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以往调查研究发现 ,都市环境电磁辐射水平在某些频段综合场强已接近一级安全区的限值 ,为了阐明这些频段电磁波同时混合存在于一个环境内是否会对青少年的脑电活动产生影响 ,作者进行了本项研究。方法 采用脑电地形图仪对 10 6例青少年大脑中央区脑电进行检查。结果 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左中央区女θ波的RNP、女和男女合计θ波的REP、男θ波的RAV明显高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 (P 均 <0 .0 5 )。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右中央区男θ波的RNP明显低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 (P <0 .0 5 )。结论 大都市现有环境电磁辐射对青少年(14~ 18a)大脑中央区的生物电活动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女性θ波 (频率为 4~ 7Hz)RNP、REP升高 ;男性θ波RNP下降、RAV升高。  相似文献   

2.
都市环境电磁辐射对青少年心电图和外周血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阐明电磁波同时混合存在于一个环境内是否会对青少年的心电活动和外周血细胞产生影响。方法采用心电图仪和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对106例青少年心电图和血常规进行检查。结果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心率、PR间期、QRS波时间、QT间期、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数量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低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P<005)。从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来看,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和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明显高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P<005)。结论大都市现有环境电磁辐射对青少年(14~18岁)心电活动无明显影响,对外周血白细胞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下降,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相对增多,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雷达部队电磁辐射对作业人员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雷达部队作业环境电磁辐射对作战人员情感状态和神经行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护策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进行自觉症状调查。采用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NCTB)的POMS量表和神经行为功能综合测试仪对辐照人员和对照组进行调查测试。结果 辐照组明显感到视觉疲劳;POMS量表中辐照组疲惫感明显增加;目标追踪实验辐照组总的打点数(χ2=6.808,P<0.05)显著小于对照组。左右手交叉实验总次数辐照组显著小于对照组(χ2=14.820,P<0.01)。结论 电磁辐射对职业人群的心理状态、手部作业能力和作业效率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外出务工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出务工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影响。 方法 运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组合(WHO -NCTB)对深圳市某企业 72名外来工及 61名对照工人进行了神经行为功能测试。 结果 经多因素分析法分析后发现 ,外来工组错误打点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外来工组情感状态各项测试结果得分均较对照组为低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外出务工可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有必要在整个外来工职业人群中 ,积极开展职业卫生服务 ,以促进职业人群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低强度超短波电磁辐射对机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超短波作业环境 (170MHz)对职业接触人员神经功能、血清酶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询问职业接触人员主诉症状并进行脑血流图检测和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试验 ,检测血清酶和免疫球蛋白。结果 现场超短波电场强度在天线发射方向 0°角 10m内和 135°角 2 0m内超过国家标准 (5V m)。接触组神经系统主诉症状如头痛、头晕和健忘等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接触组工作后脑血流图上升时间 [左侧 (0 .15 5 3± 0 .0 5 79)s、右侧 (0 .15 4 1±0 .0 5 92 )s]明显比工作前 [左侧 (0 .10 4 4± 0 .0 30 2 )s、右侧 (0 .10 32± 0 .0 30 4 )s]或对照组 [左侧(0 .1185± 0 .0 5 6 8)s、右侧 (0 .1177± 0 .0 5 75 )s]延长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结果表明 ,接触组工作后数字译码、数字跨度和目标追踪下降明显。接触组工作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不明显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碱性磷酸酶 (ALP)、乳酸脱氢酶 (LDH)均明显升高。接触组工作后IgA浓度变化不明显 ,IgM和IgG浓度升高 ,尤以IgG水平升高明显。结论 低强度超短波电磁辐射对职业暴露人员神经系统功能有影响 ,并可引起部分血清酶活力和免疫球蛋白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境电磁辐射对大学生外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以重庆某两高校1 103例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组织问卷调查了解血液系统相关疾病自主症状,并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其末梢血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较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四肢无力发生率高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P小于0.05)。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P小于0.0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及浓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体积和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P小于0.05);其中较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居住年限(1—4年内)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呈正相关,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小于0.05)。结论现有环境电磁辐射对大学生血相有一定影响,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增高,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相对增多,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健康体能检查作为老年人健康状况评价的有效性。 [方法 ] 2 0 0 2年 4~ 7月在大连市市内 5区各抽选 1个社区 ,对 3 11名 60岁以上老年女性进行相关指标测试。 [结果 ]MW、CS、AC、OLB、SR均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 (P <0 0 1或P <0 0 5 )。 60~ 69岁MW、CS主观健康状况差的明显低于主观健康状况好的 (P <0 0 1) ,2组间AC、SR、OL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70~ 79岁主观健康状况差的各项体能指标均明显低于主观健康状况好的(P <0 0 1)。 70~ 79岁组AC、OLB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组与非患病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其他指标患病组均明显低于非患病组 (P <0 0 1或P <0 0 5 )。 [结论 ]健康体能指标的测试能够客观反映老年人身体的健康状态 ,可作为老年人健康状态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张琦  戴伏英  臧键  邢玉梅 《职业与健康》2014,(3):384-386,390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电磁辐射对4~6岁儿童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两所幼儿园进行环境电磁辐射的规范测量,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儿童一般状况、父母文化程度和生活情况等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神经行为核心检测组合(NCTB),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较高辐射区域4岁组儿童在视觉记忆方面得分显著低于较低辐射区域4岁组儿童,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较高辐射区域5岁组儿童在视觉反应平均时间方面显著长于较低辐射区域5岁组儿童,在数字译码方面得分和两次打点正确数显著低于较低辐射区域5岁组儿童,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6岁组儿童各项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结果提示:神经行为各项与父母亲学历、平均月收入和一天上网时间及一天看电视时间呈显著相关;视觉反应平均时间、数字跨度总分和视觉记忆总分与辐射强度区域呈显著相关。结论较高强度电磁辐射环境对儿童的神经行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电磁辐射对人和小鼠神经行为的影响 ,为环境电磁辐射限值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 30MHz,2 5mW的电磁辐射场下观察小鼠的自发活动 ,并对使用移动电话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小鼠的活动时间明显增加 ,从 (2 3 99± 3 34)s/min到 (2 7 5 6± 4 89)s/min (P <0 0 1) ,静息时间相应减少 ,从 (36 0 9± 3 4 8)s/min到 (32 4 4± 4 89)s/min (P <0 0 1) ;同时 ,小鼠的活动速度也加大了 ,从(1 2 3± 0 5 9)cm/s到 (1 6 0± 0 80 )cm/s (P <0 0 5 )。在使用移动电话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中观察到使用人群和非使用人群间某些神经系统的症状 (如心情、情绪和睡眠质量等 )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弱电磁辐射场下 ,小鼠的神经行为发生明显的改变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人的神经行为也有类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空调环境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组合(WHO-NCTB)对深圳市某企业密闭空调环境作业工人86名(观察组)及非空调环境作业工人102名(对照组)进行了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结果观察组5项消极情绪状况(紧张-焦虑、忧郁-沮丧、愤怒-敌意、疲劳-惰性、困惑-迷茫)的得分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积极情绪状态(有力-好动)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简单反应时平均值慢于对照组(P0.01),数字译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错误打点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调环境可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必要对空调环境采取干预措施,以促进空调环境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山东省16~18岁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关体质健康提升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于2018年3 - 6月间,利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共12 584名16~18岁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调取其2018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并与2014年全国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山东省16~18岁青少年在身体形态方面水平优于全国平均水平(P<0.001);在身体机能方面,整体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男生水平有较大波动(P<0.001),女生维持在较高水平(P<0.001);在身体素质方面,男生1 000 m跑指标整体低于全国水平(P<0.05),50 m跑、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立定跳远以及女生800 m跑指标均优于全国水平(P<0.001),但整体呈现出随年龄增长下滑的趋势。结论 山东省16~18岁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虽然整体优于2014年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整体指标呈现下降的趋势,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有针对性地改善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大学生肥胖与体质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身体成分特征与运动能力及体质健康的关系,为大学生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身体成分测定、体质测试等方法,对山东省1 287名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8~23岁男、女大学生随年龄、体重的增长体脂缓慢增长,而去脂体重即瘦体重(LBM)却呈下降趋势。男、女大学生18和19岁年龄组的无氧工作能力及18岁年龄组的有氧工作能力明显好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各年龄组中,高体脂学生的体质状况及运动能力与体脂正常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取适当手段对大学生特别是高体脂的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质健康干预,以增强其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广东地区醛固酮肾素比值的参考区间。方法 收集来自广东省体检个体中符合要求的参考个体,检测其醛固酮与肾素,并求出比值,建立参考区间。应用Mann - Whitney U检验对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Kruskal - Wallis H检验对年龄分组(18~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63岁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检测样本数据进行分组和统计学分析,得到相应的参考区间。性别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组中18~29岁组、30~39岁组和40~49岁组两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3个组均与50~63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次建立广东地区醛固酮肾素比值的参考区间:2.74~16.45(立位,18~49岁),2.84~18.24(立位,50~63岁),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了解粤北农村贫困山区7~16岁学生骨强度发育状况,为儿童青少年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粤北农村贫困山区7~ 16岁的951名学生进行超声骨强度测试.结果 男、女生桡骨中段超声传播速度值(SOS)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生在14~ 16岁期间增长速度较快(3 784.25~3 891.21 m/s),其中16岁组>15岁组>14岁组>13岁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SOS值在12~15岁期间增长速度较快(3 730.81~3908.21 m/s),15岁以后增长缓慢,其中15岁组>14岁组>13岁组>12岁组(P值均<0.05).男生在7~8岁期间,SOS值高于同年龄段的女生;在13~15岁期间,女生SOS值均高于同年龄段男生(P值均<0.05).学生整体骨强度水平较差,骨强度处于正常水平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56.31%和56.20%,不足的比例分别为11.99%和9.50%;男生14岁时骨强度异常构成比最高(29.20%),女生13岁时骨强度异常构成比最高(22.73%);不同性别骨强度评价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青少年骨强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不同年龄段骨量发育速度不同;农村贫困山区学生整体骨强度评价水平不高并且无性别差异,要时刻关注儿童青少年尤其是处于13~ 14岁学生骨强度的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15.
