病毒滴度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预防作用实验:中药各浓度组的病毒滴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粉膜Ⅱ号具有抗 HSV-2病毒的作用,而无预防病毒感染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β-榄香烯对人肝星状细胞系LX-2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的LX-2细胞培养24h,分别以质量浓度1.25mg/L,2.5 mg/L,5 mg/L,10 mg/L,20 mg/L,40 mg/L,80 mg/L的β-榄香烯作用LX-2细胞24h,48h,72h,并设立空白对照组;以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作用时间为24h时,β-榄香烯浓度达5mg/L及以上才能显著抑制LX-2增殖(P0.05);作用时间为48h、72h时,不同浓度的β-榄香烯均能显著抑制LX-2增殖(P0.05),且随着浓度升高,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24,40mg/Lβ-榄香烯处理LX-2细胞48h后,G_0/G_1期细胞增多,S期、G_2/M细胞减少(P0.05)。结论β-榄香烯可抑制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细胞增殖,阻滞LX-2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人参皂甙Rg3对人肠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人肠癌细胞株LOVO为研究对象,人参皂苷Rg3低、高剂量组向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终浓度的人参皂苷Rg3(20、40 mg/L),并以正常培养基的LOVO细胞为对照组。各组细胞培养96 h后采用CCK-8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人参皂苷Rg3组LOVO细胞增殖能力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P0.05),且随Rg3浓度的增加,其抑制能力增强;对照组、人参皂苷Rg3 20 mg/L和40 mg/L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35.6±24.8)个、(109.6±22.2)个和(56.1±16.3)个,人参皂苷Rg3组穿膜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Rg3剂量增高,穿膜细胞数逐渐降低;对照组、人参皂苷Rg3 20 mg/L和40 mg/L组LOVO细胞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21)、(6.56±1.23)和(8.78±1.56),人参皂苷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参皂甙Rg3在体外对肠癌细胞LOVO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其对LOVO细胞迁移的抑制可能与上调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复方鱼腥草提取物挥发油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和总提取物对高糖条件下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高糖条件下培养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成复方鱼腥草挥发油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和总提取物4个药物组,各组给药浓度均为1. 0、2. 0、4. 0、8. 0、16. 0、32. 0、64. 0、128. 0mg/L,给药24 h后以MTT法测定复方鱼腥草提取物对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复方鱼腥草不同提取物对高糖条件下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效果具有浓度依赖性;以Graph Pad Prism 5计算得挥发油组分IC_(50)为124. 9 mg/L,水提组分IC_(50)为37. 8 mg/L,醇提组分IC_(50)为44. 6 mg/L,总提取物IC_(50)为27. 7 mg/L。结论:复方鱼腥草提取物不同组分对高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总提取物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迷迭香酸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其产生白细胞介素 - 1 β(IL - 1 β)的影响。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 (MTT)法测定迷迭香酸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系膜细胞IL - 1 β蛋白水平。结果 迷迭香酸在 5~ 2 5mg/L浓度范围能明显抑制血清或脂多糖刺激的系膜细胞增殖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1 ) ,在 1~ 2 5mg/L范围能明显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系膜细胞IL - 1 β分泌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1 )。结论 迷迭香酸对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增殖及IL - 1 β分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肾安Ⅱ号对LPS刺激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及NF-kB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大鼠GMC传代培养,分别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法观察肾安Ⅱ号对大鼠GMC的毒性作用及增殖水平,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法观察各组标本中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NF-kB的情况.结果:肾安Ⅱ号24小时和48小时对LPS刺激的大鼠GMC的增生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79和0.991,P<0.05);肾安Ⅱ号各浓度组大鼠GMC增生水平明显低于LPS组(P<0.0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48 h组)显示:三组标本中均有不同程度的NF-kB的阳性表达;LPS组NF-kB表达明显强于GMC组与肾安Ⅱ号组(P<0.01);肾安Ⅱ号组NF-kB表达与GM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安Ⅱ号能明显抑制LPS刺激培养条件下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且能够下调LPS刺激培养条件下大鼠GMC增殖和下调NF-kB的表达,具有阻缓肾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对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蛋白尿、肾功能及肾脏病理的影响。方法:SD大鼠BSA隔日灌胃、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及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建立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后分成模型组、去甲斑蝥素0. 15mg/kg、0. 30mg/kg(ip)组;对照组仅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检测各时间点各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第8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肾组织行光镜、电镜和TUNEL染色。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均显著升高;光镜结果提示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积分、系膜基质增生程度、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亦显著升高;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扩大,系膜区可见基质弥漫增生伴系膜细胞增殖; TUNEL染色提示未见凋亡的系膜细胞。去甲斑蝥素0. 15mg/kg、0. 30mg/kg干预后,肾炎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Scr、BUN均显著降低,且随着干预浓度的增加降低更明显;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积分、系膜基质增生程度、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亦显著降低;系膜区缩小,系膜细胞及基质增殖情况均明显减轻;系膜细胞的凋亡指数AI随着干预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各组间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血常规均无差异。结论:去甲斑蝥素能显著降低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尿蛋白,抑制系膜增生,减轻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逆转肾炎大鼠并发的急性肾损伤,且无肝毒性及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系膜细胞增殖、促进系膜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对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蛋白尿、肾功能及肾脏病理的影响。