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0月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控制颅内压、血压和血糖、脑细胞保护、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脑部微循环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口服;观察组患者再加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口服。两组均连用8周。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α及IL-10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显著下降,IL-10显著上升(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上升或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且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χ~2=5.09,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能降低血清hs-CRP、TNF-α和IL-10水平,纠正抗炎症因子与促炎症因子比例紊乱,从而控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鄢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CI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IL-18、hs-CRP、TNF-α及PDGF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清IL-6、IL-18、hs-CRP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18、hs-CRP、TNF-α及PDGF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18、hs-CRP、TNF-α及PDGF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较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炎症水平,减少MACE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和研究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用药第4周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较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hs-CRP、TNF-α、IL-6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与对照组(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阿司匹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疗效及对细胞炎症因子、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2例)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2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33(IL-33)]、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的变化和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TNF-α、IL-33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血清PT、APTT均高于对照组(P < 0.05),FⅩⅢ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疗效,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效果优于单独拜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5.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UAP疗效及对IL-6和hs-CRP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对IL-6和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11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口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TC、TG、IL-6和hs-CRP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及P0.05)。随访6个月内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UAP安全有效,显著降低血脂、血清IL-6、hs-CRP的浓度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大鼠小肠的损伤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阴性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双抗组),分别予生理盐水、阿司匹林(10.41 mg/kg)、氯吡格雷(7.81 mg/kg)、阿司匹林(10.41 mg/kg)联合氯吡格雷(7.81 mg/kg)灌胃1次/d,共14d.所有大鼠于末次给药后手术,观察小肠的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小肠黏膜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1)各实验组大鼠小肠的损伤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阿司匹林组高于氯吡格雷组(P<0.01),双抗组最高(P<0.01);(2)各实验组大鼠小肠黏膜TNF-α、IL-1β较对照组均呈明显高水平表达(P<0.05),且阿司匹林组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双抗组最高(P<0.05).结论:常规剂量抗血小板药物可造成大鼠小肠损伤,且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损伤程度重,同时其TNF-α、IL-1β表达增强,提示这种变化可能参与了小肠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NF-κB、TNF-α、IL-1及IL-6的表达水平,研究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干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34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72)和观察组(n=170)。对照组行基础治疗与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行基础治疗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各临床指标,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8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改善,TNF-α、IL-1及IL-6水平与NF-κB活性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UAP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干预后显著改善患者血脂、降低TNF-α、IL-1及IL-6水平与下调NF-κB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对UAP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78例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血浆炎症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s-CRP和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CRP和IL-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hs-CRP和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D62p和PAC-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62p和PAC-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CD62p和PAC-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拜阿司匹林与氯毗格雷联合治疗方案对12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N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单独服用氯毗格雷;联合治疗组服用拜阿司匹林和氯毗格雷联合治疗。检测两组血清IL-1β、IL-6、TNF-α、hs-CRP水平;监测两组并比较LVESD、LVDd、LVEF、LVEDV和LVESV的改变;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终点指标。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IL-1β、IL-6、TNF-α及hs-CRP水平、心功能及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均P < 0.05)。结论:联合应用拜阿司匹林与氯毗格雷在治疗NSTEMI患者上可发挥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丁咯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应用氯吡格雷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TNF-α水平、血清hs-CRP水平和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液黏度在1、5、30、200 I/s切变率均低于对照组,血浆黏度和血小板凝聚率、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7、15 d,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氯吡格雷联合丁咯地尔的治疗效果尤为理想,可改善血清hs-CRP、TNF-α和血液流变学水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陈梦坤 《医学综述》2014,(16):3068-3069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厦门长庚医院收治的Ⅲ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84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药物(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率、CA125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术后妊娠率为47.62%,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观察组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A125水平均发生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8%vs1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合并药物治疗ⅢⅣ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84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药物(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率、CA125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术后妊娠率为47.62%,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观察组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A125水平均发生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8%vs1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合并药物治疗Ⅲ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够有效提高妊娠率,降低CA125水平,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有效方法,水平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13年来我们用丙硫咪唑治疗囊虫病82例,其中A组(皮肌型)总有效率100%,B组(脑囊虫病)总有效率90%,AB两组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采用小剂量,长疗程的服药方法,既能杀死虫体而反应轻,表明丙硫咪唑是治疗囊虫病疗效好毒性低口服方便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用推拿配合膏摩,辨症加减治疗小儿原发症遗尿症52例,其治愈率为81%,有效率为19%,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5.
16.
长期以来,教务处汇总处理学生学期考试成绩的工作相当繁重。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每学期末,各学科成绩上报到教务处后,所有成绩的处理都是手工操作。近年来,计算机也只是代替了很少部分的人力,成绩的录入、校对、计算、统计汇总,以及各班班主任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等,基本上还是手工操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出错的几率还非常高,工作效率很低,严重影响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的抗抑郁剂作为辅助性干预伴有抑郁状态的癌痛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提高情况。方法:采用QOL(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HRSD(汉密顿抑郁量表)、NRS(疼痛数字分级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全部患者在不受干扰、继续常规应用止痛药物芬太尼透皮贴剂的同时进行抗抑郁药物辅助性干预治疗。A组:抗抑郁药物选择盐酸文拉法莘,B组:选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分别于服药当日及服药后4周进行相关各项指标的评定比较。观察辅助性抗抑郁药物对伴有抑郁状态的癌痛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提高情况;观察联合用药对疼痛程度、强度的影响及抗抑郁药物的毒副反映情况。结果:A组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NRS在两组患者中均有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B组患者出现口干、多语、嗜睡、视物模糊、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在伴有抑郁状态的癌痛患者治疗中常规应用止痛药物同时加用抗抑郁药物非常有必要。阿米替林副反应较大不宣作为推广和首选,盐酸文拉法莘抗抑郁效果好,毒副反应小,使用安全,尤其适合体弱的晚期伴有抑郁情绪的癌痛患者。  相似文献   

18.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颖  骆龙坤 《黑龙江医学》2008,32(2):123-12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超前镇痛的作用。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患者术前5 min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100 mg;Ⅱ组于术后患者苏醒,拔除气管导管后缓注氟比洛芬酯100 mg;Ⅲ组不注射氟比洛芬酯。分别记录3组患者术后2,6,12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咽喉疼痛的发生率以及YU麻醉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 h,6 h的VAS评分Ⅰ组和Ⅱ组明显低于Ⅲ组(P〈0.05),VAS评分从小到大为:Ⅰ〈Ⅱ〈Ⅲ,但Ⅰ组和Ⅱ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 h 3组间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术后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0.0%,32.3%和55.0%;3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减轻全麻术后咽喉痛,有一定的预注作用,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00年~2007年我院对110例在术前通过B超或内镜超声确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并与同期100例开腹手术者比较. 结果 2组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胆总管Ⅰ期缝合46例,置T管引流64例.开腹组均置T管引流.2组比较,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胆瘘、出血),腹腔或切口感染率、残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 同样可起到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等微创效果, 如能在取净结石的情况下行胆总管Ⅰ期缝合, 微创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重视医疗投诉对医院医疗质量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章论述了医疗投诉的概念、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分析了医疗投诉能发现医院工作中的问题和患者潜在的需求,是一项重要资源.医院必须畅通投诉渠道,建立和完善投诉体系及机制,充分重视医疗投诉对医院医疗质量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