探讨幼儿体操对粗大动作发展的影响,为幼儿体育教育和身体活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北京某公立幼儿园5~6岁幼儿4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幼儿体操训练(60 min/次,2次/周,共12周),采用粗大动作发展测试(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TGMD-2)作为评价工具,对受试者进行位移性动作和物控性动作测试,评价粗大动作发展水平.结果 幼儿体操运动干预前,对照组(10.12±2.97)和实验组(8.97±2.72)粗大动作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33,P>0.05);幼儿体操运动干预后,对照组(12.69±3.08)和实验组(15.32±3.11)较干预前粗大动作得分均提高(t值分别为-2.346,-2.021,P值均<0.05),且实验组粗大动作发展水平高于对照组(F=4.476,P<0.05).结论 体操运动可提升5~6岁幼儿位移和物控动作得分,促进粗大动作发展.建议在幼儿动作发展关键期选用合适的体操内容干预,为幼儿身体素质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南京市4~12岁儿童1 min读数字参照标准,为评价儿童阅读相关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4月以南京市570例幼儿园和小学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4~12岁儿童的1 min读数字的速度与准确度。结果 1)各年龄组读数的多少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4~10岁增幅较大,10~12岁趋于平稳;2)4~10岁每两个年龄层之间儿童1 min读数的多少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2岁每两个年龄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男女读数能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读数字能力是儿童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参照指标,本研究结果可为评价儿童阅读能力提供参照标准,为临床医生和教育者识别潜在阅读困难的儿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了解2013-2014年福建泉州地区手足口病(HFMD)的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3-2014年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收治的3839例手足口病患儿空腹静脉血标本,采用捕获法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IgM)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IgM)。结果 3839例被检标本共检测出阳性标本2176例,阳性率为56.68%;其中32.87%(1262/3839)为EV71阳性,23.81%(914/3839)为CA16阳性,两者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下HFMD患者3679例,占95.83%,其中1~2岁组患儿最多,占68.56%。3~4岁组患儿EV71阳性率(48.28%)和CA16阳性率(35.09%)最高。不同年龄组,EV71阳性率和CA16阳性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手足口病发病随季节而发生变化,不同月份EV71和CA16阳性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以4-7月份为主,占56.37%,2014年9-10月份发病率出现一定程度反弹。结论 2013-2014年泉州地区手足口病肠道病毒EV71型的阳性检出率高于CA16型,4-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其中1~2岁组手足口患儿居多,而3~4岁组病毒阳性率最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移动通信基站周围居民生活环境微波辐射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建立于居民小区中的移动通信基站对居民生活环境产生的微波辐射污染现状。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内18个建有通信基站的居民小区和10个未建通信基站的居民小区,用TES-92电磁辐射监测仪对小区居民生活内外环境中的微波辐射强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暴露小区微波辐射强度明显高于对照小区(p<0.05);通信基站周围微波辐射强度在距基站10m左右出现一最高值,此后才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天线主瓣方向区域微波辐射不一定较高,付瓣方向区域微波辐射也不一定较低;同时存在两个通信基站时,两者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在某一区域范围可产生电磁场叠加现象,使辐射强度增加;居民居室暴露窗口外的电磁辐射强度不但随距离变化,还随着楼层高度而有所增强;铝合金防盗网内的电磁辐射强度要明显低于网外的电磁辐射强度(p<0.05);玻璃窗内、外电磁辐射强度几乎没有变化(p>0.05)。结论虽然通信基站周围地面微波辐射功率密度均在《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的一级标准内,但仍有少部分居室暴露窗外微波辐射功率密度偏高,甚至个别居室窗内、外微波辐射功率密度远远超出一级安全范围。在监测中进一步证实居室安装铝合金防盗网具有良好的微波电磁场屏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