方法:SD大鼠BSA隔日灌胃、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及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建立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后分成模型组、去甲斑蝥素0. 15mg/kg、0. 30mg/kg(ip)组;对照组仅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检测各时间点各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第8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肾组织行光镜、电镜和TUNEL染色。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均显著升高;光镜结果提示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积分、系膜基质增生程度、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亦显著升高;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扩大,系膜区可见基质弥漫增生伴系膜细胞增殖; TUNEL染色提示未见凋亡的系膜细胞。去甲斑蝥素0. 15mg/kg、0. 30mg/kg干预后,肾炎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Scr、BUN均显著降低,且随着干预浓度的增加降低更明显;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积分、系膜基质增生程度、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亦显著降低;系膜区缩小,系膜细胞及基质增殖情况均明显减轻;系膜细胞的凋亡指数AI随着干预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各组间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血常规均无差异。结论:去甲斑蝥素能显著降低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尿蛋白,抑制系膜增生,减轻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逆转肾炎大鼠并发的急性肾损伤,且无肝毒性及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系膜细胞增殖、促进系膜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肾脏系膜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增加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AngⅡ刺激系膜细胞增殖,同时加入浓度分别为37.5、75、150m g/m l的丹参注射液对系膜细胞作用24 h。观察系膜细胞内ROS水平的变化。同时设非干预组(对照组)及单纯丹参组。结果:AngⅡ与大鼠肾脏系膜细胞孵育24 h后,细胞内ROS水平上升为对照组的4.61倍(P<0.01)。各浓度丹参注射液干预后细胞内ROS水平为对照组3.88倍(P<0.01)、2.55倍(P<0.05)、2.20倍(P<0.05);中、小剂量干预组与AngⅡ组比较:P<0.01);150m g/m l丹参注射液单独与系膜细胞孵育后对细胞内ROS水平没有影响。结论:丹参注射液下调AngⅡ诱导的系膜细胞内ROS水平的增高,从而发挥抗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防己茯苓汤加减方是否具有干预肿瘤坏死因子诱导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进行体外研究,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系膜细胞增殖,再加入不同浓度防己茯苓汤加减方提取液对细胞进行干预,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含量.结果:加入防己茯苓汤加减方提取液后,系膜细胞的增殖程度受到显著抑制(P<0.05),流式细胞仪DNA图示S期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细胞培养液中MMP-2的表达增强(P<0.05).结论:防己茯苓汤加减方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后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可影响肾小球系膜细胞MMP-2的表达,进而调整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与降解.  相似文献   

16.
大黄素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IL-6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系膜细胞分泌IL-6的影响。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系膜细胞的增殖及ELISA法检测系膜细胞中IL-6的含量,观察大黄素对其的影响。结果:大黄素可明显抑制大鼠系膜细胞的增殖及降低系膜细胞对IL-6的分泌,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示大黄素可明显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生成,从而减轻与延缓肾小球硬化,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IL-6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一种重复性好、传代次数多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体外培养和鉴定的方法。方法:麻醉状态、无菌条件下取得大鼠的肾脏,用3种不同目数的不锈钢筛网提取肾小球,搜集到的肾小球分别加入2.5 g/L、0.5 g/LⅣ型胶原酶及2 g/LⅡ型胶原酶各5 mL,分别在37℃水浴箱中振荡消化20 min、30 min、25min,然后接种肾小球,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Ⅱ型、Ⅳ型胶原酶3种不同浓度作用不同的消化时间,细胞的生长速度及生长状况不同,Ⅳ型胶原酶(2.5 g/L)消化20 min的为最佳。结论:培养的细胞为肾小球系膜细胞,用Ⅳ型胶原酶(2.5 g/L)消化20 min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状态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200μmol/L);中剂量(20μmol/L);低剂量(2μmol/L)组。经预实验筛选结果,采用10-8mol/L血管紧张素Ⅱ诱导模型组及丹参多酚酸盐各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采用MTT法检测各组及各时间点的细胞活性。收集培养48 h时间点各组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及Real-timePCR法分别检测Smad2、Smad3蛋白及TGF-β及Smad7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在培养24 h,48 h,72 h内系膜细胞的增值活性增强、丹参多酚酸盐各组能够抑制其增殖,于48 h达到稳定;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系膜细胞中Smad2、Smad3蛋白及TGF-βmRNA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而Smad7mRNA的表达则明显降低(P0.05);丹参多酚酸盐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逆转上述变化(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能够有效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丹参多酚酸盐可能通过多靶点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的传导,从而抑制延缓肾小球硬化及纤维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培养下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碱解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1×10-3、1×10-2、1×10-1mg/mL的中药复方提取液均能抑制AGEs培养下的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能减少AGEs作用下的细胞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抑制系膜基质增生。结论中药复方能抑制AGEs引起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以及系膜基质增生,提示此方可能通过阻止AGEs受体信号通路抑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total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tPNS)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s,MCs)增殖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以探讨tPNS在防治肾小球炎症和硬化中的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MCs,分为5组(n=8):空白对照组、血清刺激组、3个不同浓度(100,200,400μg/mL)的tPNS干预组。分别采用MTT法、细胞毒检测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大鼠MCs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tPNS呈量效依赖抑制MCs增殖;降低S G2/M期细胞比例,且对MCs均无明显细胞毒性。结果:三七总皂苷通过减少DNA合成期(S期)细胞数量,抑制大鼠MCs增殖,而非依赖于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