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军明  魏俊  曹建军  刘宇明 《广东医学》2006,27(8):1194-1195
目的对比大容量液体硬膜外腔注射与针刀、椎旁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大容量液体硬膜外腔注射组取腰椎L3~4或L4~5间隙作为穿刺点,按硬膜外穿刺规程穿刺置管成功后,取头低(15°)脚高仰卧位滴注加压镇痛混合液300ml,与针刀、椎旁注射治疗组作对照。结果大容量液体硬膜外腔注射组痊愈48例、显效2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6%。疗效优于针刀组(P<0.05)及椎旁注射治疗(P<0.01)。结论3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但大容量液体硬膜外腔注射治疗优于针刀治疗,更优于椎旁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LS系列半导体激光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分析87例非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颏椎病的疗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做LS系列半导体激光治疗,对照组做普通针刺治疗,同时进行结果比照。结果: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14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25例,无效5例。结论:LS系列半导体激光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更能被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报》2013,(11):1745-174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南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科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牵引疗法、电针疗法、注射神经妥乐平注射液、中药内服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判定疗效。结果:痊愈38例,有效12例,好转6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82.3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例31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治疗联合穴位注射;对照组仅采用穴位注射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的有效率,疼痛和颈椎功能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疼痛有显著改善;颈椎功能也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刀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旁间隙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采用椎旁间隙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症状及体征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及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显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间隙阻滞联合小针刀适合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椎旁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加牵引热敷,治疗效果分为3级:痊愈、显效、无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8.3%,两组间差异明显(P〈0.01)。结论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高。  相似文献   

7.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型,发病例数仅居于颈型之后。现多采用椎间孔阻滞及硬膜外阻滞治疗该型颈椎病,疗效虽好,但操作难度较大,出现并发症机率高,给操作者带来困难,不易普及。为了寻求疗效高而且能弥补上述缺点的方法,自1996~1998年,笔者采用颈椎前筋膜下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健康 《西部医学》2009,21(7):1190-1191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adiculopathy)的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根型椎病风寒湿型病例80例,服用加味桂枝加葛根汤,7天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临床控制50例(65.0%),显效20例(25.0%),有效7例(8.75%),无效3例(3.75%),总有效率96.25%。结论加味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小针刀前外侧入路松解颈椎间孔外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针刀组为超声引导下前外侧入路小针刀松解椎间孔外口 药物注射;对照组为单纯超声引导下椎间孔外口注射消炎止痛药。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0分钟、4周和8周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治疗后4周和8周的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和8周VAS评分和疗效评价,针刀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见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引导下小针刀前外侧入路松解颈椎间孔外口安全可靠,椎间孔外口松解结合消炎止痛药注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注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用颈部椎旁阻滞、电针、推拿等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成效.方法:选取1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各80例.治疗组运用颈部椎旁阻滞、电针、推拿等方式加以治疗,对照组只采取电针、推拿加以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达到55.3%、97.4%,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4.2%、89.5%.以上两组数据经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即P<0.01,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颈部椎旁阻滞、电针、推拿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显然要优于只使用电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值得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的关系.方法 选取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的患者1 200例, 分为无柱状上皮异位组 (A组) 、轻度柱状上皮异位组 (B组) 、中度柱状上皮异位组 (C组) 和重度柱状上皮异位组 (D组) 4组, 均行LCT检查和HC2检测.对任一项阳性者阴道镜下取活检后送病检.分别比较各组之间LCT、HC2结果、CIN及宫颈癌疾病构成比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并分析年龄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关系.结果 从年龄分组来看, 各年龄组间宫颈有无糜烂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且各年龄组间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程度也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各组LCT、HC2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各组CIN和宫颈癌的患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宫颈糜烂”与宫颈病变无必然的联系.不应该把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作为宫颈病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朱定  李劼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44-46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在诊治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行宫颈锥切手术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变化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变化,评价宫颈锥切诊断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LEEP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少于冷刀锥切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电子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与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诊断一致率为71.12%(101/142)。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级别升高15例(10.56%),手术前后HPV-DNA负荷量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锥切手术较电子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的宫颈浸润癌检出率更高,宫颈锥切在切除病变的同时可以有效消除高危型HPV感染,是一种诊断、治疗CIN的非常理想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5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并应用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46例经过2~18个月、平均8.2月的随访,所有病例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12~16周,平均12.6周,融合率100%;MRI检查无脊髓变形、受压表现,脊髓功能检查,除3例不理想外。所有病例植骨疗效满意。结论:适应症选择正确,颈椎前路手术减压植骨、钢板系统操作简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利于神经功能恢复,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外伤的治疗。颈椎前路手术适用于2个颈椎间盘,3个椎体。动力性和限制性颈椎前路内固定材料在临床治疗疗效上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推拿治疗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19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征,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对本病的治疗大部分采用非手术治疗,且尤以推拿疗法最为有效,也容易被病人所接受。现将本人自2000年以来用手法为主治疗的191例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宫颈糜烂"是女性宫颈的常见状态,在妇科临床上是应用最多的诊断术语之一.Alan H.DeCherney and Lauren Nathan的世界权威教科书《当代妇产科学诊断与治疗》第9版认为:"宫颈糜烂"与宫颈癌无关.但国内目前没有足够有说服力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宫颈糜烂"与宫颈病变到底有无因果关系.就"宫颈糜烂"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前路减压、颈椎空心螺纹内固定器(CHTF)椎间融合,代替传统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的方法。方法:对18例CMS采用环锯减压再潜行扩大减压,植入CHTF无磁性医用钛合金突心螺纹内固定器椎间融合,随访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植入CHTF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症状改善明显,稳定性好,生理曲度恢复达正常,无椎间隙高度丢失,无CHTF滑脱、移位。术后平均4.5个月椎间隙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经验,所有患者均经前路行手术治疗,切除病变间隙的椎间盘、增生骨赘及后纵韧带,取自体髂骨或融合器行椎间融合,钛板固定。 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30~90min,出血量10~100ml,术后随访时间9~7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3个月;量化疼痛与麻木程度,术前4~5分,术后迅速下降到0~2分,最终下降到0~1分,疼痛完全缓解,椎间骨性融合。 结论 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入路简单、出血少的特点,并且对脊髓与神经根前方的椎间盘和骨赘切除彻底,疗效确切,可避免保守治疗长期反复发作的缺点,比后路手术更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趋向年轻化。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虽逐年改进,近年来有长足发展,但因其是有创操作,风险大,而且费用高,手术治疗者仅为少数,非手术治疗有独特的优点,多数不需住院,患者痛苦少,花费少,不破坏正常解剖结构。封闭治疗是非手术治疗方法的一种,症状缓解,疗效最佳。本文从交感型颈椎病及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机制上阐明封闭疗法的理论基础,并概述了各种封闭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妇科门诊行TCT检查的349例病人,结果异常者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进行筛查.结果采用TCT检查配合阴道镜检查能及早发现癌前病变.结论TCT联合阴道镜对早期宫颈病变起到很好的筛查作用,有利于对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早诊早治,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在颈前路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例颈椎骨折、脱位,1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5例脊髓型颈椎病,1例颈5椎体骨髓瘤,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结果除1例脊髓完全性损伤者死亡外,其余病例获6月以上随访,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植骨均完全愈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路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术中应用,可获得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防止植骨块移位,能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维持术后椎间高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